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楹联造句
楹联造句大全
  • 楹联

    词语解释:

    yíng lián

    也叫“对联”、“对子”。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春节时贴在门上的对联叫“春联”。字数无定规,但两联须相等。旧时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旧体诗词的演变。相传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宋代推广用在楹柱上,后又普遍用于装饰和交际庆吊。

用楹联造句(33)

  • 1.山门横牌坊上书“公母山”三个大字、门柱前后都写有楹联
  • 2.尚存历代名人书写匾额多面,楹联5副,碑石20余通,对诸葛亮毕生事迹和功迹概述甚详,字迹劲秀,古趣盎然。
  • 3.楹联文化:黄龙溪楹联众多,古镇内已经形成家家有楹联.户户存楹联的格局。
  • 4.江津楹联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清代的钟云舫,当代的张述寅、王钟璘等都是楹联习俗在民间层面上的有效传承人。
  • 5.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香港诗书联学会秘书、甲子书学会会员。
  • 6.诗人更把这种感受写成了一幅楹联,用“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的诗句点出了它的神韵。
  • 7.碑记与楹联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产物。
  • 8.“工”是楹联形式上的要求,即对仗工整;
  • 9.站在古宅的正门处往里望,可以看见每一进位于中轴线上的门上,楹联工整地贴着,鲜艳的红色联纸分外抢眼。
  • 10.通过对楹联匾额思想内容分类,审美价值分析,反映其在风景园林的审美价值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 11.重视楹联匾额的拟定、文士园是文化遗产,应作为文物来保护,也应作资源来适度开发。
  • 12.许多祈求吉祥如意的石雕,砖雕,楹联也集中反映了居民趋吉避凶的心理需求。
  • 13.东有清代建的“酌泉亭”一座,亭为石作,内外镌满楹联和诗文。
  • 14.这副对联最早被中国楹联协会常务理事陈锡波发现并整理加工。
  • 15.在现在开放作景点的劳氏古宅中,从明、清两朝沿用至今的楹联共计305副。
  • 16.王棻后裔迄今还保存着俞樾撰书的一副楹联手迹,是研究地方历史文化,探讨俞樾王棻交往的珍贵文物资料。
  • 17.石雕与砖雕是其最有特色的建筑,它的石碑、匾额与门柱楹联纪录了淡水特有的民间习俗。
  • 18.与会的海内外学者认为,这是楹联学术界承认所发现的世界上第一例中英文对联。
  • 19.门窗会装修红色与流行主题、楹联乡下还能见到红红火火的“幸福”、“财富”、“长寿”。
  • 20.据悉,博览会秘书处已于日前发出征集公告。在往届博览会主题口号的基础上,再征集博览会新主题口号、诗词楹联等作品。
  • 21.以上二首都被大陆出版楹联大全所收集印行。
  • 22.2008年,作品《中国楹联》入选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办“新人新作展”。
  • 23.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
  • 24.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 25.楹联是大芦村的特色所在,正如大芦村旅游宣传口号所称的“南国古建无双地,广西楹联第一村”。
  • 26.其颂扬祖先、怀念祖先的楹联,表现出客家人极为浓厚的崇祖观念;
  • 27.楹联具有上述的独特性,但是,楹联仍是一种文学形式,具有文学的一般性和普遍性特征。
  • 28.其追根溯源的楹联,表现出客家人重传统、重本源、重宗族的精神;
  • 29.以下的照片是俺在门口等待“兔儿们”时拍摄的,下面最后的一对楹联,俺还不会念(语文没有学好)
  • 30.通过对传统园林植物景观与匾额楹联之间关系的探讨,会给我们现代园林植物配置与景题设计带来不一样的启示。
  • 31.梁章钜撰写的《楹联丛话》是我国古代美学史上第一部具有理论意义和价值的联话著作。
  • 32.清代皇家匾额楹联内容之广,数量之大,形式之多,都达到中国历史的顶峰。
  • 33.日前在长沙结束的全国首届“楹联文化与楹联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展出了一幅特殊对联,上联是英文而下联是中文。

用楹联写一句话(100)

