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礼俗造句
礼俗造句大全
  • 礼俗

    词语解释:

    lǐ sú

    泛称婚丧祭祀交往等的礼节:不拘~。

用礼俗造句(55)

  • 1.教学内容生老病苦死是人生难免的过程,唯慎终之道,因宗教不同及礼俗差异而莫衷一是。
  • 2.我国自古以来重视人生礼俗中的两大环节:婚仪与丧仪。
  • 3.有关清代田宅交易中“喜礼”俗例的探讨,史学家所利用的材料局限于乾隆刑科题本。
  • 4.饮工夫茶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际礼尚,因而产生了许多礼俗
  • 5.“夫妻合葬”习俗所蕴藏的性别文化内涵在于“妻从夫葬”,这是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在丧葬礼俗文化中的反映。
  • 6.并运用“望祀”礼俗,为解释“山鬼”为何不临祭坛,提出了可供思考的假说。
  • 7.抱见礼是满族早期的一个重要礼俗,可行于同辈之间、不同辈之间以及男女之间。
  • 8.宁安满族关氏家祭礼俗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 9.宁安关氏家族是满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从其家祭礼俗中,我们可以管窥到满族古老风俗发展、演进的文化轨迹。
  • 10.特别是表达哀伤、凄苦情感时,清角和闰两音的运用与西北地区丧葬礼俗的“哭腔”有着密切的关系。
  • 11.无形的社会规范(伦理、礼俗)常以父之名的形式左右人的行为。
  • 12.本文将选取万载得胜鼓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民间礼俗仪式中的运用、这一乐种的音乐形态作系统全面的考察。
  • 13.这种些微变化打破了传统丧葬陋俗的凝滞状态,并不断向民间渗透,它最终必将引起丧葬礼俗普遍性与根本性的变革。
  • 14.秦汉时期基于神秘主义信仰的民间礼俗,导致“生子不举”和弃婴现象的频繁发生。
  • 15.秦汉时期初生婴儿的死亡率比较高,基于神秘主义信仰的民间礼俗,也导致“生子不举”和弃婴现象的频繁发生。
  • 16.祭祀是向神灵求福消灾的传统礼俗仪式,被称为吉礼,也意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是根据宗教或者社会习俗的要求进行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一系列行动或仪式。
  • 17.梵蒂冈的商务礼俗,容易为他们爽快的作风锁所昧而疏于防范,可是,他们是绝对不马虎的。
  • 18.日耳曼人以及凯尔特人带来了燃烧现象大块柴木、品尝糕饼、陈放枞树等礼俗
  • 19.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四次探访胜芳古镇,对这里积淀的与诸种音声形态相关的民间礼俗进行考察。
  • 20.文章仅就法在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差异作些说明。
  • 21.关于魂瓶所反映的丧葬习俗方面有四个特点,可见其对汉代丧葬礼俗的继承性。
  • 22.魂瓶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丧葬明器,它所反映的吴晋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以及丧葬礼俗是相当丰富的。
  • 23.指出这6个方面有的是汉化的丧葬礼俗,有的则是对本民族丧葬旧俗的继承。
  • 24.西魏以降石窟寺中大量出现的瘗葬形式,是佛教传入我国后,佛教信仰特别是其中的“轮回”说与我国“灵魂不灭”传统丧葬观念和“事死如事生”传统丧葬礼俗相结合的产物。
  • 25.人生过程的礼俗-毕业啦、结婚啦、生日啦、忌辰啦,都使我们认知生活舞台的一再更易。
  • 26.中国有句俗话,叫“入乡随俗”,意思是到了一个新地方要问清当地礼俗,不要闹出笑话或引起不快。
  • 27.《诗经》中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周代婚姻及其成婚礼俗
  • 28.从设计的角度看,礼俗文化为现代礼品包装设计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设计素材。
  • 29.这是礼俗组织农村生产消费活动的一个证明。 四、讨论礼俗与近代桂东南社会经济关系。
  • 30.本文通过考察青海藏族的几种重要礼俗及其文化内涵,从审美的视角来揭示这些民俗事象所蕴含的特殊审美意蕴。
  • 31.一般满族人家有对老人三天请小安、五天请大安的礼俗
  • 32.这种精神支持过程其实就是农村礼俗道德掩盖下的不断制度化的社会交换关系。
  • 33.那些传统观念很深的妇女,总是享受不到性的快感,例如要学著像小鸟一般,礼貌地啄食著食物,还有就连大便、放屁、呼吸都要讲究礼俗,到现在也还是如此。
  • 34.从其历史内涵上讲,它是对于礼俗社会的理想化表达。
  • 35.在法庭中法官的举止符合礼俗
  • 36.古代中国是“伦理至上”的礼俗社会,法律仅仅是对道德的补充,这种状况是与市场经济的本性不相符的。
  • 37.汉代墓葬形制与墓前神道石兽的形成,不仅受制于汉代丧葬礼俗的直接因素,同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 38.旅游者到了民族地区,如果对民族礼俗禁忌略知一二,就可以避免麻烦,减少误会,使你旅途更顺利。
  • 39.在行文中,本章力图以“通过仪式”为纲,把中原人生礼俗的主要阶段贯串起来。
  • 40.现代人归入社会福利的某些观念和体制,在文明初期的礼俗形式中其实已经有朦胧的体现。
  • 41.同时,作为交流,佛教与佛教美术对中国的影响是渐进的,也必然受着中国社会体制、礼俗、文化乃至生产条件制约与影响。
  • 42.客家丧葬礼俗是对生死观念和丧葬习俗本质含义的完整表现。
  • 43.而在词义内部相邻的义项之间,潜存着词义发生演变的可能性,礼俗的作用就在于把这种可能性变为词义现实。
  • 44.第一,聚会一般会以最老的妇人为尊敬对象,在以前的礼俗中先于老人离开的是不礼貌的,而老人的离开也是大家散场的标志。
  • 45.当印度国防军士兵在孟买准备独立日庆典时,色彩鲜艳的礼俗头饰让他们分外显眼。
  • 46.而是关于生活方式与理念,民族与礼俗,潮起与潮落。
  • 47.一些人的社会礼俗似乎包括他们对邻居的不当念头。
  • 48.被国际社会公认的"第一礼俗"是什么?
  • 49.《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记载了大量的婚恋现象和婚姻礼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婚礼文化和制度。
  • 50.乌珠穆沁“图林哆”专门指宴会歌曲中具有“经典”和“尊贵”品质的长调歌曲,是盛大的宴会上按照一定仪式规范演唱的礼俗音乐形式。
  • 51.百色平话山歌内容丰富多彩,有礼俗歌、农事歌、苦歌、知识问答歌、时政歌、情歌等。百色平话山歌很讲究押韵且用韵相当固定而有规律。
  • 52.透过类似的研究,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术数史的了解,更有机会具体丰富我们对古代通俗文化和古人生活礼俗的认识。
  • 53.壮族的饮食文化习俗具有三大特点:喜食糯米食品,喜食生腌酸辣,饮食礼俗丰富多彩。
  • 54.数千年来我国上坟礼俗传承不衰,其中蕴涵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容,凝结着人们复杂多样的文化心理。
  • 55.侗族民歌与故事、节庆社交礼俗、人生礼仪等是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文化濡化的重要内容。

