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公楼后面,有一个小鱼池。通往办公楼的一条曲径,就是那么安静地横跨在小鱼池上,陪伴着美丽的小鱼池,一同仰视着来来往往的师生,一同数着流逝的年月。我喜欢这里,虽然少了操场上那逼人的活力,少了教室里那醉人的书香,少了宿舍里那亲切的话语,但是这里很安静,安静得让人忘却一切烦恼,安静的只想让人沉醉于此,沉醉在陶渊明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恬静。小鱼池没有小石潭的“全石以为底”的奇特,也没有富春...
作文《美哉》
美哉
办公楼后面,有一个小鱼池。通往办公楼的一条曲径,就是那么安静地横跨在小鱼池上,陪伴着美丽的小鱼池,一同仰视着来来往往的师生,一同数着流逝的年月。我喜欢这里,虽然少了操场上那逼人的活力,少了教室里那醉人的书香,少了宿舍里那亲切的话语,但是这里很安静,安静得让人忘却一切烦恼,安静的只想让人沉醉于此,沉醉在陶渊明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恬静。小鱼池没有小石潭的“全石以为底”的奇特,也没有富春...
金华市金东区付村镇寿昌小学六年级何唯希 辅导老师:周根花 联系电话
金华,多么亲切的称呼,它是故乡人的“母亲”,它以醇香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世世代代的金华人茁壮成长。它令无数中外游客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放眼望去,那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和水泥路已经代替了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田间小路,纵横交错、有次序的排列在田间。那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道一直伸向远方,变了,变了,真的变了——金华“ 母亲”外衣上的土褐色,大小、粗细不同的旧条纹已经变了,变成了黑色或灰色,大小、粗细相同的新条纹了。
一丛丛、一簇簇的叶稠阴密的绿树、铺青迭翠的青草、灿若锦霞的野花开遍山野。路边,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硕果累累,冬天银装素裹。这里处处茂林密竹,鸟语花香,山明水秀。人们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使整个金华市变成了树的世界、花的海洋。野花漫山遍野竞相开放,树木枝繁叶茂、清秀挺拔,处处传来鸟儿欢快地啼鸣……一切都是那么富有生机,那么生意盎然。变了,变了,真的变了,金华“母亲’’几乎要掉光的头发变了,变成了浓密、亮丽的头发,还更绿了,更香了。
“丁丁冬冬、丁丁冬冬……’’泉水拍击着岩石,传来阵阵清脆的敲击声。这声音,好像刚刚出世的黄鹂鸟动听的歌声;这水,乍看犹似一坛诱人的陈酒,绿盈盈。细瞧,宛如一面罩在翡翠帷幕中的宝镜,亮晶晶的。以往这儿的水混浊不清,水面上漂着瓜皮纸屑和工厂排放的污水,水散发着臭味。可如今不同,时代变化了。水绿如翡翠,水底卵石历历可数,水面不仅轻荡涟漪,还时不时漂着一些刚落下的花瓣儿。
啊! 清泉,故乡的清泉,甘甜,胜过琼浆玉液;清泉,像母亲的乳汁,滋润着故乡的沃土,养育着故乡的男女老少,一代又一代;清泉,像万能的神画手,画出了一片如锦的葱茏;清泉,像一条缀满宝石的飘带,深深扎根在这富饶而美丽的土地上。变了,变了,真的变了,金华“ 母亲”浑浊不清的血液变了,变得更清了,变得更香了。
金华,好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雄鸡的腹部,闪闪发光,熠熠闪烁。金华好像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女,女大十八变,越变越漂亮。
美哉,金华新市貌!
