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仁义造句
仁义造句大全
  • 仁义

    词语解释:

    rén yì

    ①仁爱和正义:仁义道德。②指和蔼善良:他人挺仁义的。

用仁义造句(89)

  • 1.在很大程度上,孔子提倡的是一种以文德合的仁义之交,尤其强调交友质量,对交友对象有明确而明智的选择。
  • 2.在他们仁义的标准里,坏人有桀及跖,好人有曾史等。
  • 3.因而,他为汉王朝制定了实施“仁义之政”和重建“礼制”的汉政和汉制。
  • 4.在当今中国,利益的攫取,已经取代了仁义礼智信的古训,人民失去了信仰,除了对金钱的崇拜。
  • 5.讨厌的是有些自认为超凡脱俗,满口羞耻仁义,大是大非面前就为利都不顾了。
  • 6.正如法兰克教授所承认的,个人和企业固然有不少仁义之举,但我们不能老指望个人或企业会体面行事。
  • 7.《大旨》分析了明治以来道德沦丧的原因,提出了“基于祖宗训典,专明仁义忠孝”的对策,态度是非常鲜明的。
  • 8.在他认为的礼乐崩坏仁义沦丧的社会,孔子对一切“违仁”“非礼”的现象和言行,大声说“不”。
  • 9.这个故事是如此的有味道以至于勾起了古代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仁义礼智信。
  • 10.中国文化的儒释道三家国学,最遵从仁义礼智信。
  • 11.礼法之士这种重视“德行”的人才思想在具体的人物品题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重忠孝仁义礼信之美德;
  • 12.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五条准则,必须遵守,不容紊乱。
  • 13.我们中国人以儒家为基础,作为生命的基础,我们中国人要讲仁义礼智信。
  • 14.经文: 「我必聘你永远归我为妻,以仁义、公平、慈爱、怜悯聘你归我;
  • 15.我必聘你永远归我为妻,以仁义,公平,慈爱,怜悯聘你归我。
  • 16.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 17.“仁义庄”能够保留下来,跟附近一、二街村村民的悉心维护离不开。
  • 18.他施舍钱财, 赒济贫穷;他的仁义存到永远。他的角必被高举, 大有荣耀。
  • 19.他又给刘邦讲了一通打天下与治天下不同、治天下必须以仁义道德为先的道理。
  • 20.孟子从性善论出发,必然推演为“仁义为中”;
  • 21.先秦道家以道观生,察生命起源,明人生自然、人是自然动物,反对仁义,崇尚无为,追求超越生死转换的长生久视;
  • 22.为此,我认为人们对所谓仁义的涵意、对对错的标准等所设下的定义及界定,都是极其含混而模糊不清的,我们也很难将之透彻的弄清楚、说分明。
  • 23.为此,我认为人们对仁义的涵意,对对错的标准,都是极其含混而模糊的,我们很难说清楚。
  • 24.孔子说,“求知者立志于仁义之道,却又以粗衣糙食为羞,这样的人怎么值得和他论道呢。”
  • 25.结合楚简与文献,我们认为先秦儒家关于仁义关系的认识,有一个从内外相分到内外合一,再到内外相分的反复过程。
  • 26.为人仁义,但在大义面前,能够放下个人私情。
  • 27.而仕途上的稳步升迁也使马亮的婚姻观既有一般官僚家庭重官宦、崇进士的特征,亦有讲求仁义的独特性。
  • 28.后世以汤伐葛为行仁义之师的典范,纯是儒家之造作。
  • 29.的名意是「仁义王」,而由他作王的城名叫「撒冷城」,「撒冷」的意思是平安。
  • 30.他提出仁宅义路、居仁由义,从内在与外在、基础和行为的统一确立了“仁义”道德的根本内核和道德人生的基本取向。
  • 31.“这只不过是你愚蠢的分散我注意力的诡计罢了,”他说着,掏出他那把弯曲的光剑剑柄,“我想我已经仁义尽至了,让我们现在做个了结吧,一切早该结束了。”
  • 32.圣经说:“愿你结满了耶稣基督所赐仁义救恩的果子,叫荣耀称赞归与神。”
  • 33.吾人观察「仁义礼智」从郭店楚简中代表社会规范的「四行」,到经由「形于内」的历程,寻找到人性中的基础与天道的依据后的「五行」;
  • 34.人们谈到春秋五霸的假仁义,有人说:“这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
  • 35.在此境界中,世俗的功名利禄的追求、仁义礼智的观念等已被清除出心,心恢复了本来的自然、淳朴、清静。
  • 36.“仁义”和“诡道”概念不仅表达了先秦两种不同的战争观念,而且为商周与春秋战国时期这两个相衔接的历史时期的不同战争观念。
  • 37.而仁义、敬恕、诚信、勤谦则是德所主要涵盖的内容。
  • 38.老庄不仅不反对仁义,而且其行仁行义的标准还要高于儒家,道家主张不带有任何功利目的的仁义行为。
  • 39.并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叫荣耀称赞归与神。
  • 40.结果母亲气愤地把这不仁义的丈夫告到法院,最后法官大人判“拔管”,还这位做丈夫的自由让他过新生活。
