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很大程度上,孔子提倡的是一种以文德合的仁义之交,尤其强调交友质量,对交友对象有明确而明智的选择。
2.在他们仁义的标准里,坏人有桀及跖,好人有曾史等。
3.因而,他为汉王朝制定了实施“仁义之政”和重建“礼制”的汉政和汉制。
4.在当今中国,利益的攫取,已经取代了仁义礼智信的古训,人民失去了信仰,除了对金钱的崇拜。
5.讨厌的是有些自认为超凡脱俗,满口羞耻仁义,大是大非面前就为利都不顾了。
6.正如法兰克教授所承认的,个人和企业固然有不少仁义之举,但我们不能老指望个人或企业会体面行事。
7.《大旨》分析了明治以来道德沦丧的原因,提出了“基于祖宗训典,专明仁义忠孝”的对策,态度是非常鲜明的。
8.在他认为的礼乐崩坏仁义沦丧的社会,孔子对一切“违仁”“非礼”的现象和言行,大声说“不”。
9.这个故事是如此的有味道以至于勾起了古代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仁义礼智信。
10.中国文化的儒释道三家国学,最遵从仁义礼智信。
11.礼法之士这种重视“德行”的人才思想在具体的人物品题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重忠孝仁义礼信之美德;
12.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五条准则,必须遵守,不容紊乱。
13.我们中国人以儒家为基础,作为生命的基础,我们中国人要讲仁义礼智信。
14.经文: 「我必聘你永远归我为妻,以仁义、公平、慈爱、怜悯聘你归我;
15.我必聘你永远归我为妻,以仁义,公平,慈爱,怜悯聘你归我。
16.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17.“仁义庄”能够保留下来,跟附近一、二街村村民的悉心维护离不开。
18.他施舍钱财, 赒济贫穷;他的仁义存到永远。他的角必被高举, 大有荣耀。
19.他又给刘邦讲了一通打天下与治天下不同、治天下必须以仁义道德为先的道理。
20.孟子从性善论出发,必然推演为“仁义为中”;
21.先秦道家以道观生,察生命起源,明人生自然、人是自然动物,反对仁义,崇尚无为,追求超越生死转换的长生久视;
22.为此,我认为人们对所谓仁义的涵意、对对错的标准等所设下的定义及界定,都是极其含混而模糊不清的,我们也很难将之透彻的弄清楚、说分明。
23.为此,我认为人们对仁义的涵意,对对错的标准,都是极其含混而模糊的,我们很难说清楚。
24.孔子说,“求知者立志于仁义之道,却又以粗衣糙食为羞,这样的人怎么值得和他论道呢。”
25.结合楚简与文献,我们认为先秦儒家关于仁义关系的认识,有一个从内外相分到内外合一,再到内外相分的反复过程。
26.为人仁义,但在大义面前,能够放下个人私情。
27.而仕途上的稳步升迁也使马亮的婚姻观既有一般官僚家庭重官宦、崇进士的特征,亦有讲求仁义的独特性。
28.后世以汤伐葛为行仁义之师的典范,纯是儒家之造作。
29.的名意是「仁义王」,而由他作王的城名叫「撒冷城」,「撒冷」的意思是平安。
30.他提出仁宅义路、居仁由义,从内在与外在、基础和行为的统一确立了“仁义”道德的根本内核和道德人生的基本取向。
31.“这只不过是你愚蠢的分散我注意力的诡计罢了,”他说着,掏出他那把弯曲的光剑剑柄,“我想我已经仁义尽至了,让我们现在做个了结吧,一切早该结束了。”
32.圣经说:“愿你结满了耶稣基督所赐仁义救恩的果子,叫荣耀称赞归与神。”
33.吾人观察「仁义礼智」从郭店楚简中代表社会规范的「四行」,到经由「形于内」的历程,寻找到人性中的基础与天道的依据后的「五行」;
34.人们谈到春秋五霸的假仁义,有人说:“这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
35.在此境界中,世俗的功名利禄的追求、仁义礼智的观念等已被清除出心,心恢复了本来的自然、淳朴、清静。
36.“仁义”和“诡道”概念不仅表达了先秦两种不同的战争观念,而且为商周与春秋战国时期这两个相衔接的历史时期的不同战争观念。
37.而仁义、敬恕、诚信、勤谦则是德所主要涵盖的内容。
38.老庄不仅不反对仁义,而且其行仁行义的标准还要高于儒家,道家主张不带有任何功利目的的仁义行为。
39.并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叫荣耀称赞归与神。
40.结果母亲气愤地把这不仁义的丈夫告到法院,最后法官大人判“拔管”,还这位做丈夫的自由让他过新生活。
41.他主张打破世俗的礼刑制度和仁义道德对人性的束缚,使之返璞归真。
