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低孔隙率胶凝材料中,大量闭合孔的存在使压汞法出现大的“损失孔隙”。
2.针对煤层钻孔抽放瓦斯后煤层孔隙裂隙发育致使瓦斯浓度下降,钻孔有效抽放期缩短的技术难题,首次提出二次封孔方法。
3.研究发现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残余粒间孔、次生粒间孔隙和混合孔隙为特征。
4.孔隙类型包括原生粒间孔和次生孔隙,后者以粒间溶孔为主。
5.济阳坳陷深层发育的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及冲积扇相砂岩,是以填隙物微孔隙和粒间孔为主的低孔低渗、中孔低渗型储层。
6.主要的孔隙空间为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孔、铸模孔和裂缝;
7.研究区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溶孔、剩余粒间孔和粒内溶孔,原生粒间孔、裂缝和铸模孔较少。
8.沙一段砂岩储层主要属于低孔低渗的裂缝—孔隙型,以残余粒间孔、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为主要孔隙类型;
9.研究土壤大孔隙经常采用的方法有染色法、CT扫描技术和入渗方法; 由于土壤大孔隙的高度不规则性,常采用分形理论研究大孔隙的特征。
10.储层内粘土矿物含量较高,伊利石呈片状、丝缕状桥接孔隙,造成对孔隙、喉道的堵塞或封隔,使孔隙的连通性进一步降低。
11.结果表明,功率声波能够增加煤的孔隙体积,提高甲烷在煤层中的渗透率;
12.多孔性层次的现象(在材料的基础结构腔中孔隙度层次变化)在整个大自然中随处可见,如树枝,骨头和蜂房。
13.他们还发现了在精子尾部起“通道”作用的细小孔隙。它能使酸性质子渗出,促进精子运动。
14.我们发现生命存在于每一个长期、长距离钻探地心岩石所取出的核心中-岩石孔隙中就有细菌。
15.一旦物质凝固,整个固体基质中,能够有效出现不同孔隙分布情况。
16.水还可以渗透进入岩石显著增加岩石的“孔隙压力”,这也可能引发或加速地震的到来。
17.过去释这种延迟现象的理论认为:延迟发生的微震是一种余震或者是由于流体在孔隙间的再分配造成的。
18.该团队使用这种方法来生产聚合泡沫,其孔隙梯度类似大自然中的细胞结构,如骨头和木头等。
19.要证实孔隙压力的影响,科学家还需要地震前更详细的统计资料。
20.结果表明:净覆压对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岩石压缩系数具有明显的影响,对储层岩石孔隙结构影响较小;
21.压汞孔隙度较大,孔隙结构以吸附孔占绝对优势,约占总孔隙含量的78%;
22.油气藏流体反复注采,使得孔隙内外压差不断变化,导致岩石压缩系数、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23.引入时间参数分析在粘土中沉桩时所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给出了考虑固结效应的超静孔隙水压力的解。
24.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山西组山2段储层的孔隙类型和次生孔隙成因。
25.得出了一种固定孔隙的制样方法,用此制样方法可观察到滤毡截面的真实形貌,从而有效地分析滤毡中粗细纤维的配比和各层的孔隙率。
26.本计画第一年探讨只 有溶解反应发生时,单一局部初始不均质孔隙率分布存在时,多孔隙介质水力传导特性 之变化;
27.岩石孔隙按大小分组后,每一组孔隙的氢核弛豫时间可以用球管孔隙模型计算。
28.歧南断阶带的成岩-孔隙演化模式表明,研究区内特定的成岩-孔隙演化史有利于深层沙河街组二段砂岩孔隙的保存。
29.岩石的渗透率与孔隙喉道大小及其分布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孔隙喉道大小及分布可由毛管压力曲线来确定。
30.实验发现,由于砂岩的孔隙率大,矿物颗粒的分选度和磨圆度较好,颗粒间孔隙的连通性很好,其渗透率最高;
31.板岩相对粉砂岩的孔隙度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板岩的层间孔隙、裂隙及微裂隙发育。
32.枫香分别与杉木、马尾松混交后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得到提高,并由此而改善了混交林土壤的渗透性能。
33.实测材料的抗拉强度随孔隙率的变化拟合曲线与屈服强度相似,但受孔隙率影响较大。
34.干密度越大,主应力差峰值越大,表现出较大的剪胀性,孔隙水压力易出现负孔隙水压力;
