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助词造句
助词造句大全
  • 助词

    词语解释:

    zhù/chú cí

    附着在词、短语或句子上表示某些附加意义的虚词。有结构助词(的、得、地)、动态助词(了、着、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呢)三类。

用助词造句(57)

  • 1.广州话句末语气助词的基本功能是辅助句调表达语气。
  • 2.最后,综观现代汉语中与“得”有关的各种结构,本文认为现代汉语中有助动词、助词、词缀三个不同性质的轻声“得”。
  • 3.虚词中助词和语气词并立是一种进步,比较符合现代汉语虚词的实际情况。
  • 4.不借助词的话,你就连这样一个简单的决定也作不了。
  • 5.在对越汉语教学中分别体现在汉语“述补”结构组合、动词与动态助词组合、句尾语气词的运用以及趋向动词的使用等方面。
  • 6.约量的表达方式般为“数助词”加数量结构。
  • 7.在这期间他有了一个绰号“切”,这是阿根迁俚语中的一个语助词,意同“喂”或者是“哥们儿”。
  • 8.本文将语用调节论运用到目前研究中,试图为白语语语尾助词的语用分析建立一个理论框架,来讨论其语用功能和动因。
  • 9.自动词不跟宾语,即前面的体词后面不能跟宾格助词,除此之外只能填写主格助词
  • 10.他动词跟宾语,即前面的体词后面跟宾格助词
  • 11.上海话的句末助词“(口伐)”用来构成是非问句。
  • 12.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象词六类。
  • 13.本文对现代汉语普通话里语助词“看”作了简要探析,以便弄清“看”字能出现的句子的句法特点、“VP看”的语用特点、“看”的性质等三方面的问题。
  • 14.为了加深学习者对日语终助词和汉语语气助词的理解和掌握,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指明两者共性存在于“使用场合——对话与独语”“句中位置”“地域性”和“重叠使用”四方面;
  • 15.“所”字具有助词用法的大致时间应该是在东周中后期。
  • 16.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没有比况助词作为标志的表比况的短语。
  • 17.本文围绕摹状喻词和比况助词的选择、复句形式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等几个方面,对由复句形式构成比况结构这一现象进行探讨。
  • 18.其三,元刊杂剧中宾白与曲文部分在助词使用上的差异,揭示了宾白口语性要强于曲文的事实;
  • 19.程度副词“哏”、句末语助词“有”等是元代新产生的语法成分。
  • 20.文章详细分析了洞口方言的非能性“得”字,即完成体助词“得”、结构助词“得”和语气词“得”的语义、语法结构特征,并与普通话做比较,同时追溯汉语史的“得”在洞口方言这个共时平面中的历史遗留。
  • 21.我呢,从一开始就不同意。(增加语气助词
  • 22.与英语不同,汉语表达人际关系的手段和资源更加丰富、细微和复杂,表现在语气系统上,汉语语气助词丰富,英语语气外显形式缺失。
  • 23.以助词“的”为例,总结出了若干可以在不影响文本语义的前提下修改“的”字结构的语法规则。
  • 24.曲靖方言动词的体标记大多是用虚化或半虚化的助词来表示。
  • 25.通过汉语结构助词与英语修饰成分、位置的比较分析,找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并提出解决途径。
  • 26.汉语语气词属功能助词,其语气义是难以捉摸的。
  • 27.不同语言的语气助词在情态表达上的特点在语言类型学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 28.正是基于此,本文从语法化研究角度描写了关联助词形成的轨迹,并对其形成的诱因及机制做了初步的探讨。
  • 29.日语助词间的对立和同一是现代日语的基本属性。
  • 30.但日文的助词与中文所谓的介词在语法上是可以相对应的吗?
  • 31.这些建议不仅适用于对韩国学生的有针对性的汉语语气助词教学,对其他国家的学生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32.虚词研究包括介词、助词、连词。
  • 33.形容词是不可能有宾语的,所以出现在形容词前面的体词在句子中一定是做主语的,应该填写主格助词
