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乐府造句
乐府造句大全
  • 乐府

用乐府造句(74)

  • 1.南北朝乐府歌辞在中国古代民歌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
  • 2.近代曲辞与杂曲歌辞是《乐府诗集》中的两个类别。
  • 3.作者从“杂曲”的概念入手,首先分析了《乐府诗集》中杂曲的含义,肯定了杂曲歌辞与近代曲辞的共同特征。
  • 4.《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捲。
  • 5.他的诗歌,尤其是乐府诗,追求新奇,善用比兴,风格道丽又兼采雅俗,受到历代论者的推崇。
  • 6.建安诗歌一代繁盛,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汉乐府民歌美化、雅化、情志化、个人化,即文人化的结果。
  • 7.娱乐性的减弱使唐代诗人得以借乐府古题来抒发其强烈的感情。
  • 8.宫词类乐府是唐后乐府诗中新题乐府之一类。
  • 9.第二章讨论“乐府古辞系统”的初起阶段。
  • 10.《诗经》中的《卫风·氓》与汉乐府民歌中的《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闺怨情诗的先锋之作。
  • 11.著有词集《惜香乐府》10卷,《四库全书总目》对其有评论。
  • 12.从新的角度考索发现,《公莫巾舞歌行》实际上是既跳《公莫舞》,又演唱乐府诗《公莫歌行》,同时还包括“歌行”原文的演出流程记录。
  • 13.汉代用于郊庙祭祀的乐府今存有高祖时代的《安世房中歌》和武帝时代的《郊祀歌》。
  • 14.绪论部分,本文主要论述了历史上对汉代郊庙乐府《安世房中歌》、《郊祀歌》的研究情况。
  • 15.《玉台新咏》所录作品的题目有列于“篇末”者,当是继承自《汉书•礼乐志》、《宋书•乐志》,是乐府类作品标注法。
  • 16.李绅是中唐著名诗人,李绅的家学渊源、儒家思想与他创作新题乐府有密切关系,李绅的儒家思想、强烈的用世之心是他创作新题乐府的内在动因。
  • 17.作为贵族乐府的《汉郊祀歌》十九章,其文学价值不容忽视。
  • 18.唐诗艺术特徵之形成、唐诗之繁荣与其使用的近体、古诗、乐府体三足鼎立的体裁系统存在密切的关系。
  • 19.他们套用乐府旧题,重视音乐对词句的阐发作用,他们的很多乐府诗成为那个时代的乐府曲词。
  • 20.谈到鲍照对前代文学遗产的继承,人们关注更多的是乐府诗,至于他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展却从未涉及。
  • 21.王维的古体乐府,以五古、骚体与七言歌行最具代表;
  • 22.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 23.汉代乐府诗歌“相和歌辞”中的《相和曲》。《江南》描写的是一群古代江南女子采莲的情景。
  • 24.同时他又以乐府诗为基础,在传统的诗境之外开辟了新的词境。
  • 25.乐府学本有专门之学,与诗经学、楚辞学、词学、曲学,构成了完整的中国音乐文学史学,然而学界对乐府学的关注却远远不够。
  • 26.最后,把《古诗十九首》的思妇形象与《诗经》、汉乐府、魏晋南北朝的思妇形象做纵向对比分析。
  • 27.的采桑女子开启了“桑女受辱”故事的源头,其后的刘向《列女传》及汉乐府《陌上桑》中所写的“桑女受辱”故事都是受了这首诗的影响。
  • 28.诗集中有部分乐府、宫词之作,真实记录了盛唐上元灯会等节日盛况,如《正月十五夜灯》等等。
  • 29.其作品涉及多个题材,有山水、寺庙、酬赠、拜谒、闲居、宫词、乐府、边塞等。
  • 30.第四章:州郡府属佐入仕制度与南朝文学的关系,主要就文学集团及山水诗与乐府诗的区域性特征等方面进行讨论。
  • 31.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
  • 32.七子的文学地位正体现在从“汉音”至“魏响”的过渡状态,就继承“汉音”而言,七子对汉乐府、汉末文人诗都有所学习;
  • 33.乐府元白体,诗文传世长。
  • 34.国家力量通过皇权、通过文官集团所维护的传统价值,影响郊庙乐府制作。
  • 35.前人对这两首郊庙祭祀乐府的研究多集中在作者、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
  • 36.七言歌行有着与七言乐府诗、一般的七言古诗不同的非常明显的诗体特征。
  • 37.在其有限的建置时期内,乐府的职能处于不断的演变、扩张之中。
  • 38.梁陈边塞诗与拟乐府的范围扩大和武将地位上升有密切关系。
  • 39.《鲍照集》里的代乐府乐府创作中的一个特殊现象,鲍照的代乐府虽然具有汉魏乐府创作传统的基本特质和不少表现元素,但并非汉魏乐府的复旧。