  • 41.他主张打破世俗的礼刑制度和仁义道德对人性的束缚,使之返璞归真。
  • 42.哥林多后书 6:7真实的道理、神的大能;仁义的兵器在左在右;
  • 43.鲁文化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仁义、尊传统、尚伦理、贵人和的道德型文化传统。
  • 44.其实,自矜仁义的宋襄公是一个凶狠残忍的伪君子。
  • 45.刘备是《三国演义》中仁义君王的化身,是作者追慕的济世救民的偶像。
  • 46.村里一名八十多岁的村民介绍,“仁义庄”这口井,曾经供两千多名村民饮用。
  • 47.他施舍钱财,周济贫穷。他的仁义存到永远。他的角必被高举,大有荣耀。
  • 48.再到孟子时直接将它视为人性中的基本结构,这个转变可说明思孟学派的儒家仁义礼智逐步内化的轨迹。
  • 49.前者主张仁义,后者主张争利。
  • 50.并且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里的仁义,和圣洁。
  • 51.最后,引鉴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的道德思维作为比照,以更宽阔的视角辨析“仁义内在”的观点,提出可能的改造方案!
  • 52.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坏事了。
  • 53.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
  • 54.你自小就在严慈的教诲下,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热爱劳动,忠诚仁义,勤奋好学,信念坚定。
  • 55.使人处世,领受智慧,仁义,公平,正直的训诲。
  • 56.在这里,仁义道德都是虚的,能赚到钱才是真的。
  • 57.分享“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
  • 58.竹书本先仁义礼而谈圣智,于文理于逻辑,未尝不可;
  • 59.我们不必担心,不必别出心裁地弄一套仁义等道德规范来束缚,改变,扭曲他们的天性。
  • 60.孟子对唐尧以来历史盛衰进行总结,从仁义与人心等方面来探讨历史盛衰的原因。
  • 61.在儒家思想史上,孟子第一次以“仁义礼智”四德并提。
  • 62.然而即便是仁义礼智圣五行,或许也仍然保留有数术的痕迹。
  • 63.而郑玄注中所保存的文献材料,说明仁义礼智圣五行说的思想源自孔子。
  • 64.你也必明白仁义、公平、正直、一切的善道。
  • 65.你也必明白仁义,公平,正直,一切的善道.
  • 66.你也必明白仁义,公平,正直,一切的善道。
  • 67.可以说,仁义精神的再发现将会帮助中央政府获得一个合法的地位。
  • 68.真实的道理,神的大能。仁义的兵器在左在右。
  • 69.必多多加给你们种地的种子,又增添你们仁义的果子;
  • 70.那赐种给撒种的,赐粮给人吃的,必多多加给你们种地的种子,又增添你们仁义的果子。
  • 71.13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是婴孩;
  • 72.仁义的兵器是用在思想范畴的。
  • 73.他的名字翻译出来,就是仁义之王
  • 74.圣经上说,“穿上新人,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
  • 75.这新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
  • 76.他头一个名翻出来,就是仁义王,他又名撒冷王,就是平安王的意思。
  • 77.亚伯拉罕也将自己所得来的取十分之一给他。 他头一个名翻出来,就是仁义王,他又名撒冷王,就是平安王的意思。
  • 78.他知道足够的希伯来语,他知道怎么把这个希伯来词“麦基洗德“,解释为“仁义之王
  • 79.还有谁是仁义之王,还有谁是和平之五,还有谁也没有人类的父亲,正常意义上的人类父亲?
  • 80.他喜爱仁义公平。 遍地满了耶和华的慈爱。
  • 81.他的仁义存到永远。他的角必被高举,大有荣耀。
  • 82.他喜爱仁义公平。遍地满了耶和华的慈爱。
  • 83.宋康王已经讲明只喜欢武力了,他根本不想仁义,你还能跟他谈什么?
  • 84.所以他的差役,若装作仁义的差役,也不算希奇。他们的结局,必然照着他们的行为。
  • 85.儒家以仁义为本的荣辱观还体现在其以义取利的经济伦理思想中。
  • 86.同样地,为了屈就仁义等人为的道德标准,人们自然的天性就被破坏了。
  • 87.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一个真实可信的性情中人,一个爱民如子的仁义老人和大义凛然的平民英雄。
  • 88.大概他上了年纪以后, 才成了讲道德说仁义的顽固人物. ”
  • 89.我军是保卫和平的仁义之师.

