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果表明:在广州、深圳菜区,节瓜蓟马田间冬季寄主是以冬茄为主,包括龙葵在内的茄科植物;
2.中国小煤炱目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76.8%的寄主植物属属于热带成分。
3.结果表明该亚科蚜虫大多都在原生寄主上形成虫瘿,个别属及种可在次生寄主上成瘿;
4.球蚜具有包括异寄主全周期、异寄主不全周期、同寄主不全周期等复杂的生活周期,形成虫瘿是其主要的为害特征;
5.影响南京秋季蝶类活动的主要生态因素为寄主植物与蜜源植物的更替;
6.采用Y型嗅觉仪进行双向选择实验,研究了用替代寄主黄粉虫蛹繁殖的川硬皮肿腿蜂寄主搜索过程中的学习行为。
7.本研究共分三部分,即管氏肿腿蜂对重要的人工扩繁中间寄主黄粉甲蛹寄生行为的研究;
8.另外根据寄生者和寄主之间的关系可分为:腐生――寄生在死物上;
9.菌丝为腐生或寄生,其末端分泌消化性酶溶透寄主。
10.棉树常常是一种寄生虫真菌麦角的寄主,麦角的衍生物长久以来一直在医生指导下用于加强子宫收缩。
11.野蚕黑卵蜂雌蜂触角不同程度切除试验表明:多侧孔感器与寻找寄主栖境(桑树)有关,端孔坛形感器则与对其寄主卵的识别和接受有关。
12.针叶树小蠹虫不仅能通过信息化学物质识别和回避非寄主生境,而且能识别非寄主树种和不适寄主树。
13.不同寄主不同体色棉蚜群体的随机引物扩增结果表明,寄主不同-的棉蚜群体虽有所分化,但仅是种群水平,而非亚种水平。
14.以大蜡螟的低龄幼虫为寄主,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蜡螟绒茧蜂的寄生作用进行了研究。
15.此外,雌蜂的学习行为可以通过接触寄主植物的气味而获得,其成虫期的学习行为可以有效的提高其搜索寄主的效率。
16.表明啮小蜂雌蜂对已寄生寄主蛹无明显的辩别能力。
17.产卵经历能显著增强雌蜂对最优寄主和次优寄主的寄生能力;
18.随着雌蜂密度增加,寄主蛹的寄生率和平均每头寄生蛹中的子蜂数相应提高,但平均每雌产的子蜂数则逐渐减少。
19.在我们的试验条件下被寄生过的寄主蛹,大约只有35%发育至成蜂。
20.依据文献资料,在寄主科下列出了世界的小座壳属种类4 2种。
21.此外还观察了檀香和寄主植物扶桑建立半寄生吸器的过程。
22.麦蛾卵和米蛾卵作繁蜂寄主对甘蓝夜蛾赤眼蜂G和F两个品系的寄生行为是有影响的。
23.试验进行后,再比较两种处理下豆象对各寄主之产卵偏好与寄主大小或子代存活间之相关性。
24.菟丝子会使农业减产,还会使种子作物滞销,因为很难将其与寄主作物分开。
25.但是,本段准备首先记录服务器,这样服务器就可以寄主DB2安装文件了。
26.以上这些原因还不算真正的奇怪。除了人类之外,弓形虫还有两种典型的寄主:啮齿动物和猫科动物。那些感染弓形虫的啮齿动物才真叫古怪。
27.通过使用配置板或者CTRL+T 键,来简单地创建一个DB28系统单元,通过将FURNINST单元拖拉到新创建的DB28系统单元上,来创建寄主关系。
28.研究小组通过比较黑洞和它的寄主星系的质量,可以确定这些黑洞吞噬了多少物质。
29.本章节记录了物理服务器,该服务器寄主于前面章节中所记录的DB2安装文件中。
30.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一只海葵鱼在它紫色的寄主旁逗留,这种彩色的鱼类其身体能分泌一层黏液,使其防止被海葵所刺到。
31.所以最好将一个双边的环境与寄主在程序服务器上的高品质机器一起使用。
32.与疟原虫不同的是,疟原虫依靠蚊子的嗜血天性传播,然而弓形虫的老鼠寄主肯定不会心甘情愿地跑到猫肚子里去。
33.它主要掌控了一个带有托管性能的源托管单元与带有托管类型需求的目标被寄主之间的关系。
34.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许可以防止全大陆性的扩散,这取决于相对海滩松,短叶松作为寄主的被取食程度。