尽管暑假已经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渤海的壮丽。那海浪打击岩石的“啪啪”声却一直飘溢在我的脑海里,渤海的壮阔波澜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赤着脚,走在金黄的沙滩上,任轻柔的海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全身,面颊上似乎有一缕缕绸缎拂过。我极目远眺,远方不知是天尽头还是海尽头,一切是那么湛蓝,如蓝宝石般纯洁,闪烁着一缕缕金色的阳光,那美妙的远方真令人心神向往。突然,一只海鸟飞过,它的出现给海面抹上许多生机,也让海潮声不再寂寞。
渐渐地,海滩上的人多了起来,海滩上也嘈杂起来。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好像也更加欢快更加响亮了。“啪、啪、啪”一声接着一声,一刻不停。像在奏着一曲永远也奏不完的乐章,也许人们已经听它演奏几百年了,但却依然那么亲切。
突然,远处一道白色的波浪齐刷刷地向海岸涌来,好像一匹匹飞驰的骏马,又如一条暴怒的白色巨龙。只听“啪”的一声,它重重地撞在岩石上。如同山崩地裂,接着便粉身碎骨了,随后潮水又无奈地退入了大海。好一片悲壮的景象啊!虽然它知道自己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从远古开始一直一刻不停地向岸上奔涌,似乎想要冲破岩石,走出寂寞而又热闹的海。
稍后,海又恢复了平静,仿佛在积蓄力量,准备发起下一轮的冲击。一垄垄的海浪依然向海边涌来。但它们都温柔了许多。刚才还热闹非凡的海面一下就变得安静起来。远处依然是天苍苍、海茫茫,大海与天融合成广阔的穹庐,我早已分不清哪是天涯哪是海角了。
今天,此时此刻,我还在倾听着每一朵浪花的絮语,我还在回忆着渤海的每一次怒吼,我还在遐想着那美妙的天之涯、海之角。啊!渤海,令人心驰神往的天地。
有幸能和以往的同学一起去浙江游玩,正赶上江南的夏季,虽说是热了点,但却有江南的风为我们清凉解暑,可一会儿,老天可能是耍起了我们的兴致下起雨来,但所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使得我们一大堆同学还是愿意冒雨游西湖。
雨天泛舟真是别有一番诗意,在一艘大船上,挤下两个班的学生,虽说是挤了一点,却更有情调了。船儿从岸边驶过,我们看美丽的山色,颇像是一幅中国画,一副中国的山水之画,画中、雨中娇媚可爱,看线条或疏或密,或浓或淡。见雨中它们完全在一种若有若无的变化之中,如果说他有,它随浮动着的轻纱一般的云彩,明明已经化作蒸腾的雾气;如果说他无,它又在云雾淡浅之时露出容颜,让人感到亲切。这便是西湖的山水,像是娇羞的姑娘,透出一种无言的美,而当你想去细细品味时,她却将自己埋没在雾气之中,惹人疼爱,仿佛仙人描写的美人儿。
但我们是不是真步入了仙人的试卷之中了呢?这就得看那杨柳和那湖中心的雷锋塔了。
所谓杨柳依依,虽说有其他的树遮盖,但却始终遮盖不了那岸边油绿的身影,千姿百态,随风飘动,颇像是在诗卷中那婀娜多姿的少女身穿古香古色的长衣长袍在翩翩起舞,一座塔屹立在湖中心,相映成趣,颇有韵味儿。可能只有同学们的欢笑声才能把我们从诗意梦幻之中唤醒过来吧。这时我们接近湖中心,细雨霏霏,水天一色。船儿也就到了三潭印月,我们便瞧见古人的智慧之后,弃舟登岸。见雨小了一点,我们便走过这曲折的石拱桥,看桥底睡莲含苞待放,惹人喜爱。柳浪和花港隐没在浓绿的树荫里,偶尔露出影子似的飞檐。南屏山下闪烁着点点金色,这就是净慈寺的琉璃瓦。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披上了细雨的网,雨丝时疏时密,景色也因此而瞬息万变,但见诸文字,自然无法捕捉其空灵的意境。
细细想来,若论水,西湖不及太湖,不及洱海;若论山,西湖是双峰不及雁荡,不及黄山。为什么西湖的声明奇高,吸引着更多游人?是因为湖山掩映,相得益彰吗?是因为千姿百态,湖山的变化无穷吗?
我想可能只有多愁善感的诗人才能体会其中微妙变化的韵味了吧?在这里,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走过了石拱桥,便闻见清新的泥土味儿,太阳也便穿破云层,让阳光抚摸大地,雨后的太阳显得格外耀眼,把整个西湖照得通亮,像是在古香古色的裙摆之后又换了件金灿灿的礼服一般,光彩夺目。
美哉!西湖!自然的美,理论的美,综合为美的极致。西湖之美,就在此啊!
