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隶书造句
隶书造句大全
  • 词语解释:

    lì/dài shū

    汉字字体,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汉朝的隶书笔画比较简单,是汉朝通行的字体。

用隶书造句(37)

  • 1.周师长教师以其台甫成诗一首,并写成隶书相赠:远山近树立苍松,藤绕枝繁牡丹红。
  • 2.从甲骨文到竹简隶书到怀素的狂草,相同的字在历史演变中形式发生了那么多变化,而其本质承载的含义相比之下几乎是不变的。
  • 3.而随着篆隶书体的逐步繁荣,碑派书风亦走向成熟。
  • 4.汉字在其漫长的发展史中演化成许多不同的书写形式,例如篆书、隶书、楷书和行书。
  • 5.作为儒家思想的表现载体的庙堂汉碑隶书是书法艺术走向自觉和成熟的结果。
  • 6.尹湾汉墓简牍上的隶书有三种体态,皆波碟分明,结字规范,形态统一,笔势流畅,已是成熟意义上的字体。
  • 7.在小篆被当作官方字体使用的同时,在民间又出现了由小篆草写形成的另一种字体,即隶书
  • 8.隶书的一横就产生了“蚕头燕尾”,同时还产生了撇、捺、挑、钩等多种运笔形态。
  • 9.在七种字体之中,宋体、正楷和黑体的加工速度较快,而行楷、隶书、魏碑和华文彩云的加工速度较慢,字体的主效应显著;
  • 10.文章分别从古隶和汉隶的用笔、结体、章法等方面阐述隶书的变形与夸张。
  • 11.面对积弱已久的隶书,能够恢复元气,形成时代风格,其历史贡献也不可抹杀。
  • 12.第三部分同样以实例分析为基础,分析了东汉碑刻隶书字形的来源与流变。
  • 13.上述研究,使我们对东汉碑刻隶书异体字情况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瞭解。
  • 14.通俗楷书从通俗隶书内部衍生出来,并迅速发展,成为日常书写的主要书体。
  • 15.刘阳作字不择工具,饱蘸浓墨,用隶书笔意作行书,掺以篆书笔法,格调高雅,清新脱俗,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 16.其书法四体皆能,以隶书、行草为最著。
  • 17.通俗隶书与典型隶书在十六国时期走上了同步式微的道路。
  • 18.汉字在其漫长的发展史中演化成许多不同的书写,例如篆书,隶书,楷书和行书。
  • 19.伊秉绶隶书的独特风格,主要来自其独特的空间构架。
  • 20.书法界以为,此碑的价值就在于它是由隶书发展成楷书进程中的有名石刻之一。
  • 21.大体说来,从隶书到今天使用的现代汉字,形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 22.他所绘烟壶上的行草和隶书文字,笔划清晰,容易认读;
  • 23.他经常穿一件朴实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构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 24.受教于刘炳森等多位书法前辈,以擅长书写隶书体而在同行中小有名气。
  • 25.本文就简牍墨迹与古代书写姿势遗迹,追溯汉代碑刻隶书的用笔方法。
  • 26.隶书的呈现和开展有着一段较长的时间演化过程,品种繁多,但它是那时人们喜欢而又获得持久运用之文字。
  • 27.可以说,中国文字系统到了隶书已经成熟。
  • 28.他的隶书书法非常漂亮,刚劲的字体中透出一股柔美的气息,非常养眼;
  • 29.东汉时期的隶书异体字比较明显地反映了演变中的文字的面貌。
  • 30.隶书的出现,是书法史乃至文字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 31.隶书上承篆书遗脉,下开楷书之源,更能体现中国书法的变形与夸张。
  • 32.另外,蔡邕书法精妙,尤工隶书,影响甚大。
  • 33.马王堆简帛的出土为追溯隶书起源及其形成提供确实依据,同时填补了西汉书法的空白。
  • 34.传统的中国书法有篆体、隶书、楷书、草书。
  • 35.他经常穿一件朴实地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地胡须构成了一个隶书地“一”字。
  • 36.从甲骨文字到小篆是一个阶段,从秦汉时代的隶书以下是另一个阶段。
  • 37.隶书成熟于东汉.汉桓帝(147-167)、汉灵帝(168-189)时代,是隶书的盛期.