35.运用喉道半径法、孔隙度-含水饱和度法求得孔隙度下限值为2.5%。
36.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显微裂隙分析、压汞孔隙分析及低温氮吸附试验等手段,研究了两淮煤田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发育情况。
37.须家河组储层储集类型较复杂,可划分为孔隙型、裂缝型、裂缝-孔隙型和裂缝-孔洞型储层。
38.这种后期的方解石胶结物主要充填剩余粒间孔隙,使储层的有效孔隙度大大降低。
39.该区主要孔隙类型以粒间和粒内溶蚀孔隙和晶间微孔为主,原生孔隙基本消失。
40.孔隙主要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隙,且以中孔中细喉型和大孔细喉型为主。
41.虽然晚成岩期自形或半自形石英胶结损失了部分粒间孔隙,但仍能形成孔隙度相对较高的储层。
42.储层以原生剩余粒间孔隙为主,长石及早期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
43.研究表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岩石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孔隙喉道类型多样是储层渗透性差的主要原因;
44.实验结果证实本实验所制备的多孔材料具有较高的孔隙率,且孔隙具有较好的连通性。
45.机械压实作用、化学胶结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度降低、储集性能变差的主要因素,孔隙损失分别达23.65%和4.30%;
46.虽然早期碳酸盐岩胶结降低了砂岩的原始孔隙度和渗透率,但也为次生孔隙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47.用它们计算的孔隙度与岩心孔隙度吻合很好,在川东大池干嘉二的应用中获得满意效果。
48.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全氮均与林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呈正相关。
49.本广利用下限值法、等效弹性模量差比法、孔隙度比值法、孔隙度差值法等与其它测井方法相结合,较好地识别出气层。
50.并根据水驱前后的毛管压力曲线资料计算了水驱前后孔隙结构的分形参数,研究了水驱对孔隙结构变化的影响。
51.并给出了任意倾角的孔隙裂隙岩体中井孔围岩的变形与岩体内部流体的流动的数值解。
52.该实验是在各项异性的固结作用后保持差应力,使用孔隙水控制装置在体积不变的应变控制条件下将孔隙水注入。
53.本文介绍一种用岩性密度和补偿中子双孔隙度法评价低孔隙度白云岩气藏的方法。
54.理论上认为,储层含气使声波时差孔隙度和密度孔隙度增大,使中子孔隙度减少。
55.文中提出的孔隙半径均值与孔喉半径中值之比以及易捕集孔隙喉道百分数能够更好地反映孔隙结构对捕集滞留量的影响。
56.芨芨草草地土壤容重较本氏针茅草地和裸地小,各层的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明显高于本氏针茅草地和裸地,但非毛管孔隙度较本氏针茅草地和裸地低。
57.砂岩中粘土矿物晶间微孔隙占总孔隙的60%以上,是砂岩的主要储集空间;
58.在多孔介质的热-水-力耦合分析中,孔隙率和孔隙水的黏滞性是影响渗透性的主要因素。
59.第二年探讨只有溶解反应发生时,两处局部初始不均质孔隙率分布存在时,多孔隙介质时水力传导特性之发展;
60.当泥质沉积物成岩以后,地层中部的孔隙水必须克服微孔隙对其产生的启动阻力才能向外排出;否则,地层水就被滞流在岩层孔隙中并造成泥岩的欠压实。
61.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存在正相关关系,渗透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孔隙发育的影响控制。
62.文未对湿孔隙弹性介质及湿孔隙粘滞弹性介质中的弹性波传播问题作了讨论。
63.当中子孔隙度与密度孔隙度曲线重叠时,会有密度孔隙度远高于中子孔隙度的特征;
64.煤层作为煤层气的源岩和储集层,与常规天然气储层的不同在于煤储层是一种双孔隙岩层,由基质孔隙和裂隙组成,且有自身独特的割理系统。
65.通过分析认为,储层经过长期注入聚合物后,使一部分小喉道变大,孔隙之间的畅通性进一步变好,孔隙迂曲程度减小。
66.由于有效孔隙度表示了可流动流体所占有的空间,因此从油藏工程的观点来看, 有效孔隙度是所需要的定量值。
