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主要分析166组同义单音节词及其复加式双音词的语义关系。
2.从战国时代起,“然”字前面的词根已经可以用双音节了,但很多仍用单音节,其中以《庄子》一书最具代表性。
3.离合词是一种特殊的双音节动词,不论是离是合都是词。
4.在这些复音连词中,有186个双音节连词、31个三音节连词及7个四音节连词。
5.每个吉祥物的名字都是押韵的双音节,这种名字在中国是一种传统习俗对孩子的爱昵的称呼。
6.汉语从单音词向双音词的发展与“语法—语义结构”。
7.在其他形成比较晚的版本中,出现了七个或八个音节组成的双音步诗行,这与阿肯对唱逐渐运用乐器伴奏有关。
8.汉语词汇以双音词为主,词语的简缩也主要是将多音词或短语简缩为双音词。
9.简缩式双音词的流行使用表明“双字格”凭着极强的新词生成能力已成为汉语构词范式。
10.该文对《祖堂集》的附加式构词法进行了详细考察,揭示了现代汉语附加式构词法由双音节化向多音节化发展的历史走向。
11.第四章分述《逸周书》中的单音节动词和双音节动词。
12.先秦少有表达复数的词,《魏书》中出现“是辈、此辈、此等、此徒、此比”,这或许与中古时期双音节化的大趋势有关。
13.目的:根据言语测听的要求,编制山西话言语测听双音节词表,作为临床对山西方言人群言语评估的基本材料。
14.所谓同素异序词,指的是双音节复合词中,构词语素相同且语素序位互逆的一组词。
15.实验中,促发字与双音节目标词的词首有数个音素相同。
16.同素逆序词是指构成语素相同,但是语素位置互逆的成对出现的双音节合成词。
17.所谓同素逆序词,指的是双音节复合词中构词词素相同且词素序位互逆的一组词。
18.所谓同素逆序词,指的是双音节复合词中构词语素相同且语素序位互逆的一组词。
19.研究现代汉语的双音节名形兼类词,对汉语兼类词和双音节词的研究工作具有普遍意义。
20.通过研究《洛阳伽蓝记》一书的双音新词,指出了《汉语大词典》存在的三个问题:释义不确,释义与书证不合;
21.你可以用300卡在全国大部分城市通过任意一部双音频话机,拨打本地、国内和国际电话。
22.运用振动理论和有限元方法阐明了中国乐钟的双音特性。
23.电视机机体由胡桃木和红木制成,以便产生双音效果。 电视机没有轮子,真是一个大家伙。
24.汉语上双音词的产生所体现的由句法到词法的变化实际上是一种类似语法化的语言形式的理据性减弱的变化过程。
25.佛经的传译促进了汉语词汇的发展,创造了不少新的双音词与多音词,同时也使汉语的构词法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26.通过郑玄笺注中的5000多个双音词语与《汉语大词典》的相应词条的逐一对照,发现《汉语大词典》存在着不少疏漏。
27.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连读变调以字调为书面标示形式,影响了学习者视觉认读与听觉接受的一致。
28.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逐个讨论了注音材料292条,双音节新词181个。
29.(孟加拉儿童初级读本里的韵文---原注)在学习这样的词句前,我刚经过像karakhala这样的双音练习的狂轰滥炸;我念着“天上淅沥下雨,树叶婆娑摇曳”,这对于我来说是“原始诗人”的第一首诗。
30.“诗体”的典范——《大雅》诗组规整的句式,其实是周代“双音钟”制约下的雅乐节奏的折射。
31.该系统由以单片机AT89C51和双音多频MT8870解码芯片为核心的系统硬件及软件组成。
32.离合词是汉语词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过渡的中间状态。
33.义净译经中共有双音节副词246个,占44.65%,反映了唐代初期双音化的特色非常明显。
34.“一字重音”说忽视了有些词是单音与双音异名同实的情况;
35.“阴”“阳”组合而成双音词“阴阳”也有较多的含义。
36.其中心部位12个半音具备,可以旋宫转调演奏五声——七声音阶乐曲。这套编钟最奇妙之处是“一钟双音”。
37.同素异序词就是指语素相同,而结构顺序相反,成对出现的双音节合成词。
38.有人提议也加上“squirreled”一词,但跟据大部分词典,人们会有意将“squirreled”读作双音节词。
39.按照拼合后的音节选择日常生活中常用字,编制完成单、双音节小词表。
40.单音词和双音节合成词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全文的重点,三音节ABB式则是元代汉语新词的突出特点。
41.采用双音头拾音设计,具有高灵敏度、高保真。
42.同时本文详尽分析了石城话的双音节词变调的情况。
43.原意像黑白影片的配乐,如机器运作的小提琴双音伴奏,令人感到与散拍乐美国默片电影配乐常用的乐种相似。
44.双音多频:电话系统拨号时通过按键按下的事件来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