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末,学者孙诒让精研经学和甲骨文,被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甲骨文研究的开山鼻祖。
2.督办政务处作为清末新政的核心机构在清末新政研究中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3.中国古代邮驿自周起至清光绪22年建立大清邮政、清末裁驿归邮止,存在了约3000年。
4.清末赴日法政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运动,清末乃至民国中国社会政治发展和中国法制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通山县大路乡吴田村畈上王自然湾,是清末知县王明通山大夫第璠的府第,是湖北省现存的明清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古民居民宅。
6.币制借款应当说是清末外交的一大败笔,清政府由此进一步陷入了内外交困之中。
7.1907年《论今后民党之进行》与《国会与政党》是张君劢清末立宪主张的深化,充分展示了张氏的清末宪政想象。
8.清末官制改革是大清帝国将要走到尽头的一次努力挣扎 ,也是国家体制向现代化迈进的前奏曲。
9.清末,二十多岁的“我”失业后,由邻居赵老警介绍,当了清政府的警察,目睹了清兵的腐败。
10.其后,自魏晋隋唐五代到清末这段时期里,在充分继承仲景思想的基础上,酒疸的辨证论治内容大为充实与发展。
11.据传,落子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了,而杨八庄子的梅派落子则早在清雍正八年(1730)左右就开展了活动,落子的兴盛期是在清末民初。
12.季家珍的《印刷与政治:〈时报〉与清末改革文化》 ,是英文世界众多上海史著作中自具特色的一种。
13.清末,西学再次东渐,西方统计顺势经海关来到中国,但在此后较长的时间里,它却并未在中国广泛传播。
14.汪笑侬,满人,清末民初著名京剧剧作家兼演员,京剧改良运动中的重要人物。
15.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思潮,民粹主义自清末进入中国以来,就以与多种思潮相交融的形态,一直在中国社会思想中潜波暗涌。
16.本文是对清末民初女界名人吕碧城的女权思想和实践的一个专题研究。
17.鎏银剑首很有味道,与常见的清末剑不同。 风格独特,可能是专门为个人量身打造。
18.清末五大臣对欧美、日本进行政治考察是1905年发生的两件大事之一。五大臣出洋政治考察在晚清十年的“新政”和立宪运动中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中介。
19.“五大臣出洋”正式拉开了清末预备立宪的序幕,当时的舆论是如何看待这一轰动事件的呢?
20.在民国时期清理和处分政策的主导下,以从省到县的各级管理机构为依托,河北旗地接承清末即已开始的私有化进程并更大规模的向民地转化着。
21.清末民初,海宁硖石镇横头一带,每逢八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烧红糖芋艿粥吃,据说是给太平军做“生日”。
22.如今我们再从这西方人的瞳孔里解读百年前的中国,就像看一段清末的“东洋景”。看进去是一个悲悲怆怆的大清王朝正走向衰落、屈辱的身影。
23.明末清初人物画巨匠陈洪绶与清末人物画巨擘任伯年,是中国人物画史上两颗璀璨的明星。
24.1905年开始的刑讯制度改革引起了清末朝野的广泛关注。
25.如今我们再从这西方人的瞳孔里解读百年前的中国,就像看一段清末的“东洋景”。
26.今天按照明清两代地方志复原的建筑群,不仅与章炳焘所留的清末旧衙署基本没有什么关系,与历史记载中的明内乡县衙也相去甚远。
27.清末民初,随着资本主义在中国萌芽,小米醋作坊也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起来。
28.自清末至民国,政府对围董(会)的管理与渗透虽日益加强,但其权威却始终未能深入到水利基层管理中去。
29.本文对清末至民国时期青海河湟地区的英语教育发展状况作了初步探析。
30.清末国粹主义思潮尽管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其进步性却显而易见、毋庸置疑。
31.与其他谘议局相比,顺直谘议局在清末筹备立宪活动中表现出了较强的稳健性。
32.林世功是清末琉球诗人,他出身移居琉球闽人之后裔,1868年赴华留学。
33.这个制度始于明代中叶,一直行至清末。
34.正如时人所识,科举行至清末,已经成为发展新式教育的最大障碍。
35.清末民国时期是山西中医发展史上较为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山西中医的行医方式主要是个体坐堂、开业、兼业、走方和医院。
36.清末军制改革过程中充满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督抚之间的斗争;
37.而清末大学者刘熙载在他的著作《艺概》中则明确提出“诗为赋心,赋为诗体”的论断。
38.清末军制改革标志着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基本确立,并且对中国的民族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
39.以他为领袖的清末四大家对常州词派既有继承,也有开拓,实际上已经突破了常州词派的藩篱;
40.清末重臣曾国藩的家训思想对当今家庭教育颇具借鉴价值。
41.湖南米谷向外省输出与省内的流通在清末民国时期持续发展,其水平要高于清朝全盛时期。
42.二十世纪初,在清末新政的推动下,地处关外的奉天省开始了教育的近代化改革历程。
43.在清末立宪运动中,他们作为天津和四川的学生领袖,曾共同为重建现代国体而发动罢课与请愿斗争。
44.《箧中词》可以说是清代最后一部清人选清词,它表达了清末词坛的词学观念和审美理想;
45.余件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清末的历代陶瓷器精品。
46.上海展览馆陈列有500余件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清末的历代陶瓷器精品。
47.古代文学- 表列自春秋至清末各流派的重要文学作家、作品、与其创作特色。
48.顺直谘议局是清末“新政”的产物,在名义上是直隶省的代议机关,它经过长期筹备,选举产生。
49.介绍了腾冲明善堂印刷的八种书籍的书名、装刻、印刷时间内容等,由此推论清末至民国时期印刷了大量书籍的明善堂在腾冲附近。
50.近代市镇研究虽然开启于清末民初,但迄今为止专精研究仍不多见。
51.最终得出杭州在清末民初时期的住居空间本质特征。
52.《杨惺吾先生年谱》是香港已故学界名宿吴天任的手笔,谱主则是清末民初的舆地、金石、目录学大家杨守敬。
53.朱葆三是清末民初著名实业慈善家。
54.在这场运动中,吴汝给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特别是他的日本教育视察对清末教育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55.第四部分分两个大的方面详细介绍了清末狱制改良的实施。
56.从清末至抗战前,临城煤矿向工业化的转变历经半个多世纪,以失败告终。
57.在前清末年,杂税从未超过正税的十二分之一,而在蒋介石的鼎盛时代,杂税竟高达正税的十倍!
