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师长教师以其台甫成诗一首,并写成隶书相赠:远山近树立苍松,藤绕枝繁牡丹红。
2.从甲骨文到竹简隶书到怀素的狂草,相同的字在历史演变中形式发生了那么多变化,而其本质承载的含义相比之下几乎是不变的。
3.而随着篆隶书体的逐步繁荣,碑派书风亦走向成熟。
4.汉字在其漫长的发展史中演化成许多不同的书写形式,例如篆书、隶书、楷书和行书。
5.作为儒家思想的表现载体的庙堂汉碑隶书是书法艺术走向自觉和成熟的结果。
6.尹湾汉墓简牍上的隶书有三种体态,皆波碟分明,结字规范,形态统一,笔势流畅,已是成熟意义上的字体。
7.在小篆被当作官方字体使用的同时,在民间又出现了由小篆草写形成的另一种字体,即隶书。
8.隶书的一横就产生了“蚕头燕尾”,同时还产生了撇、捺、挑、钩等多种运笔形态。
9.在七种字体之中,宋体、正楷和黑体的加工速度较快,而行楷、隶书、魏碑和华文彩云的加工速度较慢,字体的主效应显著;
10.文章分别从古隶和汉隶的用笔、结体、章法等方面阐述隶书的变形与夸张。
11.面对积弱已久的隶书,能够恢复元气,形成时代风格,其历史贡献也不可抹杀。
12.第三部分同样以实例分析为基础,分析了东汉碑刻隶书字形的来源与流变。
13.上述研究,使我们对东汉碑刻隶书异体字情况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瞭解。
14.通俗楷书从通俗隶书内部衍生出来,并迅速发展,成为日常书写的主要书体。
15.刘阳作字不择工具,饱蘸浓墨,用隶书笔意作行书,掺以篆书笔法,格调高雅,清新脱俗,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16.其书法四体皆能,以隶书、行草为最著。
17.通俗隶书与典型隶书在十六国时期走上了同步式微的道路。
18.汉字在其漫长的发展史中演化成许多不同的书写,例如篆书,隶书,楷书和行书。
19.伊秉绶隶书的独特风格,主要来自其独特的空间构架。
20.书法界以为,此碑的价值就在于它是由隶书发展成楷书进程中的有名石刻之一。
21.大体说来,从隶书到今天使用的现代汉字,形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22.他所绘烟壶上的行草和隶书文字,笔划清晰,容易认读;
23.他经常穿一件朴实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构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24.受教于刘炳森等多位书法前辈,以擅长书写隶书体而在同行中小有名气。
25.本文就简牍墨迹与古代书写姿势遗迹,追溯汉代碑刻隶书的用笔方法。
26.隶书的呈现和开展有着一段较长的时间演化过程,品种繁多,但它是那时人们喜欢而又获得持久运用之文字。
27.可以说,中国文字系统到了隶书已经成熟。
28.他的隶书书法非常漂亮,刚劲的字体中透出一股柔美的气息,非常养眼;
29.东汉时期的隶书异体字比较明显地反映了演变中的文字的面貌。
30.隶书的出现,是书法史乃至文字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31.隶书上承篆书遗脉,下开楷书之源,更能体现中国书法的变形与夸张。
32.另外,蔡邕书法精妙,尤工隶书,影响甚大。
33.马王堆简帛的出土为追溯隶书起源及其形成提供确实依据,同时填补了西汉书法的空白。
34.传统的中国书法有篆体、隶书、楷书、草书。
35.他经常穿一件朴实地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地胡须构成了一个隶书地“一”字。
36.从甲骨文字到小篆是一个阶段,从秦汉时代的隶书以下是另一个阶段。
37.隶书成熟于东汉.汉桓帝(147-167)、汉灵帝(168-189)时代,是隶书的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