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论:前路腹膜外术式对腰椎稳定性干扰小,术后并发症少,故认为对存在手术适应证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优良术式。
2.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无症状腰椎管狭窄组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有症状腰椎管狭窄组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平均11个月行腰椎管减压术。
3.可见,腰椎长骨刺,并不都是腰椎增生性(肥大性)脊柱炎。
4.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棘突椎板作为骨源椎间植入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在下腰椎椎间融合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
5.目的:观察将成人颈椎椎弓根螺钉应用到成年猪颈椎与幼猪腰椎固定后的生物力学对比。
6.目的:研究体位和轴向负荷对腰椎间盘厚度、腰椎前凸曲线和硬脊膜囊横断面积的作用。
7.髂腰肌由两条深层的臀屈肌组成:髂肌和腰大肌,前者上起身后的骨盆内壁,下至大腿骨顶端,后者上起腰椎,下至大腿骨顶端--这两条肌肉在大腿骨顶端汇合。
8.结论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式创伤口小,可视,操作精细,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效果优良,是治疗高龄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可靠的方法。
9.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椎间关节角和椎弓根-椎间关节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0.本文将探讨一位我国陸军直升机飞行员因背痛求医,后经证实罹患第5腰椎椎弓解離及第4-5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之案例。
11.结果发现,共有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迟发性下肢痛,81例中合并有腰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52例。
12.目的探索局麻下经皮应用膨胀式腰椎融合器进行腰椎椎体间融合的方法。
13.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作用和疗效。
14.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患者220例,其中有169例(768%)伴有黄韧带变性增厚。
15.反背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腰椎后关节紊乱等的传统手法之一。
16.目的探讨腰骶移行椎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观察末位腰椎横突成形术治疗腰骶移行椎综合征的疗效。
17.此疗法对颈椎、肩周炎、脊椎、腰椎等部位的病症都有很好的疗效。
18.患者分为两组:I组为椎弓根狭部裂性腰椎滑脱,II组为退行性腰椎滑脱。
19.方法48例退行性腰椎不稳患者,行腰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全椎板或半椎板减压,颗粒状骨植骨治疗。
20.腰椎椎弓根已知断面是椭圆形的,在下腰椎水平矢状位轻微的倾斜。
21.针对癌症康复、痛风、腰颈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跌打损伤等有独特疗效。
22.目的:观察腰椎管减压、横突间或椎体间植骨脊柱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高龄退行性病变腰椎不稳定患者的效果。
23.认为滑椎下方相邻间盘的相对性前、后膨出是CT诊断腰椎滑脱的主要线索或依据。滑椎下方相邻间盘的相对性后膨出和向后上方突出或脱出易压迫硬膜囊和滑椎相对应的神经根。
24.方法:50例正常成年人腰椎峡部定位CT扫描,观察与腰椎峡部裂行多孔面螺钉进针方向、角度等的有关数据。
25.目的探讨应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脊柱后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失稳。
26.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骨质疏松对照组的股骨颈最大载荷、第2腰椎最大凹入载荷和第3腰椎最大压缩载荷3项力学性能指标分别降低了50%、40%和27%(P<0·05)。
27.评价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适应证。
28.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不稳8例,腰椎管狭窄症不稳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不稳3例,腰椎峡部裂20例;
29.目的通过模拟第三腰椎横突周围无菌性炎症的方法,建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实验模型,对两种不同动物重复用同一造模方法以考察其可靠性。