67.对于泥质岩无法通过电模型检测的孔隙弯曲度,分别用不同形式的孔隙弯曲度代替,并研究了不同弯曲度下微孔结构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68.徐深气田兴城地区火山岩储层孔隙类型多,孔隙结构复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
69.结果表明:木材内部孔隙度的分形维数是定量反映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孔隙复杂程度新的有效指标。
70.储层岩石的孔隙空间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可以用来定量描述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
71.本文提出孔隙喉腔结新概念和岩石孔隙喉腔结模型。
72.由于孔隙介质中最初是充满水的,因此孔隙介质中油气进入过程是油气在压差作用下不断注入而水不断泄出的过程。
73.本文提出了各成岩微相(亚相)的孔隙演化模式,指出中成岩溶蚀亚相最有利于深层储层孔隙发育。
74.循环时,总是保持总的静水压头超过裸眼里的孔 隙压力。
75.裂缝孔隙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断层附近,北东向中小断层处的裂缝孔隙度比北西向和东西向小断层的稍大。
76.原生孔隙度以砂岩粒问孔隙度和某些石灰石的晶体粒间和鲕状孔隙度为代表。
77.分别对孔隙和微裂隙所构成的岩块域和溶隙网络域建立数学模型,并用岩块和裂隙的水量交换项将两者耦合起来。
78.土中孔隙分布是一个分形结构,分维数和形状参数可以作为描述孔隙结构特征的定量参数,土中孔隙分布的分维与侵蚀演变密切相关。
79.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散点图和孔隙度对比图来确定其孔隙度。
80.本文在岩心分析孔隙度资料基础上,提出了两个计算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的新公式及解释图版。
81.由于压汞过程中的汞对孔隙凸凹的填充,使得孔隙流通通道均匀化,因此和压汞过程相比,退汞过程的分形结构因子普遍较小,即退汞流动通道的均质性增强。
82.研究结果表明,滤膜孔隙间的电导值与滤膜孔隙的总面积有良好相关性,应用电导测定方法能反映单层内皮通透性。
83.第14天,大量细胞在纳米晶胶原基骨表面和孔隙中生长,尤以孔隙中明显。
84.其中,压实作用是导致储集砂体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因素,而溶蚀作用则使砂岩的孔隙度提高。
85.而不同林龄侧柏林地的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86.煤中存在渗流孔隙、凝聚—吸附孔隙、吸附孔隙和吸收孔隙四种固气作用孔隙类型;
87.气驱压力较小时,首先驱出大孔隙中的水,随着气驱压力的增大,逐步将小一些孔隙中的水驱出;
88.通过对胜利油区渤南洼陷深部储层特征的研究,提出了深部储层孔隙类型划分方案,将孔隙划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混生孔隙三大类;
89.针对低渗和特低渗裂隙多孔介质的连通性,结合孔隙逾渗理论和裂隙逾渗理论,提出一种双重逾渗模型。
90.但是,对埋藏较深的气层而言,由于其孔隙度曲线特征并不明显,故用常规方法识别十分困难,特别是当密度孔隙低于中子孔隙度时,上述两方法识别气层均失败。
91.对地震作用下饱和砂土的孔隙压力和残余变形,作者曾根据孔隙水封闭在骨架中的假定提出一个有限单元的计算方法。
92.长石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对于该区天然气储集空间的贡献很大,经统计分析可知在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和流纹质凝灰岩中的长石溶孔分别占孔隙度的18.61%和13.71%。
93.储集空间为孔隙与裂缝、溶孔与裂缝组合,裂缝为孔隙与孔隙之间的连通喉道。
94.具有合适配位数的孔隙,驱油效率较高,较大或较小配位数情况下孔隙中都容易产生剩余油。
95.油砂的孔隙率越高,不可及孔隙体积越小。表明HPAM在油砂中将有更高的驱油效率。
96.断裂带下盘埋深较深,压实作用强,原生孔隙所占比例明显减少,次生溶蚀孔隙相对发育。
97.火成岩具有强磁化率,导致火成岩孔隙内部产生强磁场梯度,使火成岩的核磁测井T2谱发生前移、核磁孔隙度减小;
98.泥岩和白云岩导致中子孔隙度的读数偏高,密度孔隙度的读数偏低。
99.提出采用取决于岩土介质孔隙率的应力系数来确定隧洞边界上衬砌(围岩)介质和孔隙水分别承担的内水压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