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佛教造句
佛教造句大全
  • 佛教

    词语解释:

    fó/fú/bì/bó jiào/jiāo

    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六至五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 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用佛教造句(100)

  • 1.从敦煌佛教歌辞对民间流行的俗曲乐调的大量应用来看,唐代佛教教化的对象重在民间。
  • 2.公元前二世纪,阿努拉达普拉城(Anuradhapura)的杜图伽摩奴王(KingDutugemunu)用金钱资助传教士传播佛法,亦即佛教教义。
  • 3.活佛是一种藏传佛教里的高僧,是藏传佛教的重要部份。转世就是相信人在死后会以一个新的形体获得新生的信念。
  • 4.烧香拜拜的人,不一定是正信的佛教徒,真正佛教是注重精神面,启发人人本具的佛性。
  • 5.佛性思想约起于大乘佛教,在印度佛教中不受重视,一直处于被限制的地位;
  • 6.从释迦牟尼佛、六袓惠能及文殊师利菩萨的教诲看来,显然大事张扬他人的过恶并不符合佛教的教义、更何况是没有被证实过的过恶。
  • 7.梅姐是个真正的佛教徒,她把佛教教义实浅在每日的生活中。她的慷慨,慈善,爱心,领她希望,及忘我的尽力把欢乐带给普罗大众。
  • 8.佛教信徒在卫塞节期间,婆罗浮屠寺院打坐,俗称为'佛的生日大乘佛教在婆罗浮屠碑5月17日在马格朗,印度尼西亚。
  • 9.一行禅师的简约佛教传统,带出佛教的精义。他拒绝佛教中的迷信色彩。
  • 10.玉佛阁中前面摆放的佛像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后面是观音菩萨像。
  • 11.五台山是全国唯一的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共居一地的佛教名山,金刚神舞是藏传佛教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 12.中国的佛学,众所周知,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大大促进中国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的发展。
  • 13.佛教的影响比较大,很多佛经都是梵文的,而且很多佛学经典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 14.佛教教义当中的“无我”看起来当然是形而上的,但它真实的目的是让人脱离苦痛,根据佛学所说,只要有对自我(self)之爱,痛苦的到来就是终极的。
  • 15.五佛思想是密教金刚乘的根本宇宙观,五方佛体系的最终形成也标志佛教神系的完备和系统化。
  • 16.佛法的教理、教义虽然是古老的、传统的,但是佛教徒是现代的。
  • 17.根据谷歌趋势的统计,“谷歌”一词的搜索频次大于“上帝”、“耶稣”、“安拉”、“佛”、“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犹太教”等词的总和。
  • 18.»铁证8以谷歌的趋势来看,“谷歌”一词的搜索频度高于“上帝”、“耶稣”、“安拉”、“佛”、“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犹太教”的总和。
  • 19.我想给他雷南的《基督的一生》和《密乘佛教》的抄本,他两本都不收,但几天后,当我们在基尔代尔街图书馆准备考试时,他在休息时提到了《密乘佛教》的问题,从此皈依密乘佛教
  • 20.菩提树,在《梵书》中称为“觉树”,被虔诚的佛教徒视为圣树,万分敬仰。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佛)的。
  • 21.为什么在这个地区会出现如此多的石刻文物?在所有的音乐图像中反映出的佛教传播问题,在图像中涵盖了佛教中礼佛仪式的世俗化问题;
  • 22.隋唐时期佛教深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崇佛礼佛成为不同阶层许多家庭的重要生活内容。