  • 40.而且后代把与乐府搜集的歌谣相似的歌体也都称为“乐府”。
  • 41.在汉乐府民歌中,歌者倾诉了感慨时世的忧愤、遭遇孤独的悲愁;
  • 42.《行路难》是一支产生于汉代、流行于南北朝的歌调,经历了由乐府挽歌、民间歌谣而演变为说唱曲的发展过程。
  • 43.首先考察先汉音乐机构及其职能溯源,然后考察汉代乐府的确立、建制与沿革,乐府的音乐活动与歌诗之创作等方面。
  • 44.从这四个方面的约定性上,可以将“新乐府”一称由最广至最狭划分为四个层次。
  • 45.第三章讨论“乐府古辞系统”的形成过程。
  • 46.第四章讨论“乐府古辞系统”的发展阶段。
  • 47.对比了二人乐府诗的不同之处,探讨了张王乐府与元白乐府的区别。
  • 48.《新乐府》之大量采用三七杂言体的现象也可从这一角度得到进一步解释。
  • 49.为厘清新乐府与元白诗派的成立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先对其名义作一界定。
  • 50.以他们为代表的元白诗派在诗歌领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乐府运动,给当时及后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 51.两汉时代乐府诗的主体是雅乐作品,这是娱神功能在后代的体现;
  • 52.具体而论,其乐府诗颇存汉魏余风,其余诗作则继承了永明“清新”一派。
  • 53.这一结论在《乐府诗集》不收"咏"诗上得到了印证。
  • 54.艳体乐府诗是指内容香软、风格艳丽的乐府诗。
  • 55.这类艳情乐府诗题材艳冶,词句雕琢,其形成既受民间文化吴声西曲的影响,又与他的仕宦生涯有密切关系。
  • 56.鲍照具有强烈的功名进取之心,而一介文学侍从的特殊身份又使其艳情乐府诗歌蕴含了异常复杂的文化心态。
  • 57.而整个乐府文学的规律性的特征,是鲍照乐府雅俗兼具风格的根源。
  • 58.其存诗虽极少,但仍有特色可寻,他擅长于乐府诗的创作,风格上也有独到之处。
  • 59.唐代文人谣是文人新乐府的一部分,是文人新乐府诗歌多种体式的一种。
  • 60.从新题乐府的角度而言,王维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创作新题乐府的诗人,并对杜甫、元结、元稹、白居易等人产生着较为直接的影响。
  • 61.其次,南朝的边塞乐府诗全篇似盛唐边塞诗者还是极少的,常见的是某些写景状物的句子具有盛唐风貌。
  • 62.《神弦歌》是南朝时期祭祀民间神灵的组曲,在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中被列入“清商曲辞”中。
  • 63.第三,在文人创作的影响下,吴歌西曲虽然展现出含蓄、精美的一面,但乐府与文人诗在文人心中的地位仍旧不相同。
  • 64.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在西汉末即被废弃,但其名称却在后代长期沿用,并且产生新的含义。
  • 65.南朝乐府民歌《华山畿》组诗25首,是历来为人们称颂的南朝吴地情歌之杰作。
  • 66.分析了张、王二人乐府诗的唱和现象。
  • 67.同时,其乐府咏史诗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多为旧题,但能恰当地处理复古与革新的关系,表现出独有的艺术特征。
  • 68.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乐府补题》复出刊刻的具体时间;
  • 69.乐府与太乐是秦汉之际两大并存的音乐机构。
  • 70.对南北朝乐府诗的研究,作概论例说的多,作全面的诗意、句意、词语诠释的基础研究者少。
  • 71.汉乐府名篇《陌上桑》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桑中故事,塑造了一个美艳、聪慈、风流、机智的桑中美女形象。
  • 72.李白乐府诗主要有三种章法:复叠章法、圆章法、随物赋形章法。
  • 73.三曹作为建安作家的代表,秉承了汉乐府以及《诗经》的抒情和叙事的传统,写出了很多反映时代精神与个人怀抱的优秀诗歌作品。
  • 74.相和歌辞初为乐府相和歌艺术的表演文本,兴盛于汉、魏,后为历代文人拟作不绝。

用乐府写一句话(91)

  •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 2.最喜欢的是汉乐府诗,一曲《江南》清新如画,一首《燕赵多佳人》温婉多情。