  • 1.老房子有梦,最美,最美莫过于镌刻在门檐、圆柱上一幅幅楹联,墨字褪去了色味,却难以丢弃千千万万个文人识字老人的良苦用心。
  • 2.栖禅寺僧人在墓上筑亭,名六如亭,苏轼自提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
  • 3.谁非过客,花是主人是千唐志斋中最有名的一副楹联
  • 4.门外柱上还立着一副楹联,采用楷书形式端庄的写着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
  • 5.可在南下途中,我细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之《江南小镇》,想起凿在江南一小桥上面的楹联:浅渚波光云影,小桥流水江村。
  • 6.在大明湖门口,我首先看到了一幅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 7.月光笼罩着绿瓦白墙,门前的去年楹联已是墨褪丹残…
  • 8.往里走,墨梅画、瓷器、楹联,数不胜数也是美不胜收,充溢着淡淡的墨香。
  • 9.屋内,钱塘沈兆霖正奋笔疾书书写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 10.两侧楹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 11.金螺岛以螺峰塔为标志,以厅、院、亭、廊、泉为主体,还营造道路、花木和匾额、楹联,构成儒雅夺人的园林景观。
  • 12.楹联也好,春联也罢,千百年来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形式和规矩。
  • 13.五楼是黄鹤楼的最高层,大厅空间宽敞,四周墙上满布着绚丽的壁画,正中柱子上挂着一副楹联: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 14.两旁大立柱分刻:归奇顾怪峯高文华毓千秀,玉润石灵山若马鞍传万方的楹联
  • 15.桥的两边刻有楹联,写景抒情,歌功颂德。
  • 16.往事凄艳,用情浅,两手缘,旧楹联红褪墨残谁来揭。
  • 17.滨海还被称为书画之乡、楹联之乡。
  • 18.其实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骆成骧有撰有一副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 19.难怪栖霞山下大殿里一副楹联有名云:风霜红叶经,数江南四百八十寺,无此秋山这半副楹联,让我记到如今。
  • 20.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楹联和墙上的毛主席语录,承载了岁月的风华。
  • 21.推开小楼的轩窗,风清云静的楹联镌刻在二门的墙上,精致的石纹雕刻把平常的日子装饰上淡淡的花香。
  • 22.反观西方,有谁见过用拼音字母写的匾额楹联条幅扇面?
  • 23.前柱楹联云:祷心殷殷在我尽一心诚敬;
  • 24.戏台正面两侧各有一根石柱,刻有楹联一副,上联是:褒善荣华衮表千秋忠孝节义,下联是:贬恶严斧铖惩百代奸邪盗淫。
  • 25.而桥上的楹联浩渺波光涵笠泽,参差帆影接莺湖,不仅创造了美好的意境,还留给人们美的享受。
  • 26.后来便称为黄鹤楼那两旁立柱上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 27.马仰迁作清真楹联,承前贤以儒释伊。
  • 28.旧楹联退,墨残,可人早以匆匆。
  • 29.楹联为轮运三代五霸盛世,辐集九州七雄精英,标明齐车制做时间之悠久和艺术吸收空间之广阔。
  • 30.岱庙中有楹联成——泰山岳中之孔子,孔子人中之泰山。
  • 31.一层大厅的巨幅白云黄鹤陶瓷壁画,气魄宏伟,形象飞动,和两旁立柱上悬挂的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
  • 32.阁上原有一幅楹联:九千仞天,登梯得路;
  • 33.除了古建筑之外,不要忘了注意一下随处可见的楹联,这是青龙洞的另一大看点。
  • 34.,请书法家写成楹联挂在被称为老虎尾巴的书房里。
  • 35.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这是旧时题于戏台的一副楹联,极富哲理。
  • 36.天王殿三间,明柱上木刻楹联金剑银甲无限神威驱妖孽,天王怒目忠心赤胆护玄门。
  • 37.卢明还附有几句话,说楹联乃小技,怡情而已。
  • 38.这是思乐亭石柱上镌刻的一副楹联
  • 39.过内宅门,前堂楼赫然在目,一幅楹联直入眼眶:散步雕栏锦箧携来参往训,清冷绣阁鬓花香里证前身。
  • 40.庙里的法师知道纪晓岚的学问非常人可比,尤其擅长题写联语,脍炙人口,巧妙无比,便请纪晓岚写一副楹联,准备刻在楹柱上。
  • 41.正如它山庙里的牌匾和楹联所写:远绩禹功,功德在民万家社稷,江山如画千古英灵。
  • 42.抬头望去,旧楹联红褪墨残,等候谁来揭?
  • 43.整座展厅融书画、楹联、像碑为一体、并以古筝弹唱。
  • 44.风亭上有一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以;
  • 45.园里还有一座古建筑叫透风漏月厅,有一副楹联:何处簘场醉倚春风弄明月,江痕波影斜撑老树护幽亭。
  • 46.龙岗之游,我流连于松柏奇花之间,陶醉于亭台楼阁之中,给我留下颇深印象的,还有武侯祠中的数不清的碑刻和匾额楹联
  • 47.阁中曾挂清康熙年间云南按察使许宏勋撰写的一副楹联:寒潭千载洁,玉骨一堆香。
  • 48.爸爸认真地跟我讲解:孩子,乾隆皇帝在亭上提过匾额静观万类,以及楹联波涌湖光远,山催水色深。
  • 49.尚湖碧潋,更育今英士,扬政治学士,诸域而广,赤明新纪创,相期九万里,同展宏图的楹联就足见常熟地灵人杰。
  • 50.在北街第二个牌坊背面有一首楹联毂驾云霓通要塞,帆乘日月过名城,可见古襄阳真是南船北马、七省通衢、兵家必争之地。
  • 51.两侧楹联一曰:岂不知秀色可餐;
  • 52.寺庙清代楹联云:门外浅滩头,许多舟子渔翁,黄昏夜伴西岩宿;
  • 53.瀑布对面,有一观景亭,亭桩上镌刻有著名书法家的楹联
