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对皇甫川流域从径流泥沙来源、水沙特性、水沙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据此提出皇甫川流域近期治理方略是:以沟道坝系建设为切入点;
2.在大量岩溶流域查勘及水文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分析了岩溶流域径流形成的物理过程,提出了相应的水文模型。
3.通过分析鹤鸣观小流域与李子口小流域次降雨泥沙输移比与降雨量、前期含水量、径流系数的关系得到了两个流域次降雨泥沙输移比公式。
4.在泾河流域马莲河分流域,年径流和径流模数在过去30年中基本维持稳定,整个泾河流域年径流量逐年下降;
5.坡面工程措施和造林可减小径流系数,能有效地拦蓄地表径流。
6.坡地改造拦蓄径流就地利用和径流资源的拦蓄储备是解决缺水问题的两种途径。
7.利用年径流时空上的统计特性,用时空协克立格法对缺测径流数据进行了估计。
8.在一场夏季风暴之后,流自弗雷泽岛内富含丹宁酸的径流为大海增添了色彩。
9.针对日益加剧的四川紫色土地区水土流失情况,选取四川省南部县鹤鸣观小流域为研究区,对其径流特征进行探讨分析。
10.文中推导了径流式透平的轮周效率表达式,阐述了径流式透平冲动式级的概念。
11.介绍了BP人工神经网络的枯水径流预报方法,编制了锦屏一级水电站枯水径流预报方案。
12.通过对梁王河流域和大鲫鱼沟流域实测降雨径流资料的分析与反演,提出了适合该区域的产流计算CN值。
13.喀斯特流域枯水径流特征值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气候、流域面积、岩性、土壤、地貌等等,而能够确知的信息不多。
14.采用系统和比较的方法对影响枯水径流的自然与人为因素、枯水径流的预测方法进行总结。
15.但是,生长在夏威夷主岛的人口聚集地附近的珊瑚礁却面临着径流沉积物、过度捕捞以及扩散性水藻等重重压力。
16.这项新研究的重点是表面融化,径流以及暴露于太阳辐射下的裸冰和无雪天数。
17.这说明运用马尔可夫模型进行河径流量的丰枯状态预报是有效可行的。
18.他们说,尽管有些地方因为区域气候和沿海径流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从长期角度来看,全球范围内的浮游生物减少趋势是“不容置疑”的。
19.雨水径流?
20.水坝的建立和其他水文条件的变化对小鱼的成长构成威胁,此外,人类发展带来的污染物沉积、过度的放牧以及农业生产对径流的影响也是不利因素。
21.但在过去30年“径流一直不断增加,”他在电子邮件交流时说。
22.人们还可以在封闭的灌溉系统中循环用水以减少用水量、避免径流造成土肥流失。
23.威尔克·莱门茨是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科林斯堡分校的生态学家,他指出,受气候变暖影响,洛基山脉的积雪量预计将会减少,夏季径流也会因此而减少。
24.因此,盐度通过蒸发减少水分而上升或通过降水或径流增加淡水成分而下降。
25.他说:“我们一直在改变沿海地区,倾放营养物入海洋,你当然可以看到大堡礁,已经被养分径流破坏的相当严重了”。
26.农业和污水径流不断污染着河流,且没有有效治理污染的解决方法。
27.一些印度农民在山腰开挖沟渠来截取表面径流,因为季风的长期恩惠,他们的土地与生活也变得富足起来。
28.磷污染有多个来源,包括化肥和粪肥通过径流进入水源。
29.SMOS任务的科学主任雅恩·特尔说:“气候变化是事实,但是,它对凝结、蒸发、地面径流和洪水风险的影响尚不确定。”
30.局部问题包括从由海岸径流引起的污染及淤积到因对天然食品的强烈需求而引发对海草采捞的增大。
31.来自纳木那尼等冰川的季节性径流为印度河、恒河以及雅鲁藏布江的亚洲次大陆部分提供水源。
32.他们发现在他们的研究中,48个种中的18个种受到污染(如城市废弃物及含化肥、杀虫剂的径流)的影响。
33.利用实测资料建立了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坡面产沙、河道输沙等成因分割估算模式,并以实例估算和分析了影响水沙变化因素的作用。
34.本文根据对日径流过程变化特征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以日径流过程的一阶差分过程的轮次分析为基础的日径流过程随机模拟模型,简称为一阶差分轮次模型,简记为FDR模型。
35.采用坡面径流场和三角形-梯形复合测流堰方法,观测了芦花冲小流域多功能防护林林地的径流、泥沙及土壤物理性质变化。
36.由于剧烈的人类活动,海河流域水文下垫面条件变化已对流域径流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37.坡面单宽径流输沙率和单宽径流剪切力、单宽径流能耗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
