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光光,照地堂……”隔壁传来熟悉的童谣,在房中回响。这首温柔的歌在此时却不断撞击着我的心腔,也如一根无形的棍棒,搅拨着我的思绪、我的记忆。幽静的夏夜,一个扎着小辫的女孩坐在一个面容慈祥的老人怀里,望着不远处树丛里透出的星星点点、如星光般微微闪烁的萤光。爷爷低沉、略带沙哑的嗓音仿佛是一只猫爪,不断抚摸我跳跃的心。“月光光,照地堂……”爷爷一手摇着大蒲扇,一手抚着我额前的碎发,剔去了我心中的燥热。同...
作文《祖孙之爱》
祖孙
“月光光,照地堂……”隔壁传来熟悉的童谣,在房中回响。这首温柔的歌在此时却不断撞击着我的心腔,也如一根无形的棍棒,搅拨着我的思绪、我的记忆。幽静的夏夜,一个扎着小辫的女孩坐在一个面容慈祥的老人怀里,望着不远处树丛里透出的星星点点、如星光般微微闪烁的萤光。爷爷低沉、略带沙哑的嗓音仿佛是一只猫爪,不断抚摸我跳跃的心。“月光光,照地堂……”爷爷一手摇着大蒲扇,一手抚着我额前的碎发,剔去了我心中的燥热。同...
国庆长假期间,爸爸妈妈带我整体全面地游览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甚至祖先的第一故乡--漳浦。回到家以后,我急忙拿着笔向奶奶询问她眼中的故乡,可是,当我与奶奶交流了一下以后却发现奶奶看到的漳浦与我看到的漳浦不一样。究竟我们祖孙俩眼中所看到的故乡有多大的差别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奶奶眼中的故乡
——80年代的漳浦
那时候,爷爷奶奶刚毕业,被分配到漳浦的两个不同的地方进行工作。那时候住的都是集体宿舍,每间宿舍里就只有两张用木板拼成的“木头床”。在方圆几百里以内竟难得见到一栋稍微比较高的楼房,一眼望去,几乎全是矮矮的砖砌或稻草搭的小平房。
奶奶眼中的家乡。交通也很不方便。有一次,奶奶为了带着爸爸去找爷爷,可以说是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历尽千辛万苦才到达目的地的。她背着爸爸翻了两座大山,乘了好久的客车(中途还转了几次车)才到爷爷那儿。计算下来行程总的有三天呢!还有一次,爷爷回来看望曾祖母,也“摇摇晃晃”了整整一天呢!那时候的客车破烂不堪,摇摇晃晃的,可以说,只要上车的,至少都会吐到终点。
我眼中的故乡
——现在的漳浦
早晨,我乘车从家出发,开始了家乡游览之行。上车后,我睡了一觉,差不多一眨眼,就到了游览的第一站。跟奶奶那个年代相比可快了好几倍呢!
下午,我们来到了天福石雕园游玩。除了石雕园,家乡还有许多地方被开发成了旅游景区,如:南靖土楼、赵家堡、清泉岩、海月岩……现在,这些景区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些地方,以前可都是一片片荒山野岭呢!
