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礼乐造句
礼乐造句大全
  • 礼乐

    词语解释:

    lǐ lè/yuè

    1.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

用礼乐造句(46)

  • 1.礼乐相辅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使“礼”得以实现。
  • 2.孝与礼相结合而为孝礼,是礼乐文化的逻辑起点。
  • 3.《诗经》作为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看作是辅礼而行、施行教化的工具。
  • 4.这种接合模式一方面使镈钟从礼乐形式的观念中解脱出来,体现出对钟体音乐性能的追求;
  • 5.而圣贤君子所高标之王道,约而言之,即为一法天而正定的礼乐刑政之道。
  • 6.中国素以“礼乐之邦”而著称,有着悠久的乐教传统,是世界上音乐教育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
  • 7.西周“制礼作乐”所依据的纲纪规范,为“王道政治”奠定了思想基础。礼乐文明确立了等级社会的上下亲尊,将习俗法定化、规范化;
  • 8.乡饮酒礼、乡射礼是周代乡党间经常性的礼乐活动,具有丰富的艺术蕴含,其仪式具有早期戏剧的特征,诗乐在乡党礼典中处于核心地位。
  • 9.提倡礼乐复兴,以敬天爱地之心仰接仁、孝、礼三滴甘露,达到天人合一境界。
  • 10.并对《乐记》与楚简《性自命出》篇中的性、情、德、道、礼乐等五个问题进行比照,为《乐记》的成书年代提供了更有力的论据。
  • 11.《玉台新咏》所录作品的题目有列于“篇末”者,当是继承自《汉书•礼乐志》、《宋书•乐志》,是乐府类作品标注法。
  • 12.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了《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阐明了圣贤的精辟言论。
  • 13.汉《郊祀歌》作为一种宗教文学,深刻反映了武帝时期宗教观念和郊祀礼乐
  • 14.与此同时,对中国传统诗歌而言,含蓄的底蕴是温柔敦厚,这是礼乐传统赋予含蓄的民族内容。
  • 15.在他认为的礼乐崩坏仁义沦丧的社会,孔子对一切“违仁”“非礼”的现象和言行,大声说“不”。
  • 16.其内容和音乐都吻合西周之端肃典正的礼乐精神。
  • 17.通过分析经学大师郑玄“三礼”释乐内容,不但能揭示郑玄本人的注经特点,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人对周代礼乐文明的承继和认识。
  • 18.祭祀为礼,祭祀用乐即为礼乐的一种样式。
  • 19.商周时期,礼器和乐器是礼乐制度的物化形态。
  • 20.孔子点醒了、拯救了周代礼乐文明的活的精神,并把它提扬了起来,这就是“仁”的精神!
  • 21.本文考察了二程关于“仁”和“礼乐”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试图论证他们如何对之做出的本体论阐释。
  • 22.郭店楚简儒家文献展示出孔子之后儒家礼乐教化美育观的发展。
  • 23.在这里我们就联系礼乐仪式来分析《周颂》与“正大雅”的部分作品,以此来揭示周初诗歌的意识形态功能。
  • 24.“周文”源于且不脱离原始宗教而又强调了礼乐教化。
  • 25.《诗经》是周代礼乐文化的载体,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因而宝鸡与《诗经》具有必然关系。
  • 26.西周贵族教育的教学内容重礼乐射御,教学形式教育管理比较死板严格。
  • 27.新郑祭祀遗址出土青铜礼乐器作为祭祀重器,是春秋中期郑国特殊祭祀文化的具体表现。
  • 28.天道规定着人的产生及其本质,也规范着人的行为与社会生活。天道的现实表达在于伦理道德规范与礼乐政刑制度等等。
  • 29.儒家推崇的就是这些礼乐,把流行乐看成是郑卫之声,亡国之音。
  • 30.其正礼乐、正刑法、正民风、正身、正言等正名思想,孔子的文学观来自于孔子正名说。
  • 31.它在形式上固然是一种佛教僧众的集团,然而在精神上,它是融合礼乐的真义和佛教戒律的典型。
  • 32.孔子的美学思想强调个体追求的超越性,这种思想源于殷商神权文化和周朝的礼乐思想。
  • 33.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
  • 34.在唐太宗的礼乐文化观和文学思想中共同贯穿了雅正的价值目标。
  • 35.周代礼乐文化从“乐”的雅化开始起步,到雅乐的世俗化结束,历经西周、春秋五百余年。
  • 36.起源于西周礼乐制度的中国雅乐,几千年后随着宫廷舞台的消失而消亡了。
  • 37.孔子“诗教”正是对西周以来礼乐教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 38.人的文彩主要表现为诗书礼乐等文化修养,所以先秦时期文章也产生了表示文字作品之义的内含。
  • 39.他通过制礼作乐,建立起一套以礼乐为核心的完整统治制度。
  • 40.在三月一起类似事件中,菲律宾军方称两艘中国船只干扰了一艘菲石油勘探船在礼乐滩的活动,地点位于菲Palawan省西侧。
  • 41.由秦汉一直沿袭至隋唐,作为封建礼乐正统思想的中心—太常寺,它的部分职能是统管宫廷所有音乐。
  • 42.因此,对祀孔的流变和清代前期祀孔活动的研究,恰恰是对整个中国礼乐文化探索中的一次个案考察。
  • 43.祀孔既是礼乐文化的集大成者,又是礼乐制度的具体演示,是研究中国文明史的一个窗口。
  • 44.这种发乎自然人伦的文明形式,与传统礼乐文化在"伦理和谐"的价值旨趣上是完全一致的。
  • 45.孔子以仁释礼,赋予古代宗法性的礼乐文明以普泛性的人文基础,儒学由此而形成道德人文主义价值体系。
  • 46.商周时期,巫术文化为祭司文化和礼乐文化所排斥,但在民间仍有极大的影响和市场。周末礼崩乐坏,巫术的基本内核因阴阳五行学派的利用而重新抬头。