  • 23.“赕”是佛教十波罗蜜(亦称六度)之一,意为布施、供奉、施舍,是以供养佛教三宝为中心的宗教实践活动。
  • 24.释迦牟尼佛入灭后,佛教渐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婆罗门教也吸收了佛教教义,形成了印度教。
  • 25.但是元朝灭亡后,基督教与佛教在唐武宗灭佛后一样很快湮灭了。
  • 26.万佛山摩崖立佛龛下奉鱼飞天乃为供养天,是北魏佛教汉化过程中特有的文化现象,表现了中原文化对外来佛教神祇的改造与重塑,是地域文化和民俗信仰在石窟造像中的反映。
  • 27.谭先生,51岁,他说他研究了宗教音乐,参观了佛寺并邀请佛教徒为他演奏。
  • 28.介绍关于佛教佛教:佛说八大人觉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悲咒,金刚经。
  • 29.历史上,佛教与医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佛教经典中含有大量医学方面的内容,医术常常被佛教徒用来作为弘法的工具。
  • 30.结语部分概括了中国佛教净土思想及禅净合流之特点,净土思想对中国当代人间佛教的影响和对新罗国佛教的影响。
  • 31.游戏中有七种宗教:佛教,基督教,犹太教,孔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印度教。
  • 32.四谛是佛教中南北传的佛教,汉藏传的佛教所共遵的基本教义,彼此共同认为是世间、出世间的唯一解脱之道。
  • 33.曾任哈尔滨市佛教协会秘书长、湖北岩山佛学院讲师,现就职中国佛教协会《法音》杂志社编辑部主任。
  • 34.该节起源很早,起初人们打着火把驱疫,道教在此日祭天,佛教又在正月十五燃灯敬佛,所以庆元宵节十分隆重。
  • 35.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历代所译佛经汇集成浩森的中华经藏,在介绍印度佛教文化的同时,也融入了中华文化的特质。
  • 36.与佛教老师和其他住在法堂的同学的交流也很重要,确定自己对佛法的理解,清除疑惑,启发自己对佛法的学习和实践。
  • 37.但是作为一个已皈依的佛徒,我发誓我会尽可能的多学习佛教教义,并且运用佛法义理来帮助芸芸众生。
  • 38.因其佛化程度深厚,一直享有“佛之齐鲁”、“妙香古国”、“佛国”的盛誉,观音信仰作为云南佛教的重要表征之一,占有非常显著的位置。
  • 39.不但南传佛教可以找到观世音菩萨的踪迹,在大乘佛教和藏传密教观世音菩萨更是显要的。
  • 40.密教是印度大乘佛教发展到最后一个阶段出现的流派,由印度大乘佛教一部分派别吸收婆罗门教及其他民间宗教的一些内容而形成的大乘教派。
  • 41.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正如同中国儒家孔孟的教育是相同的,他们有许多的观点都相同,方法也相同。
  • 42.围绕西安,陕西中部的法门寺是享有声誉的佛塔和寺庙的祖先,是因为它拥有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手指骨。
  • 43.而慧远作为东晋时期继道安后的佛教领袖,他的宗教活动与佛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的意义也极其受到重视。
  • 44.我们必须保护并保持佛教文化与宗教。
  • 45.在所有这些宗教中,特别在佛教中有另一个重要理念,那就是,人生在世就是来受苦的。
  • 46.对,特别是佛教和印度教,我研究过印度教。
  • 47.寒山对佛教教义有很高的造诣,因此本文从佛教角度切入讨论寒山的诗歌、创作动机及对寒山的诗歌风格,尽量以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
  • 48.其编纂者们大多崇信佛教,其所述人物,多与佛教关系密切,甚或直接为佛教僧侣。
  • 49.在大乘佛教大般若涅磐经之中的四大法印是佛的弟子的宗教思想中特别重要的部分。
  • 50.中国木刻版画起源于佛教的捺印小千佛,捺印小千佛发展为佛经扉画插图;
  • 51.通过对明教大师契嵩儒佛一体思想的阐释,进一步论证宋代佛教儒化的理论依据。