晚上吃完饭,我们去逛麦市街。来到麦市街,我眼前一亮。街上的两旁开满了大大小小奇奇怪怪的商铺,许多商铺门前还挂满了霓虹灯,可漂亮了。这时,买卖交响曲在我耳边奏响。在这此起彼伏的声音里,有卖主的叫卖声,也有买主的讨价声;有卖主欢快的报价声,也有买主啧啧的赞叹声。如此看来,这条街丝毫不比厦门的中山街差。
漫步街头,我心想:家乡的飞速发展,见证了海西是一条正在腾飞的巨龙。我真为自己是海峡西岸的一员而骄傲,为自己出生在祖国、出生在海峡西岸而感到骄傲!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实验小学五年七班 王峥
小时候,我常常依偎在奶奶的怀里,听她讲《灶王爷爷》的故事,可一讲完,奶奶总是陷入了沉思。
一次,我问:“奶奶,您在干什么呀?”奶奶抚摸着我的头,笑着说:“孩子,灶头占用的地方大,烧的柴、稻草堆得满屋子都是,人走也走不过。冒出来的烟,呛得人直咳嗽掉泪。你爷爷直到现在还落下这个病根。”奶奶叹了一口气说,“咳,什么时候能换一个。”
转眼间,二年过去了。一天,妈妈推着自行车回到家,大声喊:“女儿,你快出来!”我听见喊声,马上跑了出去,看见自行车的书包架上有一个大盒子,迫不及待地打开。一只锃亮的煤气灶展现在我眼前。“太好了,奶奶,儿子回来了!”“什么?谁的儿子回来了?”奶奶的话从屋子里传出来。“是灶头爷爷的儿子。”我赶紧解释道。这时,奶奶两手搓着围裙也从屋里走出来,笑着说:“是吗?”我说:“是啊!现在你做饭菜就方便多了,只要开关一打开,无烟无灰的蓝闪闪的火焰,八九分钟就把饭烧熟了,而且又不占地方。”奶奶围着这个煤气灶,左看看,右瞧瞧,笑得直咧嘴。
今年,我家去县城购年货,回来的时候还带了一件特殊的礼物--微波炉。这台微波炉十分漂亮,用起来也十分简单,只要打开电源,把菜放进去,调好火度,定好时间,听到“叮”的一声菜就好了,而且时间短。这时,打开微波炉,总会香味迎面扑来,使人垂涎欲滴。即使忘了关电源,它也会自动断电,安全多了。而煤气灶会让人中毒,有时甚至钢瓶会爆炸,多不安全呀!奶奶看见了,就问我:“萍儿,这箱子是啥东西?”“奶奶,这是微波炉。”“什么炉?噢!对,微波炉!”奶奶高兴地看着微波炉,好像是久别重逢的亲孙子,抚摸着它不放。
吃年夜饭时,我们一家围在圆桌前,谈论着这些年来的变化。当我说到:“我们家的祖孙三代最具有代表性!”全家人都呆了,“是灶头、煤气灶、微波炉呀!”“对!对!来,我们举起杯......”
“花谢了,还会再开;人逝了,还会再生吗?”面对后者的问题,我沉默许久,花儿凋谢了,它会再绽放,但是人的逝去,却永远是留给亲人的一段伤痛的回忆。
我是从小被外祖公带大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小小的我就在很小的时候送去了外祖公家。外祖公很和蔼,这是他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凝凝,肚子饿了吧?外祖公就去给乖曾孙弄吃的去哦!“其实,外祖公不善言辞,他把对我的爱都寄托在了生活上,他不会刻意要我去做什么,他懂我。但,懵懂无知的我却在小时候经常给外祖公惹很多麻烦。
“你看看你曾孙女,怎么这么不学好?把我家的小鸡都扔鱼塘去了!‘张大伯的话深深刺痛了外祖公的心,外租公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从兜里小心翼翼地摸出一卷邹巴巴的零钱递给了张大伯。我们临走的时候张大伯还在愤愤地责怪我,我看了看外祖公,以为他埋怨我,但是他却抚摸着我的脸颊亲和的说:”孩子,做任何事情前都要思考这样做到底对还是不对,没有分寸的傻事千万不要去做!“说完后,便又从外衣兜里摸了一卷红色布袋包裹的东西,他缓缓地打开——是钱!”你拿着吧!你现在大一点了,在我们这乡下几年了,没有什么人好玩的,明天你去张大伯哪里买几只回来养着!好吧?”我高兴地点点头。第二天我便去了张大伯哪里买了几只小鸡,我兴匆匆的提着装小鸡的篮子,当我正准备把余下的钱交给外祖公时,却从门口无意间听到了妈妈和外祖公的电话。
“爷爷,你也别太管着这孩子!”“玉凤啊!小孩子喜欢养动物也是好事啊!这算是我最后一次了,这孩子机灵、聪明,我看着她心里面甜滋滋的。”说完便挂了电话,我听不懂,外祖公说些什么。