38.然后以传统的分项还原法为理论基础、结合水量平衡原理、蓄满产流理论以及流域水文特性,提出适合浙江省河川径流还原的产流差值法。
39.根据径流小区观测,对澄江尖山河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中氮、磷的流失特征进行了研究。
40.BSC在雨季初期减少地表径流,而在雨季后期反而增加径流,长芒草、柠条均可以显著地减少径流。
41.下雨时,该系统保持尽可能多的水供灌溉用,当地下排水沟形成径流时,雨洪经各渗井流入深埋排水竖井,流出团城。
42.介绍基于地表径流漫流模型从数字高程模型(DEM )提取水系的一系列算法。
43.用秩次相关分析法检验得出灞河出山径流序列均存趋势性,用有序聚类分析法分析得出灞河出山径流序列的突变年份是1948年。
44.喷灌试验要在土壤湿度达饱和以后才会形成地下径流量,而地灌试验则是土壤湿度与地下径流量同时增长。
45.采用野外现场试验方法,研究了滇池流域降雨径流污染物特征及天然沸石对模拟降雨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
46.采用水文模拟途径分析了三川河流域径流量的变化原因。
47.弃土场坡面地表土壤特性随着降雨击溅和径流冲刷的作用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区域内径流和渗流途经,造成坡面产流的不一致性。
48.通过对贵州中部黄壤旱坡地进行采样以及采用无界径流小区法收集地表径流样品,探讨长期施肥下旱地磷素水平与地表径流磷浓度的变化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49.降雨强度大,表面径流和壤中流始流时间早,水流量和浓度相应高,累积输出也多。
50.这为径流式以及斜流式叶轮机转子、静子的进一步气动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51.本文采用集对原理对天津市境内北三河系各流域的降雨量、入境径流量、入海水量等水资源特征量,进行了丰枯补偿特性分析。
52.降雨、径流和植被是红壤小流域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
53.通过对2006~2007年孟津段黄河滩区降雨及其产流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滩区农业开发模式对地表径流及其面源污染产生的影响。
54.沿岸入海径流和热带气旋期间降水量增加所致的沿岸西向地转流,会造成热带气旋发生期间沿岸西向低频流变异。
55.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子洲径流站和离石王家沟试验站的径流场观测资料为基础,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沟系统中高含沙水流特征与地貌因素及重力侵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56.在湿周法的基础上,研究了河流生态基流的概率分布,同时研究了径流特征值和生态基流之间的关系,为河流生态需水的预测提供了解决方法。
57.加上农村生活污染、城市径流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及农田径流等非点源污染的影响,水环境已难承其重。
58.但当土壤达到饱和后,聚土免耕的径流强度与常规耕作制常规种植的差异较小,因此,聚土免耕能明显防治径流流失是有限的;
59.坡长是影响坡面径流和水流侵蚀产沙的重要地貌因素之一。
60.黑河山区流域径流系数远比干旱内流区的平均值大,但要小于全国的平均径流系数。
61.此外,除较强的拉格朗日余流之外,河流径流也会引起潮际盐度随初位相的变化。
62.通过径流冲刷实验,研究了坡面侵蚀方式由面状侵蚀向细沟侵蚀过渡、发展过程中径流的水动力学特征;
63.针对带有灌溉系统并装设灯泡式机组的径流水电站,进行了计及涌浪影响的全枢纽过渡过程计算,并在稳态初值计算中使用虚拟阻抗法对流体网络进行求解;
64.流域阴坡森林对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使其面积越大河川径流越稳定。
65.首次引入蚁群算法对多种径流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聚类分析,通过相似性搜索对径流序列进行深入挖掘。
66.枯枝落叶阻延径流流出时间随其厚度增加而延长,随波度和径流深度增加而减小;
67.新丰江站径流量年内分布呈单峰型,径流量逐渐变大的趋势显著,有大约4~7年和9~16年的周期变化。
68.此阀门的优点在于阀体通径无凹槽,介质不会卡阻堵塞,并且具有全通径流通特性,适合粉体颗粒介质的管道中使用。
