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近代历史的作文开头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更有甚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他整顿吏治、倡导科学,使腐败的满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行文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着真知良言。
作文《《曾国藩家书》读后感》的文章开头
关于近代历史的作文开头
关于近代历史的作文开头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更有甚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他整顿吏治、倡导科学,使腐败的满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行文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着真知良言。
中华民族何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数千年不倒,中国何以在当今世界演绎大国崛起的神话,不只是因为我们有占世界近五分之一的庞大的人口数量,不只是因为我们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只是因为四大发明对世界近代科技不灭的影响,还因为,因为我们有5千年——甚至更久远的历史,因为这5千年中从未间断的文明,还有这5千年的中华文明中亘古久远的民族精神——中华魂!
查看全文翻开中华数千年的历史,磅礴而沉重的画面涌来。先秦的灿烂,盛唐的辉煌,近代的耻辱,一个个或鼎盛会衰弱的朝代如山,沉重的历史感压得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喘不过气来。但历史又像灵动飘逸的水,蜿蜒在华夏大地上。
先秦时代总是笼罩在迷雾之中,令人看不透。正如水的源头,发源于高耸的雪山,流淌在神秘的峡谷。贫瘠的土地上流过明净的小溪,谁也不会想到它将来会是一条大河,可就在这迷雾般的山谷中,孕育了中华民族千年的辉煌。
查看全文不知各位是否知道清朝这个朝代?没错,清朝在我看来就是个失败的朝代,清朝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到清末的屈辱近代史让我十分的苦恼,为何那些清代皇帝那么愚蠢,本是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却被一群新星国家踩在脚下?这一切的一切还要从中国的历史讲起。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自从三皇五帝开始似乎就注定了中国的领袖地位,从造字开始,中国的文化教育就远胜其他国家,中国发明了茶,丝绸,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等等不尽其数的伟大发明,甚至曾一度主宰了亚洲的丝绸贸易,可以说中国的辉煌成绩是其他国家比不过的,但,自明清开始中国的国力持续下降,特别是清代实行闭关锁国的策略后,中国由领先地位逐渐落后与其他国家,当鸦片流入中国之时,中国也就开始了那屈辱的近代史,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事,有这么个普遍现象----清军的武器与英军的武器完全不能比,清军当时的武器还基于红缨枪和普通鸟铳(就是猎人捕杀鸟类的枪具,射程短威力小。
查看全文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是啊,中国古代的辉煌和近代的耻辱让每一个国人都牢牢的记在心中。从前古老的中国,直接被迫从封建化社会走向了社会主义社会,我们也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近代史是屈辱的,它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从火烧圆明园到抗日之战,我们的中国母亲历经了多少沧桑,今天是九月十八号,历史上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就是在83年前的今天发生的,日寇的铁蹄从此践踏在我们的中华原野上,抗日战争的八年后,我们终于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无数爱国主义者和老百姓的生命,因此,我们要做到“知我国防,爱我家乡”。
查看全文徐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本人今天终于看完了大陆的版本,相比较于繁体版本显然是删节了不少,已经有朋友指出了,本人就不多说了。但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真正对于历史本身——而非盲目追求某种模糊的意识形态——感兴趣的话,这个简化字版本的近代史仍然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书。
首先,这本书突破一般的观念,将历史的维度放大到了400年,成了一本400年的“近代史”。
查看全文泱泱我中华,巍巍礼仪邦,上下五千年,历史悠远长。中国的历史,是一部辉煌的历史:盛唐三百年,东方放华光;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列强铁蹄踏,近代遭重创。五千年的历史,由长安城的固若金汤,到殖民地的伤痕泪光,为何会如此凄凉,为何会饱经沧桑?只因国门被紧闭,只因发展被遗弃。先前的辉煌业绩,丧失了源头的供给,也会坐吃山空,也会走向沉寂。
查看全文——观
Show有感
安阳市第五中学初一〈三〉班
在我们五中的收藏室里,放着很多邮票。学校在第7周的时候,开展了一次
集邮展),让我了解了许多中国历史人物,许多名胜,许多世界知识,许多安阳知识……
色彩斑斓的生活里,似乎没有怎么注意你—祖国。近代的历史,从书店里看得到你,但是你东一本,西一篇,好难收集全你。但是,在我的集邮册里有对您的美好回忆,它像一只杜鹃鸟,随时可以从嘴里飞出一支支动人的歌曲,我最爱听的一首就是:爱我中华!
查看全文回顾祖国近代的历史,是黑暗的,我们中华民族受尽苦难,饱受屈辱,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黑暗历史来临了,但中国人民从不屈服,在屈辱和苦难中不断奋起抗争,流过泪,也洒遍鲜血,最终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这种精神需要我们去传承,如纪录片《断刀》,讲述的“抗美援朝”战役中,中国志愿军每个人都穿着单衣,武器也是非常落后的,却在大雪中和敌人的飞机大炮对抗,他们最后胜利了,靠着这种坚持不懈不怕牺牲的精神和信念胜利了,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查看全文观《断刀》有感
回顾祖国近代的历史,是黑暗的,我们中华民族受尽苦难,饱受屈辱,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黑暗历史来临了,但中国人民从不屈服,在屈辱和苦难中不断奋起抗争,流过泪,也洒遍鲜血,最终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这种精神需要我们去传承,如纪录片《断刀》,讲述的“抗美援朝”战役中,中国志愿军每个人都穿着单衣,武器也是非常落后的,却在大雪中和敌人的飞机大炮对抗,他们最后胜利了,靠着这种坚持不懈不怕牺牲的精神和信念胜利了,充分展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查看全文屈辱的中国历史:我向你诉说!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列宁
今年,景德镇、临沂、十堰、成都等上百城市都鸣警报,其中,天津、拉萨、昆明、杭州、郑州等多个城市是首次在9月18日鸣警报,浙江全省均鸣响防空警报。
九月,与许多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让国人刻骨铭心!
