
称谓:指人们因亲属或其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称呼、名称。称谓的使用,多种多样。
关于称谓的作文
几位年轻人各自给学生上了一节课,去竞争一个教师职位。最令人费解的是,最后竞选成功的竟是几个人中能力最低的那一位。其余人都很不满,纷纷找主考官理论,主考官笑着对他们说:“不错,他的能力确实不如你们出众,但是他在处理细节上却比你们好的多。你们注意没有,在点学生回答问题时,你们用的称谓是‘这位同学或那位同学’,而他是直接叫出学生的姓名。”
称谓,一个我们每天都在用的最常见的一个词,竟然成为竞争职位成败的重要因素,可见称谓的威力不容小觑。
我班曾经是外号盛行。几乎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外号,长得胖的,取名冬瓜。瘦的不成样的,就叫麻杆。也有一些实在没有特点的同学,就是这样也是逃不过外号的魔掌,那些捣蛋鬼干脆直接在他们名字上取乐。不久,我们班变成了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外号的天堂,更有悲剧者一人头顶2~3个外号。外号也许使同学间更加亲密,也许是两人间友好关系的一种表现。可是这种称谓是弊远大于利,几乎为零的学生喜欢或对自己的格外称谓感到自豪的,所以称谓还是称其名为好。
说起称谓,宋朝的著名诗人苏轼就有过这样的故事。话说青年苏轼没有一点大文豪的架子,反而很喜爱恶作剧。一天,他问自己的朋友:“我在你眼中像什么?”朋友恭恭敬敬的说:“你在我眼中如一尊佛。”苏轼听罢哈哈大笑,“你知道你在我眼中像什么?你在我眼中就如一坨屎!”两人闲聊中,苏轼占了便宜。回到家,见到自己妹妹,苏轼还不忘将今天的经历说给妹妹听,其妹听后,皱了皱眉,“你还说你占了便宜,你朋友说你像尊佛,说明他心中有佛,至于你说他像一坨屎,想想你心中有什么吧?”苏轼无言以对。
称谓虽小,却能见大,生活中,称谓能显现你对他的态度,更能折射出你的心灵。
历史上,各国以对某一时期中国事物的具体印象为基础,对中国有过多种称谓,其中不乏偏见于歧视。当然,这些称谓如今多已弃用,但其中所包含的历史,却只的后人汲取。
震旦:Sinian,古印度对中国的称谓。过去曾认为震旦是一种鸦雀,是中国特有的鸟。其实,震旦纪是五亿七千万年前到十八亿年前的地质年代,这段时间在生物演化历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在震旦纪之后,寒武纪的生物大爆发创造了地球上美丽绚烂的生命世界。
丝国:Seres,也称塞里斯,古希腊和罗马对中国西北地方及其居民的称谓,意思是“丝的”或者“丝来的地方”。当时,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制作轻柔美丽丝绸的国家,古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凯撒大帝曾穿着中国丝绸去看戏,引起轰动,被认为是空前豪华的衣裳。
陶瓷:China,十八世纪以前,中国昌南镇(今景德镇)的精美瓷器在欧洲很受欢迎,人们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瓷器为荣。欧洲人因此把“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
清国人:Chink,源于清朝的“Ching”,在英文的俚语中意指“中国人”,带有贬义。这是因为中国在清末时是最受人欺负的国家,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因此称了中国奴。
中国风:Chinoiserie,十八世纪中期,法语中专指一种非常流行的艺术风格。当时,很多设计师和工匠大量采用中国题材,如中国服饰、龙、宝塔,结合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出各种新形象。后来演化为:中国风格”、“中国工艺品”,也有“中国的”、“中国人”的意思。
契丹:Cathe,位于称中国为“契丹”。辽宁时期,当时的北方民族如女真、蒙古等都把中原地带叫做“契丹”。
西内逊:Chinees,荷兰语中专指华人的词,含有贬义,因为那时的中国给人的印象是老弱,保守和落后。
船国:Nuoctan,越南民间把中国说成“船国”,把居住在越南的华人称为“三船”,意思是中国人是坐船来到越南的,中国的船舶制造业让越南人羡慕。
支那:Cina,日本从江户时代中期到十九世纪中期,用“支那”称中国。中日甲午战争后随着清政府的失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支那”一词在日本开始带上了战胜者对失败者的轻蔑的情感和心理,并由中性词转变为贬义词。当时荷兰的字典中,“支那”则被解释为“愚蠢的中国人”、“精神有问题的中国人”等。这就是中国在国外的九种称谓,同学们,知道了吗?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以前的知识面真的是太小了。
每次听到老师这个称谓,我都会肃然起敬,因为老师,是一个真正的伟大的职业。