30.本文总结了365例非外伤性腰腿痛病人的CT所见。指出腰椎侧隐窝狭窄、椎小关节病变和腰椎间盘病变是最常见的征象。
31.目的观察半棘突椎板切开后再回植重建椎管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32.目的探讨椎管扩大成形术椎板原位回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33.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后路椎板减压方式——腰椎下半椎板揭盖回植法的临床运用效果。
34.目的探讨采用椎板回植与椎弓根钉系统一体化固定腰椎滑脱合并神经损伤手术中的疗效。
35.方法:41例胸腰椎骨折伴椎管狭窄患者,采用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术。
36.结论:椎间盘高度、腰椎小关节角、椎间盘前凸角等形态结构变化对腰椎节段有限元模型的峡部、小关节应力及小关节接触力有明显的影响。
37.根据矢状面上脊柱平衡的理念,颈椎和腰椎的前凸,胸椎和骶椎的后凸构成的交替曲线使头能够定位与躯体和骨盆的上方。
38.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都是先天性脊柱畸形。
39.肿瘤在胸椎者居多,次为腰椎、颈椎和骶椎。原发癌主要在肺、甲状腺和肾脏等。
40.还排除了第五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的个体样本。
41.近年来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因退变造成腰椎不稳,需行椎体间融合的患者亦逐年增多。
42.脊椎检查(包括各种角度部位之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骨及荐髂关节等之检查。
43.我们曾对15位病例的17处脊椎病变进行电脑断层引导针取式活组织检查,其中5处在胸椎、11处在腰椎及1处在荐椎,年龄分布为三岁至七十八岁。
44.这系统已用于起过二百以上的病人,并且证实非常适用于胸腰椎骨折和其它局部的腰荐椎疾病。
45.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技术是治疗腰椎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段。
46.再加上有些老年人有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以及骨质增生的毛病,腰部本来就经常疼痛和不舒服,如果再穿上腰口过紧的裤子,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就更大了。
47.目的:研究下腰椎椎体终板的凹陷角以及它在腰椎间盘退变时的变化规律。
48.结果:对腰椎、骶椎共79例病变部位行矢状重建,其中腰间盘膨出31例,腰间盘突出44例,正常4例。
49.结论:腰椎小关节真空现象不仅仅是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表现,更是腰椎滑脱的重要征象。
50.方法:对73例腰椎椎弓峡部裂行腰椎MRI检查。
51.目的设计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用于胸腰椎骨折微创椎体内植骨,填充前中柱骨缺损。
52.背景知识概要:椎弓根螺钉固定已经成为治疗各种胸腰椎疾病的金标准。
53.在引起腰椎关节椎体平台上骨质增生的原因中,腰椎间盘退形性改变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54.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器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
55.神经减压和椎管成型辅以后路椎弓根钉捧系统同定及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下腰椎不稳疗效优良。
56.方法:应用保留棘突和部份椎弓的椎板开窗减压,加H型棘突间及椎板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
57.半椎板切除;椎间植骨融合;退行性腰椎不稳;疗效;
58.结论新型PEEK材料的腰椎融合器行椎体间植骨融合具有维持椎间隙高度、增加融合面积、提高融合率的作用;
59.目的探讨采用经椎弓根空心椎体植骨器行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价值。
60.报道经手术证实的2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CT和MRI所见,观察到腰椎间盘膨隆和间盘疝的CT和MRI表现及其所引起的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移位,变形,钙化,真空征等伴随异常。
61.方法观察2 5 12例腰椎间盘突出和其中49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分析其临床和CT表现特点。
62.方法:借助腰椎X线平片定位,对20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小关节内缘行硬膜外腔穿刺,注射胶原酶治疗。
63.目的:探讨腰骶部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相关性。
64.若机体合并两个胸腰椎屈曲型压缩骨折时,宜选择其中一个病椎垫一个椎体宽度的垫枕而同时施加水平牵引力。
65.直接与腰椎手术操作有关的并发症主要是损伤邻近脊柱的血管、细小神经和其它组织。
66.什么是腰椎?