用礼乐写一句话(74)

  • 1.五朝礼乐尽现中华文明精髓——天籁般的钢琴声在从中央画卷响彻鸟巢。
  • 2.然后,上演了木偶戏、礼乐、钢琴、舞蹈等节目,每一个节目都蕴含着古典文化,非常引人注目。
  • 3.几只山雀叽叽喳喳地停在车沿上,只听得那位老者缓缓道来: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 4.另一石刻郑成功五绝诗一首:礼乐依冠第,文章孔孟家。
  • 5.《八yi佾》这说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
  • 6.虽然礼乐仁和没有实现,但是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至今儒学广受世界欢迎。
  • 7.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 8.右前侧另一巨石上,刻着郑成功手书的一首五绝:礼乐衣冠第,文章孔孟家。
  • 9.而他心向往之的则是尧舜之理想化的、有道的黄金时代,他的理想是要使现实政治回到过去时代的那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轨道上去。
  • 10.有人曾经嘲笑孔子推崇礼乐,到处游说,却到处碰壁。
  • 11.夫道有夷隆,治有进退,古贤莫不以诗书而为教,因礼乐而成功。
  • 12.他为之伤心不已:辉煌的郁郁乎文哉的周王朝已是日薄西山,伟大的周公早已英魂远逝,他制定的礼乐也土崩瓦解。
  • 13.古代中国,礼乐文明,仁义道德。
  • 14.乱世群雄容不下你的为政以德礼乐治国,政治理想终生未遂,但这并不影响因为接纳错误,改变生命的轨迹而成为后世的模范。
  • 15.汉·应邵《风俗通》载文:筝,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
  • 16.那些贪婪的、冷漠的、市侩的心肠也许能为礼乐教化所挽救,而科技,实在无能为力。
  • 17.若说音乐是无用的,孔子又怎会一心向往礼乐之邦,而今又怎会出现乐以教和这一说法呢?
  • 18.老师,我不是那种能人,但我愿意学习,我想将来做一个小相之类的官,来管一管诸侯们的礼乐,拜见天子,祭祀等事。
  • 19.在《礼乐记》上的着诚去伪,礼之经也,在《周易?
  • 20.我们自己的原则和坚持,社会的政治宣传、礼乐教化,舆论的压力…
  • 21.我也听见纯净的风琴中圣歌的祈祷,也听见礼乐中肃穆庄严的祭祀。
  • 22.抗战爆发后,充和到重庆教育部礼乐馆工作,结交沈尹默、章士钊等名士,并师从沈尹默学习书法。
  • 23.经过岁月的流逝,在我的记忆中每参加一次婚礼,那欢呼雀跃的情景都令我兴奋不已,一句话: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参加婚礼乐
  • 24.为了万民苍生的福祉,向各统治者宣扬仁义、礼乐、德治教化;
  • 25.中有西周礼乐文明,儒家仁义传播,都有些殊途同归的大我意味,人类懂得了我为什么是个人了。
  • 26.之后就是出现一群赞美声和一片批评声,各种礼乐大奏交响曲。
  • 27.此圈中多为人才,善书礼乐,各有所长,独独小生不同,小生不善书不礼乐,只懂那游玩之道。
  • 28.让我们记住那些学说,儒家的礼乐兴国,道家的清净无为,墨家的兼爱天下,法家的法制严明。
  • 29.看春秋战国,战火纷飞,礼乐败溃。
  • 30.历史足迹、画卷、戏曲、丝路、礼乐等节目辉煌壮观,精彩纷呈,生动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31.历史悠久的器乐,5个盛世的礼乐以及引领我们展开友谊之旅的丝绸之路充分展示了中国这个文明大国的热诚和与世界人民的和谐相处。
  • 32.所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孔夫子仅用礼乐来判定一个人是非君子有些不妥,不过,大家之言,我们应予以尊重。
  • 33.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 34.伴随着礼乐阵阵,礼炮声声,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 35.接下来的节目丰富多彩:《画卷》、《礼乐》、《文字》、《戏曲》、《丝路》、《星光》、《自然》、《梦想》。
  • 36.礼乐茫茫梧叶落,流芳万代一荒丘。
  • 37.随后的节目里一一向观众表演了传统戏曲、昆曲礼乐、丝路风情…
  • 38.其二奇,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这部仅有一千五百多字的小书,竟融历史、地理、人物、天文气象、诗书礼乐、教育、哲学于一体。