常德芷兰实验学校初二:谈凯林
“晋陶渊明独爱菊”,因而,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唐朝的元稹,更是菊迷,“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
尽更无花。”……
但对于元稹《菊花》中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我却不敢
苟同,谁言菊后无花?那迎雪而绽的梅不正是菊花开尽后才开的吗?
梅常欢呼雀跃于历代文人墨客的笔端。宋王安石云:“墙角数枝梅,凌寒
独自开。”卢梅坡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毛泽东咏: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可见,不论是古人今人,对梅花皆有情有独钟者啊!我亦爱梅,但却无法
用精辟的佳句来吟咏出我对梅的赞美。
郑振铎笔下的燕子,是春的使者;郭沫若眼中的石榴,是夏的心脏;罗兰
口中称颂的枫林,是秋的精华;而我心中的傲梅,则是冬的灵魂。伶仃的冬
,有梅,才算完美。
想起梅,脑海中总是浮现出那片皑皑的白雪,雪中镶上那一抹残红。几点
几点,零星地傲立于枝头,雪愈大,开得愈盛。
孤傲、耐寒,正是梅所特有的。是啊,梅花总是在凛冽的寒风中,无视于
冰天雪地,无畏于寒冬腊月,傲然绽放。梅是冷艳的。她冰肌玉骨,宁静素
雅,奋发向上,在逆境中越是坚强!
我不禁暗暗赞许;有什么花能与梅花媲美?冬的到来,是百花谢幕的脚步
,而同样的霜和雪,确却是梅催生的伊始,梅仙的舞台。
在梅影中,我看到了秋瑾,那个烈女子,有着梅的精神,有着“一腔热血
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铮铮铁骨;品味了卧龙先生诸葛亮那“淡泊以
明志,宁静而致远”的人生态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操;也感知
了刘禹锡“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株梅花一放翁”那如梅般至死不渝的爱国心
。
梅魂亦如如中华魂。
在梅的精神辉映下,我更是看到了另一个不服输的自己。但愿我也是梅丛
中人。
美哉,雪中的傲梅!
校园之美,美在它的琅琅书声;校园之美,美在它的欢声笑语;校园之美,美在它的硕果累累;校园之美,更美在它的万千桃李。
风景之美
下课后,来到操场,校园的一切景象是如此的和谐:碧绿的草地,缀上眩目的塑胶跑道,操场上同学们的追逐。欢笑声,处处荡漾着快乐的旋律。清晨,太阳用金色的曙光迎接我们的到来,大树用宽大的躯干带领我们前进,就连晶莹剔透的露珠,也舒展身体向我们诉说心情。傍晚,倦归的鸟儿渐渐停下歌声,停歇枝头。晚霞给校园披上一层神秘的外衣。绿色缭绕的校园在霞光的笼罩下,别样动人。正因有这别样动人的美景,我感觉我的梦想在萌发,希望在扩大,淡淡的清香是校园的主旋律,琅琅书声携清风,让人爽心。校园总是如此,我的心却愈发舒畅了。
书香之美
走进教室,同学们沙沙的翻书声和沙沙的写字声共同组成了一曲优美柔和的歌,空气中到处飘荡着“书香”的气息。叮叮叮……清脆悦耳的铃声响了,铃声预备着智慧来光临,一位灵魂的工程师用那充满智慧的声音讲解新知识。一个个手势,一个个眼神,一句句话语,余韵悠悠,同学们个个洗耳恭听,收听着改变命运的知识,并以书香萦绕,我们感受到那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凄冷与无奈。体会到那种“横看在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人生哲理,感叹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沧海”的自信……
园丁之美
九尺讲台催苗绿,五方净土育红花。是谁把雨露播洒大地?是谁把幼苗辛勤培育?是他们不辞劳苦,用语言播种,用彩笔描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清晨的路上,他们的脚步最匆忙;三尺的讲台,他们的激情最飞扬;深夜的窗口,他们的灯光最亮。
“落江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您,老师!我们不忘那一个鼓励的眼神,不忘您的教诲,不忘您对我们的付出!
