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为“今文《尚书》定中短语的层次分析”。
2.第三章为“今文《尚书》定中短语的理论探析”。
3.专职机构为九卿系统下的鸿胪寺和尚书系统的主客司两个部门。
4.贞元十六年登第,历官至镇州宣慰副使、尚书郎、饶州刺史。
5.《尚书·吕刑》篇的制作时代是长期聚讼不已的重要问题。
6.一次,当时研究《尚书》的夏侯胜因直言批评朝政而被捕,黄霸受到牵连,也被关进牢房,和他关在一起。
7.尚书令史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举产生了很大影响,它自己是“小选”的对象,又在官员选举中制造滥选案件。
8.结论:从《尚书》《周髀算经》北极璇玑这一天文和地理概念去理解《内经》有关条文则可加深对厥阴在人体中作用和地位的理解。
9.“古《逸礼》”称“天子驾六马” ,晚出的《古文尚书》、《易经》等隐约透露出古有此制。
10.由工部主事六品之官,直做到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
11.第二部分对引文中的异文进行分类,加以逐条考量,指出了《毛诗正义》引用《尚书》条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2.第五章主要分析描写了今文《尚书》经文和《孔传》中虚词的使用有无变化情况,并和《毛诗正义》作共时比较来考察《孔传》的成书年代。
13.韩定辞,深州人。为镇州观察判官、检校尚书祠部郎中,兼侍御史。诗一首。
14.《古文尚书》百篇基本未失,多保存在后世的不同版本的书中。
15.清经学家、文字训诂学家,所著《契文举例》,为最早考释甲骨文的著作,另著有《名原》、《古籀拾遗》、《古籀馀论》、《墨子间诂》、《周礼正义》、《尚书骈枝》、《札迻》、《籀庼述林》等书,堪称大师。
16.唐代中央职官在东都洛阳分设了一套职官体系,东都尚书省是唐代东都分司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7.我已经把这事查清楚了,宝大祥托的人是南京兵部尚书王琼,王琼陛下还记得吧?
18.打破这种现状的)突破口是群策群力,及早编创一部能极有效地指导公文写作实践的新经典《现代“尚书”》来。
19.以焦循所撰《尚书补疏》为考察对象,分析焦循对《尚书》这部古经意义的新探索。
20.从史传文学的角度看,《晋语》的作者借鉴《尚书》,并在艺术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1.同时明代在户部的用人政策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户部尚书任职的短暂以及他们大多不得善终的结局,也暴露出当时的政治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22.明代户部尚书的任职情况大致可以反映出有明一代270余年的国家政治状况。
23.霍韬在就任南京礼部尚书之职时,进行了一系列礼仪整顿。
24.他与明代杰出的科学家,后来官居礼部尚书的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对西方平面几何知识在中国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
25.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潘世恩说了一堆不着边际的话,勉励了楚剑功一番,就让他退下了。
26.《管子•地员》和《尚书•禹贡》都包含着丰富的土壤学知识。
27.根据《尚书·顾命》、《论语·子罕》和《周易·系辞上》中有关“河图”、“洛书”的原始记载,无法得出“河图”、“洛书”是点阵之图的结论。
28.第四部分为“今文《尚书》其它结构复合词”。
29.本论文主要将今文《尚书》经文中的几类虚词和《孔传》中的注释进行对比。
30.认为今文《尚书》复合词的形成原因主要有:语义的抽象化、结构的紧缩化、构词的无限化、表义的精确化等。
31.前四章分别分析描写了今文《尚书》经文和《孔传》中的代词、介词、连词和副词的用字相应变化情况;
32.本论文分三部分论述了《今文尚书》的文学艺术成就。
33.第二章“今文《尚书》的复句类型研究(下)”。
34.第三章“今文《尚书》复句的特点”。
35.第一部分为“今文《尚书》复合词的界定标准”。
36.今文《尚书》中的并列式复合词具有构词方式的多样化、词形的不稳定性以及词义的单一性等特点。
37.本文以《召诰》片断为例,探讨《尚书》的创作方法,并由此而肯定了今文《尚书》的文学价值。
38.这种句式在今文《尚书》却很常见,并且后来发展成为古代汉语语法的普遍规律。
39.《今文〈尚书〉动词语法研究》对其中的三价动词进行了穷尽性的研究和描写。
40.第二部分为“今文《尚书》并列复合词”。
41.今文《尚书》正处于单音词向复音词演变的重要阶段。
42.第三部分为“今文《尚书》偏正复合词”。
