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猴
今天傍晚吃过饭后,我和爸爸到公园玩,在公园里的树上我们捉了三只知了猴。
在回家的路上,有两只知了猴总是不停地在我的手上爬来爬去;另外一只却一动也不动,过了一会它的背部竟然鼓了起来,爸爸说:“应该是快要变成知了了”,我们加快脚步,回到家中。到家后那只一动不动的知了猴的背部已经出来了,我坐下来看它变化,发现知了猴蜕皮的时候是先蜕背部,再蜕头,然后蜕腿,最后是一种高难度的动作,一个翻身从壳里出来。它蜕皮的时候全身总是一抖一抖的。刚出来的知了全身是白色的;翅膀也很小,慢慢的才舒展开来。
晚上8点左右另外两只知了猴也开始蜕皮。
第二天早上一起床我就去看它们,发现两只变出来的知了已经变成了黑色,另外一只却只蜕出来一半,可还活着。
知了猴真好玩,我对它的了解比以前更多了。
山东省平邑县中心校小学三年级五班三年级:梅雪原
今天傍晚吃过饭后,我和爸爸到公园玩,在公园里的树上我们捉了三只知了猴。
在回家的路上,有两只知了猴总是不停地在我的手上爬来爬去;另外一只却一动也不动,过了一会它的背部竟然鼓了起来,爸爸说:“应该是快要变成知了了”,我们加快脚步,回到家中。到家后那只一动不动的知了猴的背部已经出来了,我坐下来看它变化,发现知了猴蜕皮的时候是先蜕背部,再蜕头,然后蜕腿,最后是一种高难度的动作,一个翻身从壳里出来。它蜕皮的时候全身总是一抖一抖的。刚出来的知了全身是白色的;翅膀也很小,慢慢的才舒展开来。
晚上8点左右另外两只知了猴也开始蜕皮。
第二天早上一起床我就去看它们,发现两只变出来的知了已经变成了黑色,另外一只却只蜕出来一半,可还活着。
知了猴真好玩,我对它的了解比以前更多了。
在地底下潜藏了3-5年后,夏天7、8月份,知了猴就要从地底下钻出来了,他们一般傍晚7点以后会破土而出,这时你如果去树林里捉的话,肯定会收获不少的呀。
夏日的一天傍晚,天异常的闷热快下雨了,这是知了猴出来的最佳时机,我和爸妈晚饭过后带好手电筒和矿泉水瓶(装知了猴)就来到了一片杨树林里。我们一人一排,分头耐心的一棵一棵的找,找的时候一定要耐心而且要小心,因为不小心说不定脚下还会
踩到正在往树上爬的知了猴呢。刚走到第三棵树时我就发现“呀,这里有一个,哈哈!”高兴的我真是手舞足蹈。我仔细观察发现它整个身体是棕色的,长约三四厘米,两个圆鼓鼓的大眼睛,头前面有两个大钳子,我想一定是出土时挖土用的吧?后面还有两对稍细点的脚。我拿起它放到手里,他就不停地爬起来,好像要逃脱的样子,非常痒痒,弄得我咯咯不停地笑起来,真好玩!正在这时,妈妈说“儿子,快过来,这里有一只。”我急忙跑过去,老天爷,这只完全被蚂蚁包围了,四脚朝天动弹不了。我用手动了他一下,还活着,我赶忙帮他把身上的蚂蚁赶走,装到了我的瓶子里。我们这样分头耐心的找了将近一个小时,收获还真不少一共捉到15只,听爸妈说回家用盐腌一下,再油炸是很好吃的,它含高蛋白一只知了猴的蛋白质含量是一个鸡蛋的六倍呢。同学们,你们不妨有时间也去捉一下知了猴吧,你会发现其乐无穷的!