58.其次,中国古代君主制度下绝对君权理论的匮乏和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为清末民初共和思想的肇兴提供了便利;
59.作者对清末与民初的江南苏州地区地主租栈的运作以及地主与佃户的经济生活作了细致描述。
60.因此,梦窗词的实际成就并不高,至少远没有清末民初的词人和当今学者推崇得那么高。
61.台北故宫的馆藏跨越8000年,从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的玉雕,到清末的绘画雕塑。
62.巨额银两流入外商银行与清末金融市场变迁之间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恶性关系。
63.清末十年期间,清政府每年须对外偿付巨额借赔款,导致内地银两源源不断地流入上海外商银行手中。
64.清末留日学生译书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65.清末,义学逐渐淡出中国古代教育的历史。
66.清末民初湖南留学活动影响深遥。
67.清末,中央进行了旨在实行盐政中央集权的改革,山东盐政自行管理的模式受到冲击;
68.在清末推广新式学堂的兴学活动中,清政府对于地方乡镇制定了利用地方公款兴办地方学堂的方针。
69.清末修律变法开启了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序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果便是《大清新刑律》的制订。
70.很自然的,《大清新刑律》就成了清末修律制定的第一部新法。
71.沈家本在清末修律中的最大贡献,就是对新律发展方向的把握。
72.以追求民主和社会进步的地方自治,成为清末以来中国法制近代化进程中一项小可回避的内容。
73.在清末民初,泉州一带就有60多个木偶戏班遍布城乡。
74.另外,其收藏的阴沉木木雕,亿年原始生物化石及清末神翕和太师椅亦有特色。
75.清末民初的社会状况为家庭观念和家族制度的渐微变革提供了历史条件。
76.清末民初,清政府迫于内忧外患的压力,启动了中国近代宪政体制改革的进程。
77.清末同文馆为我国培养出了一大批英语人才,它的英语教育是我国学校正规英语教育的开端。
78.本文根据《甘肃新通志》、《明实录》的记载,分析了清末13159户土族的组成情况。
79.清末直隶新式社团十分活跃,各种天足会的成立推动了直隶的不缠足运动。
80.孙诣让是清末著名的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与俞樾、章太炎并称清末三学者。
81.清末“新政”实行,西式思想开始向归绥地区渗透,地方教育的发展进入近代化领域。
82.提出,清末学制改革后,新式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在政府强制力的推动下在乡村社会纷纷涌现,打破了千年以来以私塾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
83.向后延伸,在清末民初,以至近现代的文化中都可以看到实学文化的重大影响。
84.清末十年间,毁学事件在各地乡村屡屡发生,几有遍及全国之势,对刚刚起步的乡村教育现代化产生很大影响。
85.《东方杂志》在1915-1920年间发表了大量旧体诗作,其中大部分为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的作品。
86.在清末儒者的自我意识中,儒教不仅是和基督教、回教、佛教等其他宗教是一样的宗教,而且在这些儒者看来儒教是中国的“圣教”。
87.而升平署时期则始于道光七年改制直至清末,这一时期国家发展呈现颓势,宫廷戏曲发展也呈下滑趋势。
88.本文通过对南社诗人群体的考察,探讨在清末民初文化转型阶段,一个别具特色的诗歌群体如何展开其文化影响力的。
89.《樊山政书》记载了樊增祥清末十年的从政历程,是解读其施政风格的很好的文本。
90.目的:探讨清末以前诊舌色的含义及其概念的演变。
91.清末至抗战前,我国稻米供需格局发生了变动,清代前期的粮源地中仅剩下湖南、江西和安徽三省。
92.学界一般认为,清末修律过程中,修订法律馆一共起草了三部诉讼法草案。
93.与清末其他谴责小说不同的是,刘鹗并未将贪赃的“清官”作为批判的对象。
94.清末(1892-1911年)兴起的“切音字运动”,长期被一些人当成“汉字拼音化”思潮的起源。
95.清末切音字运动以失败而告终,并给后人留下了沉重的思考。
96.但由于学堂隶属关系变化频仍、经费困绌、师资短缺等原因,使清末铁路教育的发展十分有限。
97.在清末,民众面对瘟疫的心态首先是恐惧,由恐惧而导致迷信,还表现为对现代防疫手段的排拒。
98.清末苏州女学的兴起,标志着封建教育制度在苏州开始走向瓦解,近代教育制度逐步在苏州得以确立。
99.论文拟运用文学社会学、主题学、叙事学等理论方法,对清末民初社会小说的情节结构模式、思想蕴涵、叙事语言予以多维度的阐述。
100.天下盗墓的行当,到清末民初时,还剩下摸金、搬山、卸岭三家。 有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