  • 52.佛教经历了中国佛化和佛教中国化的演变过程,加入到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而成为内区文化。
  • 53.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远流传,明代中期,山上终于兴建了寺庙,其名曰“万佛名山”,可见当时佛事之盛了。
  • 54.唐代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而寺庙作为佛教的标志性建筑,从事佛事活动的场所,其数量亦随着佛教的发展日益庞大。
  • 55.有些藏文佛教文献直接译自梵文,而非自汉地传入,从而推进了对藏传佛教和汉地佛教禅宗的研究,领先于国际敦煌学界。
  • 56.我不祈祷也不做佛教徒做的那些事情,但是我确实读了很多佛家著作。我想你能叫我“诵经佛教徒”吧。
  • 57.而佛学泰斗印顺法师则毕其一生对佛教的教理、教史、教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 58.宗教繁多,吠陀教、婆罗门教、耆那教、佛教、印度教、锡克教等宗教均产生于印度,外来宗教基督教、祆教、犹太教等在印度也有不少信徒;
  • 59.我和我的家庭都是佛教徒,记得佛教里说,心既是佛,你就是佛。
  • 60.佛心佛性是佛教的理论基础,人心人性是文人的终极关怀。
  • 61.杨炫之在《洛阳伽蓝记》里,对佛教灵异事件详加描述,无不透露出他对佛教神秘力量的肯定,郁结着浓厚的佛教情节。
  • 62.都说佛教是消极避世的宗教,没有想到佛教会提到不成佛即成王的入世理想吧?此王非凡夫,是圣人。
  • 63.佛教的教义十分复杂,但大体可分为原始佛教、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三大类。
  • 64.印度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和中国佛教佛教世俗化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和良好的土壤。
  • 65.在“佛学东渐”的过程中,佛教逐步与中国传统的儒、道等本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汉传佛教
  • 66.藏传佛教的发展离不开印度佛教的文化演变,也拜赐于苯教古老的文化形态。
  • 67.海格勒斯在希腊佛教艺术是被用作描绘金刚手,佛的保护者。于是,他的画像在中国和日本是用来表示佛教庙宇里的护法神。
  • 68.孙氏撰著《千金方》时,博采众家,其中包括佛家。佛教对《千金方》的影响表现有三:一是佛教教义的直接影响,主要在医德方面;
  • 69.佛教女众教育是佛教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 70.该文首次提出佛教至迟在三国时期就已传入雷州半岛,认为佛教盛行于雷州半岛更有其深层的原因,天宁寺至今仍是佛教在广东的中心之一。
  • 71.东汉到魏晋时期富含佛教文化因素的墓葬为其初期表现形式,随着佛教的深入传播与发展,佛教信徒在石窟寺中凿龛安放死者尸体或骨灰,于是便出现了“石窟寺佛教瘗葬”这种形式。
  • 72.中国佛教既有前宗派时期的格义佛教类型,更有宗派佛教义学建构时期发挥重要作用的“证义”佛教类型。
  • 73.佛教赞同其他宗教关于道德的教义,但佛教依于智慧和真知进一步指出人生更长远的目标。
  • 74.那些所有在佛教之后出现的宗教均从佛陀的言教中吸取了众多的好的思想。
  • 75.一般来说,“佛教”主要指佛陀的言教,也即“佛法”。
  • 76.针对佛教日益扩大的影响及其对儒学的排挤,在辟佛之作《本论》中,欧阳修提出了消解佛教的“修本论”。
  • 77.佛教给中国带来了原汁原味的大乘佛教教义及小乘佛教教义。
  • 78.武都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个宗教,除道教之外,其他各教均系国际性的宗教。
  • 79.问:听您这么说,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李洪志只是利用了一些佛教名词,而其歪理邪说却与这些佛教名词体现的佛教义理毫无共同之处?