事后三个星期,爸爸妈妈来外祖公家接我回城,一切都太突然了,这一次的离别也成了我和外祖公最后的见面了。在我们回城没多久,外祖公就因为胃癌而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在殡仪馆的时候,爸爸妈妈才告诉了我真相:外祖公胃一直不好,小时候送我来的时候,爸爸妈妈也不愿意,担心外祖公的身体,但外祖公看到爸爸妈妈在外面奔波没空照顾我,便强行让爸爸妈妈把我送过来。这几年里,外祖公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相反还更严重了,妈妈几次来家里带外祖公去医院,都被外祖公拒绝,于是只好每个月给外祖公汇1000元钱买药控制,但外祖公只是买些廉价的草药,余下的钱便给我买吃的。听到这里我的眼泪已经掉下来了,我恨我自己的无知,恨我自己的调皮捣蛋。其实在那次电话前,外祖公就已经不行了,但他却硬撑着,直到。
我与外祖公的祖孙情便在此刻而断了线,我们如今已阴阳相隔,在天堂的外祖公一定要快乐,这段五年的祖孙情却永远的停驻在我的心中。
“月光光,照地堂……”隔壁传来熟悉的童谣,在房中回响。这首温柔的歌在此时却不断撞击着我的心腔,也如一根无形的棍棒,搅拨着我的思绪、我的记忆。
幽静的夏夜,一个扎着小辫的女孩坐在一个面容慈祥的老人怀里,望着不远处树丛里透出的星星点点、如星光般微微闪烁的萤光。爷爷低沉、略带沙哑的嗓音仿佛是一只猫爪,不断抚摸我跳跃的心。“月光光,照地堂……”爷爷一手摇着大蒲扇,一手抚着我额前的碎发,剔去了我心中的燥热。同时,他也正陶醉地轻轻吟唱这首古老的童谣。
夏夜、萤光、蒲扇,以及如丝线般的童谣,串起了我美好的童年。
可我逐渐长大,身边被空调、风扇所包围,再也不愿去门口享受夏夜的凉风。爷爷却一如既往,安然坐在门口的石阶上,摇着、摇着那把掉了线的蒲扇。我也很少与爷爷聊天,听他唱歌了。
一天,我从学校接到了一个来自家的噩耗。当我赶到医院时,发现那个曾经让我骑在他脖子上玩耍的老人,此刻竟躺在洁白的床上,靠床边的营养液维持生命。病房里挤满了亲友,他们注视着我走向他。
他的头发仿佛是快要凋零的芦花,在风中柔弱地摇晃。他用他浑浊的眼注视着我,用他干瘦的手抓着我,眼中闪着希望的光芒。我俯下身,听到他艰难地吐出几个模糊的音节。我强忍住心中的悲痛,轻轻唱出那曾经的童谣。我紧抓着他的手,却发现一滴晶莹的泪滴落在他干瘦的手上。我小声地唱着,怕惊扰了他,也害怕四周射来的目光。
最后,他在歌声中闭上了眼,带着笑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的泪禁不住,仿佛决堤般,汹涌而出。
我想,若是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大声地歌唱,歌唱出我从心底的最深处埋藏了对他的爱。那首歌,不仅是从口中唱出,也是从心底发出的,如月光般倾泻在我身上的、浓浓的爱。那爱,也如那首古老的歌,不因岁月流逝而被遗忘,反而越有韵味。
“月光光,照地堂……”我在泪光中轻轻哼唱这首动人的歌。
评卷老师点评:
文章感情真挚动人。作者从众多的事件中选择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描写,表现了祖孙之爱,尊老爱幼的人间真情。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文章结构严谨。一首“月光光,照地堂”的儿歌开头,既引起小作者的回忆,又为文章感情奠基,结尾再写儿歌,既是首尾照应,又是感情的自然升华。
文章虚实相生。既写实在的儿歌,又写尊老爱幼,特别是对爷爷深深的爱这一人间真情之歌。歌从心底唱起,唱歌感情基础扎实,读来令人动容是自然的事了。
如皋市安定小学
薛景燃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又都不一样。那么,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的童年又会怎样呢?今天,随着罗大佑的《童年》,我、妈妈、爷爷围绕“读书”这个话题谈起了各自的童年。
爷爷摸着胡子,回味无穷地说:“在我那个时代,要读书只有三种办法:1、可以把语文书翻来覆去地看,从中领悟知识。2、听老人们讲故事。3、帮助人家,使人家借语文书给你看。有一回,有人借给我一本初中语文书,我高兴得不得了,把它看了整整三遍还舍不得还。”
妈妈听了,便说:“我的童年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它是快乐的。我放学后,最喜欢的事情就是通过收音机听评书.虽然没钱买书,但听听也很满足了,那里面的《岳飞传》《杨家将》我到现在还耳熟能详呢!”