心灵之美
50多名同学围坐在教室里,师生情,同学情,温暖着、感化着每一个容易受伤的心;一句句问候,一声声叮咛,言语间的交流渐渐变成心灵的沟通;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表情的倾诉渐渐成了信任的传递。一个个充满爱的班级编织了爱的校园。笔尖触动纸面沙沙的响;讨论题时的那激昂的声音;成功后流露的不服气的勇气;请教时谦逊的态度;学会后道谢的话……这些不都是美之心灵的风景吗?
校园美在哪?美在千变万化。只要从各个角度去欣赏,去品味,也许你就可以找到不一样的风景。校园美哉!美哉校园!
从风情大道向南走到湘里坊;穿过西山隧道向北行至浦观鱼,都可以到达湘湖东岸,这我很清楚。从塘子堰沿锦山湖绕过秦妃墓直达湘湖北岸,这我也很清楚。再从莲华寺经老虎洞、千年香樟树到达湘湖的西岸,这我是更加清楚。
六年前,也是这个季节,我和退休的老伴随儿南迁定居来到杭州,在钱塘江的江南距湘湖不太远的地方安了家,与儿、儿媳、孙子过上了天伦之乐的安逸生活。在衣食无忧、悠闲的都市生活中,来往西湖、湘湖不是一件奢侈的事,何况搀扶着步履蹒跚的孙子漫步在湖畔,不仅能领略到大自然山、水和谐的美,也能享受到格外新鲜的空气,尤其是孙子看见湖边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湖畔五颜六色的花甭提多高兴了,只有孙子玩累了入怀小睡时,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杭州美,美在山与水。美丽壮观的钱塘江宛如一条巨龙平静的卧伏在吴、越大地上,黄山脚下的千岛湖清澈、甘甜的水静静的从此流过。钱江虽有暗流涌动,但不显高浪;偶有大潮,也是大海的推波助澜,略显疯狂。钱塘江两岸对峙的吴山、越王城山的山脚下分别各躺着一个“睡美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西湖、湘湖,也称“姊妹”湖。千百年来,招摇的西湖无不献媚着自己的美丽,吸引着古今中外游人的前往,赞美中也享有了人间天堂的美誉。可是我独有情钟的喜欢上正在开发尚未完全开发的处女“妹湖”的湘湖,放眼远望在湘山、越王城山的山脉之间仿佛侧躺着一位野性而不张扬的少女,在晨光的映衬下每每透射出淡淡红光;“妹湖”的原始美和现代美交相辉映,不失优雅和恬静,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这就是我时常光顾、回眸的地方。
来过湘湖的人都有一种共同感觉,那就是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和遐想。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花草丛中漫溢,随着山泉的淅沥声,流淌在树林、亭廊之间;不见桂花的山林深处飘逸出浓浓芳香,沁溢在湖畔、林间小道上;盛夏季节躺在树林下的草坪上,清风徐徐,凉气习习,意味着少带了行装……。
从湘湖的北岸沿杨堤向南岸走去,路经道南桥,立雪桥才达到了湘山脚下,沿着湘山山脉的湘湖路向东,紧临的是极地海洋世界和鸟语林,这是孩子们向往的地方,兴高采烈的孩子拽着妈妈衣襟忘记了检票阿姨的存在径直而去,天真的孩子们只想到海底世界、鸟语花香带来的一个一个梦想……;再向东行那就是杭州乐园和休闲博览园了,妈妈告诉孩子天色已经晚了,下个周末再实现你的愿望……。
沿着湘湖路向西南走便是青年男女常去的地方,少男少女们身着紧身的薄衣,有的坐着,有的躺着,有的依偎着,有的戏闹着,喜欢嬉水的孩子穿梭于金色的沙滩和近水之间,享受着假日的快乐;湖前月下多有人支起一顶顶帐篷,沙滩布上晚晏开始了,伴随音乐节奏和派对锐舞激情,我只有远离,羞涩而去,浪漫是属于她们的,不属于我……,属于我的是在湘湖的北岸,那里有八千年的文明、越王勾践的城山城池、秦始皇的宠妃陵和野性十足的野山、野水、野草、野木、野花和野鸭子。