  • 80.佛教的盛极一时,佛寺的大量兴建以及佛寺景观审美意识的自觉,是南北朝佛寺题咏诗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条件;
  • 81.佛塔作为佛教中的标志性建筑,在佛教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同样形成了不同于古印度窣屠波的建筑形式。
  • 82.本文将讨论这些佛教故事图的艺术风格和宗教内涵,探讨疏勒佛教性质。
  • 83.在清末儒者的自我意识中,儒教不仅是和基督教、回教、佛教等其他宗教是一样的宗教,而且在这些儒者看来儒教是中国的“圣教”。
  • 84.内容大多取材于佛教故事、佛本生故事,还有佛祖有释迦牟尼、菩萨、护法神等佛像。
  • 85.他留著白色长胡子,终年穿著像个神官似的服装;他以展示佛教图片和讲述佛教教义谋生。
  • 86.三论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为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
  • 87.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我试图展现出“宗教性”对于三观堂佛教组织建构以及三观堂佛教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 88.作为世界性的宗教,佛教已由原始佛教的素朴一味,流变为如今的宗派林立,教义繁杂,佛学典籍三藏十二部更是浩如烟海。
  • 89.这部小说是关于唐朝佛教和尚唐三藏去印度朝圣以取得佛教经文的虚构故事。
  • 90.我们将以 三 乘佛教来描述整体尼瓦佛教的宗教结构。
  • 91.本文尝试研究儒士与佛教关系的另一视角,即由儒士对佛教的认知、理解与评价去考察儒士思想与佛教的关系。
  • 92.宋代儒士对佛教常识、佛教教义都有较深入的认知与把握,但也存在大面积的误读;
  • 93.它主要通过以佛教义理对现代科学的诠解,实现佛教在科学时代的宗教功能。
  • 94.最初,它是由佛教办的孤儿院,后来天主教传到贵阳后,佛教边请求天主教代管,1866年(清同治15年),教堂重建,1867年完工。
  • 95.这主要表现在:自号“青莲居士”体现出李白非凡的佛教文化功底以及对佛教文化的接受;
  • 96.蓝毗尼是释迦牟尼佛的出生地,该项目的目的是要再造一个“佛教圣地”,有铁路、国际机场、饭店和佛教大学。
  • 97.南朝时期随着佛教逐渐融入中国社会,佛教的素食观逐渐对中国士人产生影响。
  • 98.中国有佛教,但菩萨是位印度王子,而佛教不过是维达斯的一个末节。
  • 99.这些术语以表示佛教观念、概念,其中来自佛教的成语颇多.
  • 100.韩愈排佛的成效不大,而且其在发展儒教的过程中还受到了佛教理论的影响.

用佛教写一句话(100)

  • 1.——题记佛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菩提树,一个与世界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圣物。
  • 2.愿、行、智、悲,分别是佛教的四种理想人格,也分别是对应四大菩萨所代表的教义,即象征愿力的地藏王菩萨;
  • 3.我们跟着导游,走到寺庙里,听他的解说,我才发现我对佛教其实理解的少之又少。
  • 4.而圆瑛法师因病圆寂后,古田信士在古田极乐寺内修建了圆瑛纪念堂,这里便成为佛教界僧人烧香拜佛的好去处。
  • 5.到了天宁寺门外就已听到寺庙内的梵音,顿时,感觉四大皆空,心无尘埃,心灵深处感到一种佛教的升华。
  • 6.佛教起源于印度,却在中国发扬光大。
  • 7.那不正是道教佛教所追求的空吗?
