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一城制初具于东汉后期,经曹魏、后赵、东魏、北齐不断改进,最终在邺南城的制度中得到总结。
2.直到东汉,班固才在《两都赋序》中提出可以用汉赋来润色鸿业的文艺新观念。
3.以至到东汉时期,关东豪族凭借其强大的社会经济势力成为中央王朝在地方社会的支撑性力量。
4.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本文选其十二帝纪作为研究对象?稘h书》成书于东汉,反映了中古汉语前期的语言面貌。
5.《汉杂事秘辛》记载:东汉桓帝要立大将军梁商的女儿梁女莹为皇后。
6.安徽徽州古村呈坎拟以村落布局、建筑构造等所蕴含的风水文化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呈坎始建于东汉,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7.呈坎始建于东汉,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古村至今仍完整保存着许多古建筑群体,经专家研究,这些建筑及其布局吸收了《易经》元素。
8.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导致东汉王朝有名无实,也标记着高度昌盛的秦汉文化的终结。
9.东汉崔氏家族所处的地理位置影响着他们的性格,又带给他们文化的给养。
10.东汉以后,佛教在中国传播并逐步深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刺绣艺术也是如此。
11.其中M2保存较为完好,并出土了19件铜器和陶器,其年代应为东汉早期。
12.儒家政治伦理作为东汉极力表彰的意识形态,享有崇高地位,并与政治实践密切结合。
13.东汉后期或魏晋南北朝,北方中原地区始进入牛耕时代,南方还要晚一些。
14.班昭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辞赋作家。
15.在制作中表现出色的有凯尔穆迪、达伦米勒和他们的老师安东汉德,布法罗大学一位很有才华的老师,又名第二生中的塞纽斯里夫。
16.学界论及东汉党锢,多站在代表正统、道德的士大夫立场,表现出对宦寺阶层行为的轻贱。
17.范滂是东汉时代的一个读书人,为人很刚烈,又有气节,对当时的政治府财,十分痛恨,因此常常发表批评的言论。
18.而东汉末期的黑暗统治,古文经学对它的排挤,道教、佛教对它的冲击则是促使它衰落的外部因素。
19.东汉末年,分金城郡新置西平郡,从此,金城郡治由允吾迁至榆中(今榆中县城西)。
20.这一地区已发现的汉代墓葬可以分为四期,从西汉早期延续到东汉早期。
21.上述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造就了东汉人物的地域分布格局。
22.东汉辞赋家、散文家、书法家。
23.我们讨论东汉洛阳地方的经济生活和文化历史时,不应当忽略与此有关的生态环境的背景。
24.晚期帝国时代的巫术恐慌事出有源。 一个东汉的故事讲到,一个人在夜里杀死了一只狐狸,第二天早上前去查看这个动物的巢穴。
25.而蜀国的创建者刘备,与他的两位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则是正面角色。 三人联合起来试图复兴东汉王朝。
26.自贡人民在东汉时期(公元25年-220年)就开始钻井制盐。
27.在《三国演义》中,东汉王朝末年的宰相曹操,被描绘成一位阴险狡诈的叛国者。
28.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生产的恢复有着重大贡献。
29.不仅读书,林佳吉目前每天都在重温早年间播出的电视剧版《三国演义》,除此之外,他还查阅了一些关于东汉末期的资料。
30.一部东汉的占卜书提及西王母身边的这只狐狸的可恶身份:“老狐多态,行为蛊怪,扰我王母,终无咎悔。”
31.来自东汉姆郡的小村庄和沃尔夫汉普顿郊区的MikeTV乐队最近以来真的很冗忙。
32.自西汉至东汉,《礼记》在流传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的本子。
33.《后汉纪》是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文献,现在流行的两种整理本在校勘方面仍有可商榷之处,本文试图从文献对勘和语言研究的角度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修正。
34.工人阶级是西班牙裔妇女跟与她相似,但更富有的白人妇女相比更容易成为单身母亲,但男女的幸福差距从东汉普顿到东洛杉矶都一样。
35.西汉中期以后,这些罪名相继入律,至东汉“与母别居”也成为不孝罪的内容之一。
36.自东汉至中唐约七百年之间,为佛典汉译的重要时期。
37.东汉佛典在中古汉语和佛典语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8.早期佛教主要是通过口头传播的,东汉时始有汉译佛典出现。
39.惩治对象、刑法特点和皇帝个人因素也造成西汉、东汉和隋代的酷吏结局的差异。
40.东汉起始,兰台与东观这两个收藏历史资料和国家档案的机构,才成为官府修史的基地。
41.据现存典籍记载,至迟在东汉末年已有西域僧人在广东进行弘法活动,佛教已传入广东。
42.公孙氏政权统治时期,对内发展经济文化,对外改善了东汉后期异常紧张的民族关系,对东北辖区进行了有效管理并影响后世。
43.东汉赵炳,东阳人。在章安一带修道行医,在民间影响极大。
44.自汉武帝限制封国势力以来,最早对西周封建表示肯定的是东汉末年的司马朗。
45.《续汉书·那国志》及注中所载的东汉户口,大部分还是可信的。
46.盛产井盐的长江三峡地区,在东汉及至南北朝时期,已逐渐成为廪君、瓠后裔与汉人交相杂居的地带。
47.东汉在西北对羌人长期用兵,代价巨大,典型反映了东汉在边地治理中守成多于开拓。