济南市市中区小庄实验小学四年级:翁冠芳
昨天傍晚,我和妈妈出去散步,看见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在捉知了猴,看着他们袋子里的“战利品”,我非常羡慕,心里痒痒的,便跟妈妈说:“明天咱也捉知了猴去!”妈妈点头答应了。
今天傍晚,早早吃过饭,我和妈妈、小姨、小弟带着狗狗一起去捉知了猴,那儿已经有很多人了,看看他们的袋子里也有个两、三只了,我也赶紧加入了这个行列。
开始我一点也不知道怎么捉好,看见窝就捅,后来按妈妈教的方法捉:先找像绿豆那么大的小洞,拿小木棍儿把洞口的薄土层一点点翘开,看看有没有,如果有,就把小棍儿伸进去让知了猴顺着木棍儿爬上来,我现学现卖,不一会儿就捉住了一只,看到自己捉到的第一只知了猴,我非常的兴奋;天渐渐的黑了,已经看不清地上的洞了,于是我们便在老树“身上”找,围着老树一圈,树干上突起的地方可能就是知了猴了,用这种方法我又捉了几只。
忽然狗狗从那边的草地上汪汪叫,还时不时凑上去闻一闻,我和小弟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知了猴正在往树干那里爬,我惊喜万分,将它放进了袋子里。
我们把各自的成果汇集到一起数了数,哈哈,竟然有15只之多,看天色也不早了,我们满意的回家了。嗯,明天我们还要来!
我的暑假生活有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颜色更是多姿多彩。
在我的暑假里,最难忘最深刻的当然是捉“知了猴”这件事了。
事情起源于8月21日,那天,我回到乡下,无意中听见村里的大哥哥、大姐姐聊天说:“今晚见。”、“嗨,味道好吗?”、“嗯,好极了!”……我想:嗯?能吃,味道不错,是什么东西呢?后来我向爷爷一询问,才知道他们说的是“知了猴”。我心里盘算着弄几只来尝尝也不错嘛。于是,我和表弟约好今晚天黑前在我家碰面,一起去捉“知了猴。”
终于等到天黑,表弟也如约赶来了。只见他手里拿着手电筒,他悄悄地对我说:“走吧。”我顺手拿了一个瓶子,便和他一起满怀高兴的心情出发了。走了好长的路,终于到了杨树林。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手电筒,朝一棵棵杨树上照去,“有一个!”我激动地喊道。我急忙伸出手把它拿下了,原来是个知了壳。哎,白高兴一场,我生气地把它扔到地上,我和弟弟这时就像泄了气的皮球。
突然,我发现树林那边亮亮的,便和弟弟跑过去一看究竟。只见那里人头攒动,许许多多的手电光把林子映得像白天一样。我不禁倒抽一口凉气,我的妈呀,这么小的知了,值得大家伙这样吗?我们也加入了这个大队伍,学着他们的样子,一棵一棵地仔细从下往上找。突然我发现了一只“知了猴”正在那里拼命地往上爬,我走到跟前毫不客气地抓住它肉肉的身体,很麻利地把它放入我的瓶子里。终于抓住了一只,我和表弟高兴地喊了起来。接着,一只、两只、三只……瓶子里的“知了猴”越来越多,天也越来越黑了,人们都回家了,我们也跟着回家了。
回到家里,奶奶把我们的“知了猴”洗了洗,撒了一些盐,淹了一会儿,然后放入油锅中炸,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过后,一股浓浓的香味飘入我们的鼻子里,我和表弟同时留下了口水。不一会儿,奶奶端着一盘金灿灿的“知了美餐”放到我俩眼前,我急忙伸出手抓了一个放入口中,细细地品味起来——香、脆、嫩。真好吃!吃完一盘还想要。这时我才明白,人们为什么那么喜欢这个小东西了。
这只是我暑假生活的一小部分,我的暑假生活还有很多有趣的事呢!