  • 8.九华山是佛教的圣地,所以人们为了保平安,都会来九华山拜一拜佛,并游览九华山的壮丽景色。
  • 9.眼前这一切和谐统一,辉映出浓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 10.在旧社会中人们的精神寄托是如此如此,不难想象在信仰自由的今天人们信仰佛教的痴迷程度。
  • 11.据说,佛教是从印度传进我国的,那时的观音佛像是男身的,后来慢慢变化成女身。
  • 12.观赏了奇特的佛像,感受了佛教文化;
  • 13.佛教的人们认为,心中的灯是一种智慧的象征。
  • 14.进入寺内,一片壮观的景色映入我的眼中:动听的佛教歌曲到处回荡,几座庙大的如在皇宫中。
  • 15.我虽然不是佛教徒,但也常常向这个朋友请教一些佛教之事。
  • 16.是我市著名的风景区和佛教胜地。
  • 17.与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 18.到顶上,最先是竟是道教的一间,然后是最宏伟的佛教,最后面是藏传佛教
  • 19.五百年后,虽被唐三藏救起,拜其为师,归依佛教,但仍是自由过头,顽性不改,这与现实生活是严重不符的。
  • 20.可见佛教界也就是个江湖,有很多的内幕和交易,跟悟道没有关系的。
  • 21.我不喜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是我喜欢佛教的博爱精神。
  • 22.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
  • 23.而有人则评论,你是一名成功的活佛,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庄严、肃穆且缺少人情味的佛教
  • 24.天王殿里有九大佛教雕像,那里还有放生池和荷花池、凉亭,放生池建于清朝,池内鱼翔浅底,可供游人观赏;
  • 25.在我国,信奉佛教、基督教的大有人在,且国家法律中明确规定,人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 26.佛教的大部分禅理都是禅宗努力的结果。
  • 27.我的家乡位于无量山西南段的一个县城—景谷,它素有林海明珠、芒果之乡、佛教圣地的美称。
  • 28.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
  • 29.在佛教文化的熏陶中,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更是诚实,善良,朴实,大方,勤劳…
  • 30.从藏地密码中,我还了解到极乐之地香格里拉,以及西藏历史上无尽佛教法宝去向之谜…
  • 31.吐鲁番集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儒教、道教、等东四方各个教派为一地。
  • 32.大殿内供奉的主尊佛像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
  • 33.——另一方面,佛教影响虽然很大,但天堂地狱之说只是佛教中的小乘净土宗的说法,专为知识较低的大众而设的。
  • 34.自小以来就对佛教都有一种敬仰感,那些神秘的经文,似乎向世人传达出很多未知的信息,或许是通向一个无忧无虑世界的符号。
  • 35.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 36.皈依是成为居士,也就是在家里修行的信众,正式皈依了佛教,但并不是僧人。
  • 37.在佛教教义中,灯一直是作为佛前的供具之一。
  • 38.但是你问我究竟信仰什么教,例如是佛教
  • 39.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
  • 40.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 41.所以每个主殿供奉的都是历代达赖的塑像、灵塔,以及藏传佛教所供奉的各种佛的塑像。
  • 42.敖包山下有信奉藏传佛教的蒙古族兴建的庆宁寺和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民兴建的清真寺。
  • 43.每逢道教、佛教或伊斯兰教的节日或祭拜活动,不少信众前来上香、跪拜或斋课,井然有序。
  • 44.大殿后据说是由泰国佛教协会所赠送的一尊铜佛。
  • 45.同时祈福襄灾,求神许愿,举行佛教的龙华盛会。
  • 46.三、茶叶与佛教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由于教义和僧徒生活的需要,茶叶与佛教之间很快就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 47.但是从传闻和亲身感受,也多少知道了些海棠山藏传佛教的一些内容。
  • 48.这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寺院,寺内布局也是传统的格式,其主建筑是大雄宝殿,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
  • 49.白天气温可达到42°C左右,泰国是佛教之邦,佛教在泰国社会生活中有深刻的影响。
  • 50.在这些高僧的引导下,北魏皇帝崇信佛教,法果提出皇帝即当今如来的思想。
  • 51.荷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52.殿内塑有两座高大的佛教金刚护法神像,殿后重塑了四大天王,其塑像个个均栩栩如生。
  • 53.但令人惋惜的是,在三大宗教中信仰佛教的约3.
  • 54.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山麓,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又名云林寺,处于西湖西部的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
  • 55.柯岩的每一寸土壤都有一抹神秘的宗教色彩,没错,柯岩是一个佛教圣地。
  • 56.于是,老禅师先请他落座饮茶,然后,毕恭毕敬地答其所问:佛教之法,是轨持之意;
  • 57.经逐渐扩建,成为康区南部最大的黄寺庙,素有康南佛教圣地之称。
  • 58.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所以它在佛教中它代表着特殊的意义。
  • 59.现在人被大多数外在物质给欺骗了,在佛教认为这一切过眼烟云,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 60.哈佛学生或是哈佛教授,首先不是一份荣誉,而是一种证明。
  • 61.明末清初以来盛行佛教的拉祜族地区,迄今或多或少地珍藏着传教宝物、法器和僧人用具。
  • 62.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
  • 63.就比如对基督教、天主教、佛教来说吧,那些信仰宗教的人,犯错时总会重复又重复的说上帝原谅我的罪过吧、佛祖赦免我的罪过吧…
  • 64.——题记今年寒假,我终于跟随父母来到了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普陀山,这里四面临海,峰峦起伏,堪称海天佛国。
  • 65.第三,佛教是几千年前创立的,那么佛教是旧宗教吗?