老师是不灭的火种,点燃学子心中的理想,点燃学子心中的希望。星星火种,燎原之势,它给了学子生活的乐观,学习的积极,工作的激情。火种的存在,给人无限老师,您是一股清泉,流过密林山野,淌过深沟浅滩,永不干竭。高山挡不住您的川流,暴雨只会壮大你的躯干。每每挑灯夜读,是为丰富自己的源头;每每戴星批阅,是为灌溉无知的田野。那清澈见底的山泉,代表着一身正气,永远与肮脏的溪流划清界线。您奔流不息,是为了完成您崇高的使命:滋润每一寸缺水的土地。
的安慰,给人无限的动力。学子的每一个继承,每一个创新,都由它来点燃。如果没有它,我们将在黑暗中摸索,在无知中前行,我们将步履维艰。
您是领航的海燕,引领我们到达目的地。您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戒,以防我们的航向错误,如严父般纠正我们的放纵随意,如慈母般呵护我们的每次摔倒。您清楚地告诉我们,哪里有可餐的食物,哪些是不可入口的毒药,哪里的狂风可以躲避,哪里的暴雨必须穿越。因为有了您的领航,我们无所畏惧地遨游无边的海洋,飞越入云的高山。于是,我们成长了,成了各行各业的合格者,甚至是领航者。一部分人更是成为另一批领航的海燕。
您是出色的工匠,不拘一格地雕刻着所有雕像。您雕的不只是我们充实的知识,更是我们方正的品格。您是世上最勤奋的工匠:一个字一个词,一条公式一个道理,孜孜不倦,精雕细刻,默默无闻。工作时比罗丹还要细心,比鲁班还具匠心。世上每一个道理与现象,每个人的品格与个性,最初都是经由您那双勤劳的手。所以说您塑造了这个世界一点都不夸张。
您是报晓的公鸡,时时激励着我们早起。时日苦短,路途遥远,闻鸡起舞的人才能有所成就。有了您的声音,我们才知立志发奋,我们才不会惰意顿生。新的一天从公鸡的报晓开始,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动力,给了我们时间观念,给了我们生命的效率。
您是一流的演员,三尺讲台是发挥的阵地。纵然没有霓虹般闪烁的灯光,没有惟妙惟肖的道具,您依然充满激情,滔滔不绝地畅谈古今,动作熟练的摆弄着一寸粉笔。您深情的声音,播撒着爱的温暖,倾泻着智慧的甘霖;您马良般的板书,处处显示着点石成金的想法。
老师,让我肃然起敬的称谓,因为您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现代汉语称谓系统可以分为面称和背称。面称就是称呼性称谓,背称就是指称性称谓,爸爸、妈妈是面称,父亲、母亲是背称。有些称谓面称和背称同形,如舅舅、老王等。称谓词交际功能上看,可以分为九个层次:代词称谓、亲属称谓、社交称谓、关系称谓、职衔称谓、谦敬称谓、姓名称谓、亲昵称谓和戏谑称谓。每一类称谓形式都有自己的交际功能和适用范围,说话者要根据彼此的关系、说话的场合、各自的人文背景选择一个恰当的称谓.
1.代词称谓
称谓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因此我们只讨论体现人与人关系的语言形式。人称代词通常不被承认为称谓形式,这是因为在汉语里人称代词不必根据交际双方的关系而变化。但是考虑到与其他语言系统的对应关系,我们还是要把它们列举出来。
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有:我你您他(她)我们你们他(她)们咱们咱
2.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包括亲属间和非亲属间两种:前者在亲属之间使用,后者在社会上使用。爸爸、妈妈是典型的亲属间的亲属称谓,而叔叔、大哥、大姐等既可以用于亲属间,也可以用于非亲属之间,阿姨、大妈这一类的称谓形式则只能用于非亲属之间。亲属称谓又有血亲称谓和姻亲称谓的分别,如:
血亲称谓爷爷
祖父奶奶祖母姥爷姥姥外公外婆爸爸父亲妈妈母亲叔叔伯伯舅舅姑姑姨妈
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儿子女儿侄儿侄女外甥外甥女儿
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
姻亲称谓姑父姨夫舅妈婶婶伯母大妈大娘嫂子弟妹姐夫妹夫大伯子小叔子大姑子小姑子
儿媳妇侄媳妇女婿侄女婿
孙媳妇孙女婿
非亲属间的亲属称谓有的选用血亲称谓,如叔叔、伯伯等,有的用从血亲称谓中派生出来的称谓形式,如阿姨、大妈、大爷、大哥、大姐等。血亲称谓的面称常常取单音节形式,或者在前面加上行辈:
爸妈爷奶姥叔舅姑姐哥
三叔大伯老舅四姨二姑三姐六哥……
亲属称谓还有一种特殊形式,借子称或者从子称。借子称是在亲属称谓前加上他,他爸孩子他爸;从子称是站在自己孩子的立场上使用跟孩子一致的称谓形式。它们既可以用作面称,又可以用作背称。如:
借子称:他爸他妈他叔他三奶他二叔……
从子称:姐姐哥哥爷爷奶奶……
3.社交称谓
社交称谓又称礼貌称谓,主要用于社交场合或者用于称呼有特殊身分或地位的人。它包括以下一些称谓形式:先生夫人太太少爷小姐大人陛下老爷
它们可以直接用作称谓,也可以附加在其他称谓形式后面,如:总统先生居里夫人张太太王小姐法官大人
国王陛下张先生。
社交称谓中的先生、小姐使用频率最高,而且有泛化的趋势。先生与小姐是不对称的,先生是一种尊称,小姐不一定是尊称;先生可以称呼男性,也可以称呼女性(如宋庆龄可以尊称为庆龄先生),而小姐绝不会用来称呼男性;在服务行业我们对女服务员可以称小姐,但是对男服务员我们却一般不称先生。
4.关系称谓