42.哥林多后书 6:7真实的道理、神的大能;仁义的兵器在左在右;
43.鲁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仁义、尊传统、尚伦理、贵人和的道德型文化传统。
44.其实,自矜仁义的宋襄公是一个凶狠残忍的伪君子。
45.刘备是《三国演义》中仁义君王的化身,是作者追慕的济世救民的偶像。
46.村里一名八十多岁的村民介绍,“仁义庄”这口井,曾经供两千多名村民饮用。
47.他施舍钱财,周济贫穷。他的仁义存到永远。他的角必被高举,大有荣耀。
48.再到孟子时直接将它视为人性中的基本结构,这个转变可说明思孟学派的儒家仁义礼智逐步内化的轨迹。
49.前者主张仁义,后者主张争利。
50.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里的仁义,和圣洁。
51.最后,引鉴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的道德思维作为比照,以更宽阔的视角辨析“仁义内在”的观点,提出可能的改造方案!
52.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坏事了。
53.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
54.你自小就在严慈的教诲下,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热爱劳动,忠诚仁义,勤奋好学,信念坚定。
55.使人处世,领受智慧,仁义,公平,正直的训诲。
56.在这里,仁义道德都是虚的,能赚到钱才是真的。
57.分享“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
58.竹书本先仁义礼而谈圣智,于文理于逻辑,未尝不可;
59.我们不必担心,不必别出心裁地弄一套仁义等道德规范来束缚,改变,扭曲他们的天性。
60.孟子对唐尧以来历史盛衰进行总结,从仁义与人心等方面来探讨历史盛衰的原因。
61.在儒家思想史上,孟子第一次以“仁义礼智”四德并提。
62.然而即便是仁义礼智圣五行,或许也仍然保留有数术的痕迹。
63.而郑玄注中所保存的文献材料,说明仁义礼智圣五行说的思想源自孔子。
64.你也必明白仁义、公平、正直、一切的善道。
65.你也必明白仁义,公平,正直,一切的善道.
66.你也必明白仁义,公平,正直,一切的善道。
67.可以说,仁义精神的再发现将会帮助中央政府获得一个合法的地位。
68.真实的道理,神的大能。仁义的兵器在左在右。
69.必多多加给你们种地的种子,又增添你们仁义的果子;
70.那赐种给撒种的,赐粮给人吃的,必多多加给你们种地的种子,又增添你们仁义的果子。
71.13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是婴孩;
72.仁义的兵器是用在思想范畴的。
73.他的名字翻译出来,就是仁义之王
74.圣经上说,“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
75.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
76.他头一个名翻出来,就是仁义王,他又名撒冷王,就是平安王的意思。
77.亚伯拉罕也将自己所得来的取十分之一给他。 他头一个名翻出来,就是仁义王,他又名撒冷王,就是平安王的意思。
78.他知道足够的希伯来语,他知道怎么把这个希伯来词“麦基洗德“,解释为“仁义之王
79.还有谁是仁义之王,还有谁是和平之五,还有谁也没有人类的父亲,正常意义上的人类父亲?
80.他喜爱仁义公平。 遍地满了耶和华的慈爱。
81.他的仁义存到永远。他的角必被高举,大有荣耀。
82.他喜爱仁义公平。遍地满了耶和华的慈爱。
83.宋康王已经讲明只喜欢武力了,他根本不想仁义,你还能跟他谈什么?
84.所以他的差役,若装作仁义的差役,也不算希奇。他们的结局,必然照着他们的行为。
85.儒家以仁义为本的荣辱观还体现在其以义取利的经济伦理思想中。
86.同样地,为了屈就仁义等人为的道德标准,人们自然的天性就被破坏了。
87.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一个真实可信的性情中人,一个爱民如子的仁义老人和大义凛然的平民英雄。
88.大概他上了年纪以后, 才成了讲道德说仁义的顽固人物. ”
89.我军是保卫和平的仁义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