  • 66.听老爸讲,这可是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寓意就是:太湖之畔是佛家的琉璃世界。
  • 67.殿堂的四面墙上挂着八幅描写佛教传说的油画。
  • 68.五台山,又称清凉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它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 69.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左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 70.这一剧目大量使用新建筑工程、数字多媒体等技术,是佛教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 71.这是一部追寻藏传佛教及西藏千年隐秘历史真相的探险书。
  • 72.灵山大佛、梵宫等佛教文化景点闻名海内外,每天都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前来游览,也有一些信众来烧香跪拜,祈求佛祖保佑。
  • 73.其实中国最早是崇尚道教的,后来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 74.也许是因为家里老人家信佛的缘故吧,我知道佛教有前世、今世、后世,但我却不相信佛教
  • 75.而你定是青莲的化身,虽然不懂佛教教义,也是凝华而成的大慈大悲之心。
  • 76.云冈石窟位于我国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它始建于北魏时代,是当初为了供奉佛教创建的。
  • 77.说起赏花灯,我想起了一个故事:在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
  • 78.作者旨在传播佛教历史、佛教知识,宣扬博爱。
  • 79.它们可是世界佛教最高的财誉,还有舍利地宫打开期间共发现有4枚舍利。
  • 80.七月十四/十五日,既是民间的鬼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僧道俗三流合一。
  • 81.在回家的路上,我仔细回味了今天的所见所闻,今天终于看见了真正的佛骨舍利,有了解到许多佛教的知识,真是开心极了。
  • 82.今天我们大家要去的是佛教圣地——塔尔寺。
  • 83.按照佛教的说法,只是八功德水,即佛教圣水。
  • 84.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基督教说佛教是魔鬼。
  • 85.但我信佛,一切由缘,而我却不是虔诚的佛教徒,因为我还没看破红尘。
  • 86.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峨眉山处于四川省,位于季风区。
  • 87.因为是佛教圣地,所以这里有着许许多多的庙,可以烧香拜佛,历史悠久。
  • 88.这两天我看到了五台山的美景,又了解到了有关五台山的佛教文化,我玩的很开心,有机会我一定还来五台山游玩!
  • 89.四他还托我顺便宣传一下他的打算:考取哈尔滨佛教大学,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清楚,原来是哈佛大学呀!
  • 90.妈妈除了信算命之外,对佛教她也有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 91.这也许是它成为佛教圣树的一个原因。
  • 92.中寺是佛教寺庙,而且各主要景点都有佛教信徒朝拜,后寺主供黄龙真人,后寺下的溶洞——黄龙洞有天然钙化黄龙真人座像。
  • 93.晨钟暮鼓就是从佛教中流传的,提醒僧侣们时间的宝贵,要勤修佛法。
  • 94.西普陀是国家森林公园,山上的佛教遗址建于宋朝盛于明朝。
  • 95.塔亭后不远处建有大佛寺,每逢佛教节日,香客络绎不绝。
  • 96.一个是取经,一个是把中国佛教发扬光大,那么这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关联呢?
  • 97.听说普陀山是个佛教胜地,和新昌大佛寺有的一比,所以我们的第一站便是一座建满了寺庙的山。
  • 98.佛教戒财,因此,教徒们都是穷光蛋,日子过得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佛教的影响力也日渐衰弱。
  • 99.在光、建筑、佛教文化梵宫的建筑同灯光设计融为一体,把灯源做得很隐蔽。
  • 100.智慧海一词为佛教用语,本意是赞扬佛的智慧如海,佛法无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