关系称谓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有以下一些形式:同志老师师傅同学老板朋友。不同的社会阶层习惯使用不同的称谓形式。相同的称谓形式在不同的称谓场合有不同的指称含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高频称谓词,这里面有社会原因。同志曾经是个用途极广的称谓形式,但是现在有迅速萎缩的趋势。老师本来只用于学校,但是现在已经泛化,许多与教师职业无关的人也被尊称为老师。老板是重新起用的称谓形式,它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新变化。本来同志只限于党内使用,1949年以后逐渐在大陆范围内为全社会所通用,它成了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的标志。文革期间,工农兵的地位迅速提高,尤其以工人老大哥的地位为尊,于是师傅就成了与同志并驾齐驱的称谓形式。改革开放以后,海外的先生们备受青睐,于是先生老师又成了新的尊称。可谓风水轮流,称谓的指针永远指向时代大潮的浪尖儿。
5.职衔称谓
职衔称谓是一种极普遍的称谓方式。它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职业性称谓,一是头衔性称谓。
职业性称谓:大夫医生护士律师教练会计经理工程师
头衔性称谓:部长市长团长主任上校教授博士
职业性称谓的面称只选择在大众心目中有地位的职业名称,而不会选择另一些,如以下几个称谓一般不用作面称:司机厨师理发师
头衔性称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1)官衔:部长司长局长署长处长科长股长省长专员州长市长县长乡长队长军长师长旅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
(2)军衔:元帅将军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3)职衔:教授讲师研究员助研编审高工工程师
(4)学衔:博士硕士
头衔性称谓中有个正在迅速成长膨胀的称谓老总,这个称谓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1949年以前称国民党官兵为老总,1949年以后称朱德、陈毅等元帅级的人物为老总,90年代以后称总经理为老总,有时也把总工程师称为老总。无论何时老总都是一个尊称。所有头衔式称谓都含有对被称呼者的敬意在内,虽然这种称谓形式本身并不是敬称。头衔性称谓有的可以冠以姓氏,例如官衔、职衔和学衔。
6.谦敬称谓
谦敬称谓包括两种称谓方式:一种是谦称,一种是敬称。谦称是下对上说话时或与平辈说话时比较客气的自称,有时也可以是上对下比较客气的自称;敬称是下对上说话时或平辈说话时比较客气的对称。谦称:
(1)称自己:小弟属下弟子孩儿老朽愚兄鄙人
(2)称己方:贱内犬子敝友家严家慈
敬称:直接称呼对方:老王老张王兄郭老老伯尊大人令尊令堂
以上所举的例子在现代汉语中都会碰到,然而它们有的是文言词,有的是口语词,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对使用场合和使用者的身分也是有限制的。中国古代有成套的谦敬称谓,在今天它们已基本不用了,不过因为现代汉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有时为了需要不得不借用旧的称谓形式。
【直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
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解。
【称郡望】
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
人的称谓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
《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柳敬亭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
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
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谦称】
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巧昀奶奶!巧昀奶奶!”一声声叫喊回荡在走廊中。
唉!不知道我造了什么孽,正值少年,稚气未脱,在大人眼里还是一个乖乖的女孩,却被人称为“奶奶”!说来也真是可气,我因为在学校中是大队长,又是中队长,好似高高在上,竟像位“奶奶”。不知是哪个顽皮的大队委,在开会时使用了这个称谓,就一传十,十传百,至少有上百人知道了这个称谓。真是气煞我也!不仅大队委这么叫,连他们所在班级的同学也这么叫。真是人言可畏啊!
起初,他们一旦喊我“巧昀奶奶”,我就理也不理,心里生闷气。知道他们喊了3、4遍才叫我“张巧昀“,我才面露怒气地看他。当时我心里想:是谁这么恶毒,叫我什么不好,偏叫我奶奶,我头发又不白,脸上又没皱纹,想咒我老啊,我是坚决不答应这种说法的!
