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赛典赤的研究,主要围绕赛典赤的身世、功绩、特别是治滇功绩、赛典赤的子孙后裔以及与郑和的关系等来展开的。
2.东南亚包括印尼人民至今还在追念郑和的功德,称颂这位友谊与和平的使者。
3.郑和令人惊叹的航海纪录也遭焚毁湮灭。
4.郑和公园内马哈只墓及墓志铭(墓碑),说明了郑和的家世和郑和的出生地。
5.郑和参与领导建成的大报恩寺,为明代金陵之大刹和中古时期世界建筑之奇观。
6.昆阳郑和公园郑和纪念碑林墙外。
7.姓氏人口数在1000万至2000万之间的共有12个,包括: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和梁。
8.马三保英勇、强壮、足智多谋,又赤胆忠心,因此深得王太子的信赖。 王太子登基之后,赐给马三保“郑和”这个新的名字,同时提升他为内宫监太监。
9.太仓自元代海运漕粮而兴起,明初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又以太仓为启锚地和归舶港。
10.太仓自元代海运漕粮而兴起,郑和七下洋以太仓为起锚地和归舶港。
11.明朝初期,郑和率领一只大型船队出使东南亚,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
12.郑和七航,乃明季盛事,其影响既广且深。
13.郑和开拓了一条新路。这时,也是欧洲早期文艺复兴和探索时代的开始。
14.2004年底在福建省图书馆查到的明代淡生堂抄本《瀛涯胜览》是一本研究郑和宝船极其珍贵的史料,它有力地佐证了郑和大型宝船尺度无误;
15.就在那时,郑和发现了燕子窝的奥妙之处所以摘下带回中国赠送给当朝皇帝品尝。
16.此外,对于身为穆斯林的郑和而言,航海之旅还使他和船队能参观一路上的清真寺和其他一些宗教场所,如佛教寺庙。
17.郑和"号于26日下午从旅顺军港启航,搭载来自4所海军院校的230名学员和青年军官,包括16名女性学员。
18.在苏门答腊岛(今天印尼的一部分),郑和击退一支由残暴海盗领军的队伍,并将其首领押回中国处死。
19.15世纪,中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是政府行为,影响广远。
20.本文从牵星板的来源、使用方法、论证了郑和牵星法的技术。
21.郑和的功业与精神,就是中华战略文化的体现,并为国际和平秩序树立了典范。
22.郑和与李童都信仰密宗,尊崇摩利支天菩萨,两人法名同称“福善”并不矛盾。
23.“宝船”是郑和船队的帅船,专载重要官员和朝廷特使。
24.郑和宝船复原模型与典型福船及沙船性能之初步比较。
25.文中指出,该图关于郑和船队的形象,可以作为宝船是福船型的有力证据。
26.协助研讨并促进了郑和宝船复原仿造工程的实施。
27.复原郑和宝船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科学、合理、实用。
28.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郑和下西洋时所乘坐的宝船。
29.记录郑和宝船尺度的文献,包括《明史》、随行翻译马欢的纪行著作《瀛涯胜览》,共有七种之多。
30.长期以来,在郑和航海和郑和宝船的学术研究方面存有不同的声音。
31.这有助于澄清当前学术界对郑和宝船争论不休的许多疑虑和推进郑和宝船研究的深入发展。
32.作者已用该方法合理地解决了仿古2000料郑和宝船的结构计算问题。
33.600年前,郑和的宝船出海并且和平归来,一部分原因是中国并不需要海外界的东西。
34.这艘宝船是闻名天下第一支中国远洋船队,由一名叫郑和的太监作为船长进行指挥。
35.据我所知,郑和下西洋所用的那艘宝船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艘船。
36.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上的新纪元,出现了“辑睦邻国,无相侵越”的安宁局面。
37.文章仅就新发现的一幅《天妃经》的卷首插图郑和航海图进行介绍。
38.书中虽然穿插了许多神魔故事侈谈怪异,但是对于郑和及其航海行动的研究却具有很大意义。
39.文中虽有不少史实和论断的差误,但毕竟开拓了近代的郑和研究。最后探讨梁启超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总结、反思以及对东西文明差异的比较。
40.瘟疫病原体通过丝绸之路到达欧洲,他们称。 而东非爆发的瘟疫,可能是1409年,郑和带领的300艘船队下西洋时传播到非洲的。
41.福州的民间手工业、丰富物产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物质基础。郑和船队将福州作为驻泊基地和开洋起点,是福州悠久船文化使然。
42.根据当地传说,遇上船难的郑和船队水手游上了岸、跟当地妇女通婚,这样的想法已然成为法茂氏族个人神话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43.郑和航海宣告了明初海禁的破产,福建民间的私人海上贸易日渐兴盛。
44.郑和奉旨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正是推行明王朝和平睦邻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
45.清代嘉庆年间,师范遴选了编写得最好的一篇《郑和传》,收入他编纂的《滇系》里。