用仁义写一句话(100)

  • 1.看完了,我心中有一阵说不出的感动,不禁仰天长叹:梁山的108位好汉个个具有忠孝仁义的美好品质,真让我感动啊!
  • 2.请大家注意,我说的是仁者,而不是忍着,是仁义的仁。
  • 3.但是他看到的却是君王昏庸、奸臣挑拨、百姓愚昧,他却从未放弃内心的仁义
  • 4.李献郅之名寓意为:寄望你表现出人性光辉、美好的一面,做一个志行高尚,仁义兼修的人。
  • 5.《亲仁》篇告诉我们必须要仁义,否则人品不好;
  • 6.但最核心的是他在忠君与仁义间的选择。
  • 7.贾谊曾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8.孟子反对的是大家都将仁义抛诸脑后而把眼睛紧盯在利上,反对见利忘义和后义而先利。
  • 9.这条小巷由此而取名为仁义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世代传为佳话。
  • 10.仁义礼智信,国人都按这一标准去做,社会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国家会成为文明、昌盛、礼仪之邦。
  • 11.孔子从四十多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
  • 12.宋江是仁义的,及时雨的称谓非他人能及,救晁盖、济武松、杀阎婆、三打祝家庄,这一幕幕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 13.猎猎西风,啾啾马鸣,身携忠贞的宝剑,怀抱仁义的牌书,仁明理爱的你,孔丘,扣动了我的心弦。
  • 14.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 15.他在最核心的忠君与仁义的问题上做者艰难的抉择。
  • 16.张维仁、张维义是哥俩——维仁维义——只做仁义之事,可见人家品德多么高尚。
  • 17.然而,这正气浩然的仁义,却不是一天功夫便能修的来的。
  • 18.孔子之道虽然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但究其根本,不过仁义二字。
  • 19.因为人性本善,才有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笃实爱情,才有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慷慨仁义,才有了马革裹尸还,热血酬家国的忠贞坚毅。
  • 20.刘备当年也只是一个小官,可他靠的是爱民之心是仁义之心。
  • 21.在刀光剑影、断壁残墙、千军万马之下,那种忠信仁义、生死不渝的英雄气概,又岂是卿卿我我、纸醉金迷所能比拟的?
  • 22.仁义、礼智仁义、礼智是儒家所宣扬的传统,唉!
  • 23.而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
  • 24.反观刘备,打着仁义道德的幌子到处招摇撞骗,自称是皇叔,难道他就凭姓刘就和汉献帝真的是叔侄关系吗?
  • 25.文革期间,搞了个批林批孔,说什么克己复礼就是复辟资本主义,把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仁义礼信当做资本主义复辟给批判了。
  • 26.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故按仁义的规律和原理去实践。
  • 27.贾生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28.他的心里,他的思绪,满满的都是天下大同,仁义普存的景象。
  • 29.而吾兴仁义之师,顺天和人,必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踏平…
  • 30.那好,下面我们就来谈这位所谓的仁义皇叔。
  • 31.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
  • 32.有的人利欲熏心,心中充满了对钱、对地位的高度崇拜,却匮乏仁义、道德,宁愿富贵也不愿当好人。
  • 33.对坏东西,道德仁义往往没有迎凶痛击更有威慑力。
  • 34.为了万民苍生的福祉,向各统治者宣扬仁义、礼乐、德治教化;
  • 35.孟子曰: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 36.刘备VS曹操被称为仁义之君的刘备从桃园结义起,就抱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理想。
  • 37.但当他自己受到伤害后,所谓的这些仁义道德在他心目中便不复存在了。
  • 38.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位讲仁义道德的国君――宋襄公,不幸的是直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国人还在嘲笑他。
  • 39.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
  • 40.只是在三国中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狡猾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
  • 41.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叫仁义
  • 42.修养浩然正气,陶冶涵养品德,其仁义之说,早在几千年前的蒙学经典,诸子百家时期便已争鸣传承。
  • 43.其实你是输了,输得很惨,你输在了你有诚信,你有仁义,而且,你的狠心,实在比不过刘邦。
  • 44.项羽是真诚的,他不善伪装,不懂得用人为己,难道不比刘邦在别人替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后绝情杀害更仁义
  • 45.儒家提倡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不讲勇,但是,勇,实在该是男人的本色啊!
  • 46.《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