后来,那些人屡教不改,好讲叫别的不顺口,其他的称谓都不行,只叫我奶奶。我也渐渐习惯了,心情好时也愿意答应这个称谓了。”巧昀奶奶“的新鲜感也在慢慢减弱。
知道他们叫了一个学期,放寒假时我决心要让他们改掉这个称谓。我在想:如果强制不让说肯定不行,他们会在背后悄悄地说,越禁止越猖獗,怎么办呢?
在下半学期初,隔壁班的数学黄老师也知道了这件事,她在大百花时问我:“啊是人家叫你‘巧昀奶奶’啦?”
我说:“是啊,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出来的。”
“那你啊生气啦?”黄老师又问。
“还好啊,反正他们叫我‘奶奶’,我叫他们‘孙子’或者‘孙女’啊,不是辈分就是这样吗。”
“你怎么想出这样好的办法呀,‘孙子’,哈哈哈,他们肯定以后不敢叫你‘奶奶’了。”在一旁的同学与黄老师笑作一团。
正像黄老师说的,一旦有人叫我“巧昀奶奶”,我就说“孙子(孙女)来帮我捶捶腿啊,你可要尽尽孝道哦!”说完,那人一下就黑了脸,没胆再叫我“奶奶”了。
其实这都是开玩笑的话,大家逗着玩也挺开心的。说不定等人家叫我真的“奶奶”时,我会乐呵呵地想起这段故事呢!
他是一个人在深夜去警局自首的。
他说他杀了人,杀了一个人。当时,警察看着他那稚气的面孔不敢相信。但那满身的血迹不得不让人确信那是真的。他杀人了。
的确,他杀人了。那是因为那人骂他‘狗杂种’。他本是一个不愿计较的人,别人骂他几句他也会一笑了之。但这次,他较真了,就因为那三个字。他认为那人在转着弯骂自己的母亲。而他又最讨厌,最不能容忍有人对自己母亲不敬。。。。。。。。
也难怪,母亲是世上对他最好的人。也是他最敬爱,最想报答的人。他曾经发誓为了母亲,自己要努力,将来让母亲幸福,不再让母亲为自己劳累受苦。本来凭着他的成绩,再努力一下就会成功。但他还是杀人了。。。。。
不过,那人没有死,只是伤得很重。。。。
警察找来了他的班主任。班主任感到很诧异,因为在班主任的眼里他是一个十足的好学生。不打架,不犯纪。。。。学习也不错。但。。。。。
警察告诉他,要找他的母亲回来,因为他伤了人。
他听了,很害怕。怕见到母亲,怕母亲为了自己哭,怕母亲说自己不争气。怕看到母亲那苍老的脸,怕抚到母亲那开裂的手。。。。。。。
他哭了,很大声,哭声在整个警察局里回荡。。。。。
他看着警察,望着班主任。求他们不要让母亲知道自己的事。他说他不想再伤害母亲,母亲受的伤已经很深了。
当然,这种事很难办到。
但当他长跪而下的时候,没有人再反对。。。。。
法庭上,当法官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他只说了一句:为了对母亲的誓言。
最后,他被判了两年,进了教改所。
真的,在他进了教改所以后。警察没有告诉他的母亲,也没有通告天下。班主任也经常向他的母亲转告他的学习情况,他也打电话给母亲报平安。一切就这样的过了一年,没有人去捅破,母亲也就不会知道。
他在教改所里很认真地改造,因为他告诉自己要快点出去,母亲还再外面为自己受苦。
一切就又这样过了些时候。。。。。。但。。。。。
那天,一个新来的狱友想建立威信,打了他。他没有还手,因为他想着母亲的一切。但当那人骂出‘狗杂种’时,他恼了,推倒了那人。。。。。
这天,他已经准备重演当初的那一幕。因为他不能容忍任何人对母亲不敬。
可就在这天早晨,班主任来看他,带来了一个人。。。。
母亲?真的,那人真的是母亲。
母亲脸上的皱纹,手上的裂缝早已在他的预料当中多了起来。但母亲在他心中还是那么美,是天下最美的人。。。。
哭了,他哭,母亲哭了,所有的人都哭了。。。。
“狗杂种,你干嘛要瞒着妈,让妈为你担心。。。。。。”母亲流着泪抚着他的脸为他擦去泪水.
‘狗杂种,狗杂种’多么亲切,多么亲切的称呼。
他的脑海里全是母亲拉着他的手笑着称他‘狗杂种’。。。。'狗杂种'。。
他哭了,很大声。雷鸣般的哭声震人心灵。。。。。
。。。。。。。。。。。。。。。。。
他终于出来了。
母亲站在路边呼喊他:“狗杂种,和妈回家”。
他笑着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