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论鱼露经亚硝化后体外可诱导CHO细胞HGPRT基因突变,经S9系统代谢活化后可能也有此致突变作用;
2.具突变酶带者有可能获得优良的突变体,为育种提供丰富的中间材料。
3.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相电流突变量和相电流差突变量构成的选相元件。
4.在详细分析相电流差突变量选相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传统相电流差突变量选相元件三相短路故障判据进行了改进。
5.通过突变育种,选育出弯刺蔷薇的金黄叶突变体,具有特异性、稳定性、一致性;
6.结果发现野生型LDH-C4的活性约为突变型杂合子的两倍,本研究为全面阐明LDHC基因突变对LDH-C4功能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7.在23名CML成人患者中并没有发现依卡路斯基因突变,从而证明了这种突变对于在携带费城染色体的人群中触发ALL发挥了重要作用。
8.结果在1例患者中发现第11外显子的1346 (G>C)的错义突变,为一种纯合突变;
9.结果表明,麦饭石水溶液本身并无致突变性,2 %、4%、8%的麦饭石液均有抗突变性。
10.根据突变表型可将叶色突变体分为白化、黄化、绿白、黄绿、条纹等8种类型。
11.背景:大多数早发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与早老素1基因突变有关,这些突变大多数发生在第5号和第8号外显子。
12.EMS诱变产生的主要突变类型有:穗部形态突变、籽粒形态突变、茎秆形态突变、叶片性状突变、育性突变及熟期突变等。
13.当流体温度接近其相变温度时,生物柴油流体黏度出现突跃式升高且其突变温度高于其冷滤点温度。
14.一种治疗药物以突变的基因为靶点,该基因突变后能让肿瘤细胞持续增多。另一种药物能激活病患免疫系统对抗疾病。
15.结论ACI患者血浆型PAF-AH基因9号外显子突变基因型及突变等位基因显著增高。
16.这些突变均发生在酪氨酸激酶域的ATP结合域附近,突变为19号外显子上的缺失突变,或18和21号外显子上的替代突变。
17.略微的突变即可使微生物具有抵抗力,使药物完全失去杀伤力,这种突变是一个进化优势,大大加快了耐药性的产生。
18.这些突变基因中的大被是“乘客”,它们虽会破坏,却并不直接致癌。但也有少量的突变基因被称为“司机”,正是它们了癌症的。
19.如果病毒突变是渐进式的,就像季节性流感一样,就是为人所知的一般缓慢趋势,但如果病毒突变是急进式的,就像现在的H1N1新品种,那大家可就碰上了紧急的加速档了。
20.本文将探讨诱变对根瘤菌抗春雷霉素突变的作用,并对获得的抗性突变株的生物固氮特性进行分析。
21.研究结果首次证实了百脉根通过航天诱变处理可以得到多种类型的突变体,并且变异频率高、突变可稳定遗传。
22.并利用自治梯度系统与突变模型的等价性,通过变量代换得到标准的尖点突变模型。
23.获得突变的细菌产生对抗生素的抗性,它们比那些对药物敏感的非突变株幸存下来的几率更大。
24.目的对小睑裂综合征家系患者的FOXL2基因突变进行研究,寻找突变位点。
25.本实验利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对耐盐性不同的“一粒传”后代中的耐盐突变体(RH8706-49)及敏盐突变体(H8706-34)进行了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26.介绍了卷叶突变体的类型,并从细胞水平、激素调控、分子遗传及环境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叶卷曲突变体发生的机制。
27.黄人在文学史观上有较大的突破,不仅注意到文学发展的量变进程,也注意到文学史进程中的质变和突变,其文学观至今仍有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28.脆性X染色体是由雌性X染色体基因突变引发的,这种突变影响到了连接神经细胞间的关键接点———染色体结合的构造。
29.病例组中3593点突变发生率为0·75%,对照组未见该突变,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30.突变位点和突变类型与其他抗多菌灵真菌一致,且与乙霉威(NPC)之间存在明显负交互抗性。
31.在盐胁迫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体根的生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对突变体的抑制较为明显。