69.本文结合相关水文成果,对乌江流域的气候、降水、暴雨、径流、洪水特性进行简要总结。
70.淮河干流中游未控区间的天然径流是历次水资源评价的难点。
71.通过对宁夏南部山区黄土高原王洼流域降雨量、蒸发量及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径流小区坡面多年土壤侵蚀特征进行分析。
72.雨水地面上径流在流量过程线退水段转折点附近基本消失。
73.由瞬时单位线推求S曲线和时段单位线,可以得到城市雨水口径流的流量过程线。
74.基于减小地表径流、土基渗透能力及铺装溢流量等方面因素,设计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的目标孔隙率及铺装厚度;
75.通过天然降雨的径流小区试验,探求铜,铅,镉、砷在土表流、壤中流和固体径流中的含量及迁移量。
76.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西苕溪流域的降雨-径流关系和水量平衡。
77.对田面水P素径流流失的潜在环境效应分析表明,施P后的一周左右是控制P素流失的关键时期;
78.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天山山区河流春季径流量的预测模式。
79.由于长江源区冰川变化幅度小,虽冰川退缩使冰川融水径流量有所增加,但对径流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80.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径流小区观测站、量水堰等设施,同步观测施工期水土流失各项指标。
81.该系统由四部分构成:量水堰和水位传感器实现径流流量的测量;
82.提出了处理初期径流污染物和保护受纳水体的管理方法,可为我国城市暴雨径流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借鉴。
83.通过石匣小流域径流试验小区的降雨径流泥沙资料,分析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泥沙的影响,探讨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
84.通过径流观测试验及土壤理化分析,论述了覆盖人工生草膜后,土壤流失的减少效果,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变化情况。
85.通过陕北团山沟流域(面积0.18平方公里)的暴雨径流分析,对半理论半经验入渗方程中参数予以定量。
86.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减洪减沙作用减弱,地下径流补给情况有所好转,地表水资源利用率不高。
87.一般来说,长期径流量模拟准确,短期径流量的结果较差,尤其是对日径流量的模拟存在着系统性的误差,这主要是由模型的内部结构和数据的时间精度决定的。
88.利用巫溪水文站2000~2004年的实测日径流和泥沙数据进行模型的调参计算,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适用于大宁河流域。
89.结果表明:紫色土坡耕地产流模式以蓄满产流为主,壤中流在坡面径流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大;
90.此阀门主要特点是通径全橡胶密封阀座,具有很强抗磨损特性和全通径流通性。
91.通过对四川紫色土区小流域降雨的观测、径流养分和泥沙含量的分析,初步探讨了紫色土区养分的流失规律。
92.天然草场有较高的渗透率,华青三号对防治水土流失、涵养土壤中的水分、减少地面径流的流失具有显著的作用。
93.本文介绍非参数解集模型并应用于金沙江流域屏山站月径流随机解集。
94.它们通过废水外排、渗流污染和径流污染等方式影响潘集矿区整体的水环境。
95.结果表明,降水量决定了年径流深,森林具有一定的调蓄径流的作用。
96.兰江流域年径流深与年降水量基本保持同步变化。
97.由于嫩江干流下游河道很强的调蓄作用,造成干流上下游径流年内分配的差异,这也是区间径流某些月份为负值的主要原因。
98.采用牧马河和鲇鱼山水库流域的日降雨径流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校核。
99.以武汉市桃花岛塘和复合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生态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对城市地表径流的处理效果。
100.以淮河支流沙河上游某水库月径流预测为研究实例,得出了较满意的预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