35.如果您对使用DB2 很有经验,那么您就会知道数据库需要寄主在DB2 上的实例机上。
36.并且所有这些都会激发寄主的免疫系统,从其它地方占用资源。
37.最终,那些幸运的寄生虫,它们的老鼠寄主会被一只猫逮住吃掉,新一轮的循环重新开始。
38.每一种情况中,感染生物都用寄主的身体来生存和生长,经常集中于一个特定器官。
39.如果报告服务器寄主于支持REST架构的商业工具,那么它们也可以使用数据服务。
40.这个服务其它(被寄主)单元的(托管)单元实例就是托管连接的容器。
41.当蚜虫吃尽一棵食用植物上的嫩叶后,其后代就飞往另一棵寄主植物,没有一只蚜虫返回出生的地方。 蚜虫的这种运动也可以被视为迁徙。
42.吉奇称,这些气泡可能代表了星系演化的一个阶段,当时中心的黑洞对不断发展的寄主星系起到了一种阻碍作用。
43.植食性昆虫的寄主标记信息素只产在寄主表面,用触角或产卵器检测。
44.其主要功能是在病原菌与寄主互作过程中,向寄主细胞内转运效应物蛋白。
45.寄主昆虫包括鞘翅目、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翅目、直翅目和蜘蛛,以寄生在鳞翅目虫草蝠蛾幼虫的最为名贵。
46.初步研究表明杨叶锈病在上海无转主寄主,初侵染源为病叶上越冬的夏孢子堆。
47.结果提示,烟粉虱若虫3龄和4龄是双斑恩蚜小蜂最适宜的寄主,而桨角蚜小蜂最适宜的寄主是烟粉虱2龄和3龄若虫。
48.然而,寄生植物并不想杀死其寄主植物,而是想保留寄主植物的活命。
49.被过寄生寄主蚧虫所占比例随寄主蚧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而不同寄主密度的被寄生蚧虫平均含卵量没有显著的差异。
50.通过对大豆孢囊线虫的研究,初步明确菜豆、赤小豆、各种野生、半野生大豆等是大豆孢囊线虫的主要寄主;
51.成虫产卵寄主选择性试验和初孵幼虫取食趋性的研究发现,转基因棉花对棉大卷叶螟产卵选择和幼虫寄主选择有负趋性。
52.芒果、龙眼、番石榴、柑橘等是桔小实蝇在潞江坝的主要适宜寄主,其挂果期和产量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的另一主要因素。
53.研究了不同处理甘蓝植株释放的挥发物在小菜蛾及其寄生蜂半闭弯尾姬蜂寄主搜索行为中的作用。
54.绝大多数雌蜂在一个寄主体内只产一粒卵,少数会产多粒卵,但无论产卵多少,一个寄主中都只能羽化出一头成蜂。
55.在子代性比、每寄主出蜂数和寄生雌蜂百分率几项指标上,两种赤眼蜂在各自靶标和中华通草蛉之间均差异不显著。
56.一周年内的寄主转移动态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在松林生态系统中不同寄主间可转移寄生。
57.寄主树木对伴生菌的抗御作用主要是通过物理防御、化学防御进行的。
58.休眠或滞育是其度过逆境条件或缺乏寄主时的主要策略。
59.寄生蜂对1龄寄主幼虫的寄生率以及1龄粘虫育出的茧重均是三个龄期寄主中最小的,但死亡率却是三者间最高的。
60.在32~33℃的水温,幼虫在寄主鱼的鳃上寄上5天左右即可变态为幼蚌。
61.桔小实蝇在云南可以危害10余种类水果,主要寄主种类有芒果、桃、梨和柑桔等。
62.近十年来,如何控制松树枯梢病这一林木寄主主导性病害受到高度的重视。
63.本文采用AFLP分子标记,以来自同一母体种群并在5种寄主植物上隔离饲养21个月、29个月和36个月的烟粉虱种群为样本,分析不同寄主和不同饲养时间样本的遗传变异。
64.可见光、温湿度、寄主质量和风等是影响烟粉虱飞行行为的重要生态因子。
65.本文就烟粉虱的危害特征、寄主范围、生物型、病毒传播、经济影响以及防治对策进行了综述。
66.本文探讨了不同寄主植物对烟粉虱种群暴发的影响。
67.如果它们以独立的单细胞的形式出动,寄主会把它们击倒,但作为一个团体时,细菌就很可能反过来压倒他们的寄主。
68.在锈菌等生物的生活史中,完成其各个阶段生长变化仅仅需要一个寄主。