  • 54.对联即谐音楹联,因古时大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
  • 55.慕才亭题着一副楹联:  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
  • 56.我在西递古楹联中找到了我的座右铭: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
  • 57.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的楹联高度赞美了丽江玉龙雪山倒映在黑龙潭的秀美风光.
  • 58.一进振城楼就会看到一对楹联:振乃家声好就孝弟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二字得来。
  • 59.急走了大约三、四公里吧,才到了庞统祠墓山中的靖侯祠两旁楹联为空传龙凤人何在,长使英雄泪满襟。
  • 60.殿前楹联上写着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 61.这是一栋两层楼的木式楼阁,楼下正中悬有白底黑边的天一阁匾额一方,廊柱楹联写道:石品洞天题海岳,书藏福地辟琅环。
  • 62.苑内遍种花竹,入口园门楹联风过有声皆竹韵,月明无处不花香,形象地反映苑中雅静景观。
  • 63.欣然常醉楹联事,快意赏游韵律园。
  • 64.见到了它,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竟然还有楹联书!
  • 65.前厅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赞扬了诸葛亮对蜀国的忠心;
  • 66.旧楹联红褪墨,物是人非之后,还是希望桃花依旧笑春风的风景里,那首经年依旧唯美动听。
  • 67.朝太和殿里面望去,只见一张龙椅高高在上,顶上是醒目的光明正大四字,两侧是九字楹联
  • 68.她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从众多的楹联上得以展现。
  • 69.亭上还刻有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真是耐人寻味!
  • 70.他的头发梳得光亮而整齐,善写五七言诗、善对楹联,穿上长褂简直就是朱自清先生再世。
  • 71.纵观今古的诗坛词苑,文人墨客留下的楹联诗话,又有多少是在赞美我们!
  • 72.说到手法高超,另外想到一副用黄金制作的楹联——日月并明,万国仰大明天子;
  • 73.昨日烟火月影皆重重,烛花夜间微闪,何日容我喜离此悲境,欢中返乡揭那红已褪尽的楹联,重点竹挂扁迎喜?
  • 74.牌楼八角翘檐,古色古香,横梁雕有双龙抢珠图案,两柱镌有楹联:戚家山上难忘历史;
  • 75.而文昌阁分为三层,第一层有六个面,其中有几个面还有楹联
  • 76.想起这是在二十年前的一本《书法》杂志里的楹联,心有欣赏,才能记下。
  • 77.说起对联,它又称楹联,因古时挂于楼堂的楹柱而得名,又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始于明代。
  • 78.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79.其余楹联匾额,或集古人书法之精华,或为当今书画家之珍品。
  • 80.隐逸与青山绿水之间的白墙黛瓦,散落于老宅深院里的字画楹联
  • 81.1999年我来灵井上学,一日观井,发现井旁横卧两根石拄,细心察看,上刻一楹联:为凉为温时而出之盈概;
  • 82.对联、雅称楹联、楹贴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联语。
  • 83.想当初,修平台者若能将原井楼所刻楹联之石,立于井旁,以警世人,也不失为明知之举啊!
  • 84.她既是中国脐橙之乡、全国首个无公害脐橙生产和出口示范基地县,又是全国第五,江西首个中国楹联之乡。
  • 85.打开头灯,搜寻了一下亭柱上的楹联,得一幅: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冷。
  • 86.正面壁上是阴刻的胡汉民手书《总理遗嘱》,两侧是孙中山先生手书的人类进化、世界大同楹联,蓝底金子,隶书阴刻。
  • 87.「浅渚波光云彩,小桥流水江村」这副楹联道尽了江南小镇的魅力.
  • 88.【篇三:我与对联的故事作文】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 89.「浅渚波光云彩,小桥流水江村」这副楹联道尽了江南小镇的魅力。
  • 90.古朴典雅的石坊柱上还镌邑人、苏州大学钱仲联教授撰写的楹联:此中出叔侄大魁昆弟抚相画栋雕梁门第海虞称冠代;
  • 91.说罢我便抬头一看,只见那店铺却是早已经装上了铜锁,雕梁的木门上只剩下苍黄的楹联在秋风里瑟瑟缩缩。
  • 92.有一天,她在一本楹联书里找到了一个故事,读后非常感慨,急忙打电话叫来唐磊。
  • 93.前厅楹联三欧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洛老臣心赞扬了诸葛亮对蜀国的忠心;
  • 94.正像仲雍墓一样,言子墓坊上也有楹联,如第一道石碑坊上的楹联为旧庐墨井文孙守;
  • 95.你看,南大门上一幅楹联: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问平泉草木;
  • 96.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
  • 97.东园的所有建筑中,最为精致的要数船厅了,整座厅似船形,正厅两旁抱柱上有一对楹联月做主人梅做客,花为四壁船为家。
  • 98.尚文化先生编著的《楹联写作与欣赏》1987年出版就是从旧书摊上买的,真是书海淘金,如获至宝。
  • 99.小心翼翼地展开,竟是一幅老师亲自书写的楹联
  • 100.面对一泓池水,缕缕柳丝,默念着书写的这幅楹联,聆听着雨点敲打飞檐的声音,仿佛整个园内,都弥漫了一种淡淡的哀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