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产儿罹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胃肠道疾病的风险较高,而这种疾病只有在小肠受伤时才发生,不过具体病因不详。
2.方法 采用经肛门拖出病变肠管并予以切断 ,结、直肠一期吻合 ,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10例。
3.结论对于得第一次合并林奇综合症的结直肠癌患者来说,行结肠更广泛的切除比较广泛的手术切除,异时肠癌的风险较低。
4.人的阑尾是个很小的一端闭锁的细长盲管,它的另一端连结盲肠,也叫升结肠,属于大肠的一部分。
5.正解:结直肠癌诊断有好几种方法,包括乙状结肠镜、大便隐血检查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
6.材料与方法对84例疑诊大肠息肉便血患儿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且对其中46例作纤维肠镜诊治对照。
7.大多数的增长为肿瘤状物,有一个分组中有些人,其衬附在结肠或直肠的癌变前期组织与超早期癌症在过去没有移除的。
8.通常情况下,结肠的剩余部分就会和直肠连接在一起。
9.它们通常是大片的平伏在结肠上或粘附在直肠壁内生长,颜色略红,形状轻微畸变,呈现血管破坏的模样。
10.强大的直肠收缩可以不断向上吸附一个物体,甚至很可能阻断结肠。
11.你的医生可能会要求你在手术前完全清空结肠并清洁你的肠道。
12.在我的整个溃烂的结肠被切除之前,我的医生让我透过肠镜看到了那段已经坏死的肠子。
13.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是在结肠内发现的一种肠内菌。
14.检查时,将一根粗细像人的食指,柔软的可以弯曲的管子轻轻地从肛门放入然后伸至直肠和结肠。
15.大肠和结肠的菌群能够消化和分解食物,而人类与其肠道菌群确实存在着共生关系。 这些细菌甚至可能产生类似药的效果。
16.研究人员对患有结肠和直肠肿瘤的老鼠进行化疗,虽然可以缩小肿瘤,但是会对动物的肠道组织造成重大伤害。
17.诊断结果是阑尾炎,卵巢囊肿和尚不能确定的大肠或结肠问题。
18.一些采用了这种治疗法的患者结果会恶心,结肠穿孔,呕吐或感染(在灌肠法过程中)。
19.你的外科医师可能会要求你手术前完全排空结肠和清洗肠道。
20.目的探讨保留回盲瓣之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剥除,盲肠经直肠肌鞘肛管吻合术在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21.雷尼替丁增加结肠头端纵行肌的静息张力和结肠尾端纵行肌的收缩频率,西咪替丁则降低结肠肌条的收缩频率。
22.全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治疗较彻底,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可改善排便控制功能,但吻合口溃疡发生率高。
23.1984年,溃疡性结肠炎毁坏了我的直肠,去年夏天得了前列腺癌。 直肠切除和根治性开放式前列腺切除术又在我的腹部留下了那些伤痕。
24.结肠镜是一个粗细像人的食指,柔软的可以弯曲的管子。结肠镜从肛门放入,可伸至整个大肠。
25.同时还可以显示空回肠、盲肠、阑尾、升结肠位置异常。
26.结果:本组胃肠道间质瘤22例,其中11例位于胃,7例位于小肠,2例位于盲肠,1例位于结肠脾曲,1例位于小肠肠系膜。
27.转移通常发生在晚期以及盲肠、升结肠和直肠壶腹是多发部位。
28.感染前,Fos会使盲肠和结肠内的粘膜乳酸杆菌和肠杆菌增加,而回肠内未有;
29.由盲肠,结肠和直肠组成。
30.在此阶段,癌症已经穿透了结肠壁,但是还没有扩散出结肠进入到淋巴结或其他附近的器官组织。
31.方法对8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用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行带结肠盲管之直结肠端侧吻合。
32.结论高位灌肠法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较一般保留灌肠疗效好。
33.结果分割并三维重建出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等肠道结构。
34.横结肠有足够的长度,利用左结肠动脉升支能提供良好血运,横结肠段顺蠕动移植更符合生理要求而易游离。行食管、结肠套入式吻合可减少吻合口瘘发生。
35.息肉在结肠部位的增长可能致发癌变,但是有些人在移除息肉或者做了全面的体格检查数年后仍被诊断出患有结直肠癌。
36.结肠活检中骨组织的出现可能会与结肠腺癌侵犯到骨混淆,或者与癌肉瘤相混淆。