69.研究结果还提示松干锈菌的遗传分化主要同寄主有关,而与地理分布关系不大。
70.异寄主的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寄生于不同的、通常为不相关的寄生主上的,如锈菌真菌和绦虫等寄生虫。
71.黄心树为小圆胸小蠹一种新纪录的寄主植物。本文对小圆胸小蠹的寄主范围、分布、生物学和生活史等进行了讨论。
72.不同病圃同一套寄主的田间表现及其穗颈瘟分离菌株的遗传宗谱和致病性分析试验结果证明,不同生态稻区稻瘟病菌的小种分布类型不同,对品种的致病性也存在差异。
73.芒果、番石榴、桃、梨、柑桔、龙眼和荔枝是桔小实蝇在该地区的主要寄主水果。
74.小瘤而且截形的这种的吻与寄主柳珊瑚的水螅体的颜色与形状相配而它的身体与柳珊瑚茎相配。
75.从分布及寄主,形态特征及生活史,为害特性对中欧山松大小蠹的生物学特性作了介绍。
76.尤其是微卫星引物PCR扩增明确了桃蚜寄主生物型和体色生物型的遗传分化关系。
77.该病原菌是中国植物真菌病害新记录种,在国际上也是首次报道万寿菊是该病原菌的自然寄主。
78.寄主植物存在与否对黑土和白浆土的载菌量有明显的影响,而对风沙土和草甸土影响不大。
79.菜豆和茼蒿是南美斑潜蝇最喜欢产卵和取食的寄主,而甘蓝和番茄是其选择性最差的寄主。
80.经常提到的同域物种形成实例,是在同一地区的、依赖于不同寄主植物的昆虫中发现的。
81.这表明干旱胁迫在光肩星天牛选择寄主植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82.冬虫夏草菌侵染进入寄主幼虫血体腔后,断裂形成长梭形的菌体。
83.总体来看,肉苁蓉和寄主梭梭体内糖分的代谢主要以蔗糖合成酶为主,其它2种酶为辅协同参与调控。
84.昆虫寄主标记信息素是指由昆虫产生的用来标记寄主上有同种个体存在的化学物质。
85.结果表明,友恩蚜小蜂和寄主松突圆蚧在林间时空发生规律具有高度一致性。
86.对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形态、发育、繁殖、成虫寿命和取食寄主行为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观察。
87.利用电镜技术研究了内吸杀菌剂甲霜灵对向日葵霜霉菌在寄主向日葵上发育的影响。
88.利用双选择试验,研究岛弯尾姬蜂的寄主选择行为。
89.梨火疫病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适生,在有适宜寄主分布的地区,就可能严重发生。
90.本文报道9种倍蚜虫冬寄主藓类植物在我国五倍子主产区四川石柱县、陕西商洛地区的分布情况、生态环境,以及3种重要倍蚜虫冬寄主的繁殖方法。
91.通过介体条沙叶蝉对小麦蓝矮病植原体寄主范围进行研究,在接种的18种寄主植物中,有8种寄主表现症状,表明小麦蓝矮病植原体寄主范围广泛。
92.综述了寄主植物、小蠹、天敌三重营养关系的化学生态学研究。重点阐述了三方面:①信息化合物的来源及基本特性;
93.然而,在寄主隔离的条件下,族群内弃卵数却呈不连续之两群,即弃卵雌虫与非弃卵雌虫。
94.青麸杨是山区优良的蜜粉源植物资源,也是五倍子蚜虫的寄主植物。
95.真菌在特殊的环境下成为“寄生物,”侵染寄主种的活组织,引起这些个体的死亡。
96.另一些除草剂,包括杀草强、燕麦灵、麦草畏和MCPA,都能够改变处理寄主上的蚜虫群体。
97.侵染时期主要受病原菌侵入前自身所处状态和寄主的影响,侵入后潜育时间的长短则受植株状态的影响。
98.幼虫期和成虫期对寄主的经历可以改变该虫态的取食和产卵寄主偏嗜行为。
99.1986年开始糸统普查花卉病毒病,对其中9种花卉毒原进行了寄主范围、症状反应、蚜虫传播、种子传播、血清学及电镜观察等试验。
100.根据症状能确定寄主感病或耐病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