我听完他们的话,也开口了:“我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家里的小说、巨著、漫画三大柜,足不出户就可以阅读他们,并且可以上网阅读文章,还可以通过电视、电影、收音机,并且一出门处处是书店,有的书如果一时看不完,就买回家看,甚至,现在都有电子书了哦!”
爷爷听了,点点头:“是啊,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了,我们的生活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对,现在,我们的生活是非常美好的,我们得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
现在我的学习任务之重是可想而知的,整个寒假都处于紧张之中。可不知道怎么回事,是时空错乱还是世界大战,我这几天竟然快乐地度过了。这就是我的寒假欢聚系列的莫名其妙的序幕。
请看寒假欢聚系列之二:祖孙三代的快乐时光
世间的真情如长河流水一般浩浩荡荡,而我们心中的真情则如溪涧细流一般温暖滋润。我要掬起一捧细细品味,它却从指缝中流走了。然而,我并没有失去它,它始终在我的眼帘里,容我时时刻刻,终生回味。
自从我们把外公接回来,生活就微妙地改变了味道。没有想到,生活中一件普通的小事,就能使如溪涧的真情翻跃得激起雪白的水花。我们与外公,看不出一点温馨的迹象,却能感受到有着更加浓厚真情的快乐时光。
外公总在屋子里,一定会无聊的,所以妈妈就让我带他出去走走。仅仅是走走,就能让外公眉开眼笑。走过一个单元,走过二个单元走过一号楼的拐角,我们手挽手,一直走着,走出了一上午的快乐。
妈妈嘱咐我要买菜,外公就陪着我来到菜市场。我走到一处挑选好了,外公忙上前看看我拿的菜是否新鲜。我微笑着说放心吧,我都仔细挑了。而他也微笑着,却对我说,呵呵,瞧这个叶子经脸上的表情既在嘲笑我的粗心,又在嗔怪我的失误。我们说着就买完了菜。路上,外公把左手的东西放到右手上,左手一把搭在我的手上。我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我手上的菜已经被抢走了。只见外公笑着,说“我拎着吧,我拎着吧”,我也笑了。我想,他可真是有意思,这么大年纪了还是如此。又念,呵!正是年纪大了,才是如此啊!
厨房里,外公睁大了眼睛打量着那几双筷子,我和妈妈都很奇怪。于是,妈妈上前问到,可是外公的回答让我们发出了轻轻的笑声。他说,这几双筷子怎么一模一样?我说我们能分得清,它们的颜色深浅有区别。外公笑了,那是洗掉了颜色!我听了更奇怪了,我怎么就没有发现呢?本来不是什么问题,也印象深刻了。
有时,不说些什么,也能感觉到快乐。就好象那快乐直接从每个人心里流出,会聚成更大的快乐一样。
也有时,只是互相看两眼,就能看出快乐从瞳孔中流泻,洋溢在空气中。不知快乐是否就是这么简单,只知道,我们祖孙三代在一起的时光是快乐的。快乐的时光,没有朝霞辉煌,却有黎明的清新。快乐的时光,没有海洋壮阔。却有泉眼的轻柔。快乐的时光,真情不决堤,可是它长流。
水花啊水花,翻了又翻,阳光下,折射出了一个个美好的瞬间。
溪涧啊溪涧,始终温暖,眼帘里,滋润着我的心田。
三代的人们,聚在一起,生活中,透露出微妙又真切的快乐。
每当我走上公交车,坐在第一排位置上时,总会想起那位与我素不相识的老奶奶。
那是一个闷热的暑假,妈妈让我自己乘车去学英语。我上了车,目光急切地寻找着空座位。突然,我发现第一排的那个座位空荡荡的,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坐了下去。车里真热呀!空气中弥漫着热气,像沸腾起来似的。我烦躁地提起手,在耳边扑扇,试图带来一丝凉意。
到了下一站,还没等乘客下车,有许多人挤进车门,拥上来抢座位,有的因为抢到了座位而沾沾自喜,有的可能动作慢了点儿,只能站着抱怨。最后上来的是一位老奶奶,她的头发稀少、花白。手里提着几个包袱,大概是去探亲的。老奶奶一步一挪地走上来,看了看人群,无奈地笑了笑,走到我身边,举起手,拉着上面的挂钩。
