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尚书造句
尚书造句大全
  • 尚书

    词语解释:

    shàng shū

    ①亦称《书》。儒家经典之一。为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书中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事实上其中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②官名。始于战国,掌管文书。汉武帝时地位逐渐重要。东汉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唐代中央首要机关分为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执行政令。宋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谈,行政全归尚书省。明代以后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相当于国务大臣。

用尚书造句(83)

  • 1.第二章为“今文《尚书》定中短语的层次分析”。
  • 2.第三章为“今文《尚书》定中短语的理论探析”。
  • 3.专职机构为九卿系统下的鸿胪寺和尚书系统的主客司两个部门。
  • 4.贞元十六年登第,历官至镇州宣慰副使、尚书郎、饶州刺史。
  • 5.《尚书·吕刑》篇的制作时代是长期聚讼不已的重要问题。
  • 6.一次,当时研究《尚书》的夏侯胜因直言批评朝政而被捕,黄霸受到牵连,也被关进牢房,和他关在一起。
  • 7.尚书令史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举产生了很大影响,它自己是“小选”的对象,又在官员选举中制造滥选案件。
  • 8.结论:从《尚书》《周髀算经》北极璇玑这一天文和地理概念去理解《内经》有关条文则可加深对厥阴在人体中作用和地位的理解。
  • 9.“古《逸礼》”称“天子驾六马” ,晚出的《古文尚书》、《易经》等隐约透露出古有此制。
  • 10.由工部主事六品之官,直做到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
  • 11.第二部分对引文中的异文进行分类,加以逐条考量,指出了《毛诗正义》引用《尚书》条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12.第五章主要分析描写了今文《尚书》经文和《孔传》中虚词的使用有无变化情况,并和《毛诗正义》作共时比较来考察《孔传》的成书年代。
  • 13.韩定辞,深州人。为镇州观察判官、检校尚书祠部郎中,兼侍御史。诗一首。
  • 14.《古文尚书》百篇基本未失,多保存在后世的不同版本的书中。
  • 15.清经学家、文字训诂学家,所著《契文举例》,为最早考释甲骨文的著作,另著有《名原》、《古籀拾遗》、《古籀馀论》、《墨子间诂》、《周礼正义》、《尚书骈枝》、《札迻》、《籀庼述林》等书,堪称大师。
  • 16.唐代中央职官在东都洛阳分设了一套职官体系,东都尚书省是唐代东都分司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 17.我已经把这事查清楚了,宝大祥托的人是南京兵部尚书王琼,王琼陛下还记得吧?
  • 18.打破这种现状的)突破口是群策群力,及早编创一部能极有效地指导公文写作实践的新经典《现代“尚书”》来。
  • 19.以焦循所撰《尚书补疏》为考察对象,分析焦循对《尚书》这部古经意义的新探索。
  • 20.从史传文学的角度看,《晋语》的作者借鉴《尚书》,并在艺术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 21.同时明代在户部的用人政策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户部尚书任职的短暂以及他们大多不得善终的结局,也暴露出当时的政治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 22.明代户部尚书的任职情况大致可以反映出有明一代270余年的国家政治状况。
  • 23.霍韬在就任南京礼部尚书之职时,进行了一系列礼仪整顿。
  • 24.他与明代杰出的科学家,后来官居礼部尚书的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对西方平面几何知识在中国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
  • 25.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潘世恩说了一堆不着边际的话,勉励了楚剑功一番,就让他退下了。
  • 26.《管子•地员》和《尚书•禹贡》都包含着丰富的土壤学知识。
  • 27.根据《尚书·顾命》、《论语·子罕》和《周易·系辞上》中有关“河图”、“洛书”的原始记载,无法得出“河图”、“洛书”是点阵之图的结论。
  • 28.第四部分为“今文《尚书》其它结构复合词”。
  • 29.本论文主要将今文《尚书》经文中的几类虚词和《孔传》中的注释进行对比。
  • 30.认为今文《尚书》复合词的形成原因主要有:语义的抽象化、结构的紧缩化、构词的无限化、表义的精确化等。
  • 31.前四章分别分析描写了今文《尚书》经文和《孔传》中的代词、介词、连词和副词的用字相应变化情况;
  • 32.本论文分三部分论述了《今文尚书》的文学艺术成就。
  • 33.第二章“今文《尚书》的复句类型研究(下)”。
  • 34.第三章“今文《尚书》复句的特点”。
  • 35.第一部分为“今文《尚书》复合词的界定标准”。
