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等在两广交界罗定一带新发现了中晚古生代的枕状熔岩和二叠—三叠纪的构造混杂岩,结合区域构造,分析并提出了钦州-岑溪-罗定-云浮构造混杂带的存在。
2.矿区的南-北向构造系统是在先存的北西-南东向构造基础上,随着推覆构造应力扩展新产生的分支断裂,同时局部形成张性空间,成为容矿构造。
3.盐上构造包括盐上滚动背斜、断弯-断展背斜、背冲断块、逆冲断层遮挡构造和盐推覆构造等;
4.北淮阳构造带位于大别造山带北缘 ,其中东段安徽境内变质构造地层佛子岭岩群对北淮阳带区域构造研究至关重要。
5.本文以高分辨率地震数据为基础,对主要层位做解释并构造成图,初步摸清了丰谷构造的构造特征和断层分布。
6.介绍南、北航道桥的钢箱梁构造、结构体系、细部构造、结构计算和涂装方案等。
7.对拱式纵梁排架的结构构造、拱脚处的结构构造、桩台的结构构造及码头整体结构型式构造进行了设计。
8.上新世末的构造运动是一次最强烈的构造运动,使柴北缘地区各断褶构造带基本定型。
9.我们将层间滑动—切层滑动—逆掩断层—推覆构造这—滑动构造系列称之谓层滑构造。
10.主要包括了三大块内容:即百里峡构造—冲蚀嶂谷景区,龙门天关花岗岩断裂构造峡谷景区,佛洞塔—鱼谷洞构造岩溶洞泉景区。
11.本文通过构造应力场理论分析本区地质构造特征、热储构造与热储储集性之间的关系。
12.盐上构造包括盐上背斜、盐上道冲断层及断层相关褶皱、盐上背冲断块构造、强制褶皱、盐上逆冲断层遮挡构造和盐推覆构造等;
13.滑脱断裂的构造样式,以短轴背形、向形构造为主,另有穹窿构造、滑来峰构造、滑覆窗构造。
14.本区矽卡岩型铅锌矿的控矿构造类型,属于岩体外接触带构造控矿,且属于外接触带断裂-褶皱叠加型控矿构造。
15.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多期构造变形的改造与叠加,构造样式主要为压缩构造样式和走滑构造样式。
16.本文概述了华北地台北侧古板块构造格局、各板块构造单元的地质构造特征以及华北地台北侧元古代—古生代岩石圈的形成与演化。
17.从该构造图上识别出油气向西部斜坡带运移的4种脊状构造,即鞍状构造-岩性脊、断层-岩性脊、背斜-岩性脊和纯岩性脊。
18.显微构造(S-C构造、残斑拖尾、“云母鱼”构造等)和石英C轴组构都指示这些糜棱岩形成于断裂带的左旋剪切过程中。
19.龙井运动具压扭特点,西湖凹陷压扭构造特征表现为二级构造带错开排列、背斜构造雁行排列和断层共轭排列。
20.在冈玛日一带发现呈岩片状产出的蓝片岩。构造方面,查明冈玛错断裂为一构造混杂岩带,区内存在上、中、下构造层次的变形。
21.金矿常分布在环形构造边缘或产在环形构造与线形构造的交会处。
22.受新构造运动作用,庐山孤山屹立,大构造巍峨壮观,小构造千姿百态。
23.其主要类型有席状逆冲构造、侏罗山式褶皱推覆构造、楔状推覆构造及剪切褶皱逆冲构造等。
24.子类的主构造函数必须调用父类的一个构造函数,无论是主构造函数或者是辅助构造函数。
25.矿山梁构造几何学上表现为一个双重构造:浅层是一个晚三叠世形成的断层转折褶皱;深层则是在新生代形成的三个逆冲岩片叠置所构成的隐伏堆垛背斜构造。
26.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是杨志华等在研究秦岭造山带过程中提出的一种关于大陆造山带形成与演化的全新构造观。
27.幔枝构造是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第三级构造单元 ,其核部变质—岩浆杂岩隆起与外围盖层之间的主拆离带体系是很好的成矿控矿构造。
28.文章首次研究了黄蜡石中的一系列构造,特别论述了气泡构造的重要性,例如麻脸构造等。
29.针对新疆现有的调治构造物类型,分析了新疆历年公路桥梁调治构造物水毁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调治构造物护脚结构形式—格栅。
30.区域上组成二个东西向反转构造带:北带为商丘-新郑反转构造带;南带为鹿邑-沈丘-商水-漯河-平顶山反转构造带。
31.它与区域北东向、东西向构造相互交织形成的网格构造相互套合,共同组成了该区的复杂构造形态。
32.这些重力滑动构造沿大兴断层分布的有滚动背斜构造和断阶型构造;
33.主要是受到区域NE向与EW向构造带构成的构造大格局和NW向与SN向构造带形成的构造小格局组合而成的“菱格网”状构造所控制。
34.传统观点认为阿尔泰造山带存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该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模式以开合构造演化为主。
35.成矿构造的有序结构表现为剪切变形及热动力变质与构造岩的分带性,以及含金剪切带的热液蚀变分带性;
36.要认识和重建某个地质历史时期盆地的原始构造格局和沉积特征,就必须除去后期叠加的构造层和构造变形,即反序构造分析法。