车子启动了,老奶奶的身子随着车子一颠一簸地晃着。我望着老奶奶像被风吹皱的湖面似的脸,枯竭干瘪的手握得那么用力,心里不由得怔了一下。猛然间,司机一个刹车,老奶奶的身体剧烈地摇晃了一下,身上的包袱也抖了出来。我看着这一切,却发现没有一个人为老奶奶让座,对呀,我可以让奶奶坐,老师从小告诉我们要尊老爱幼,现在,就是我尽显好学生风范的时刻。想到这儿,我连忙趁着停车的几分钟,起身对老奶奶说:“阿婆,来,给您坐。”说完去扶老奶奶,奶奶见了,笑眯眯地说:“哦,真乖,谢谢你,小朋友。”老奶奶一步一挪地朝我走来,一坐下,她就把两腿叉开,拍了拍空出来的位置,对我和蔼地说:“来,你也坐。”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把手搭在她的腿上,她又把手放在我的肩上,轻轻地搂住了我。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照在公交车上,透过玻璃窗映照在我的身上。我依偎在老奶奶胸前,我俩的身子随着车子一颠一簸晃动着。这亲密样,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是祖孙俩呢。这时,我觉得车里不再那么热,而是那么舒适,似乎偶尔还会有一股凉爽的微风从耳际拂过,令人神清气爽,沁人心脾。汽车停下了,我也到站了,我走到门口,回头望了望奶奶,对她笑了笑,她也对我点了点头……
也就是那天,我忽然感觉人与人之间不是有血缘关系才有爱,有时候,这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也同样珍贵。老奶奶拥着我,相依在一个椅子上的那一刻,永远定格在我脑海里。
在我的记忆里,我只有祖孙之爱,因为在我九个月大的时候,我爸爸妈妈就把我交给了爷爷奶奶,远到上海打工去了,我是爷爷奶奶一手把喂养大的,所以我对爷爷奶奶有着特别深的感情!
夏天里,月光之下,我给爷爷奶奶打蒲扇,嘴里轻轻吟唱着爷爷奶奶最爱听的世上只有奶奶好。我爷爷奶奶经常给我讲那古老的童谣。于是夏夜、萤光、蒲扇,以及如丝线般的童谣,串起了我美好的童年。
后来我渐渐地长大,我的卧室里装的是空调,我享受夏夜的清凉。爷爷奶奶的卧室里依然扇电风扇,爷爷奶奶没有一点怨言,爷爷还是每夜每日的帮我修改文章,奶奶冒着炎热酷暑想尽一切办法给我调剂生活,使我每天到晚都能吃上可口美味的佳肴。记得每当空闲之余,我爷爷就给我讲他那过去的事情,爷爷说:“在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国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家里没有吃的,我们每天吃的是野菜,然而灾年磨砺了我的意志、历练了我的人品,你现在也不要一味地挑吃挑穿。”奶奶早晚好与我比童年,目的是让我知道今天的生活如此幸福!
爷爷奶奶不仅仅是在生活上特别的关心我,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尽量让我不要光想到和别人比吃比穿!我爷爷奶奶对于我的爱是更深层次的爱!我对爷爷奶奶的爱是发自内心的爱!
指导老师刘改英老师点评:
文章感情真挚动人。作者从众多的事件中选择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描写,表现了祖孙之爱,尊老爱幼的人间真情。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文章结构严谨。月光之下,孙子给爷爷奶奶打扇子;唱世上只有爷爷奶奶好,暖爷爷奶奶的心。为文章感情奠基,结尾再写爷爷奶奶的爱是更深层次的爱!我对爷爷奶奶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既是首尾照应,又是感情的自然升华。
文章虚实相生。既写实在的孙子给爷爷奶奶扇扇子,又写了夏天里只给我的卧室安空调,爷爷奶奶的卧室里却没有装,真是一篇尊老爱幼的好文章!
