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氏族成员在他们处于忧患困难之时彼此相互援助.
				 
- 
				2.名园盛衰转瞬、福兮祸伏的命运,激起的是人们强烈的时间感受和忧患意识。
				 
- 
				3.生活的万花筒,历史的热寂观——评品钦的长篇小说《V。》中的忧患意识。
				 
- 
				4.杞人的忧患意识值得我们提倡和学习。
				 
- 
				5.林希逸性格耿直,为官清正,对国家忧患与民生疾苦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诗歌创作也颇有特色。
				 
- 
				6.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思充溢于鲁、郁的小说,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民族的心音。
				 
- 
				7.杨志军更是赋予藏獒厚重的文化理想,超验性地表达了对人类文化前景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忧患。
				 
- 
				8.通过文天祥的诗歌来透视其生命意识的三个方面:忧患意识、求生意志、舍身精神。
				 
- 
				9.《白鹿原》是二十世纪后五十年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是意味深永的忧患之作。
				 
- 
				10.中国忧患意识之所以孕育,基于宗教的人文化、圣王的分裂和士的自我觉醒。
				 
- 
				11.坡公诗曰:“人生识字忧患始。”
				 
- 
				12.盛秦人谨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创业和守业的指导思想;
				 
- 
				13.王维对于时间的感知,超越了中国人在时间问题上恐惧和忧患的“集体无意识”,表现出时间的无常性、时间的无时间性和时间的瞬息永恒性。
				 
- 
				14.“温”言暖语 2。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 
				15.新闻天天都有坏消息。难题忧患无处不在,令人震惊的事无日无之!
				 
- 
				16.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存在忧患。尽管国际评级公司穆迪将葡、西两国评级下调,西班牙的评级仍然很高。
				 
- 
				17.它们一定是地球上最具忧患意识的土著人。
				 
- 
				18.过去12个月里,外债的忧患和迟缓的增长率有助于其货币向公允价值调整。
				 
- 
				19.我们的许多新成员住在都市,所谓的有忧患意识的富裕人群。
				 
- 
				20.总统紧急救援计划化绝望为希望,率领世界走出忧患的岁月,进入激情行动的时代,即总统所设想的采取"果断而富有历史意义的行动"的时代。
				 
- 
				21.第三部分则深入探讨主人公的追寻历程,并且指出爱与理解减轻忧患。
				 
- 
				22.尤其是在可能的技术转让方面,中国的投资是否会导致安全忧患?
				 
- 
				23.我们在没有忧患的幽谷已生活了几个世代,太舒适太安逸了,不少人或许也太自私了。
				 
- 
				24.在以后漫长的仕宦途中,山水之美、游赏之乐更成为他经历挫折与忧患时的一种支持和慰藉的力量。
				 
- 
				25.有德者胸无牵挂,听凭天命而没有忧患。
				 
- 
				26.这种伟大的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饱经忧患而愈益坚强、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 
				27.强烈的忧患意识与人类追求精神自由的天性是诚斋主体意识的主要内涵。
				 
- 
				28.忧患意识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原动力,代表着中华民族在忧患之中“启发精神、砥砺道德、创造文化”的真精神。
				 
- 
				29.源远流长的忧患意识,滋养着中国传统仕人的心灵大地,促成了其治道精神和为政规范的形成。
				 
- 
				30.具体到史家身上,忧患意识主要表现为对于朝代、国家的兴亡盛衰的关注,以及对于社会治乱安稳、民生生存的终极关怀。
				 
- 
				31.农业文化的精神体现在《诗经》的饥者劳者之歌中,土地制度不断变化,农人一直生活得很艰辛,劳动的欢乐少见,而饥馑的忧患甚多。
				 
- 
				32.性格内向、饮食差、睡眠差、旅行中饮洒是旅客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有伤害忧患意识和经常出差则是旅客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
				 
- 
				33.忧患与失落是这一时期词作所表现出的主要情感特征,词人们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使这一情感特征得到充分展示。
				 
- 
				34.本文以此为论述对象,探讨作者通过其笔下的海外赤子、浪子和游子等人物形象所体现的民族想像以及其中的忧患意识。
				 
- 
				35.其抗战爱国人格、高洁刚直人格、深沉忧患人格对社会主流人格的超越决定了其悲剧人生的必然性。
				 
- 
				36.《诗经》、《楚辞》是两部充满忧患意识的早期诗集。
				 
- 
				37.在忧患意识关照下的战争观显现出鲜明的层次性:“非战”、“慎战”、“以战止战”。
				 
- 
				38.慈善组织必须具备忧患意识,不断地改革,以便于在一个公开透明的环境下,无时无刻面对群众对其信誉的考证。
				 
- 
				39.竞争观: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忧患意识。
				 
- 
				40.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现代复兴而奋发进取提供动力之源;
				 