我喜欢人为造就的非自然景观,更喜欢自然造就的山山水水,深迷的是千万年来的人类文明。走进八千年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叶方舟,虽然独木舟深入泥土发掘有失完整,可清晰看得出它正在制造过程中。进入石器、骨器、陶器、动植物遗存和干栏屋的木残件展厅,发掘出遗物看似有些简单,但正是这简单的生活,祖先们快乐的在湘湖边一代又一代繁衍;正是她们简单的生活,佐证了长江流域跨湖桥文化与黄河流域最早的八千年裴李岗文化相提并论,动摇了黄河流域文化早于长江流域文化的悖论。走出跨湖桥又来到越王城山,顺石阶而上登上山顶,这可是当时越王勾践的城山,与钱塘江对岸重兵把守的吴王吴山遥遥相望,如在当下,我们这些吴国子民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眺望远方山下的湘湖不显蜿蜒,足显宽阔,湘湖的水平静流向钱塘江。
返璞归真,归隐山林,这是现代都市人尤其是我这年近花甲的人梦寐以求的向往。湘湖的西北角有个不足千亩水面的野生湖,与钱塘江水泾渭分明,自成体系,保持着千百年来原始的风貌,仿佛在拒绝着外面的世界。近山湖畔自生林杂乱无章,参差不齐,比起开发过的整齐划一人造树林、花卉的品种多了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各类爬藤漫山遍野,各种细叶小花的蒿草随处可见,野性的芳香诱来形态各异、花俏的蜂蝶;在开发过的湘湖水面,不曾看见的水蛇在这水草之中时而乱窜,时而隐藏,等待在小鱼小虾入侵它的地方。在浅水滩途上,野棱角与野莲藕共生;芦苇与茭白交错生长;由远而近的蛙鸣声此起彼伏,意味着傍晚的到来,不禁使我深深地感触到这一块静土不能再人为开发了,这种自然的野性美和物种的多样性,不仅仅留给我们,而是要原汁原味的传承给子孙后代吧!
夜色已近降临,湘湖湖畔花草丛中的各色灯光柔和的映射在小道林间,使秋日的绿叶更加翠绿,粉红的景灯映照在鲜花上,更显鲜艳,夜晚的湘湖宁静而浓妆淡抹,这我可不能再欣赏了。还有那浦观魚、下孙遗址和民俗展览馆、锦山湖中的秦始皇宠妃墓、千年香樟树、老虎洞等,只能下次来细细品赏。走在回家的路上,湘山山脉脉首的山顶上“一览亭”在远远的向我们招手,越王城山山脉脉尾半山腰的“莲华寺”在保佑着我们的平安,这怎能不让我们回首,常来“中国第一休闲湖”休闲、旅游呢?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这便是当年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长沙》中的一小句,此句不仅脍炙人口而且激发了几代青年人的豪情壮志。
记得几年前CCTV-1上播出过一部电视剧,其结尾曲也令人久久回味……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应该都可以猜出这首结尾曲便是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上的歌曲,没错,这便是《恰同学少年》上的结尾曲,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
“天穹高高鸿雁飞,书院深深松竹茂。晓雾重重盼日出,大地茫茫风雨骤……”《恰同学少年》是一部令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电视剧,其片尾曲更有画龙点睛之效。这个结尾曲以其气势、节奏、旋律震撼着人们,更加的使人感受到其中的磅礴之势。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的这首结尾曲以它激情澎湃、情绪高昂的节奏,体现出了那一辈人豪迈的精神,广阔的心境以及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大无谓的豪壮。
这首歌,以它“天穹高高鸿雁飞,书院深深松竹茂。晓雾重重盼日出,大地茫茫风雨骤。”的情感吸引着人们;以它“咏长夜,攀北斗。蝶恋花,梦难求。书翻千秋史,谈尽古今愁。”的诗情感动着人们;以它“名与利,莫问候。书并剑,到心头。”的豪迈触动着人们;以它“挥毫万山红,举臂托飞舟。美哉中华伟少年,他日神州竞风流。”的志向激励着人们。这首歌的使人百听不厌,它的情感、诗情、豪迈、志向使人受益无穷。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与“天穹高高鸿雁飞,书院深深松竹茂。晓雾重重盼日出,大地茫茫风雨骤……挥毫万山红,举臂托飞舟。美哉中华伟少年,他日神州竞风流。”以诗情与豪迈的气势令人久久的回味无穷……
清晨,朝阳照我实验,
实验之人朝气蓬勃,
在晨雾中奋发向上,
壮哉,我实验!