37.带内岩石在非共轴顺层剪切构造动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分解 ,形成泥质构造板岩强变形带和砂质构造板岩弱变形域。
38.房屋建设构造中的屋面构造是最多样的建设构造之一,因为不仅屋盖的类别不同,屋面所用的建筑材料也不尽相同。
39.应用偏光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方法,进行了胶东东部走滑逆冲构造带显微构造及超微构造研究。
40.邓2井含油构造,油层为余庄组的河流相砂岩,位置处于后邓构造顶部,油藏为屋脊断块构造类型。
41.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夹层构造的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 构是按照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进行制造。
42.板内地震构造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局部的特殊发震构造条件。
43.东秋里塔格构造带位于库车前陆盆地的南缘,新生代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挤压和构造沉降。
44.特提斯构造域是除冈瓦纳构造域、欧亚大陆构造域、太平洋构造域之外的又一全球范围的大构造域。
45.综合以上资料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康西瓦构造带是分隔古亚洲和特提斯两大构造域的右行走滑转换构造带。
46.从构造样式与构造组合可以看出,青城子褶皱推覆构造的形成是早期褶皱构造的发展和继续。
47.本文对秦岭造山带的主造山期、结构特征(包括构造单元划分)、构造体制和发展演化等进行了综合和讨论。
48.构造地貌是指受构造内动力作用控制,通过内外地质动力的相互作用所奠定的能够反映一定构造特征的地貌形式。
49.刺穿构造是指老构造岩片刺穿于新地层中的构造形迹。
50.古特提斯蛇绿岩带典型蛇绿岩区的地质构造解析研究表明其经历印支期以来多期强烈构造活动改造。
51.大致在中始新世之后,受中国东部环太平洋构造带东西向伸展作用和深部构造作用控制,横跨造山带形成近南北向的裂谷盆地。
52.据此控矿构造模型列述了南岭钨锡多金属区域成矿的陆缘-陆内造山的构造岩浆作用过程形成的三大成矿系列。
53.评述了板块构造“登陆”以来的多岛洋构造、板内造山多岛海模式以及多岛弧盆系构造在造山带研究中的重要性。
54.内蒙古东南部古 生代 造山带在石炭纪时期的构 造环境和构 造演化,至今在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分歧。
55.作者通过构建离散元模型,模拟主动底辟盐构造断裂系统的演化过程,并进一步讨论了岩性强弱对于主动底劈盐构造断层系统分布模式的影响。
56.如同膨缩型香肠构造一样,鱼嘴石香肠构造是存在岩石流变性差异的能干层与基质在纯剪切作用机制下形成的构造形迹。
57.在北秦岭造山过程中,宏观—微观构造在平面上表现为右行韧性剪切,在剖面上表现为剪切推覆构造组合。
58.从胡家营的推覆构造可推知汉南地块东南缘北东向构造带,应属于中生代以来所形成的推覆体构造。
59.后者为斜交东西向构造的断裂、隆坳和褶皱,并与四川盆地西部和荥经地区的北东向构造相连,构成龙门山推覆构造外缘带。
60.深入探讨盐构造特徵将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演化、构造样式和油气成藏过程的认识。
61.形成于挤压造山与伸展构造的过渡环境,是古亚洲构造域压性体制与滨太平洋活动带张性体制构造转换阶段的产物。
62.野外构造、显微构造与石英C轴组构分析皆指示为左旋走滑韧性剪切带。
63.本发明提供一种焊接构造。该焊接构造包括一基板、一焊接对象、多个焊块和一支撑结构。
64.氧化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及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反映香花岭岩体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
65.造山带经历了高压相系—中低压相系多期、多相变质作用,主要构造形迹为韧性剪切带,其次为穹隆构造、弧形构造。
66.继太古代胶东群形成之后的胶东事件,在胶东群中造成了第一期的南北向构造和同构造麻粒岩相高级区域变质。
67.巴什托构造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上,是巴什托—先巴扎构造带中断层逆牵引作用形成的背斜构造。