  • 36.今文《尚书》中的并列式复合词具有构词方式的多样化、词形的不稳定性以及词义的单一性等特点。
  • 37.本文以《召诰》片断为例,探讨《尚书》的创作方法,并由此而肯定了今文《尚书》的文学价值。
  • 38.这种句式在今文《尚书》却很常见,并且后来发展成为古代汉语语法的普遍规律。
  • 39.《今文〈尚书〉动词语法研究》对其中的三价动词进行了穷尽性的研究和描写。
  • 40.第二部分为“今文《尚书》并列复合词”。
  • 41.今文《尚书》正处于单音词向复音词演变的重要阶段。
  • 42.第三部分为“今文《尚书》偏正复合词”。
  • 43.千百年来,今文《尚书》的研究基本上都徘徊在经学、语言学和史学领域,无人论及今文《尚书》中自然语言的逻辑。
  • 44.因此,对今文《尚书》中的自然语言进行逻辑方面的分析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 45.本文研究《今文尚书》周公话语的词汇。
  • 46.今文《尚书》中存在有数量众多的歧义结构,这些歧义结构是造成本书难读的主要原因之一。
  • 47.第二类为“换代类修辞格”,主要研究今文《尚书》中的借代、委婉和引用三种修辞格;
  • 48.蔡邕碑颂具有鲜明的经学色彩,其与《尚书》更是有着密切关联。
  • 49.伪《尚书》的考辨经历了从西汉到清乾嘉时期长达近1800多年的历史。
  • 50.第五章分三个时期说明农工商部领导层的变化、历任尚书管部的特点及其对部务的影响。
  • 51.《左传》在史学中的地位被评论为继《尚书》、《春秋》之后,开《史记》、《汉书》之先河的重要典籍。
  • 52.尤其是作者在《尚书》启发下,有意识地集中篇章专写人物的方法,实开《史记》人物传记之先河。
  • 53.胡宗宪尚书府中檐下接水的竹管——房屋四处的雨水通过屋檐下的竹管汇入厨房的储水缸里,既能除尘消烟,必要时还能用来救火。
  • 54.在易学之太极说、阴阳说方面,在《古文尚书》“十六字心传”方面,朱陆双方均存在着差异。
  • 55.自汉代至清代,治《尚书》之人逐渐增多,但研究重点集中在对《尚书》词义训诂、文字、词汇等方面。
  • 56.就整体仕途而言,宋代广州知州位至宰相、尚书、侍郎等高级官员者近40%。
  • 57.被征引的经典中,以《诗经》、《尚书》征引频率较高。
  • 58.中国古老的经典——《尚书》就提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理想,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
  • 59.中国古老的经典--《尚书》就“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理想,主张和睦相处,友好往来。
  • 60.我国累犯制度最早起源于《尚书》中“怙终贼刑”的规定。
  • 61.“天子”在《尚书》中的本义是“天之元子”而非“天之独子”,但是后者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取代了前者。
  • 62.是皇帝御赐给陈家礼部尚书陈诜的妻子的。
  • 63.《尚书·禹贡》是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之一,蕴含着比较丰富的综合自然地理学思想或理论的萌芽。
  • 64.《尚书》是虞、夏、商、周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作者是上古历代的史官。
  • 65.我们认为由《尚书》的战争起源于神意到《度训》等的战争起源于人性的好恶,是我国先秦时代思想认识的一个重大进步。
  • 66.并以此推断传世文献《逸周书》和《伪古文尚书》中出现的几个“一月”亦当释作“二月”。
  • 67.同时,在疑古惑经风气之下,宋儒开始了对伪《古文尚书》的疑辨。
  • 68.《尚书》中「旧」与「先」的意识与思维,主要是经由外在情状与内在思虑的彼此激荡所触发的。
  • 69.这首歌就是《尚书》中著名的《五子之歌》。
  • 70.学术界怀疑古文《尚书》为“伪书”的一条重要论据,就是古文晚出。
  • 71.《尚书》以后有《春秋》所记载的历史现象。它让我们了解个人的贪权如何完全消灭古代优秀的“天下”思想。
  • 72.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尚书·周书·泰誓》)
  • 73.本文根据新出材料和时贤研究之新成果,从一般语法逻辑的角度说明新材料对《尚书》文本解读的重要作用。
  • 74.梁尚书最先反应过来,上前几步,跪在门边,深深地俯身。
  • 75.《尚书》为治理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风险提供了符合中国文化特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76.对《尚书》典故的密集运用及体式因袭,使蔡邕碑领具有鲜明的《尚书》风格。
  • 77.高本汉《尚书》翻译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
  • 78.“捣蛋大王”尚书美美的舔了一下手中的棒棒糖,好似进入了仙境。
  • 79.《尚书》是我国古代重要经典。
  • 80.《尚书》是流传于今最为久远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 81.蔡邕本人不仅谙熟《尚书》,还与《尚书》传人有直接交往。
  • 82.《说命》是古文《尚书》中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篇章。
  • 83.为弄清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发展的渊源与承继关系,不研究《尚书》是不行的。