- 
				41.忧患意识是一种居安思危意识,它产生于夏商时期。
				 
- 
				42.我们不能因为所取得的成就而骄傲自满,这也正是为什么中国领导人常说,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 
				43.女性主义反乌托邦小说中对未来所表现的忧患意识具有警世作用,促使人们不断反思。
				 
- 
				44.得失忧患时,要「检查自己的心」,否则疑嫉的邪风会吹垮自己的信心。
				 
- 
				45.在《中国日报》开印之前,中国队还以十块金牌的优质位于奖牌的首位,但是代表团发言人何慧娴说伴着欢乐的是“极大的忧患”。
				 
- 
				46.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神击打苦待了。
				 
- 
				47.你真的是一个多受痛苦、常经忧患的人。
				 
- 
				48.看看十字架上的他吧,“一个多受痛苦、常经忧患的人”。
				 
- 
				49.对于这位完全人,我们知道的一点是:祂经常落泪。 祂祂多受痛苦,常经忧患(译注:以赛亚书53:3 amanofsorrowsandacquaintedwithgrief)。
				 
- 
				50.我不明白神为甚么容让这种忧患和痛苦发生,但我知道耶稣也「常经忧患」(以赛亚书53:3)。
				 
- 
				51.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 常经忧患。
				 
- 
				52.他被藐视,被人厌弃;多受痛苦,常经忧患。
				 
- 
				53.我告诉他能再续旧谊我由衷高兴,忧患时刻,我愿与他时时交流、分享快乐、分担困苦。
				 
- 
				54.其词中的自我形象经历了风流疏狂才子、忧患之士再到闲适隐士的嬗变。
				 
- 
				55.儒学的忧患精神、乐道精神、和合精神、人本精神和笃行精神,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体现,其宗旨是对于生命的关怀。
				 
- 
				56.然而其根本用心,则是出于对国族命运的忧患意识,挽救国族于救亡图存之危际。
				 
- 
				57.忧患意识是指人们在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驱使下,以理性的、富有远见的眼光和戒惧沉毅的心情对待社会和人生的一种精神状态。
				 
- 
				58.谁能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59.居士佛教给词学注入忧患意识、苦空观念,促进逃禅遁空词的滋生与发展。
				 
- 
				60.在这一充满忧患的启蒙语境中,写实和理想这两种小说观因其价值倾向和观念内涵而显示不同的形态。
				 
- 
				61.苏轼的归隐向往,不仅根基于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而且导源于那个时代的浓郁的政治忧患和生命忧患。
				 
- 
				62.英语中“离骚”一般被翻译为“悲歌”或“遭遇忧患”。
				 
- 
				63.这种忧患意识主要是忧国、忧民、忧党和忧社会主叉前途命运。
				 
- 
				64.屈原忧患意识源于其前代社会各阶层所表现的忧患意识,它的生成与楚国社会现实紧密相关,主要表现为忧国、忧民、忧己等。
				 
- 
				65.从中国远古神话产生起,中国文学中就流贯着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在儒家学说中得以发扬光大并在现代文学中演变为“感时忧国”精神。
				 
- 
				66.士大夫为国为民而忧,体现出走出宗教神权阴影之后人类对自身行为处事的“忧患意识”。
				 
- 
				67.对《黍离》主旨的理解,我们应尊重其在历史上积淀的表达忧患之情和故国之思的特定审美经验。
				 
- 
				68.中华儒家的入世精神与济事情怀尤其以儒家忧患思想最为明显。
				 
- 
				69.这种忧患意识源于周人从立国到灭商后面临的艰难处境,其中含有重要的敬德与保民思想,成为周代一切制度的出发点与宗旨之所在。
				 
- 
				70.众生终日在危难苦恼之中,八苦交煎,忧患无尽。
				 
- 
				71.一个忧患的民族和它的来访者们极尽乐观地去相信他。
				 
- 
				72.此书针对立身、为官、处世等各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展示了颜之推饱经乱世忧患的人生经验和思想性格,反映了他贵生保身的人生态度。
				 
- 
				73.“我们需要防患计划及忧患之心, ”他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