现在正是烈日炎炎的夏天,也正是知了猴变成知了的季节。我们都知道,知了是一种专门吸食树干汁液的害虫。它的幼虫就是知了猴,是一种高蛋白食品,知了猴脱了的壳叫蝉脱,可以入药。这么好的东西谁不会心动呢?我就跟着表弟和二姨夫去捉知了猴。
那天晚上八点左右,天空已没有了色彩,变得暗淡无光。我和二姨夫还有表弟,拿了两个手电筒和两个方便面袋子骑着摩托车,直奔目的地——医院。
到了医院我和表弟拿着手电筒四处照,二姨夫说花园里的知了猴多。我和表弟便兴冲冲地跑向花园,拿手电筒照冬青,我忽然眼睛一亮。便把表弟叫了过来,表弟定睛一看,叹了一口气:“唉,不就是一个蝉蜕吗。”我们便继续开始寻“宝”。可找了半天,知了猴一个也没有,知了壳却一大堆。二姨夫有点生气的说:“照你俩这样,到天亮也难找出一个。”“给我一个手电筒”。我把手电筒给了二姨夫。我俩吸取了教训,就一心一意的从头开始。
我俩慢慢地走了一米多远时,在冬青的叶子上发现了一个正在脱皮的知了。我生怕它跑掉,冲上去一下捉住了知了。我俩兴高采烈的拿着知了给二姨夫看,二姨夫看了高兴地说:“继续努力!”我俩的袋子里的知了猴渐渐多了,二姨夫的袋子也有了很多。
到了十一点多,我和表弟已有一点睡意,我们就回家了,到了家一数共有68只知了猴。看着这么丰硕的劳动成果,我们高兴极了。
通过这件事,我总结了一个道理——细心就是胜利。
捉 知 了 猴 儿
在一个雨后的晚上,伴着清新的空气和知了的蝉鸣声,爸爸妈妈领着我去民心河捉知了猴儿。
当夏天的一场透雨过后,民心河边的小树林中,湿润的泥土上有很多小洞,妈妈说:“这就是知了猴儿的家,它已经在树下呆了3年了,在成熟时就会破土而出。”我用手伸进去试了试,什么都没有。这时候,草丛中的蚊子找到了大餐,咬了我们好几个大包,又痒又痛。突然,我看见远方的一颗绿油油的松树上有一个知了猴儿,我高兴得跑过去,仔细一看,只见它的背上裂了一道口子,爸爸说:“这个知了猴儿已经变成知了飞走了,只剩下了知了皮,它的学名叫蝉蜕,还是一味中药呢。”我遗憾的想伸手去摘这个知了皮,却忽然发现在松枝下面一圈儿挂满了密密麻麻的知了皮,就像松树结的小果子一样,真好玩。
天越来越黑了,我们找了很长时间,见到每个可疑的小洞都要伸手试一试,每棵小树都要拿着手电筒照着看一看,却只是发现了许多蝉蜕,我的心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妈妈看出了我的心事,不断地在安慰我,但我还是失望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还有几颗树就走到了树林的尽头,就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不料却是峰回路又一村,用妈妈的话说是:“成功就在坚持的那一瞬间”,我猛地隐约看见前面一棵树上有一个知了猴儿好像爬了一下,我一个箭步冲了过去,“哇赛!”我大叫道:“妈妈,快过来,这是一只活的!”此时我的心中像有千只小鹿在跳跃,心情激动得像万马在奔腾,但当我伸出手时却犹豫了,这个有着土一样褐色身体的小家伙趴在树上一动不动,我如果抓他,会不会被它咬一口呢?这时爸爸故作轻松的说:“好吧,如果你不愿带它回家,我们今天估计就要空着手回去了。”哎,怎么办,放弃吗?我脑海里斗争着,最终我还是鼓足勇气小心翼翼的把它拿起放在手心里,它似乎受到惊吓,用两个锋利的小爪子使劲夹住我,把我也下了一大跳,还差一点把它扔掉呢。过了一会儿,它适应了,开始在我手上爬来爬去,我也就伸出胳膊,任它自由玩耍。就这样我像看护宝贝一样带着它胜利回家了。
作者:刘昊林
指导老师: 刘宁
紧张的期末考试结束了,又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暑假,听着树上知了不厌其烦的叫声,我忽然很想知道它是用什么穿透厚厚的树干吸到树汁的,可它远在高高的树上,我又抓不着,于是我和爷爷决定抓它的幼虫:知了猴。
一天上午,我们来到天津大学湖边的大树下,认真地搜索着,只要发现有小洞,我们就用事先准备好的小棍儿往里面捅,直到百分之百确定里面没有才收手。这样过了30分钟,一点收获也没有。我灰心丧气,刚要打道回府,这时爷爷说:“这里面有一个!”我一听,急忙跑过来,兴奋地实施作战计划:小心地把洞周围的土挖开,只剩那一小部分时,让爷爷用小棍堵住出口,以免它逃跑,然后我把剩下的土全部挖开,将它生擒活捉。听爷爷说,知了猴一般在夏天的晚上从地下破土而出,然后慢慢爬到树上去“变身”的,于是我们商量着晚上再来一次“大扫荡”。
吃过晚饭,我们拿着超级武器手电筒重返战场,睁大眼睛四处扫射,不一会儿,爷爷大声叫起来,“众鑫,快来看!”我快速跑过去,果然看到树干上爬着一只又大又强壮的知了猴,它背着蝉壳,慢吞吞的样子,根不会逃跑,捉它简直是手到擒来。刚走几步,我忽然觉得脚下有东西在动,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知了猴趴在我的脚边,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今天晚上我们的运气真是太好了,一举逮了十只知了猴。
第二天早上一觉醒来,我连忙去看放在花上的知了猴,它们全部变成了知了。我捉住一只仔细端详,原来它的嘴长长的、尖尖的,像个吸管,只要一插进树干,就能吸树汁。
啊!逮知了猴真是太有趣了!