32.第二步就需要另外的五步突变了,这五步被桑顿博士称为“限定性”突变。
33.抽提外周血基因组DNA,对DAX1基因2个外显子(外显子1和2)的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无突变者行SF1基因(外显子2~7)突变筛查。
34.测定了CY17,CY31突变菌系在感病品种铭贤169上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属性,并利用“病害量”衡量突变菌株的相对寄生适合度。
35.因此,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更多的突变体来构建突变体库是可行的。
36.文中对其返白机理进行了讨论,认为该温度敏感型突变体的突变很可能是由核基因或核质互作控制的。
37.结果所有母系成员均携带G3460A点突变,家系内对照未携带该突变;
38.(Veltman的小组)能够鉴定出新生显性突变的事实是个很不错的例子,说明了就鉴定稀有突变而言,外显子组测序能走得多远。
39.构建插入突变库的方法有T-DNA插入突变、转座子插入突变和质粒介导的插入突变。
40.在实验室的前期研究中,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转座突变体文库进行药物敏感性筛选,发现基因PA2800突变体对四环素和环丙沙星敏感性升高。
41.通常源于种系的新突变或体细胞突变。
42.“错误突变”,“或阻止突变”是一个关于种群的突变和生存的理论。
43.该突变体的分生组织发育异常,茎尖显著小于野生型,并表现出矮化及多枝表型。突变体的叶片较小,呈深绿色,花药发育迟缓导致不育。
44.结果23个杂合子突变中,异源双链法、SSCP法与异源双链-SSCP法检出突变分别为22个(96%)、20个(87%)和23个(100%)。
45.运用反转录病毒介杂的插入突变技术,在脊椎动物斑马鱼中已经获得了许多影响胚胎发育和细胞生长过程的突变体,并找到了对应的基因。
46.用于大规模基因突变与筛选的主要策略有化学诱变、插入突变、基因诱捕。
47.如果你有突变体基因,那这个突变基因有可能和人类基因组中的有利基因共同表达。
48.移码突变和异义突变都能被基因内抑制基因所抑制。
49.结论该板层状鱼鳞病患者存在转谷氨酰胺酶1基因的R142C错义突变和R348X无义突变。
50.结果平行TGGE发现,两患儿第13外显子存在一纯合突变,其父母此外显子存在杂合突变。
51.方法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法对广西瑶族34例和汉族37例G6PD缺乏者进行中国常见的三种G6PD基因突变型筛查。
52.对突变体的分析,有以下新结果:突变体都能进行光合自养,但无论在异养培养基上还是自养培养基上,和对照相比,其生长速度非常缓慢;
53.结果发现建筑火灾中轰燃现象的突变形式是燕尾突变。
54.针对含软弱夹层岩体边坡失稳问题,考虑软弱夹层的应变弱化特性,运用突变理论方法,建立燕尾型突变模型。
55.突变体的叶绿体明显缺乏基粒堆积,在日光下容易较快积累淀粉粒。突变体的叶绿体悬液有较高的铁氰化钾光还原活性。
56.从鸡生长调控机制出发,阐述了鸡伴性连锁矮小是由于GHR基因突变所致,点突变和片段缺失为两种主要方式。
57.检测突变信号时,选用紧支撑对偶、具有高阶消失矩的小波可以更精确地检测突变点。
58.并对相位突变和频率突变的情况进行了仿真研究,说明在相位和频率发生变动时三相锁相环仍能有效地锁定相位,能够满足系统变频的要求。
59.目的:筛查PS-1基因外显子5~9的突变,了解PS-1基因突变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在中国人群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中可能产生的影响。
60.测序结果表明LL型和KK型相比在INHBA基因外显子2第95位碱基处发生1 处突变(G→A),该突变没有导致氨基酸的改变;
61.测序结果表明HH 型和GG 型相比在INHBA基因外显子2第142位碱基处发生1处突变(C→T),该突变导致了氨基酸由丝氨酸改变为亮氨酸。
62.结果3个家系先证者及母系成员均发现ND1基因G3635A突变位点,非母系成员和对照组受试者均未发现ND1基因G3635A突变位点。
63.因此,线粒体DNA G7444A突变是该家系中糖尿病的遗传易感因素,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一个新的突变位点。
