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社会道德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师道德教育,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
2.第五章探讨吴师道的诗文通脱和达观的批评观:他论人重视人品和气节,但又不废弃诗文;
3.陈师道与苏轼的交谊,植根于他们对为人和交友的共同道德价值选择和在文学事业上的共同追求。
4.教师德性和教师道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师德性是个人道德和高标道德,教师道德是团体道德和底线道德。
5.而长幼尊卑和师道尊严,也是这种“孝道”观念在处理非亲子间人际关系时的一种延伸。
6.寻找中国师道精神的原型,进而探讨中华文化的独特生境中本土化的教师职业精神信仰。
7.她因迟到而向老师道歉。
8.另一方面学生仍固守本份,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师生关系还没有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
9.“我知道其他地方也不好,但是这里也许是最难找工作的地方了”一名在克莱斯勒公司工作了6年,去年11月接受了买断工龄费的设计师道格.祖彭(DougZupan)如是说。
10.唐太宗及其近臣(杨师道、上官仪、许敬宗)重声律和对仗,顺应了诗歌发展的总趋势,对近体诗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11.祭师道貌岸然,冷静地指出他的国家重要的未来方向。
12.黄老学与方仙道的结合,在东汉形成了原始道教——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五斗米道是天师道的前身。
13.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围绕天师道仪式、方士仪式和灵宝科仪这三种仪式传统展开的。
14.琅邪王氏受滨海地域文化之熏习,世代信仰天师道。
15.天师道信仰对琅邪王氏家族文化影响较深,诸如书法、医药和文学等方面都有天师道影响的痕迹。
16.7月16日,国会首席预算师道格拉斯•埃尔门多夫说这项方案不仅不能降低卫生保健费用,而且会使费用永久上升,国会对此感到很震惊。
17.阐发师道,公司的表示欠安的宽带部分能够采纳功课的丧失尾当其冲。
18.然而,当下由于人们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误区,使得教师道德偏离了其本然的样态。
19.第二部分主要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分析“师道尊严”应然地位与实然境遇的逆差。
20.天师道的北迁与“上层化”运动,促使神仙信仰开始在上层贵族与文人名士中间广泛传播。
21.在五世纪以前,天师道仪式与南方方士仪式各自发展,到东晋时期有了交涉,互相产生影响。
22.他的母亲火冒三丈,把他拖回学校,逼他向老师道歉。
23.“师道尊严”是“师严道尊”的误传,其实质是只有严肃认真负责任的教师才能使社会尊重教育。
24.传统师道与科学万能论的交织,是当下教育中缺陷的认识论根源。
25.“师道尊严”作为传统的师生关系理念,由来已久,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其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
26.历史遗留的刻板印象、封建糟粕的阴影残余和停滞不前的理论局限导致“师道尊严”被曲解和误读;
27.“师道”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的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
28.只有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壁垒,才能实践创新教育。
29.恢复对老师的尊重,给老师真正师道的尊严,这是我们必须要马上做的工作。
30.汲取我国古代“师道”的丰富营养,对今天的教育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其次,政府应当积极作为,通过完善教育制度设计、赋予教师合法权力维护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等行动构建“师道尊严”新局面。
32.在西方个人本位的社会文化土壤中产生的西方师道理念和师德规范也必然具有其独特色彩。
33.师承中所体现的“师道”,对当下学者人格建设,对纯洁学术,极有借鉴意义。
34.然后,分析了教育符号化的困顿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受到经典科学、符号占有的功利性作用、“师道尊严”观念以及“快食面”文化多重的影响所致。
35.教师从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权威者形象到新的“平等中的首席”形象的转变有重要研究意义。
36.我国一向有“师道尊严”、“尊师重道”的传统,对于教师的作用与角色期待更是高,有“万世之师”之称的孔子以其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等高尚气节为教师作出了一个近乎“圣人”的定位。
37.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教室里、课堂上的老师是知识、智慧的代表和象征,要用各种仪式树立老师的地位和威严,似乎只有如此才能作好教学,用儒家的话来总结就是“师道尊严”。
38.陈师道评论苏轼“以诗为词”,即着眼于其“檃括”创作歌曲。
39.薛谭立刻向老师道歉,希望能重新作他的学生。
40.总之,教师道德义务是教师作为拥有自由意志的道德主体运用自身的实践理性在对教育本质进行慎思基础上所制定并积极担当的普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