  • 3.唯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 4.我曾看过一首乐府诗写著「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 5.我曾看过一首乐府诗写着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 6.远古的钟声萦绕在耳际,仿如自己会是乐府歌里走来的女子,摇拽生香踏起轻烟弥漫的尘世,在水云间自是有一袭光华遗留斑斑痕迹。
  • 7.《诗经》的爱纯洁,羞涩,而《乐府》则是一种大胆,追求的爱。
  • 8.看到这,我不禁想起了汉乐府的《江南》:鱼戏水草间,鱼戏水草东,鱼戏水草西,鱼戏水草南,鱼戏水草北。
  • 9.鱼儿在荷叶间若隐若现,使我不禁想起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 10.你饮酒作诗,他弹琴伴随,你们都没想到,一首首普通的乐府诗,竟会上升到爱的高度。
  • 11.快泻钱塘药玉船,乐府艳词悦君意。
  • 12.曹操是自《诗经》后重振四言诗的作家,他的五言诗也颇具乐府民歌的色彩。
  • 13.我是一首歌,文与乐皆是我生命的灵魂,唯有乐府曲调才能让我这般如诉如泣。
  • 14.历经岁月的沧桑之后,换来的未必是尘埃的散尽,未必是快乐乐府的肆意张扬。
  • 15.烽火连天的古战场上,也有人们吟唱不完的乐府古辞;
  • 16.灯火阑珊人已去,不知天涯在何方,待谁的长发及腰,乐府又为谁缭绕?
  • 17.乐府的《长歌行》一唱三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18.女儿坐在简朴的木窗旁,缓缓地吟唱乐府诗。
  • 19.唐诗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
  • 20.我曾看过一首乐府诗写著「山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 21.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22.哦,我知道了,宋词就在那轻捷的燕尾梢飞扬,乐府诗就是那娇荷散发的袅袅芳香…
  • 23.在《乐府诗集》里,你是一个从战场归来的巾帼英雄,正脱去染满征尘的战袍,转瞬变为一个对镜帖花黄的小女子;
  • 24.词,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 25.当人们接触了音乐,而产生了可以歌唱的诗乐府诗,乐府诗的产生标志着人们的思想已经到了一定繁盛阶段。
  • 26.翻阅网页,闪出席慕容的《古乐府》诗,年轻时读过数遍,遐想了整个青春的季节,再次触及,还是有无限的回味。
  • 27.我从楚辞追到乐府,从古风追到绝句,从唐初追到唐末,一直都追不上你匆匆而过的身影。
  • 28.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 29.他们吸收了汉乐府民歌之长,又不失自己的风格。
  • 30.从汉乐府《江南曲》到南朝萧衍的《夏歌》都载入了关于荷的诗词。
  • 31.放荡的白居易,其诗歌通俗易懂,以《新乐府》为主。
  • 32.他也是一个散曲名家,辑本有《东篱乐府》一卷,现存小令一○四首,套曲二十三套。
  • 33.《乐府诗》中的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 34.白居易名声大的原因,是他写了许多乐府诗歌。
  • 35.派人将乐府的乐器和舞女调到宫中,供自己享乐;
  • 36.《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中写道:小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 37.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 38.诗经中对永恒的爱情歌颂与赞美永不止息,汉乐府也不逊色。
  • 39.我们的学校,是知识的宝库,是文化的走廊,是师生的乐府,更是人才的摇篮。
  • 40.刘熙载说得好:太白诗言侠、言仙、言女、言酒,特借用乐府形体耳。
  • 41.诸葛亮传》《梁父吟》是汉代乐府篇名,也作《梁甫吟》,格调多凄凉悲壮。
  • 42.在乐府中流连,看到的是遍地战火的硝烟与悲叹的百姓;
  • 43.第一次接触古诗中的江南,是在汉乐府里相和歌辞里的古风里。
  • 44.看着眼前的景象,脑海中忽地就浮现纳兰容若的《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 45.在这样的家庭中,杜甫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早在咿呀学语时,母亲就教他背诵古代诗歌,从《诗经》到《楚辞》再到汉代乐府
  • 46.再念起悠悠扬扬、节奏刚好的乐府诗《长歌行》,回首几万里而心愁挫!
