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籍内蒙古自治区讷河市龙河乡满乃屯,达斡尔族,后编入满族正白旗。
2.在其260年的统治期间,满族人把持朝政,成为最富有特权的阶层(其次是蒙古人;再次才是汉族人)。
3.他的满族名字是弘历,是清王朝(1644年满清入关后建立清王朝)的第四位皇帝。
4.尽管存在着满清的官方语言,但满族语在被统治者中间使用得并不普遍。
5.从满族屯满族的来历、满族在图布台扎拉噶定居、满族屯满族的生产、生活入手对满族屯满族做了详细的介绍。
6.满语中有很多蒙古语借词,这与历史上满族和蒙古族的文化交流和语言接触有密切关系。
7.其变革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力主排挤满族贵族统治,猛烈批判二千多年来固有的封建纲常名教,为兴民权摇旗呐喊,振臂高呼。
8.三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是满族先世的龙兴之地,这赋予了三江平原以厚重的满族历史文化底蕴,从而使三江地区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
9.满族八旗与汉军八旗朝夕相处,满汉之间早已相互影响。
10.新发现的吉林乌拉满洲舒舒瓜尔佳哈拉满文神歌《倭车库特勒京》将成为满族萨满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
11.马褂则为有身满族女服份地位的富裕男人在春秋、冬季时穿着。
12.长袍、马褂、马甲为满族人的主要服装;
13.宁安满族关氏家祭礼俗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14.宁安关氏家族是满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从其家祭礼俗中,我们可以管窥到满族古老风俗发展、演进的文化轨迹。
15.满族家祭和家萨满的萨满教属性近年来不断受到质疑,认为家萨满不属于萨满教 范畴。
16.康熙的武装已经回去了,在1685年,数以千计的满族人、中国人以及道里亚(Dauria)军队再次包围了阿尔巴济诺(Albazino),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就杀掉了800个俄罗斯人中的100个。
17.在老舍笔下,满族风俗,老北京的胡同、茶馆、四合院,以及往日的节令习俗一一绘声绘色地再现出来。
18.地铁就是设计来满族城市里需要赶车的人们的需求的。
19.清代满族女子一般内穿肚兜,外著旗袍和坎肩(又称马甲),蛮有特色的啊﹗。
20.三百多年来,来到这里的满族人与当地的蒙古族相互结姻,繁衍生息。
21.清兵于顺治元年(1644)入关定鼎中原,使满族音乐进入第二个阶段。
22.满族固举族皆兵,然其风气之所趋,乃到后来举族皆成为浮食的游民。
23.这种组织历久不衰,保存至今,与满族八旗制度有直接关系。
24.本文最后通过八旗王公贵族社会地位变化的规律分析清代满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融合。
25.满族接受了汉族的风俗,汉字的偏旁部首,还有汉族的官僚主义。这足以将满族变成中国人。
26.满族作为清朝的统治民族,满服对我国服饰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
27.作为满族第一词人,纳兰性德敏锐地感到了封建盛世中潜藏的危机。
28.达海奉命改革老满文的时间问题,是满族史研究中的疑案之一。
29.满族文化和金源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
30.岫岩县境内有满族451,000人,是中国满族人口最多的一县。为几千位满族基督徒祷告,愿他们多结属灵果实。提后2:2。
31.与汉族特定时期杰出的满族、蒙古族、女真等的游牧社会不同,汉人社会很早就开始定居和从事农耕。
32.铁刹山景区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东部的田师付镇和南甸镇的交界,是本溪水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六大景区之一。
33.清朝统治者较历朝历代的统治阶层更加关注满族的家庭教育。
34.而辽金旧俗一度成为连接“礼”与“俗”的桥梁,祖述大金使满族在接受国家典章制度时有一种归属感,减少了推行典章制度的阻力。
35.燕山大峡谷位于河北省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汤河乡境内,属燕山山脉。
36.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丰宁满族自治县。2007年生产总值预计达46亿元;
37.满族人佩带的饰品分骨饰、石饰、珠饰、金银饰等。
38.而这个满族头人又藩属于中国大可汗。
39.还有很多人改换名姓,衣着,掩藏满族的特征,以此来逃避当时的迫害。
40.满学及满族文学研究方式的缺位,不能不说是"红学"迄今之先天不足。
41.顺治初年,清王朝下令汉民与满族一样蓄发,易衣冠,概从满洲制。
42.但直到1814年,“法兰西学院”才设立了第一个中国和满族研究的教席。
43.汾阳市共有蒙古族、朝鲜族、回族、彝族、满族、土家族6个少数民族,总人数为25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63%。
44.京旗满族向拉林地区移驻的历史前后达百年之久。
45.一个世纪之前,满族语被定为大清王朝的“国语”。
46.一般满族人家有对老人三天请小安、五天请大安的礼俗。
47.安熙龙;《马背上之统治:鳌拜摄政时期的满族政治统治:1661—1669》,芝加哥大学出版社,第1975年。
48.就像秦朝一样长久,满族的统治会一直持续到1912年。
49.皇太极的儿子,这位满族可汗禁止烟草,并在1644年统一了中国,成为了清朝第一位皇帝。