67.有时,你可能需要去做腰穿(腰椎穿刺)以获得骨髓样品进行检查与鉴别诊断。
68.这本材料的内容将有助于你更好地了解腹腔镜腰椎手术。
69.尽管脊柱外科医生是诊断和治疗脊柱疾病的专家,但是专门的腹腔镜外科医生掌握使用微创技术接触腰椎的专门知识。
70.当脊柱外科医生确定你需要做外科手术来解决你的背部问题时,可能会选择采用从前路(腹部)进入接近腰椎的方式。
71.技术的选择基于多种因素,取决于外科医生的偏好和腰椎手术的位置(哪一节腰椎)。
72.有多种前路接近腰椎的微创手术技术。
73.必须尽快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如果可以立即进行腰椎穿刺的话,最好在穿刺后开始治疗。
74.这种关系在所有骨骼部位(臀部、腰椎和脚后跟)都很明显,并且不因年龄、身体组成或其它已知会影响骨质密度的因素而改变。
75.我很难相信坐在那种会谋杀你的腰椎的椅子上花好几个小时整理费用报告会是你的理想工作!
76.结论:腰腿痛丸用于治疗各种骨关节炎、各种腰椎退行性变以及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疾病是安全和有效的。
77.结论将硅胶管从兔的椎间外孔缓慢塞入椎间管内使腰神经根压揎慢性轻度受压,更接近于腰椎间盘突出和椎间管狭窄对神经根的压迫。
78.目的:比较选择性融合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胸椎或腰椎后代偿弧的自发性扭转复位肋骨及腰椎突起。
79.已经被证实人类脊柱的特定部位,尤其是背侧倾斜的下胸椎和上腰椎,易于受到指向背侧的剪切载荷。
80.目的:为综述了因为退行性后凸矢状位不平衡病人的放射分类和为确定胸椎和腰椎曲线的相关性。
81.结论:将硅胶管从兔的椎间外孔缓慢塞入椎间管内使腰神经根慢性轻度受压,更接近于腰椎间盘突出和椎间管狭窄对神经根的压迫。
82.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PLIF),通常使用局部减压的骨骼填入钛笼,再结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治疗腰椎退变眼下通行的程序。
83.方法:采用病历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3名授受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患者。
84.目的:研究一种在牵引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用以替代手掌按压或足跟踩压矫正腰椎后凸的机械装置。
85.结论:本文就一例少见的复发性多处腰椎椎弓根骨折伴椎弓峡部骨折的石骨症病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86.因为临床表现、腰椎正侧位片和体格检查可以反应脊柱的中性区城和稳定系统,所以能作为诊断腰椎节段性失稳的依据。
87.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腰椎形态与坐姿,RENO内藏式的腰靠与动态倾仰系统可因应人的腰椎形态与坐姿而作适合调整;
88.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腰椎形态与坐姿,YAMA内藏式的腰靠与动态倾仰系统可因应人的腰椎形态与坐姿而作适合调整;
89.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腰椎形态与坐姿,NEW内藏式的腰靠与动态倾仰系统可因应人的腰椎形态与坐姿而作适合调整;
90.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腰椎形态与坐姿,ZOUM内藏式的腰靠与动态倾仰系统可因应人的腰椎形态与坐姿而作适合调整;
91.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腰椎形态与坐姿,BAVO内藏式的腰靠与动态倾仰系统可因应人的腰椎形态与坐姿而作适合调整;
92.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腰椎形态与坐姿,REVO内藏式的腰靠与动态倾仰系统可因应人的腰椎形态与坐姿而作适合调整;
93.方法:对30例腰椎间盘源性痛病人采用同轴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
94.评价异种骨椎间融合器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的即刻稳定效果及自身强度。
95.获取他们腰椎侧位平片和磁共振片,应用一种电磁跟踪设备测量整个腰椎的活动范围。
96.探讨胸腰椎的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
97.综述背景数据:相对于传统的开放式后路腰椎间融合术,微创后路腰椎间融合术采用旁正中入路,减少了术中出血和术后腰痛。
98.本研究目的评估椎旁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效果。
99.目的分析腰椎间盘造影及间盘造影后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D)在腰椎间盘疾患的诊治中的应用并与磁共振显像(MRI)进行比较。
100.结果6例为腰椎骶化,10例为骶椎腰化,多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