美哉,我实验!
中午,阳光射我实验,
实验之人满怀欣喜,
在光照中谱写乐章,
兴哉,我实验!
美哉,我实验!
傍晚,夕阳耀我实验,
实验之人满载而归,
在落日中收获果实,
美哉,我实验!
金诚至我实验门前,
无甚荣幸,
正所谓,
成者实验,
非败者实验哉!
美哉,我实验!
学校花圃中有一棵树,他没有松树挺拔,没有杨柳的娇柔,但它开出的花却无与伦比。
玉兰花,不但有桃花的娇媚,还有那广大的胸怀!
紫玉兰没开花时仔细一看,是那么的平庸,不起眼。可仔细观摩一会儿,你会发现那真像一只高傲的小鸡。开花的枝条上有一个个的小花骨朵儿,像是主干在为花骨朵传输力量,等待那一瞬间的绽放。
终于,那束缚它的壳被它抛弃了,他露出了笑脸,露出了他那内在的光彩。外面红色的顶端被太阳晒成了粉红色。里面是白色。它的花,里三瓣,外三瓣,中间还有三瓣,共九瓣。里面的花蕾看上去如桑果。别的花都是紧紧护住自己的花蕾,小巧玲珑,可玉兰花却张开自己的花瓣,似有一副“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容人之量。
那次,我被一个同学骂了一句,就开始讨厌他,好久没跟他说话,而且不正眼瞧他。我的一个朋友把我拉到树下说:“你闻闻,香吗?”我一闻,立刻被这芳香迷住了。他又说:“你在看看它的花瓣,并不像别的花那样紧紧包裹,而大方的敞开,所以……你就别那么小气了!”啊!这玉兰花挽救了我和那个同学的友谊,我爱这玉兰花!
美哉!玉兰!
去年暑假,我和妈妈去了避暑之都——贵阳。来到贵阳,你可千万不要忘记去黔灵公园啊!
黔灵公园位于贵阳市西北角,因素有“黔南第一山”之称的黔灵山而得名。园内古木参天,植被茂密,集贵州高原灵气于一身。山上生长着1500余种树木花卉和1000多种名贵药材。清泉怪石,随处可见,并有成群的罗猴和鸟类栖息于此。
进入黔灵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绿荫:高高的青山,挺拔的大叔,碧绿的小草……在两座青山的中间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小溪里有几只鱼儿在嬉戏玩耍。水面有一些粉红的睡莲,远远望去,就像一位位害羞的少女一样。
沿着一条笔直的水泥路往前走,上一级台阶,就是著名的“麒麟洞”了。麒麟洞原名唐山洞,位于黔灵公园内。因洞内有钟乳石,酷似麒麟,故又称麒麟洞。洞穴宽敞,可容百人。明嘉靖九年洞前曾建一庙宇,称为白衣庵。白衣庵迭经废坏,现已改筑精舍,面山临涧。洞口石壁,藤葛缭绕,有似织帘;阶前双桂,临秋扬芳,小院精雅,别饶幽趣。
再往里走,山色逐渐变得柔嫩,但山形却变得陡峭起来。往前看,你会发现有白鸽,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你已经到了动物园里了。 坐落于市区内、占地6000多亩的黔灵公园,曾是林城贵阳的骄傲。这座依山而建、满目苍翠的动物园,不仅是我省唯一的省级动物园,更是林城百姓,特别是培养、教育未成年人热爱环境、尊重自然的重要科普基地。然而,日前记者就读者的反映采访时了解到,由于建设、发展等诸多的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黔灵公园动物园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困难。看来,我们在欣赏美景时,可不要忘了保护哦!
啊,美哉,黔灵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