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讽谏造句
讽谏造句大全
  • 词语解释:

    fěng jiàn

    〈书〉用含蓄委婉的话向君主进谏。

用讽谏造句(21)

  • 1.比喻、反语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滑稽人物讽谏的说服力。
  • 2.涵盖各国权贵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对付之辞以及局部历史事情与传闻。
  • 3.汉儒不仅在文学批评中强调诗歌的讽谏功能,还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以《诗经》当谏书;
  • 4.张戒论诗主“情志”,强调传统诗论美刺讽谏的精神与道德教化的社会功能,在对诗歌作品的关注上体现出高度的理论自觉。
  • 5.第四章寻绎汉代诗赋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讽谏意识。
  • 6.孔子强调诗歌讽谏功能的诗教、诗学观,对汉代产生了重要影响。
  • 7.元赋“宗汉”体现在对汉赋题材内容、铺叙方法、结构篇章、讽谏功用等方面的继承和发展。
  • 8.《七发》并不具有讽谏的政治意图,它只是枚乘进行艺术尝试、带有游戏笔墨意味的一篇骋辞之作。
  • 9.汉代的文人诗歌创作,也有一些讽谏的作品。
  • 10.直至东汉前期,赋家的创作意图由讽谏转向宣扬文治教化,赋的文化定位终于与经学思潮相吻合。
  • 11.第二节从三家诗对《关雎》的阐释管窥《诗经》“讽谏”作用的强化;
  • 12.汉代的杂赋包括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赋,也包括箴言类的杂记作品以及描写日常动植物而无关讽谏的小赋。
  • 13.奏疏中用《易》体现了黄道周浓厚的史官意识,其中蕴含着《易》-智-讽谏的传统范式。
  • 14.《新序》是西汉著名学者刘向编撰的一部以讽谏为政治目的的历史故事类编,是现存刘向所编撰的最早的一部作品。
  • 15.好话总是令人欢喜,讽谏总会得罪权贵。
  • 16.在创作上,仿照《诗经》作者“大谏”的传统,在诗歌中寄寓讽谏之义。
  • 17.《晏子春秋》中晏子利用替国君释梦的机会,将自己关于“礼治”的政治主张融入释梦活动是其讽谏艺术中最有光彩的部分。
  • 18.重视诗歌的讽谏功能,是汉代诗学的重要特点。
  • 19.汉代戏剧理论主要体现在戏剧与现实的关系、戏剧的讽谏与惩戒功能以及戏剧的娱乐功能之上。
  • 20.汉大赋中的理性思考既表现为对儒家政治、道德的追求,又表现为讽谏意识的增强、讽谏内容的增多。
  • 21.南楚散文赋的创作宗旨主要是供楚王娱乐,其次才是讽谏和纪事。

用讽谏写一句话(5)

  • 1.如果邹忌没有讽谏齐威王,何来一代名相?
  • 2.楚狂接舆的讽谏,长沮桀溺的嘲弄,墨家高人的排挤,都不曾使他动摇。
  • 3.除痴之外,作者还提到愚、迂、误、癖、侈、佻、贪等,这类故事多为讽谏,将深刻的道理寓于其中。
  • 4.在位期间,你不能明辨是非,难以区分贤臣与奸臣,曾错杀了直言讽谏的臣子。
  • 5.周公诗有讽谏之意,望成王及时制定措施,以止叛乱阴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