用尚书写一句话(98)

  • 1.《尚书》有云: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 2.可惜,关于这位舍身救国的奇女子事迹,史书记载很少,《尚书》《史记》均阙如。
  • 3.原青山塔,人们也叫它做龙象塔,据说龙象塔始建于1618年,是明代邑礼部尚书肖云所建,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了。
  • 4.《尚书》有语:君子以厚德载物。
  • 5.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
  • 6.《尚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 7.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尚书》里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都是民本思想。
  • 8.唐代李绰《尚书故实》中说:飞白书始於蔡邕,在鸿门见匠人施垩箒,遂创意焉。
  • 9.于是,我将以刘翔的百米冲刺速度,飞去时尚书店,手里还紧紧地抓着原来要买书的30块,老板。
  • 10.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尚书·说命》,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看到做到比知道要更艰难。
  • 11.《尚书》有云:满招损,谦受益,此乃天道。
  • 12.那才华飘逸瘦了腰围的尚书郎,你没有把太子推上帝王的宝座,却培养了一代文豪在《昭明文选》里千古流芳。
  • 13.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 14.后听一位作家说,其实木兰当时不当尚书郎,很可能是因为他怕女儿身份暴露被杀才推辞的,而不完全是不慕高官厚禄。
  • 15.高高的大红匾上分别写着斗大的金字楷体:世进士、恩光、方伯、尚书、会魁,显示着这家族几代的功名和地位。
  • 16.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教育,曾携带弟子周游列国,整理了《诗经》《尚书》《春秋》等书。
  • 17.孔老夫子带着《春秋》,带着《诗经》,带着《尚书》,带着仁爱的传统美德款款向我们走来。
  • 18.从翰林大学士到吏部尚书,他做来得心应手。
  • 19.因为我在利用暑假去学了游泳,参加了一个夏令营活动,还参与了由《尚书网》组织的网络读书活动。
  • 20.宴席上,皇上为战功卓著的花木兰敬酒:你功劳不小,赐你做个尚书,行吗?
  • 21.《尚书》有云: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除却所居之所,所居之人,家立不腐的就是这种浚明之气。
  • 22.孟子不相信《尚书》中的这段记载,才说了这段话。
  • 23.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当初是山西木材商人,为了理想去从军,结识李渊唐高祖,武德三年升正三品工部尚书
  • 24.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 25.唐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朱温派人杀死了刑部尚书兼京兆尹郑元规,十多天后,又威逼唐昭宗迁往洛阳。
  • 26.家道中落,家贫多故,勤奋好学,贞元十六年二十八岁及第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官终刑部尚书
  • 27.舍身为国,战功显赫,封镇北元帅,领兵部尚书统天下兵,赐田千顷。
  • 28.从一盘散沙到众志成城,于谦的威望达到了顶点,所有的人都相信,这位兵部尚书有能力带领他们击败任何敌人。
  • 29.清《睢阳尚书袁氏袁可立家谱》上有记载:九世桂,字茂云,别号捷阳,三应乡饮正宾。
  • 30.当时行政机构是尚书省,主持这个机构的叫录尚书事,等于国务院负责人。
  • 31.《尚书·洪范》中论及五福是这样说的,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 32.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
  • 33.从永徽六年655年到显庆四年659年的五年时间里,她设法清除政敌,贬尚书右仆射诸遂良,使其郁闷而死;
  • 34.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抵御外侮,崇宁元年1102年始,工部尚书牛保奉诏督修棣州城。
  • 35.这句话我是从妈妈那里学到的,我以为是妈妈的名言呢,后来才知是毛泽东改《尚书大禹谟》古语:满招损,谦受益而得来!
  • 36.礼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红顶商人胡雪岩,文学大师胡适…
  • 37.回来后,天子封尚书,木兰不受,恳请省亲。
  • 38.王维的仕途应该算是得意,晚年官至尚书右丞,可谓显达,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可谓少见的。
  • 39.看来《尚书》中的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 40.尚书卢植说了几句少帝的公道话,董卓大怒,立即中止会议。
  • 41.他是明、清时期的大臣,他当过知县、知州、知府、巡抚、总督、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
  • 42.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了18位尚书的肖像,这是十八尚书馆,十八位尚书的英雄事迹,早已被窈口人广为传颂,并流芳百世。
  • 43.从今以后,你就是兵部尚书、右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了,官名太长?
  • 44.霍韬原籍南海石头村人,正德九年入士,累官到礼部尚书