43.千百年来,今文《尚书》的研究基本上都徘徊在经学、语言学和史学领域,无人论及今文《尚书》中自然语言的逻辑。
44.因此,对今文《尚书》中的自然语言进行逻辑方面的分析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45.本文研究《今文尚书》周公话语的词汇。
46.今文《尚书》中存在有数量众多的歧义结构,这些歧义结构是造成本书难读的主要原因之一。
47.第二类为“换代类修辞格”,主要研究今文《尚书》中的借代、委婉和引用三种修辞格;
48.蔡邕碑颂具有鲜明的经学色彩,其与《尚书》更是有着密切关联。
49.伪《尚书》的考辨经历了从西汉到清乾嘉时期长达近1800多年的历史。
50.第五章分三个时期说明农工商部领导层的变化、历任尚书管部的特点及其对部务的影响。
51.《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
52.尤其是作者在《尚书》启发下,有意识地集中篇章专写人物的方法,实开《史记》人物传记之先河。
53.胡宗宪尚书府中檐下接水的竹管——房屋四处的雨水通过屋檐下的竹管汇入厨房的储水缸里,既能除尘消烟,必要时还能用来救火。
54.在易学之太极说、阴阳说方面,在《古文尚书》“十六字心传”方面,朱陆双方均存在着差异。
55.自汉代至清代,治《尚书》之人逐渐增多,但研究重点集中在对《尚书》词义训诂、文字、词汇等方面。
56.就整体仕途而言,宋代广州知州位至宰相、尚书、侍郎等高级官员者近40%。
57.被征引的经典中,以《诗经》、《尚书》征引频率较高。
58.中国古老的经典——《尚书》就提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理想,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
59.中国古老的经典--《尚书》就“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理想,主张和睦相处,友好往来。
60.我国累犯制度最早起源于《尚书》中“怙终贼刑”的规定。
61.“天子”在《尚书》中的本义是“天之元子”而非“天之独子”,但是后者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取代了前者。
62.是皇帝御赐给陈家礼部尚书陈诜的妻子的。
63.《尚书·禹贡》是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之一,蕴含着比较丰富的综合自然地理学思想或理论的萌芽。
64.《尚书》是虞、夏、商、周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作者是上古历代的史官。
65.我们认为由《尚书》的战争起源于神意到《度训》等的战争起源于人性的好恶,是我国先秦时代思想认识的一个重大进步。
66.并以此推断传世文献《逸周书》和《伪古文尚书》中出现的几个“一月”亦当释作“二月”。
67.同时,在疑古惑经风气之下,宋儒开始了对伪《古文尚书》的疑辨。
68.《尚书》中「旧」与「先」的意识与思维,主要是经由外在情状与内在思虑的彼此激荡所触发的。
69.这首歌就是《尚书》中著名的《五子之歌》。
70.学术界怀疑古文《尚书》为“伪书”的一条重要论据,就是古文晚出。
71.《尚书》以后有《春秋》所记载的历史现象。它让我们了解个人的贪权如何完全消灭古代优秀的“天下”思想。
72.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尚书·周书·泰誓》)
73.本文根据新出材料和时贤研究之新成果,从一般语法逻辑的角度说明新材料对《尚书》文本解读的重要作用。
74.梁尚书最先反应过来,上前几步,跪在门边,深深地俯身。
75.《尚书》为治理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风险提供了符合中国文化特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76.对《尚书》典故的密集运用及体式因袭,使蔡邕碑领具有鲜明的《尚书》风格。
77.高本汉《尚书》翻译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
78.“捣蛋大王”尚书美美的舔了一下手中的棒棒糖,好似进入了仙境。
79.《尚书》是我国古代重要经典。
80.《尚书》是流传于今最为久远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81.蔡邕本人不仅谙熟《尚书》,还与《尚书》传人有直接交往。
82.《说命》是古文《尚书》中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篇章。
83.为弄清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渊源与承继关系,不研究《尚书》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