  • 47.江南曲 晋•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 48.满心欢喜地走在长安宽敞的街上,到处飘荡着清平调、乐府声,偶尔还会看到醉酒的李白,伤感的李义山。
  • 49.而又有一部分乐府诗,曹操以诗抒说了他要一统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50.程许圆声音洪亮,语速适宜地为我们将《汉乐府长歌行》背诵下来。
  • 51.我们要铭记汉乐府写的这句名言所给予我们的启示。
  • 52.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集。
  • 53.比如说,汉乐府的《江南》,清朝曹寅的《荷花》,宋代杨万里的《小池》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等许多著名的古诗。
  • 54.就如《汉乐府》中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55.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
  • 56.唐乐府孟郊用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来感恩父母。
  • 57.时间过的好漫长,终于到了四点半,妈妈随我来到了西洋乐府
  • 58.——《汉乐府民歌》江南的荷,开的是那样恣肆:而家乡的荷,则是那么的幽静芳香…
  • 59.这织就的西兰卡普,我该以怎样的情怀跌用于你的岸边江南,碎碎的马蹄已敲响六朝乐府的驿道;
  • 60.不然,就没有汉乐府诗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61.夕阳已经西下,只剩下最后一缕光亮照在我还未合上的书上: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 62.这就是《长歌行》――汉代乐府民歌的内容。
  • 63.让我想起小学时代读过的古诗词中的汉乐府诗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 64.——《汉乐府·长歌行》我和你都很爱读书,所以让我们手拉着手一起学习。
  • 65.南朝乐府《西洲曲》吟出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 66.我因写了大量讽刺诗,如《秦中吟》和《新乐府》五十首,使权贵们切齿,扼腕,变色。
  • 67.阅读歌辞,是听乐府官员在田间市巷的脚步声,是听江南的采莲女在田田的荷叶间唱着江南可采莲的调子。
  • 68.汉乐府用她独特的袅娜伴着莲的点点清香,让人陶醉。
  • 69.世间的光阴是有限的,不然汉乐府怎会挥笔写下那豪放的《长歌行》呢?
  • 70.汉代乐府有诗云: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在他看来,秋,是令万物衰败的祸首;
  • 71.趴在窗前的大圆桌上,爷爷指着娇羞的荷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哦,古乐府是有颜色的。
  • 72.譬如说当我因考试成绩失落无助时,我会去读《东坡乐府》,让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乐观冲走我的低迷情绪;
  • 73.从远古到当今,从呐喊到韵律,从乐府古辞到疯狂摇滚,从童年到衰老…
  • 74.以古诗、乐府、散曲、京剧、秦腔,唱祖国历史岁月的辉煌,唱祖国山河亮丽的风景。
  • 75.他还写过杂剧和乐府隐语,现存的杂剧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
  • 76.古体诗:楚辞体、乐府、歌行体。
  • 77.到达了目地的,我们献花的七个人一边捧着鲜花,一边跟队伍走进了金陵乐府的演出大厅。
  • 78.我随意一翻,是一篇乐府诗格式的作文,作者姓张名生。
  • 79.乐曲本就是以长为忌的,然而他不同于云云,华丽,精悍,又不失内涵,像一曲古体乐府,阐释着那个凄婉的故事…
  • 80.触摸着停织的机梭,品读回响在南北朝的乐府诗篇;
  • 81.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 82.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
  • 83.他的诗歌的一大成就,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还有诗歌里蕴藏的悲凉壮观的艺术风格,不能不令人佩服。
  • 84.我抬头一看,发现门上赫然写着乐府
  • 85.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辽远的汉代飞跃时空,那清越的乐府诗歌恍若在耳旁奏响,千年前的古典意境又重现.
  • 86.他与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所作乐府诗虽然不及白氏乐府之尖锐深刻与通俗流畅,但在当时颇有影响,世称元白。
  • 87.陌上桑,久远的汉乐府名篇,满溢着江南那小桥流水的温柔气息。
  • 88.翻开第213页,长歌行,汉乐府预备起——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
  • 89.抛开乐府唐诗不说,最情意绵绵的还要属宋词了。
  • 90.随着楚辞逐渐向接近于散文的赋体演变,另一种诗体──乐府,带着民间文学特有的刚健清新的风格步入了汉魏六朝诗坛。
  • 91.这正所谓汉乐府说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