呼啸的夜风轻启窗户,疲惫的合上双眼,沉沉入睡。梦境中爷爷的音容清晰可见,幼年的时光如转轮经轴般滑过。笠日而起,思及昨日,一帘幽梦,叹息一声。云一样的思絮,飘过来又飘过去,最终还是落在我的掌上,绚丽如霓裳,朦胧如晨雾。
童年是一场梦。牙牙学语的幼时,我用第一句最标准的言语叫了您一声:“爷爷。”当时,您抱着我开怀大笑,对爸爸、妈妈爽朗地说道:“瞧!我着小孙女可是最疼我这老头子咯。”说完,还不忘用您那满是胡渣的腮脸疼爱地扎了扎我,逗得我直往您怀里钻。从那时候起,我便打心里承认您是我这辈子最爱的人。
少年是一幅画。儿时的贪玩,荒废了学业,您担忧的眼神让我不敢抬头直视您的双眼,您体贴地摸了摸我的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孩子,你懂吗?只有努力地拼搏奋斗,你才会有更广阔的天空,才不至于被人踩在脚底下。”年幼的我,只是模模糊糊地听了个大概。为了怕您担心,我坚毅地点了点头。从那时候起,我便下定决心不要让您再为我操心了,因为您那担忧的眼神我会心疼。
青年是一首诗。踏上外出求学旅途的列车,您在车窗外向我挥了挥手,嘱咐我说:“嫣,人生不是一条直线,它有属于自己的起伏;人生也不是一张白纸,它有属于自己的色彩。挑战极限,就能够用激情成就自己与众不同的意义。”
我的眼眶盈满泪水,重重地把头一点。列车开走了,把我从您的身边带走了,却每晚充斥着我对您满腔的思念。从那时候起,我便努力地去实现您对我寄托的期望。
每星期的一通电话,早已成为我多年的习惯了,听听把熟悉又亲切的声音,欲出口的话到了喉咙就哽咽了,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或许爱一个人就是在拨通电话时,忽然不知道说什么好,原来只是想听听那熟悉的声音。原来真正想拨通的只是自己心低的一根弦!
算算日子,爷爷。我们好像差不多10个多月没见面了。爷爷,您过得好吗?在没有我陪伴的日子里,您想念这个乖孙女了没?爷爷,在没有您在的日子里,我想您!在您陪伴在我身边的日子里,我爱您!
在我快乐童年的世界里,除了有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照料外,还有两位老人也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他们就是我和蔼可亲的外公外婆。
我出生时,外公外婆已是六十多岁的花甲老人了。小时候,我体弱多病,经常要去医院看病,特别是两季交替的时侯,带我去儿保看病几乎是雷打不动的事,严重时要进行持续三四个月的治疗。爸爸妈妈没空时,他们就不厌其烦地抱着我去看病,非常辛苦,但从不抱怨。就这样,我在外公外婆的毅力和爱心下渐渐长大了……
稍微大一点,我进了幼儿园,外公毫不犹豫地承担了接送我上学的任务。他每次都骑着自行车,小小的我一放学,就会急切地向校门口张望,只要看到外公,就会开心地奔向他。无论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就这样坚持了四年,外公也渐渐迈向了七十古来稀。
再后来,我兴奋地迈进了小学校门,成了一名小学生。和以往一样,校门口总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在等待着我,那就是我的外婆。从学校到家,虽然只隔着一条马路,但他们担心我的安全,每天都来接我放学。每次外婆都要提前十分钟到,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冒着严寒,非常辛苦。一转眼,又是四年过去了。我现在才明白,在外公外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接送我的背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那就是坚持不懈的爱。
现在我五年级了,放学也能自己走回家了。虽然外公外婆到了甚至需要别人照顾的年龄,但他们依然没闲着,又开始忙着给我做好吃的。我非常喜欢吃仔排煲,只要我在他们那里吃晚饭,外公都会一早就去买最好最新鲜的仔排,外婆会耐心地熬上几个小时,而我放学后的一件事,就是消灭大半个砂锅的仔排煲。我称赞外婆的仔排烧得好吃,她非常开心,说只要我喜欢,她就会一直烧,只希望我能长得壮、长得好。
再过几年,外公外婆就是八十耄耋了,也许他们可以给我的帮助会很有限了,但我认为,虽然他们老了,我却长大成人了,可以有能力关爱他们了,我将用实际行动去延续这份浓浓的、坚持不懈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