68.氧化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及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反映瑶岗仙岩体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
69.松辽盆地主要经历了伸展构造期和反转构造期两个构造时期,形成了复杂的构造裂缝组系。
70.断裂构造主要有两组,北西向断裂为基底构造继承和改造的产物。
71.③构造上为一西倾鼻状构造,大型剪切断裂发育且将构造复杂化;
72.本文通过对闽西南、豫西、赣中有关煤田构造的研究,论述了微组构学在煤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73.而四望山构造带的地面构造特徵与地下构造特徵存在著明显的不协调性。
74.新生代构造运动是燕山地区主要造山作用期,基本特征是强烈挤压形成线状褶皱及推覆构造系统。
75.改善了米苍-大巴山中央造山带推覆构造南沿的地震资料品质,发现和落实了一批构造和岩性圈闭;
76.该断裂带由构造混杂带和推覆构造带两个构造单元组成。
77.为此,从通南巴构造带的构造演化背景出发,分析了通南巴构造带阳新统断层系统发育状况及其作用。
78.通过对铜花山-榆树沟地区的解析研究,阐述了造山带复杂结构构造区遥感解析与构造解析交叉互动的优势。
79.我们在燕山造山带若干区域的构造填图工作表明, 燕山带构造变形型式十分复杂。
80.运用大陆造山带构造岩片填图方法,首次对九寨沟塔藏构造带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塔藏构造带为一构造混杂岩带。
81.本文就表面构造对膜表面亲、疏水性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表面化学成分及化学结构聚集态是获得超疏水膜的基础,表面的形貌和微构造是维持超疏水性质的保障。
82.伊敏期是油气的主要成藏期,在此之前定型并受晚期构造微弱改造的构造圈闭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83.受这两期构造挤压作用的控制,龙门山北段前锋构造中发育上、下两套构造层,地表构造为晚三叠世时期形成,而深部隐伏构造则形成于新生代。
84.碳酸盐台地上不同期次发育的边缘相是重要的油气储集体,它们主要分布于塔中I号断裂构造带、TZ10井构造带和塔中南缘断裂构造带上,沈积厚度相对较大。
85.形成这样的地质环境条件主要是岩浆侵入作用导致上覆火山岩的褶皱构造、侵入体的岩穹构造及接触破碎带构造等。
86.活化构造理论的核心是构造活化,他强调的是陆内活化区造山。
87.构造演化分析认为,温江构造为古今叠合型构造,紧邻上三叠统生气中心。
88.通过对东乌旗区域构造及达赛脱铅锌矿区构造带的分析,阐明了NEE向构造为达赛脱铅锌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
89.青川断裂带是一条位于龙门山构造带与摩天岭构造带之间的重要构造边界。
90.盆地中发育多种构造样式,主要有:叠瓦状冲断层、滚板构造、牵引褶皱、铲形正断层、滚动背斜、“垒一堑”构造等。
91.主要介绍了砌体结构构造柱的作用、设计原则以及在施工技术上采取的措施,以确保构造柱的质量,保证房屋安全。
92.通过分析局部构造成因类型、构造发育史,并结合石油地质特征,阐述了研究区内不同类型、不同时期构造带的含油气性。
93.该方法通过建立螺杆泵井某一故障形式的评价指标体系、构造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以及隶属度函数,求得该种故障形式的评价值。
94.中央泥底辟构造带分布众多的泥拱背斜及鼻状构造并邻近油气源,是最有利的构造带。
95.笔者在盆山构造及构造地貌发育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构造和沉积记录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新生代以来河西走廊与北祁连山的耦合关系。
96.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在成盆期和改造期不同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不同类型的构造带和配置关系。
97.基底构造和变形地质体内的先存构造联合控制了研究区内逆冲构造系统沿走向的分段。
98.研究区构造应力场主要为挤压应力场,区内主要形成褶皱、断弯褶皱、断展褶皱、叠瓦逆冲构造、冲起构造和逆冲三角构造等构造样式。
99.盆地地层深、浅层构造变形特征不同,深层表现为陡倾的逆冲断裂构造,以断块构造为主要特征;
100.推覆构造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一种构造型式。逆冲断层常成带地平行排列,形成逆冲带和叠瓦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