37.随机续贯选择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30例,结肠癌患者30例,以正常结肠黏膜30例作为对照组。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CDX2的表达。
38.运用离体结肠肌条动力测定方法研究11味中药对结肠横肌和纵肌的收缩效应,并以此为依据,筛选出具有较强促结肠动力作用的中药。
39.结果:开腹探查证实该例股部刺伤患者急性腹痛乃因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乙状结肠动脉检塞、乙状结肠坏死所致;
40.活动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的患者在回盲部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均可见到肥大细胞的轻度增加,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
41.结果结肠镜下表现:病变部位:11例位于回盲部或回肠末端,3例位于结肠;
42.内镜下原发性肠淋巴瘤以回盲部受累多见(41.7%),CD以小肠和结肠均受累多见(48.8%);
43.克罗恩病可累及整个胃肠道,主要以回盲部为主,而溃疡性结肠炎则仅累及结肠与直肠。
44.目的探讨抗溃结复发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P-糖蛋白的影响。
45.目的:观察安肠汤结肠水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浆的胃动素(MTL)和P物质(SP)的影响。
46.结论CTVE是一种无创显示结肠病变的诊断方法,可用于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诊断。
47.研究者总结称:此研究表明采用胶囊内镜利用结肠液对结肠粘膜成像是一种安全的方法,不需要镇静或空气注入。
48.我曾经在1984年因为免疫疾病引起病毒感染大肠而造成的严重的溃烂性结肠炎而入院治疗了六个星期。
49.结肠癌风险提高的部份原因,可能来自于烹煮过程中产生的致癌物,以及加工肉品如义大利香肠与熏制粗香肠中的化学物质。
50.结果使用本法行肠减压术,一期切除的左半结肠癌和各类小肠急性梗阻,均未发生吻合口漏和腹腔污染。
51.如溃疡性结肠炎及节段性肠炎等炎症性肠病都是由这里产生。
52.结论:当提供给参予者1次筛查,参与结肠镜检的少于参与乙状结肠镜检的。然而,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在结肠镜检中较高。
53.当提供给参予者1次筛查,参与结肠镜检的少于参与乙状结肠镜检的。然而,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在结肠镜检中较高。
54.结肠和直肠癌有很多共同之处常统称为“结直肠癌”。
55.成人HD需与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特发性巨结肠相鉴别。
56.前言:目的:探讨白芍总甙(TGP)对离体豚鼠结肠平滑肌的作用方式及对结肠平滑肌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释放的影响。
57.UC是一种类型炎症性肠道病(IBD),影响大肠(结肠)和直肠衬里。
58.介绍张士卿教授应用乌梅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辨证选方提供参考。
59.运用结肠运输实验观察各年龄组结肠运输情况,采用放免法测定其餐前后血中NT的浓度。
60.结论泼尼松龙前体药物具一定结肠定位性,有可能成为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结肠炎治疗药物。
61.该研究采用新生鼠坏死性 小 肠 结肠炎模型,探讨黄嘌呤氧化酶与肠损伤的关系。
62.结论单纯右位乙状结肠罕见,属先天发育异常,不同于内脏转位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63.方法对在12例左半结肠癌致致肠梗患者中采用一期大肠次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64.假结核耶氏菌毒力质粒阳性株与小肠结肠炎耶氏菌相似,但它在脾细胞内的繁殖速度明显高于后者。
65.患者因病情恶化接受右侧结肠切除术,术中发现由升结肠至近端横结肠处呈现严重发炎及坏死。
66.难消化淀粉是指难以被小肠吸收消化的淀粉,它能逃避小肠的吸收进入大肠,被结肠微生物发酵产生许多独特的生理作用。
67.直肠系膜上端与乙状结肠系膜相延续,下端在直肠肛管连接处明显变薄后止于该处;
68.这些病患大都患有林奇综合症,这种基因状况下会诱发结肠(直肠)癌,甚至其他癌症的可能性增大。
69.做活组织检查不意味患有癌症,并且切除结肠息肉是预防结肠直肠肿瘤的有效方法。
70.目的探讨低位直肠腺癌全直肠切除结肠肛门吻合术后远端肠壁内肿瘤扩散的病理改变。