1842/8/29,《南京条约》签订
查看全文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与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线;
1919年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
1919年是中国第一次对西方列强说“不”。
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这是怎样屈辱得像虫子一样走过的一百年?中国人,在近代史上,能算得上是“人”吗?我们咬紧牙关,我们忍辱偷生,四万万中国人,锻炼出了多少中华之魂,磨砺出了多少华夏脊梁?
查看全文走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一股浸润着历史庄严、满含着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世纪之风便扑面而来。正当厅屹立一尊毛泽东同志的雕像,是他,当年带领着四万万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在敌人的屠刀下翻身做主,开创出如今这一片美好的世界。
中央展厅中陈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军事装备,有模型、有实物。件件都透漏着中华民族的那种绝不屈服、永远向上的精神。那高耸的“东方红一号”导弹更是阐述着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自信和骄傲。
查看全文“七子”是指当时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澳门只是“七子”之一。祖国母亲被掠去的七子分别是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大(旅顺大连)。
历史不会忘记1842年那个屈辱的8月,清****官员卑躬屈膝,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在荷枪实弹的英国士兵环视下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从此拉开。
查看全文南京的历史久的不能简言概之,但一提到南京,我们自然就会想到总统府。一个总统府,半个近代史。说的一点也不为过,总统府像一个盒子藏着自清潮乾隆年间至中华民国的历史要闻。每个年代的故事蕴含其中,如一个活生生的标本,记录着中国近代史的是是非非。这些只是南京古城历史的一页,但揭开这一页你就会忍不住阅览全城,它充满了历史的底蕴、神奇的魅力、美丽的装束。
查看全文关于桓台县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近代化历史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村的改革使全国近八亿农民受益。新农村的改革使贫穷落后思想封建的农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前言
“吃着窝头咸菜,身穿带着补丁的衣服,住着低矮的茅草房,走着崎岖泥巴路,那时候有一辆自行车已经是相当知足的事情了,往往人是骑着自行车的,如果遇到下雨天的话,那可就要自行车骑这人啦!
查看全文九月,与许多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让国人刻骨铭心!1842/8/29,《南京条约》签订1856/9/2,天京变乱,韦昌辉突袭东王府1926/9/6,英国制造“万县惨案”1901/9/7,《辛丑条约》签订1894/9/15,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1894/9/17,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升殉国1931/9/18,“九一八事变”1898/9/21,戊戌政变,变法失败还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的……
查看全文近代史,我有了非常大的感想,明白了中国成立是多么的艰难,知道了中国近代的历史。
这是我列出来的事件: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1919年)
清王朝
晚清衰败
1840-1912
南京临时政府
民国开始
1912仅三个月
建立民国
颁布宪法
北洋军阀
民国初期
1912-1919
反军阀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1949年)
查看全文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抗争的一个伟大里程碑。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强烈地激动过一代国人的心灵。这场革命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我想谈谈我的认识。
辛亥革命究竟是成是败?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
查看全文这个周末,我终于提前把作业写完了,马上向爸爸妈妈报喜。爸爸说:“好,作为奖励,我带你出去玩一天!”我的脑海中顿时出现了游乐场、电影院、公园这些好玩的地方。只听爸爸说:“今天啊,我带你去个特别的地方。”“特别的地方?”我有点摸不着头脑,这是什么意思啊?
说走就走。带着疑惑,我和爸爸坐上车就出发了。车走了一段时间,停在一个大门前。我一看,这灰扑扑的大门好熟悉啊。咦?这不是我们学校附近的历史博物馆吗?爸爸跟我说:“今天要去的地方就是这里,下车吧。”我心里想:来这里干什么?又没有什么好玩的。有点不情愿地跟爸爸下了车,我进入了大门里。一进门,我就被展厅里面的图片展吸引住了。展厅全是金州城的老照片:古老雄伟的城墙,高大但破旧的城门,宽窄不一的石板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等。我仿佛身临其境,回到过去的古城里。继续向里走,是一组组的模型,生动展示了各个时期古城的风貌。我看到了我们的祖先,是怎样从无到有建设起自己的家园,看到了从古代到近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祖先们使用的生产、生活工具和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看了展厅内的介绍,我才知道,我的家乡竟然有2120多年的历史,在公元前107年就有县治的记载。更让人意外的是,我家所在的位置,在古时候就是古城的城门!这简直太让人惊讶了!一瞬间,我真切地感到历史离我这么近,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而就在我身边。
查看全文最近重读了梁启超先生之《李鸿章传》,作者仿照西方人物传记题材,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作出了自己的评价: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这本传记对于我们后来人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了解那个时代,近距离感知历史人物颇有益处,传记的独特视角也有助于我们逐步接近历史的真相。
对于历史人物的了解,我们大抵是从教科书开始的。中学时期,我们从教科书中比较全面但又极简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等知识,也许是受篇幅的限制,又或许受限于教育目标的定位,我们了解到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一个个被串接起来的“知识点”、“考点”。教科书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往往会有一个定义或结论,这自然是背诵的要点,比如我现在都还记得一点关于“太平天国”的结论: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战斗十四年,势力发展到十八省,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是我国几千年来农民运动的最高峰等等。教科书对天平天国运动是非常肯定的。李鸿章之流因为先后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运动,后来又作为清政府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虽在洋务运动中有些许贡献,但几十年以来,在普罗大众心中一直是个反面角色。由此,那时的我们对于历史人物的认知也是非黑即白的,难以想象英雄人物也会有缺点瑕疵?反面人物何谈什么历史贡献?现如今,网络上那么多的“键盘侠”,不知道是不是受了一点这方面的影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