  • 39.在出殡的前一晚,那场面比红事还要火,有专门的葬礼乐队,表演各种节目,把观众逗得哈哈直笑。
  • 40.《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
  • 41.我问老师能不能打电话叫家长来送衣服,但又想到爸爸早上外出开会了,您单位又远在礼乐乡下,让大人来送衣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 42.孔子主张礼乐制度,为封建礼乐服务,局限于历史发展的潮流中。
  • 43.编钟长鸣,那是盛唐迎宾的礼乐
  • 44.他认为这是天底下最好的琴,就把它献给了主管礼乐的官府。
  • 45.八佾篇第三主要记孔子论礼乐之事;
  • 46.接下来,又有许多节目:有文字、戏曲、丝路、礼乐、星光、自然、梦想等等。
  • 47.春秋战国,礼乐俱废,分封、宗法制瓦解,各地诸侯争相占地为王,烽烟四起,民不聊生。
  • 48.几千只小手举过了头顶,行着庄严的队礼乐从小学第五届田径运动会正式开幕!
  • 49.《画卷》、《文字》、《戏曲》、《丝路》、《礼乐》一一呈现,如梦如幻地勾勒出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 50.孔子也能如此观山水,品日落,享受没有烦恼的生活,但他的内心却使他不得离弃天下,离弃百姓,离弃礼乐升平的理想。
  • 51.时间追溯到古代,遥想当时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的灵动,琴棋书画、诗书礼乐正是那个朝代的潮流,那时,内涵就是智慧。
  • 52.但他们更为中华文明而诧异,这个东海托起的古老国度.文化明珠,她的礼乐制度,她的文学艺术,她与众不同的社会制度。
  • 53.但是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对真理,对礼乐制度的追求。
  • 54.没有交响的礼乐,没有烂灿的阳光,只有蒙蒙的雾。
  • 55.岂知礼乐笙镛治,变作兵戈剑戟丛。
  • 56.接着礼乐、星光、自然、梦想、等节目都展示了我国古代的文化艺术的源源流长。
  • 57.从文房四宝到四大发明,从丝绸之路到礼乐古文,中国毫不保留地展示了自己如诗如梦的特色,让世界为之一振。
  • 58.孔丘的梦是建立礼乐之邦,嬴政的梦是成就大统之世,孔明的梦是维持庶族法制,孙中山的梦是开创民主科学…
  • 59.晚年的孔子,潜心整理古代文化典籍,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赞周易,只有他的这些贡献,才能让我们读到这些名著。
  • 60.雪又纷飞起来了,残落的花瓣,在满天落花的葬礼中,奏响了凄美而悲寂的生命礼乐,竟是如此刻骨铭心。
  • 61.火药则更是出现在中华礼乐腾空飞起的缤纷礼花中。
  • 62.商朝的甲骨文,周朝的礼乐制度,汉朝的丝绸,唐朝的唐三彩,宋朝的印刷术…
  • 63.在上个星期四的下午,我们五年级两个班一起唱着动听的歌,踏着轻快地步伐,来到过去的人民公园——现在的中华礼乐城。
  • 64.精彩的表演接二连三:奥运五环升空、放飞和平鸽、中华礼乐.
  • 65.不仅有这些表演,还有戏曲表演、丝路表演、礼乐表演、星光表演…
  • 66.【篇四:初冬的早晨】秋与冬的交接仪式在一场薄雾中悄悄的进行着,没有灿烂的灯光,没有神气的礼乐,只有那蒙蒙的薄雾。
  • 67.【篇三:初冬的早晨作文】秋与冬的交接仪式在一场薄雾中悄悄的进行着,没有灿烂的灯光,没有神气的礼乐,只有那蒙蒙的薄雾。
  • 68.我中华以礼乐扬于世界,亦可以书生雄于地球。
  • 69.强大不必用强悍展示,就在太极的行云流水中,柔中有刚,轻歌漫舞中不经意展示出雄厚的实力和伟大的创意,这就是中国的礼乐精神。
  • 70.礼乐则说明了百姓们安居乐业,勇敢地克服困难,所以都快乐的生活着。
  • 71.没有奢华的红地毯,没有欢送的宫廷礼乐
  • 72.西周礼乐,秦汉法度,大唐雄风,宋代风韵,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生动的印痕。
  • 73.言子擅文学礼乐,曾任鲁国武国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教育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
  • 74.开幕式以画轴、文字、戏曲、丝路、礼乐为五大主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