童年的夏天,没有空调,没有手机,漫长而又炎热的暑假里,最大的乐趣莫过于捉知了猴了。
一根小棍儿,一个装了半罐水的玻璃瓶子,便是捉知了猴儿的简单用具。
夏日的傍晚,天气有了些许凉气,小伙伴们便呼朋引伴、三五成群地集合在一起,拿好装备,细心些的,还带了手电筒。一切准备就绪,“搜捕”工作便浩浩荡荡地开展起来,大树下、废屋旁、小树林中,处处都是孩子们的身影。
“这一个,快来看看!”一声清脆的吆喝划破长空,大家便从各处聚拢来,只见一个小小的、圆圆的小眼儿,用手指轻轻的撬开一角,洞变大了,隐约看到一只黑乎乎的东西,瞪着眼睛盯着你,这便是了。
拿着小棍伸到小洞中,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慢慢吞吞地往上爬,等它完全脱离地面的时候,你便捏住往瓶中一扔,一阵水花后,它舞动钳子挣扎几下便老实地呆在瓶底了。也有性子急的,不用小棍儿,三下五除二便把它的藏身之处翻个底儿朝天,它就乖乖的躲在土块儿下,好像知道即将大难临头,既不爬也不动,任凭你的处置。有的“狡猾”些的藏在洞的深处,小棍儿无用武之地,也没有翻动的可能,那最后一件法宝就派上用场了,把瓶中的水倾倒于洞中,倒满为止,没过一会儿,那“狡猾”的家伙便自己慢慢爬上来,自投罗网了。
天渐渐黑了,猎物越抓越多,小瓶子快盛不下了,这时手电筒也派上了用场,待它们爬上树时,你用手电筒一照,它便定在那里一动不动,你就等着往瓶子里装吧。
要是赶上下雨天,那可就更好了,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收获满满一瓶子、一罐子。
回家后,无论多晚,都要把它们一个一个清洗干净,放在水里泡一会儿,再撒上盐腌起来,第二天中午这必是一盘解馋的大餐。
长大后,每年夏天也都会买一些知了猴炸了吃,但童年的那种味道,却一去不返了。
夏天,酷暑连连,每天晚上的饭后,捉知了猴就成了大家的乐趣。捉知了猴时,可以享受充足的乐趣;找到的知了猴,去掉翅子,洗干净后,放在油里炸一炸就变成了人间美味;而且知了猴富含多种维生素,真是美味又营养。
今天晚上,我和爸爸一起去小树林里找知了猴,我隐隐约约的听着知了猴的“百音大合唱”他们唱着“热!热!热!”那声音,好比是“天籁之声”啊。在我走神的几分钟里,爸爸已经找到五、六只了。我在心里想:爸爸可真快啊,我要仔细瞧瞧!只见爸爸小心翼翼的靠近一棵叫声最响的树,“嗖”的一声,知了猴就被爸爸的面团粘住了。我不禁拍手叫好。
今天晚上,爸爸找到了近三十只知了猴,回家后妈妈亲自下厨,把知了猴炸了吃。我们一家四口在餐桌上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美味……
暑假……happy!
五年级:隋馨怡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