46.然而,远在哥伦布驾驶的三条船“尼娜、平塔和圣玛丽亚”之前,早于其87年的公元1405年,有一位中国人,就已率领庞大的240多艘海船、27800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西洋。 他的名字叫郑和,是中国明朝的宦官,他出生于贫困家庭,却登上了世界航海的最高地位。
47.尽管如此,古代的佛教僧侣游历印度取经,而郑和这位15世纪的宦官,率领永乐皇帝的舰队最远驶到了非洲,以“视诸夷域。”
48.郑和死后几年,人们似乎忘记了郑和那非凡的探险历程,因为中国自那以后就背弃了这种大胆的探险活动,而开始长期的闭关锁国。
49.本文从历史实际出发,探析郑和下西洋祀天妃、南海神之原因。
50.西方的读者知道郑和是由于1421年英国作者加文.孟西斯的畅销书,书中宣称中国船队到达了美洲和欧洲,环航了世界。
51.对外以郑和下西洋为契机,希冀四方来朝,获得洋人的承认,在国外树立威望。
52.在郑和的旅途中,他赠送包括黄金、瓷器和丝绸等在内的中国皇帝的礼物,作为交换,他把象牙、琥珀、斑马和骆驼带回国。
53.郑和追随明成祖朱棣进入南京后就一直在南京明故宫内任职。
54.提要:关于郑和航海的终极点,学界说法多异,主要是对位于非洲东海岸的两个地名“比剌”与“孙剌”未得确考。
55.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在于宣扬大明的强盛国威,但他经常卷入出访地的政治。
56.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使命是明成祖亲授的,郑和忠实地执行和完成了成祖的嘱托和重任。
57.郑和姿貌才智,在内侍当中无人可比,是领航远洋的最佳人选。
58.当哥伦布1492年启航时,他的旗舰比郑和的主桅还短,舵差不多短两倍。哥伦布的船队有3 条船90名水手。
59.诸书有关郑和体貌的记载是可信的。
60.目前,朱雀公司汇集了一批中国动漫业界精英,全力投入此次《郑和•魔海劫》项目的制作。
61.朱雀公司追求最优表现,在创作上不受羁绊,敢于突破,以全新视角、全新故事展现郑和精神。
62.郑和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受明政府派遣统帅舟师七下西洋。
63.头折写明成祖下令选拔下西洋统帅,众官员推举三保太监郑和为下西洋正使。
64.郑和与当地达成了贸易协议,各种贸易日益增长,增加了明朝的财富。
65.这儿的大船是在15世纪早期郑和下西洋时航行的船,它穿过中国东海,南海然后穿行印度洋到达东非。
66.早在600多年前,中国就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郑和远洋舰队,七次下西洋也没有用于搞对外扩张。
67.此外,郑和获得了当地首领的欢迎,引起了他们对南京的向往,他们也因此来到南京,向当时的大明朝纳贡。
68.1405年,当郑和作为指挥官率领由317只船组成的舰队扬帆远航的时候,海洋世界由中国掌控。
69.他们是具有传奇色彩的郑和的前卫后代,我对这对夫妇的旅程表示祝福!
70.历史学家推测,非洲人与中国人基因的牵连要追溯到早在15世纪,郑和在非洲进行的一系列考察
71.此外,郑和也将外国的珍奇宝物带回中国,包括以前没见过的麒麟(长颈鹿)。
72.后来,郑和的航海远到非洲和阿拉伯世界,中国的探索者也因此目睹其他一些世界大国的风采。
73.公元1405年,永乐皇帝下诏让中国船队远航到印度洋,并派遣郑和负责此趟航程。
74.郑和:和平的使者,还是权力的传送者?
75.指挥官郑和率领这支船队远涉东非;据载,船队由62艘当时世界上所能建造的最大的帆船,225艘补给船和28000人组成。
76.这是自从十五世纪以来中国最伟大的国外冒险行动,当年中国的船队在郑和的带领下,曾经七次出外贸易,远达非洲。
77.15世纪早期的明代御器厂制作了大量的外销中东地区的瓷器,其中大部分应该是通过郑和下西洋带去的。
78.由于传说郑和曾到三宝来探视他氅下的副指挥官(当时正在此地的一座山洞里养病),人们还建了一座姊妹庙来纪念这个事件。
79.属马,小名三宝,郑和(1371-1433)出生在昆阳,也就是现在云南省的晋宁。
80.郑和是云南晋宁县昆阳人。
81.提要:郑和是云南晋宁县昆阳人。
82.这一过程在明代有两个发展契机:一是永乐、宣德年间的郑和下西洋;
83.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郑和下西洋以后,由于海路交通的拓展,促进了我国瓷器生产的发展。
84.借助于经过岁差修正的星球仪复原了四幅郑和牵星图,并在此基础上考证出牵星图中每颗星所对应的现代星名。
85.郑和死后3年,新登基的皇帝下诏禁止远洋船舶的建造,中国这短暂的海军扩张时代也就到此结束了。
86.郑和下西洋同西方的探险家几乎同处近代世界大航海时代,面临共同的历史机遇。
87.《西洋记》以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通使30余国事为线索,以小说的形式记述了这段历史。
88.我们有理由相信,郑和知道反对闭关锁国是必然要失败的。
89.“苏麻离青”是郑和下西洋时期的特定产物,学术界没有理由将其混淆。
90.他在史评当中,高度赞扬了郑和的历史功绩,并且用郑和事迹激励乡里。
91.对郑和杨的孩子有所安慰的是,他们得知当飞机撞上五角大楼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在生命结束时手拉着手。
92.郑和七下西洋,没有占别人一寸土地。
93.本文以具体史实考析了陈良绍是明永乐年间随郑和下西洋的苏州医生。
94.云南这块土地抚育了郑和,也成就了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