50.其中最主要的是满族人,满族曾经征服过中国,是统治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
51.木质家具,木雕饰品,还有满族风格的彩绘玻璃窗户,这一切造就了广州的西关老屋文化。
52.我的满族朋友没有被她的汉族朋友区别对待。
53.即使在1911年,中国最后一个帝国——清朝的满族统治者被推翻的时候,满语也只是名义上的国语。
54.但是在一些偏远的乡村,满族习俗得到了更好的流传。
55.但那时,北京的汉族军人数量已经超过了满族军人。
56.其他国家开始一个接一个的跟随满族的领导,使烟草合法化并征税。
57.即使是最后一个满族皇帝溥仪(六岁时退位)也不会讲流利的满语,尽管当时朝廷费尽心思要保留这种语言。
58.但她不知道的是,满族的部落已经统一了,并且他们的崛起已经强大到了一种可怕的力量:侵略中国。他们打败了风雨飘摇的明王朝。
59.最终,满族的入侵结束了明朝的统治。
60.然而,满族语言教育无法适应其扩大政治影响的需要。
61.但是一年的围攻之后,900人中仅仅生存的40人选择了投降,他们以佣兵的身份加入了满族人的部队。
62.1644年被满族人推翻后,明王朝把南京话作为其官方的口头语言。
63.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满族词人,在中国词坛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64.纳兰性德是康熙时期一位著名的满族词人,在中国词坛上有着重要地位。
65.由于历史原因,整个清代满族贵族有使用家奴的习俗,家奴的地位和处境不同于奴隶制度下的奴隶。
66.定宜庄博士是一个做满族口述史成果丰富的学者。
67.满文篆字与蒙古文篆字的关系是满族文字发展史特别是满文篆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68.调查得到的新资料有助于深化满族文字尤其是满文篆字及其应用的研究。
69.在与满族、汉族及达翰尔族等的交过程中,嫩江流域鄂温克族的社会经济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70.民族主义与民权思想的推衍,尤招满族之忌。
71.从中可以看出满族文化被汉族文化影响的程度很深、波及面很广,而且这种现象也有由皇室扩展到民间,形成了清王朝特有的玉文化现象。
72.即使是最后一个满族皇帝溥仪(6岁退位)的满语也远远称不上流利,尽管朝廷费尽心思想要使这门语言得以延续。
73.满语“穆昆”,意为“家族、氏”。石姓穆昆的信仰体系是满族萨满教信仰观念的典型代表,它基本上涵盖了满族不同姓氏的祭祀对象。
74.满汉全席起兴于清代,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华大宴。
75.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华大宴。
76.黑龙江以汉族为主,其他的少数民族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达哈尔族、鲜卑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和俄罗斯族。
77.吉林省是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和鲜卑族的聚集地。
78.抢救满族医药文化遗产所遇到的首要问题是满族先民是否有医药;
79.本文的任务就是通过对满族作家作品的分析,并通过与外族作家满族书写地对比,挖掘隐藏在满族作家文字背后的心灵印记。
80.满族人穿长裤与其它民族不同的是必须扎系的腿带,以便出行。
81.右岸则由一个更强大的满族头人管辖,他的士兵喝酒的杯子都是黄金的,打仗使用火器。
82.在1689年夏天,俄罗斯人和满族代表团在尼布楚会面了,15000人的满族军队发出的“蹄声和喧哗” 告诉俄罗斯人他们得撤退。
83.在1000多万满族人口当中,眼下只有十几个人能够说满语。
84.宁古塔文化的内涵既独特又丰富,它主要是由满族文化、山林文化、戍边文化和流人文化等成分所构成。
85.收继婚在满族中间曾盛行一时 ,许多治满族史的学者皆认为自皇太极以后 ,收继婚就趋于消亡了。
86.学者们倾向于认为黄宗羲等待的是“圣王”或“满族统治者”,但是,在“阳明心学”的语境中,他所等待的更是一般意义上的“我们”。
87.神歌是满族萨满文化研究的对象。
88.明清之际,满族当权,有一群学者选择了隐居深山、寺庙的生活方式。
89.而汉族儒生士大夫入仕清廷,更是满族吸纳汉族文化重要途径。
90.1979年,琴江人集体要求将民族成份由汉族改为满族,同年建立了琴江满族村。
91.沈阳,拥有满族皇帝的第一座紫禁城,他们在那里统制国家直到迁往北京那座更古老和有名的紫禁城。
92.清朝迁都北京后,满族大量移居中原,造成东北经济的凋敝。
93.《茶馆》是一部充满「矛盾与裂缝」的作品,其根源之一在于老舍的旗人文化身份,那种矛盾的满族民族文化情结。
94.清朝是以满族为统治的政权机构,当时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广大的中原地区。
95.他早、中期的作品中,许多主人会是“隐蔽的”旗人,被文学史研究者称之为“隐式满族文学”。
96.再说,曹雪芹作为清代旗人作家,作品里带入了丰富多彩的满族饮食文化与满族语言特色。
97.满族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包括伦理道德与修身齐家两部分。
98.“走近老舍:一位满族学人的《老舍评传》”,《民族文学》2000年7月号,第78~91页。北京。
99.无数逆时代潮流行动中的一个是满族人统治的政府“在整个中国停止了时钟和水力驱动机械工业的发展。”
100.满族在南迁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改变,与汉文化接触增多,由渔猎走向农耕,由迁徙渐趋定居,其思想文化也发生了一系列相应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