48.蔡邕的一生,大约与汉末顺、桓、灵三朝相始末,正值东汉王朝从衰败走向覆灭的时期。
49.本文认为,密县打虎亭汉墓是东汉晚期的重要墓葬,其中2号墓的墓主身份为女性皇室成员。
50.中原地区作为西汉陪都、东汉京师所在地与西汉京师关中长安,皆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51.对东汉郡国的探讨,可谓理清东汉政区演变的关键所在。
52.东汉时期的赗赙制度是在继承西汉时期的基础上完善形成的。
53.青铜奔马,东汉(高34.5厘米,长45厘米),甘肃武威县雷台东汉墓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54.东汉刘秀登基之后,起用刚正不阿的董萱为洛阳令,是东汉光武年间有名的执法严格的官员。
55.首先根据历史语料,发现单音节X,Y最先产生于东汉,到东汉末出现多音节和不对称现象。
56.第二本书,这本书的后汉涵盖东汉时期从25到220 ,并组成了5世纪的范晔(398-445 ) 。
57.第四章讨论东汉庄园经济所反映出的上层建筑变化,具体讨论其在东汉政权和族权方面的一些变化。
58.东汉庄园经济的发展,在上层建筑上有一定的反映,从政权和族权两方面可以考察出东汉庄园经济在东汉社会中的影响和地位。
59.范晔的东汉正统观从因应天命、民心所向、五德终始、大一统等几个方面论述范晔对东汉政权合法性的评论。
60.《世说新语》是汉魏六朝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志人小说,记载了东汉后期到晋宋间大量名士的逸闻轶事和清谈风貌。
61.住宅建筑火灾现场,纽约州东汉普顿市的消防队员在黎明检修过程中从云梯消防车上进行扑灭作业。
62.由秦历西汉、新莽、东汉诸王朝,迄于公元221年,共历时441年。
63.这种忧叹人生短促的生命意识是在旧有价值被东汉末文人否定的过程中产生的。
64.然而,他的积极用世精神独步当时,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儒家学者。
65.“出”的“从隐到显”的结果义和“从无到有”的结果义几乎同时在东汉产生,又同时于唐代成熟。
66.东汉到魏晋时期富含佛教文化因素的墓葬为其初期表现形式,随着佛教的深入传播与发展,佛教信徒在石窟寺中凿龛安放死者尸体或骨灰,于是便出现了“石窟寺佛教瘗葬”这种形式。
67.第四章东汉三国汉译佛经的叙事结构包括两方面: 因果报应、转世轮回的思想构成其深层结构(即结构:艺道);
68.“江南”循吏的政治文化表现,更是东汉史的亮点。
69.事实上大多数汉学家借助卜德的论述确立了用西方中世纪研究学养研究东汉魏晋的方向。
70.佛教传入中国虽可上溯至东汉末年,但论及自身的独立发展,则应是承接魏晋玄风而起。
71.其书在形成过程中被一再修润,故其文风类似东汉人。
72.东汉以降,史学在“成败兴坏”、为政得失方面的功用,分别朝着三个方面发展起来。
73.师徒相授制度是东汉常见的培训医师方法。
74.东汉时,西域安息国王向中国献上了第一头狮子。
75.《武威汉代医简》的用字情况大体上反映了东汉时期汉字发展和使用的基本情况。
76.公元97年,东汉王朝西域要塞卫戍部队司令班超派送其伺从武官甘英作为他的私人特使前往罗马,以寻求和罗马帝国建立密切的关系。
77.许下屯田是东汉末年曹操在统一北方过程中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78.西王母的传说最早见于战国文献,而西王母与东王公一并被祀奉则发生在东汉时期。
79.秦嘉、徐淑是东汉顺帝、桓帝时的夫妻诗人。
80.西汉末至东汉中后期,草书体确立,并由为交流而书写的实用工具升华为一种以审美为最高目标的艺术。
81.在中国自东汉以降,商人也是只有钱而没有势的群体。
82.吴郡陆氏自东汉以后,历六朝之世,数百年间始终居于江东土著世族社会之显赫地位,这与其家族文化有关。
83.士族集团形成于东汉,并于东汉后期作为第三种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84.他以儒家思想作为评价人物与评判史事的标准,反映出东汉学者师圣体经的经学思维方式。
85.东汉蔡伦发明了捣浆造纸法,使纸业走向社会化,捣浆法在中国造纸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86.方法DNA样本来自广东汉族男性无关个体,PCR后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法进行DNA分型。
87.中国古代气候变化的趋努,从战国到两汉是降温的走向,到了东汉末达到最高峰。
88.东汉社会的伦理冲突,集中表现为清流士大夫捍卫德治传统、与黑暗势力的殊死斗争。
89.认为我国的真正的青瓷起源于1800年前的东汉。浙江省是瓷器的发源地。
90.王符是东汉社会批判思潮的思想先驱,在中古史上开创了独特的“潜夫议政”传统。
91.董永,东汉千乘(今山东博兴)人。
92.蔡邕是东汉后期的文坛巨匠。他对于骈俪化的追求和探索,对六朝时的骈文创作有直接的启发意义。
93.濮阳市南乐县宋耿村东汉墓出土的盘龙砚,有“中华第一砚”之美誉。
94.结论GSTM1基因缺失可能是广东汉族妇女内异症发病的危险性因素之一。
95.从东汉开始,羌族民众开始内迁关中,到隋唐最终融入汉族。
96.实际上魏晋军区制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王莽末年、东汉初期。
97.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北方处于战乱之中,这一带却比较平静安定。
98.东汉以来,田庄经济的发展是魏晋名士孕育生成的经济条件;
99.发生在东汉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
100.隶书成熟于东汉.汉桓帝(147-167)、汉灵帝(168-189)时代,是隶书的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