  • 34.使用二语习得理论,考察越南人对汉语被动句及相关句式、持续体助词“着”、含“半”时量词语、含“多”数量词语、“二”“两”等词语的习得情况。
  • 35.第三部分主要是将《元》的助词系统与三个不同时代作品中的助词系统进行比较,最后归纳出其使用上的特点和时代特征;
  • 36.英语语气外显形式缺失,汉语语气助词丰富,这是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之一。
  • 37.然后对这种体词词根和助词相结合时产生的音调表象进行对比分析,对其类型特征以图表形式进行阐释。
  • 38.他用“of”代替中文普通话中的助词“的”,以便将名词“蓝”变成形容词。
  • 39.本文根据当代闽南南安方言口语,讨论闽南话的结构助词及其相关的句法结构。
  • 40.同时也发现其助词系统和其语音系统一样都处于闽东方言与闽南方言的过渡阶段。
  • 41.日语中所谓的助词、助动词与名词、动词等其它词相比,无论是在表达的意义上,还是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 42.本文所论述的语气词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语气词,它包含以下三部分:语气词(通常意义上的)、语气副词、兼表语气的助词
  • 43.诸如德语,俄语之类的其他语言,则使用"标签"-助词和后缀来确定单词在句中的作用。
  • 44.韩国语是黏着语,大部分的语法内容都是通过助词和词尾等形式来表达的。
  • 45.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对书中的三类助词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描写,并对其中的一些用法作了试探性的解释。
  • 46.在语用调节论的基础上,我们提出语尾助词其实是说话者在交际中运用的语用策略。
  • 47.除了感叹词与语尾助词外,情绪的描述或表达亦可透过描述性的情绪词汇。
  • 48.韩国语是黏着语,所以主要依靠语尾和助词等来表现语法关系。
  • 49.文章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了历史文献中朝鲜语主格助词■和添意助词■的使用情况。
  • 50.属新湘语的沅江话中的“起”是个意义较丰富、有多种语法功能的词。“起”可以作谓语、补语以及作为帮助表达语法意义的助词
  • 51.今大多官话方言区的“兀的”功能萎缩,但山东费县方言的“兀的”比较特殊,其句末助词的功能用法代表了这一方言点的方言特征。
  • 52.要眼耳鼻舌身五官并用,读说听写译五项全能,不要只会借助词典英译汉。
  • 53.在语法标记上,有的主要是带被动义的介词或动词,有的主要是语序或由结构助词与体词组成的语法关系。
  • 54.而形容词类似“自动词”的性质前面的体词后面只能跟主格助词或其他做状语。
  • 55.应此体词后面到底填写主格助词还是宾格助词取决于后面的谓词是他动词还是自动词。
  • 56.而单个词类中名词的频率最高,其次是动词和形容词,但无一例介词、助词、叹词、量词和拟声词单独发生转换。
  • 57.实例分析证明,“吧”作为一个低程度标记句末助词,其核心功能在儿童两岁之前基本已被掌握。

用助词写一句话(9)

  • 1.只是我突然发现这句话有些病句啊什么的,一直都觉得其实俩者都没有什么差别,反正都是语气助词
  • 2.5号同学站起来,熟练地回答:音节助词,无意。
  • 3.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 4.我的脑袋迅速搜查这两个字的意思:么是一个助词,表示含蓄语气,而摩有擦,摸,研究的意思。
  • 5.在小学生活中,毓秋和她的对话只有嗨之类的语气助词吧。
  • 6.有看见、看得出出现在某处、会见、见解还有助词、动词和姓。
  • 7.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助词,无意义。
  • 8.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编完《千字文》乌发皆白,最后剩下焉、哉、乎、也这几个语气助词
  • 9.新罗统一后稍有改观,时人薛聪曾创造吏读,即用汉字表示朝鲜语的助词和助动词,辅助阅读汉文书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