  • 45.洪武时,军事衙门大都督府的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都督同知也是从一品,而六部尚书却只有正二品。
  • 46.有一股冲动,有一种想法,如果我来到了武帝朝,做到了刑部尚书,第一件事就是把江充千刀万剐,打入十八层地狱。
  • 47.遂思与吴复友邦之交,孔明乃遣户部尚书邓芝访结之。
  • 48.斑马王的尚书说:斑马王不要泄气,我有一个主意,不知行否?
  • 49.是自己辖下的王尚书家被盗,县太爷自然不敢怠慢,于是立即分咐本县人称陈三天的捕头勘验破案.
  • 50.裴行俭,任工部尚书,浑家柳氏,尚有一子,名少俊。
  • 51.翰林院内则大学士、尚书、侍郎,外则部督、巡抚,进了翰林院,可谓是一步登天。
  • 52.天子曾问木兰:朕记功于卿,赏卿帛玉锦绣,封卿尚书郎,卿何以不乐之?
  • 53.《尚书》,华夏子孙心中的国宝,却因汉朝一个读者的主观否定而遗落了。
  • 54.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一系列时尚产品——时尚杂志、时尚书籍、时尚导购等,世界俨然成为时尚的奴隶,到处溢着浮夸。
  • 55.而着应为著名的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也是从这个学堂里走出去的。
  • 56.王道的提法,首先见于《尚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 57.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赴任,工程再次停工。
  • 58.他的上司礼部尚书,是知府的兄弟,送银二十万两,望他手下留情,但他却一身正气,誓不与其同流合污。
  • 59.康熙让他的皇子,皇孙们二点多钟就起床,三点便开始到尚书房上课。
  • 60.古时候《尚书》称书诗三百称诗。
  • 61.清朝康熙年间的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因为住宅问题发生争执。
  • 62.传说,唐代尚书杨损,廉洁奉公,认人为贤。
  • 63.他的另一项贡献就是整理编订了《尚书》《诗经》《礼仪》《乐经》《周易》,后称五经。
  • 64.当时纪晓岚当刑部侍郎和绅当礼部尚书和绅说:是狼是狗侍郎是狗?
  • 65.有一天,我又开始骄傲了,爸爸妈妈把我拉到一旁,说:《尚书》上都说:满招损,谦受益。
  • 66.在天桥的东面是一位男子和他的书摊上的时尚书籍;
  • 67.捣蛋大王尚书美美的舔了一下手中的棒棒糖,好似进入了仙境。
  • 68.你还记得尚书山亭前的山茶花么?
  • 69.以前,我们班有很多捣蛋鬼,例如尚书大人就是其中之一。
  • 70.我们先听导游阿姨介绍一座牌坊,它叫奕世尚书坊,是为户部尚书胡富和兵部尚书胡宗宪而建的。
  • 71.帝称其议钦慈事,褒进两秩,迁户部尚书
  • 72.孔子编成的《诗经》、《尚书》、《春秋》等书籍就是我们当今要学习所谓的国粹啊!
  • 73.曾经《尚书·伊训》中谈到:立爱惟亲,立敬为长。
  • 74.老尚书听了以后,就拿着银子去找吕子敬了。
  • 75.东汉时期的宰相称为司徒,虽然表面上也掌管政务,但实权却由尚书掌握。
  • 76.有个大臣翘着胡须问,它是文部尚书,你看,它还带着眼镜呢。
  • 77.年老体弱的我不能再做官了,皇上赐我礼部尚书,让我回家养老。
  • 78.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 79.其大意为: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 80.只叹今生无缘分,再做天上尚书郎。
  • 81.真是个好主意,让我在朝上排列一下吧,朕就是无名氏1、太子是无名氏2、丞相是无名氏3、大将军是无名氏4、尚书令是无名氏5…
  • 82.因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和砷曾担任中堂、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官职。
  • 83.从贾元春,因贤孝才德被选到宫中做女史,到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 84.真是猖狂,我向旁边的秀女打听,原来这家秀女刚才在梳妆,不小心碰到了正二品尚书王鉴恚大人的千金王昭夕,就出现了这一幕。
  • 85.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尚书郎。
  • 86.我们这里是国家五A级景区,这里有许多座古桥,还有古代建筑胡氏宗祠胡宗宪尚书府奕世尚书坊等历史文物。
  • 87.可我根本不想做尚书郎也不想要那些赏金,只希望骑上一匹好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见思念多年的父母。
  • 88.有一年元宵节,他随父亲到毛尚书家做客。
  • 89.回朝后不愿为尚书郎的我是个女孩子。
  • 90.《尚书》中说有容,德乃大,也体现了仁爱宽容的精神。
  • 91.文中曰:此女才德兼备,因而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 92.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
  • 93.打开电脑,登陆尚书网,电击进入图书圈,眼前瞬选择进入古典名著栏,开始翻阅《三国演义》…
  • 94.尚书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95.——《尚书·大禹谟》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 96.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 97.在《尚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时,两军作战,血流漂杵。
  • 98.哦,我义父住在京城,是朝廷中的礼部尚书,李秀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