  • 47.宋公明,这个为世人津津乐道的仁义之士竟也以招安为终极目标。
  • 48.第三,人贵有仁,还可以让一个人更有情义,有仁有义才会有道德,所谓仁义道德是也。
  • 49.不杀刘邦是你的宽厚仁义,道出叛徒是你的不屑诡计,赠酒樊哙是你的爱才之心,放走刘邦是你的鄙夷轻视!
  • 50.道—合法之道,说到底也就是仁义之道—仁道。
  • 51.为君者,最重要的是清醒地贯彻仁义和王道。
  • 52.仁爱,也是仁义,从而仁义就是正义。
  • 53.中国人以仁义为我们的道德准则,我们体会了失去同胞的苦痛,还要让更多的人来体会吗?
  • 54.春秋时期的宋襄公自我标榜为仁义之君,自己的军队是仁义之师。
  • 55.勿学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心理,只学刘备宽厚仁义、知人善仁的品质;
  • 56.刘备依靠的不是他的雄才大略而是他的宽厚仁义,从担任徐州牧老百姓歌颂他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处丰衣足食。
  • 57.我个人认为,书中说刘备的仁义,不如说是假仁假义,因为刘备刘向庞统说:操以急,吾以宽;
  • 58.刘备他有他的义,他的义是仁义,因为他的仁义、兄弟情义,才去攻打东吴,才让士兵树下扎营…
  • 59.在封建社会,竖儒蜂起壮士死,神州从此夸仁义,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逐渐被仁义排斥甚至被遗忘!
  • 60.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蜀国首领的刘备,是仁义的化身,是儒家仁爱思想的缩影。
  • 61.说完了爱岗敬业的孙炎明,再来说一说诚信仁义的孙家兄弟。
  • 62.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
  • 63.食补神话的泡沫破灭了,真相让人愕然,这也让人想起春秋时期的仁义之君宋襄公。
  • 64.二仁义之歌刘备,从一个卖草鞋草垫的匹夫一跃成为了天下三分的拥有者,不得不倚仗他的仁义
  • 65.谋划良政,施之以仁义之道,是为兴国之本矣。
  • 66.他文武双全,凭借着自己的仁义和虚心,将不少名将都招入自己的势力中。
  • 67.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
  • 68.写出了刘备的仁义善良、礼贤下士、有君子之风,不过妇人之仁,感情用事。
  • 69.吊君仁义,心系百姓,胸怀天下;
  • 70.但是将仁义作为自己的责任,会感到无比快乐。
  • 71.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
  • 72.仁义、道德等,曾是古人行事处世的哲学.
  • 73.诸葛亮醒后,知道了刘备的仁义、诚心和三顾的情义,就决定出山辅佐刘备了。
  • 74.《三国演义》塑造了近200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忠勇双全的关羽、宽厚仁义的刘备。
  • 75.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
  • 76.先对人仁爱,便成仁义,成了仁义,便成正义,再之后就是堂堂正人君子。
  • 77.表达了一个人对真理的追求,他高呼,面临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
  • 78.可是,小女子想问您一句话:倘若真像您说的那样:没有利益,只有仁义
  • 79.中国自古就是文明古国,讲究诚信、友爱、仁义、忠孝,以爱国家、爱百姓、爱和平为荣。
  • 80.让人们知道做人的基本道理,五个大字:仁义礼智信。
  • 81.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少年君子我们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谐的社会,没有仁义礼智信不行的!
  • 82.之所以说项羽是英雄,因为他有一颗仁义的心,但这却害了他自己。
  • 83.义释曹操,又体现出了他的仁义之气。
  • 84.还有一句是这样的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 85.若施以仁义,则百姓减轻人民负担,遵循自然规律,人们丰衣足食,虽死无憾,那就会极力拥戴您。
  • 86.一:仁义兼备——刘备刘备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汉族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 87.我们告别了山陕会馆,去了仁义胡同。
  • 88.真是他这样的性格,导致他日后总以仁义待人,成就霸业!
  • 89.仁者不忧,是说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
  • 90.你们几千年来,以高智商生物自居,把仁义之道作为座右铭,世世代代凌驾于万物之上,但你们明智吗?
  • 91.如对刘备的描写体现在仁义二字上。
  • 92.孟子以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为仁义礼智之端,是对仁爱精神更具深义的阐发。
  • 93.可我认为刘备不如人家曹操,第一,刘备借荆州不还,还欺骗老实的鲁肃,难道这也是仁义的一种表现?
  • 94.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
  • 95.古人是把仁义作为道德准则推崇的.
  • 96.真正的英雄不仅要有能力,更要有仁义之心。
  • 97.想当年刘备携民渡江投奔襄阳,刘琮拒不开门,是魏延挺身而出大喝一声:刘使君乃仁义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
  • 98.至少装了一辈子仁义之君的刘备,临死之言非为善类。
  • 99.最后诸葛亮被刘备诚恳的态度、仁义的性格所打动,毅然出山。
  • 100.在我们人生中,的确是应该有古人的那种气概和他们的忠孝仁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