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然后对传统儒家和睦思想的外延,即和睦思想方法论忠恕思想和义利观进行论述。
2.在众多的浙商群体中,传化集团在义利观的认识、理解与把握上更具代表性、典型性。
3.“但政客和亲商主义利益集团......利用了这些真实的感情,而抗议者对此并不知情”。
4.如果国会向美联储施压,要求维持低利率,从而为本已债台高筑的政府开支提供资金,市场中的名义利率必然狂飙,以反映必然来临的高通胀。
5.荀子认为义利为人所两有,但好利是人的本性,这与西方经济学的逻辑起点“经济人”假设是一致的。
6.义利统一、诚信德治、自然和谐、兼相爱交相利等思想,都蕴涵着深刻的经济伦理理念。
7.今天,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同样面临着如何处理义利、理欲、本我与超我的关系问题。
8.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价值的主流取向是重义轻利,但也存在义利并重、重利轻义的非主流价值取向。
9.儒家义利观经历了从“重义轻利”到“存理灭欲”的发展过程。
10.通过比较,本文认为孔孟荀义利观中在许多语言和概念的使用上,虽然具体内涵上存在一些差别,但在这些语言、概念的使用上却是一样的。
11.传统的合同法理论,如疑义利益解释、显示公平、禁止反言等原则,已经不能有效的保护消费者免受这些危险。
12.儒家义利观包含两个不同的层面:要求君子见利思义和对庶民先富后教。
13.然而,一旦名义利率几近为零时,央行则无力作进一步的削减。
14.他在研究报告中称,"短期名义利率为零时,根据标准的新凯恩斯经济模型,减税会导致产出减少,因其加大了通缩压力."
15.万事万物各适己性、各当其理才是目的,和谐只不过是实现这种目的所达到的一种状态,是义利融洽结合的一种必然结果。
16.另一方面,他反对作为权谋功利之说的史学,这是从义利之辨的角度着眼的。
17.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孔子“义利”观中得到重要的启示:首先,孔子关于要“以义取利”而不要“违义争利”的教诲,有助于现代人确立合理的取利意识;
18.“义利之辨”的实质是价值取向的问题,今天我们反思古训的教益,以利于科学定位义利关系,把义和利有机地结合起来。
19.本文对大学生在就业中关于“义”“利”之辨问题、精神问题、主体性问题和价值观取向问题进行了探讨。
20.义利问题,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常论常新的问题。
21.这种转型是在传统的“出世”思想向“入世”思想转变的基础上,通过职分观、义利合一观和俭约论等观念的组合确立起来的。
22.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在义利现上占统治地位的是重义轻利的思想。
23.遗憾的是,一些教义利用一个愤怒的神施予惩罚的观点将人们长期困囿在恐惧和顺从的状态中。
24.以义制利,是孔子义利观的基本思想原则。
25.阿尔马兹太空游仿佛将人们又带回到了20世纪70年代。那一时期苏联经常以民用研究的名义利将乘坐宇航员的阿尔马兹轨道舱发射到空间轨道上以监视敌方动向。
26.在一具非洲黑人的木乃伊在埃及境外一千多公里处被发现后,一组意义利考古学家便开始了一场将跨越近五十年时间的探寻之旅。
27.本文从保险合同解释原则的分类、适用位阶以及疑义利益解释原则的适用方面作了进一步探讨。
28.这一裁决是最近几个月来第四起禁止在教区学校使用教育券的裁决,而反对教育券的人---主要是教师工会和自由主义利益团体---则把它视为一场重大胜利。
29.此外,对孟子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如民本思想、义利观等的研究有不少分歧,本文也作了自己的判断。
30.一般人们往往以现代西方伦理学的尺度武断地将儒家义利观认定为重义轻利的义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