用隶书写一句话(92)

  • 1.忽视的瓶底原有临摹的古隶书,如天马行空透着神俊和飘逸。
  • 2.书的形式有:楷书,草书,金文,隶书,大篆,小篆…
  • 3.它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小篆,从小篆到隶书,从隶书到楷书,从楷书到草书,最后从草书到行书。
  • 4.甲骨文,隶书,行书,楷书,草书,各种形式和风格的文字。
  • 5.那时的我不知道什么是楷书、隶书
  • 6.从隶书到楷书字形结构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在书写时把隶书的波势挑法改变成定型的勾撇,使字形更加方正平直,书写更为简便。
  • 7.我喜欢楷书的刚正,行书的豪放和隶书的平和。
  • 8.我们的隶书深沉典雅,楷书稳重大气,行书行云流水,草书龙飞凤舞。
  • 9.从甲古文到钟鼎文、篆书、隶书
  • 10.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
  • 11.现代汉字的字体都是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演变而来的。
  • 12.不论是秦时的小篆、汉朝的隶书,还是唐朝的楷书、行书、草书,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
  • 13.雅喜草、隶、楷、行,各体举精,尤善隶书,人称其为古今之冠。
  • 14.成熟期有骨刻文晚期阶段、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籀文、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 15.篆书和隶书处处洋溢着古汉字的特色;
  • 16.它们还有悠长的历史: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最后到我们现在的楷书,你说有哪一样不值得我们去感叹的呢?
  • 17.篆书和隶书古色古香,行书则非常流畅,而楷书便是端端正正,十分端庄,最奔放的就非草书莫属了。
  • 18.前年我是习楷书,去年我又开始练习隶书,用楷隶两种字体各书写了一幅唐诗作品,参加了全国书法七级的资格考试。
  • 19.身着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式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
  • 20.从秦汉时代的隶书以下是另一个阶段。
  • 21.若是满月,就可以用隶书来表示,给人一种圆圆的感觉。
  • 22.老人点点头,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中华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
  • 23.汉字字体有七种,分别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
  • 24.而聪明的郑板桥将隶书与行楷相结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板桥体。
  • 25.楷书的严谨、隶书的柔美、篆书的古老、行书的奔放、草书的自由、魏碑的天成。
  • 26.雁塔主要讲究匀称,没有粗的野,没有草书的狂,没有隶书的扁,却留下了自己独特的轻。
  • 27.从篆书到隶书,从隶书到楷书,从楷书到草书,从草书到行书,书法瑰宝历经着数千年的演变。
  • 28.它们排列错落有致,大小不一,既非隶书又非籇文,多年来无人能识,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残烛,它的颜色一直未曾剥落。
  • 29.写字台上方的墙上贴着两个隶书大字——勤奋,它时时激励我奋发学习。
  • 30.暑去寒来,几年后,我就学会了草书,隶书,楷书,行书,还写过王羲之,柳公权等几位书法家的字。
  • 31.甲骨文演变下来的是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 32.六年过去了,我成了书法老师的得意门生,一手厚重的隶书,一手飘逸的行书,一手隽秀的楷书…
  • 33.什么,不是说在瓶底写的是汉代的隶书吗?
  • 34.下至隶书、楷书、行书,不计其数。
  • 35.汉字的形体各种各样,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飘逸潇洒,刚劲雄健。
  • 36.行书立刻反驳隶书:光端正有什么用,又不能写快,你看看我的字体,既能写快,又不能看。
  • 37.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一起去了解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 38.各种各样的书法字体,有着不同的特点:篆书和隶书,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
  • 39.隶书古色古香,行书自然流畅,楷书端庄秀气,草书凤舞龙祥,让你美不胜收。
  • 40.爸爸写的书法是那样的漂亮、娴熟,各种字体都会写,包括隶书、楷书、行书、魏体等。
  • 41.在这个书法的学堂里,不仅让我了解了丰富的知识,知道了从古到今有隶书、草书、楷书…
  • 42.我依稀记得,毛笔分为许多种,字体有楷书、草书、隶书、行书、篆书,书法家有着王羲之、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等等。
  • 43.它们还有悠久的历史,从甲骨文到金文到隶书、楷书,哪一样不值得我们去感叹呢?
  • 44.陈列的书法是按时代划分的,展示了篆书时代书艺、隶书时代书法以及唐宋等各个时期的各家名作。
  • 45.我从隶书学起,逐渐进步到行书,草书,篆书。
  • 46.他的隶书,每一个都是端端正正,他的草书潇潇洒洒。
  • 47.书法字体有行书、楷书、隶书,类别有立轴、中堂、条幅、横批。
  • 48.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
  • 49.从古到今有古文、篆书、隶书、楷书。