71.造模完成后12天内,36只大鼠中32只检见典型的结肠溃疡。以“肠道流体推进检测系统”发现,该期病鼠离体结肠的基础腔内压倾向降低、袋状运动紊乱;
72.方法回顾性分析2 6例左半结肠、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而行结肠造口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73.结果脾损伤与胃癌根治术,胃十二指肠手术,结肠造瘘术等有关,纤维肠镜和心肺变苏时也可引起脾损伤。
74.右部结肠比较宽大,且当右部结肠在出现任何腹部症状之前,癌症病情已扩散到右结肠的很大范围了。
75.希罗达不管是单药还是联合其他药物在治疗结直肠癌(包括结肠癌)、胃癌、乳腺癌方面是非常高效的口服化疗药物。
76.游离近端结肠,拖出正常结肠与肛门斜行吻合。
77.也有机体内部失血的情况,这也是最常见的慢性失血,包括出血性溃疡,结肠息肉或结肠癌。
78.结肠癌:检测可以发现可移除的癌前息肉——在结肠癌变之前即发现。
79.刺五加胶囊可能通过改变抑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MDA ,SOD和COX2的表达来改善其结肠的功能。
80.男6 例,女2例,年龄14岁至40岁,无神经节细胞段在乙状结肠远端和直肠 2例;直肠6 例。
81.结果6 4例行结肠双对比钡灌肠检查者,盲、升结肠内无或少粪渣者达93。8% ,所有患者都能顺利完成检查,结肠双对比钡灌肠检查优良率与可供诊断率分别为80 。0 %和95 。0 %。
82.结论SU6668单独或与腹腔化疗药物联用时,均对结肠癌术后肠吻合口愈合无不良影响。
83.大鼠口服甲硝唑结肠缓释片后主要在结肠段释放药物,在胃和其他肠段基本无药物释放。
84.我们检查了29例孤立性回肠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内镜发现和病理特点,这些患者均无炎性肠病病史,亦无结肠或上消化道病变。
85.显微变化以回肠和结肠隐窝内未成熟的肠细胞发生腺瘤样增生为特征。
86.因此,所谓的肠炎,实际上是胃炎、小肠炎和结肠炎的统称。
87.结论葛根素微乳在肠道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葛根素微乳在结肠、回肠吸收较好。
88.肛管、直肠和乙状结肠向下移位称为脱肛,也称肛管直肠脱垂。
89.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系统研究大鼠胚胎13天至成年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神经激肽A的表达情况。
90.治疗后乙状结肠直肠通过时间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荣润肠舒是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有效药物。
91.肠道中的神经细胞存在于食道、胃、小肠、结肠组织中。
92.结论国人的结肠血管构型与国外尸解结果雷同,而在结肠边缘血管缺如比率、血管分支数和分布有所差异。
93.对1121例肠镜检查患者的舌象与肠镜诊断资料的观察发现,结肠疾病舌苔、舌质的变化与肠镜诊断各组的构成比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
94.目的:探讨速效溃结散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CUC)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
95.结果:结肠镜检及肠造影病人中运用大黄制剂组病人消化道症状较少,洁肠效果优于甘露醇组和软皂水灌肠组。
96.再取该肿瘤组织块原位种植于裸鼠结肠壁,建立类似于临床的结肠癌转移模型。
97.粪便隐血试验、乙状结肠镜、结肠镜和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是筛查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
98.目的应用束缚应激大鼠实验模型,研究离体结肠平滑肌的收缩运动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鸟苷素在结肠运动中的作用。
99.结论小肠和结肠黏膜内杯状细胞、浆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肥大细胞等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在IBS症状发生的神经免疫、内脏感觉过敏等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
100.溃疡性结肠炎和肉芽肿性结肠炎常侵害儿童和刚成年的年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