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以及舜帝,也安寝在湖南。
2.大地湾遗址对探索伏羲、炎帝、黄帝之间的历史联系有着重要参考、印证作用。
3.事实上,山西晋东南羊头山周边地区遗有大量密集的炎帝古迹、陵庙群落、碑刻等“文化遗留物”,是史书中难以见到的。
4.新石器时代炎帝神农氏有“石璘之玉”;
5.小东仓河涓涓地在脚下流淌,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就长眠于此。
6.从前,炎帝(传说中中国原始社会的统治者)的小女儿在东海上荡舟。
7.随州市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以“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而闻名海内外,有着大量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8.文章重点考察了远古神话中炎帝和黄帝两大帝王神系,并以此为核心,上溯至太皞和少昊的太阳神族,下延至开启中华文明的大禹神。
9.在阪泉之战中,炎帝被黄帝战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所以今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后代」。
10.他俩在河北阪泉一带进行了三次激战,炎帝被杀,其余的都当了俘虏。
11.精卫填海从前,炎帝(传说中中国原始社会的统治者)的小女儿在东海上划船。
12.上述所有记载都说明,炎帝是出生、活动在今宝鸡、岐山、扶风、武功一带。
13.《连山易》中所隐含的许多观点都体现了炎帝时代的和谐思想。
14.祭祀仪式上,由1000人组成 的合唱队齐唱《祭炎帝》,各界代表向炎帝神农氏敬献高香和花篮,鞠躬。
15.黄帝和炎帝是当时最著名的两个部落首领,属华夏集团。
16.由于黄帝、炎帝在部落联盟时期的重要位置,其后人被称为“炎黄子孙”,他们也自称为“龙的传人”。
17.后来,炎帝族和黄帝族也发生了冲突,炎帝族失败后,加入了黄帝部落,由此黄帝族的力量增大。
18.炎帝是起源于宝鸡一带的姜姓部落首领;黄帝是从北方迁到河南新郑一带的姬姓部落首领。
19.汉民族的前身是华夏族 ,华夏族发端是以炎帝、黄帝为首的姜姬部落联盟。
20.后来,炎帝神农为了驱瘟除病,造福人类,亲自尝百草,制百药,终于制服了瘟疫。
21.1993年以来,省政府还先后在炎帝陵成功举办了7次公祭大典。
22.赫廉找来兽骨,模仿人的手指,做了把五指梳,献给炎帝。
23.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
24.传说,炎帝神农成王之前,在天台山练出了一身好武艺。
25.因此蚩尤与炎帝、黄帝可并称为中华文明的三大始祖。
26.株洲在炎帝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有特殊的地位。
27.为文献所限,目前史学界有关炎帝活动史、地、影响等研究远未反映炎帝历史文化的全部。
28.他们的代表人物是盘古、女娲、伏羲、神农、黄帝、炎帝、唐尧、虞舜等。
29.这场激情四溢的演出淋漓尽致地向世人展示了株洲的炎帝文化和东方莱茵河的美丽。
30.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我焉。
31.炎帝与谁为首领的什么族发生战争?
32.后者记载,炎帝神农时代好像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出现了一夫一妻制家庭。
33.他们知道了炎帝和黄帝。
34.炎帝在谁的帮助下击溃了九黎族?
35.由于当时氏族首领还没有什么特权,所以,炎帝神农亲自带头耕种,夫人亲身带头纺织。
36.总之,炎帝神农时代,是中国原始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转变时期。
37.炎帝时代的和谐思想对以后中国及世界文化,尤其是政治、伦理道德产生了重要影响。
38.所以,今天在中国境内的许多少数民族直接或间接地承认炎帝或黄帝为他们的祖先,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39.我们把这些传说和考古资料结合起来,能进一步证明炎帝的存在及其时代的变迁。
40.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把炎帝神农时代看成是中国原始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由蒙昧到野蛮、文明的转变时期。
41.作者以为,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术界大都未能跳出将炎帝神农氏的生地作单向、静止考察的误区。
42.黄帝和炎帝的联合破裂后,谁取得了胜利?
43.在远古的黄河流域,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炎帝。
44.炎帝是我国上古时代姜姓部落首领,号烈山氏或厉山氏,位于黄河上游、渭河地区。
45.灶要生火,因此,两汉时期,有称火神炎帝神农,死后托祀于灶;
46.神农,又名炎帝,发明了犁耙、铲子、和镰刀。
47.据说炎帝神农发现茶叶可以用来解毒。
48.在中国,一个广为流传的版本是说,古代的炎帝在一棵灌木树下煮水时,有几片树叶恰好掉入壶中,炎帝饮了这偶得的茶水立刻便觉得芳香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