  • 50.随着我书法水平的提高,我练习的字体也越来越多了,有楷书、隶书、行书、篆书四种字体.
  • 51.书法的字体大致分为楷书,隶书,行书,草书这几种。
  • 52.大约是在二年级时,父亲同我去看书画展,我不大会认字,更看不懂什么是隶书、草书。
  • 53.隶书方劲朴厚,深沉渊永,浓波挑飞动,颇具韵味,是汉代中的精品。
  • 54.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大篆到小篆到隶书到草书再到楷书,最后到行书,你在先人的渲染下历经万般变化。
  • 55.现在,我不仅学会了楷书,还学了隶书
  • 56.由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到楷书、草书又到行书,这是多么美妙的演变啊!
  • 57.而且汉字有包含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字体。
  • 58.我只是大概浏览了一遍,便发现上有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书法,多种字体,实荟萃了中华五千年文化之精华。
  • 59.一阵风吹过,她的纸卷了起来,弄得手忙脚乱,我连忙跑过去,帮她按住纸,看她用楷书和隶书写完了春回大地,福满人间。
  • 60.老师一边说一边加重了右手的力量,往后要轻,这是隶书的写法!
  • 61.农耕园大门门额上吴楚农耕文化园的几个苍劲有力的隶书大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书写的。
  • 62.隶书、章草、楷书、行书,时时刻刻,都有书法的韵律,与翰墨的飘香。
  • 63.从仓颉造字开始,我们出现了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再到后来的楷书、隶书、草书、篆书…
  • 64.我们祖国的汉字可追宗到商朝的甲骨文,后又有篆书,隶书,金文等多种字体.
  • 65.就这样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经过两年多的练习,从先写隶书开始,后来是楷体,现在是颜体字。
  • 66.刚到门口,便看见两只一人多高的石狮子,蹲在大门两旁,大门横匾上写着古汉台三个隶书大字。
  • 67.它穿着奥运衣服,上面印着奥运的五环标志和一个隶书字样的京字,代表着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
  • 68.我还坚持天天练习隶书书法让我高兴的是,在8月13日的四级考试中,我顺利地通过了。
  • 69.可以说,他是不断超越他人,超越自我,不管是对张芝草书剖析、折衷,还是对钟繇隶书损益、运用,对这两位书学大师都能研精体势。
  • 70.记得在彭老师那里明白了许多书法的理论比如隶书要蚕头雁尾、楷书横画要抬头…
  • 71.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练习隶书的动字。
  • 72.刚刚踏入小竹屋,就见头悬两盏六角明灯,中间一块匾额,上面用稳重的隶书写了个茶字。
  • 73.汉字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七大类,分别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 74.一路走来,你让我们见证了你岁月里的文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楷书、草书、行书,汉字经历了多少蜿蜒曲折的演变。
  • 75.从图画文字到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这一过程中就包含了一代代人的传承和发展。
  • 76.甲骨文,金书,大小篆,真书,草书,隶书,楷书,这些文字的变化记录了中国从古代到现代文化的发展。
  • 77.一双大眼镜,一对如隶书的一字的眉毛;
  • 78.我握着笔小心翼翼的在隶书薄上写着,可怎么也写不好。
  • 79.还有秦代下杜今陕西省西安南人,隶书的创造者,曾任狱吏、御史等职。
  • 80.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篆书,从篆书到隶书,从隶书的草书,从草书到我们今天使用的楷书,行书。
  • 81.这里的石壁上刻着各种文字,从远古的甲骨文到唐代的隶书,从秦朝的小篆到宋代的正楷,应有尽有。
  • 82.书法班里的人很多,小学到高中的都有,他们的字各有千秋,纂书和隶书,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
  • 83.他是我国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
  • 84.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华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像刷子似的直竖着,浓浓的胡须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 85.碑林博物馆,那就更神奇了,数不清的石碑上面有隶书、草书、行书等各种书法。
  • 86.有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到楷书、草书又到行书,这是多么美妙的演变啊!
  • 87.夏老师还说,这个暑假,菁菁的隶书和楷书有进步,上了一个台阶。
  • 88.之后的隶书,有了方块字的形状和笔画的雏形,开始一步步走上正道。
  • 89.从仓颉造字,到甲骨文,再到秦隶书
  • 90.汉字的演变历程经历了很漫长的过程,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到行书。
  • 91.两周以后,老师终于正式开始教我写隶书了。
  • 92.一走进书画展览厅,就看见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挂在墙上,那篆书飘逸潇洒,美丽可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