64.序列分析显示:与B95-8细胞相比较,所有检测的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LMP1基因均发生了错义点突变和无义点突变。
65.结论PINK1基因R492X无义突变不大可能是中国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突变热点。
66.由于人体细胞的无义突变也可能敏感于反义试剂的抑制作用,这就为治疗由于无义突变导致的多种疾病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67.突变类型包括移码突变、无义突变、剪接异常、框架内插入或缺失以及错义突变。
68.异质性突变的突变负荷在不同组织的分布不同,肌肉、尿液和毛发等组织较外周血高,尿液和毛发等经无创伤即可获得的组织可用于检测突变。
69.本文从突变理论入手,建立了顺层边坡的尖角型突变模型,并推导出了边坡系统的总势能表达式以及这类边坡失稳的临界条件。
70.井巷掘进中,瓦斯不断涌出,其型式分缓变、突变、突增渐缓三种。
71.但是在拥有两种突变的儿童身上并没有观察到这种效应。
72.这五个关键突变不能被先逆转回去,因为这样的话受体就会变得无用。
73.视网膜炎色斑有很多种不同的症状,每一个都由不同的基因突变引起。
74.通过研究一种蛋白质的进化历程,一个科研小组声明:答案是不行!新的突变是不可能使进化朝向逆转方向的。
75.但他坚持认为这样的蛋白质数目可能会很多,因为在皮质醇受体的进化过程中,导致不可改变性的突变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形式比比皆是。
76.这种突变对有些从饮食中获得充足维生素C的动物没有关系。
77.管理细胞生长和死亡的基因突变可以影响大脑皮质区的解剖学特征。
78.这是因为,如果原始的蛋白质的集合对于所有的生物都是一样的话,那么只需要相对少量的突变就可以成为现代的蛋白质,他说。
79.这些人可能很好的拥有保护其免遭致癌物质或细胞分裂时自然突发的随机突变危险的基因。
80.将近半数的黑色素瘤患者都有BRAF基因突变,从而导致黑色素肿瘤细胞继续生长。
81.尽管如此,这些小型的“突变”并不能改变病毒的行为,而仅仅是它的外表。
82.证明这些基因起作用的一些证据,是这些基因会在某些不幸的人身上,发生点突变
83.天气突变。
84.这样的突变时刻都在发生。
85.在矿井通风网路中存在风流突变现象,风流状态呈现突跳、滞后和多模态等突变指征。
86.微细胞是由突变细菌生成,这种突变细菌在每次分裂时都会填堵上细胞膜上的缝隙。
87.上述突变体大多为致死性突变,推测其可能与致死性基因突变有关。
88.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人血小板反应素1基因第13外显子编码钙结合域突变体。
89.用双引物法对GI基因进行体外定点突变,构建了GI突变体G138P。
90.1993年为截距突变点,2002年为截距与趋势双突变点。
91.该研究发现,一个基因突变使在睡觉时患RLS(伴随周期性肢体运动)的几率增加50%,研究人员还发现,那些有该基因突变的人群铁离子含量普遍偏低。
92.最近《突变研究》杂志的另一报道,显示大蒜降低基因突变的作用,可减少小的或大的乳突性肺肿瘤
93.利用多项式回归与突变模型相结合建立了且末绿洲可持续发展突变模型,为未来绿洲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94.结果表明,废水及其污染地下深井水对TA98均有较强的致突变作用,不加S9时突变性更强。
95.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马兜铃酸是一种强致突变剂,对小鼠淋巴瘤细胞有显著的细胞毒性和致突变作用。
96.突变体T331的旁邻序列和突变体T415的旁邻序列都位于FGENESH 1.1预测的两个基因之间的非编码区。
97.另一方面,在拟南芥突变体及利用酵母盐敏感突变株功能互补筛选得到一些编码信号传递蛋白的基因,这些都有助于阐明 植物盐 胁迫应答的分子机制。
98.因此,利用激发标签技术构建模式植物拟南芥的突变体库,从中筛选特异表型的突变体,克隆并研究相关基因的功能具有很大的成功可能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99.我挥动魔棒,立刻就能使所有物种的基因突变率变为零,永远不再有突变了。
100.事实上,停止突变在自然科学领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才要借助魔棒,但是如果突变停止了,进化也就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