用礼俗写一句话(20)

  • 1.喝酒随时间,地点不同而礼俗不同。
  • 2.寿礼,使人生礼俗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它实际上是一个人人生功业的形象总结。
  • 3.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 4.家乡美,家乡的人更美,在这里,各民族都有自己接人待物的礼俗,他们性情豪放,热情豁达,那热情让人不得不举杯同庆,共同干杯!
  • 5.她还兴起八拜成婚,男30而婚,女20而嫁的文明婚姻礼俗,从而着称婚姻文明创始者嫘祖。
  • 6.十月的金风,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裕,礼俗文明礼貌,颇具礼仪之邦的风范。
  • 7.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 8.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 9.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 10.其实,悲剧的结局,积蓄给人们的就是惋惜,秀禾与耀辉曾努力的摆脱封建、礼俗的束缚,但他们终归没有走到一起。
  • 11.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
  • 12.国学大致分为哲学、史学、文学和礼俗学等。
  • 13.仪式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 14.按照传统礼俗,清明节我们应该早早的起床,来到我们的死去的前辈的坟墓扫墓。
  • 15.从园出,吾晓其为大之理也:诵经文,修身性,从礼俗,至彬彬,鉴大道,达通行,学不倦,至上境,思不苦,乐穷极。
  • 16.还有一些节庆、生命礼俗的文化场景,还有郑成功和施琅将军的一些英雄事迹。
  • 17.他们是不必拭擦尘埃的,因为他们是大地,尘埃对他们而言是无妨无碍的,他们不必急着学会不合礼俗规范而羞惭。
  • 18.官二代文化或许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人情、礼俗而非法治为基础的传统也为官二代文化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 19.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 20.茶,渗透到安溪茶乡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衣食住行、婚丧喜庆、迎来送往的礼俗和日常的交际之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