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
400字
红军作文推荐
  • 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年10月中旬,他们怀着崇高的理想,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怀着必将解放全中国的信心踏上了征途,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曾几何时,红军“嗒嗒”的马蹄声在这里响起;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深深的脚印;曾几何时,这里记下了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几何时,这里留下了红军...

共找到10篇关于

红军

的作文

2008年10月7日下午,我和妈妈来到了团州委会议室,一位姐姐告诉我们由贺龙元帅的女儿带领的红军后代们要来,我以激动的心情等待着明天的到来。

第二天,我和其他县的小小红色故事家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早早地来到了跑马山排练锅庄。过了两个时辰,团州委的大哥哥告诉我们贺晓明奶奶他们来了,我又高兴又紧张。一会儿,我终于看见他们了,走在最前面的一位笑容可举的老奶奶可能就是贺奶奶吧,他们都加入到我们的锅庄队中,和我们开心地跳起来。一段音乐过后,小小红色故事家们一一作了自我介绍。当我介绍我和我的家乡时,我看见了贺奶奶鼓励的眼神和满意的笑容,我觉得自己介绍得很不错。

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唱歌,当贺奶奶问到谁会唱《长征》这首歌时,只听到我那响亮的声音回答:“我会!”我得意极了,因为前两天老师才教我们唱了这首歌,我走到贺奶奶身边和她一起唱:“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后代们跟我们一起唱了很多首歌,先前的紧张感全没了,他们是那么亲切、平易近人。

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了我:“地震后你有什么感想?今天见到红军后代有什么感想?你的理想是什么?参加红色故事比赛后有什么感想?”我当时有些紧张,不过也自认为回答得非常精彩,因为,记者阿姨说了:“很好!”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木格措。在帐篷前我们各自为大家表演了一个节目,我给大家表演了舞蹈---洗衣歌,舞蹈可是我的强项,我还是校舞蹈队的呢!大家送给我热烈的掌声。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又采访了我,我还给大家讲了康巴英雄---马俊的故事。爸爸夸我好像主持人董卿阿姨,我乐得合不弄嘴。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和红军后代交谈、留影,贺奶奶叮嘱我快加衣别冻着!虽然康定的十月是那么寒冷,可我的心里却暖暖的。刘延宁奶奶和我交谈了许久,她谈到我们丹巴的民族文化,她懂得可真多。她还教导我:“人活在这个世上,要用一颗感恩的心,要感恩带给我们幸福生活的红军,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所有帮助过你的人……”刘奶奶的话会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

第四天,在东大街小学,举行了“红军后代牵手康巴少年”正式活动。小小红色故事家们牵着红军后代的手一一进场,我和四郎旺秋有幸第一个进场,并且牵着领队的贺奶奶的手,进场后,红军后代们依次入座,有很多小朋友,还有真知、曲措表演了节目,红军后代们给我们颁发了“小小红色故事家”证书和奖杯。活动结束后,刘奶奶还特意给我献了哈达,说我是好样的,让我继续努力。

四天的活动结束了,我结交了很多好朋友,还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一定会继承革命先辈们的光荣传统,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重走红军路

初二|记叙文|600字

在少年军校的那几天,我觉得最好玩,最有意义的一件活动就是重走红军路——飞夺泸定桥。当教官说要带我们去重走红军路时,我们高兴得跳起来,最难忘的时刻到了,因为我们都想去亲身体验一下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感受。

第四天,吃完早饭,教官让我们排着整齐的队列来到重走红军路的地方。第一关是“飞夺泸定桥”,到了那里,一看让你吓一跳。泸定桥的桥身是有两条绳索组成,桥面是由许多木板和两根铁丝,一个一个摆成梯子形。桥面离地很高,下面都是泥土。教官让我们自由组合,两个人一组,看着前面的几个男生摇摇晃晃的走过去,我不禁有点害怕,心惊胆颤,但是当我想起当年红军战士走泸定桥时,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人的枪林弹雨,连木板都被敌人抽掉了。面对困难,他们迎难而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对比起他们,我实在很软弱。想到这些,我就不害怕了。轮到我了,看起来,并不可怕的泸定桥,可做起来难啊!可是为了完成我自己的诺言:一定要完成任务。我只好咬紧牙关,两只手紧紧地抓住绳索,两只脚同时踩在一块板上,我不敢往下看,因为下面是泥土,我生怕掉下去。我小心翼翼地移着,因为一开始,两只脚是踩在同一块木板上,所以左脚向前踩前面的木板时,右脚踏在后面的木板上,重心就会失去平衡,桥就会摇晃,但你必须将两只脚非常快地踏在一块木板上。而且两个人必须密切配合。当走到桥中间时,桥晃地很厉害,我差点摔倒。但是因为有了红军的那种视死如归,忘我精神鼓励着我,我不知不觉地走到终点,我兴奋极了。

这次活动让我们体验到了当年红军的那种艰辛,让我们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

翻开卷帙浩繁的历史这部大书,我们看到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已经成为整整60年前的往事了。当年红军三大主力军,在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长途跋涉,同敌人进行了无数次的英勇战斗,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胜利地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实现了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它是中国革命转败为胜、转危为安的伟大转变的开始,是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它对于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

毛主席曾经这样总结过:“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我们要说:“长征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长征是一幅壮丽无比的历史画卷。”为了抗日救国,为了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中国,几万个民族英雄在长征的

路上倒下了,但他们的热血没有白流。中华民族将千秋万代怀着敬仰的心情纪念他们。他们的光辉业绩和不朽功勋将被我们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永世不忘。

贵州是红军长征途中重要的一站。1934年冬,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从此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中国革命拨正了航向。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在这里,英勇的红军战士取得了突破乌江天险、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的胜利。打得敌人闻风丧胆、望风而逃。解放前的贵州,“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广大的劳苦大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长期受军阀、官僚、土豪劣绅的剥削压迫,生活困苦不堪。是红军打垮这些反动势力,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红军战士把这些老百姓当作自己的亲人,留下了一段段动人的佳话。

我们作为贵州的少年儿童,更应该了解和牢记这段历史。长征作为极其重要的革命传统教材,它将教育我们一代一代地继承长征的革命传统,并将它发扬光大。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就是要让今天的人们记住昨天的历史,只有这样,长征才可以显示出它真正的意义,长征路上倒下的先烈们才可以真正地含笑九泉;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共和国才可能有更辉煌、更灿烂的明天!

《红军不怕远征难》读后感

六年级|读后感|700字

今天,我读了《历史的选择》这本书,其中红军长征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知道了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国民党蒋介石仍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不顾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三省、进犯华北的事实,为彻底消灭中国工农红军,调动了100万大军进攻红军根据地,但是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犯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抛弃“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积极防御战略,与敌人拼消耗,使红军遭受惨重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实现北上抗日的目的,党中央决定,红军撤出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长征是个奇迹。红军穿越草地的途中,很多战士陷入泥潭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一个战士知道自己上不来了,就摘下背上的枪,用力扔给战友,这是一种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的精神……由于粮食不足,红军只得挖野菜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找不到了,只得把牛皮带、枪皮带、破牛皮鞋用水泡了煮着吃。就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纵横十四个省,跨越了万水千山,最后胜利会师陕甘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

我读了以后,非常钦佩红军的顽强意志和不畏艰险的精神。想想红军战士远征,让我想到那时候红军战士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每天吃的都是野菜和草根,上面只撒了一层薄薄的麦粉。现在再想想我们,天天不愁穿,也不愁吃,我们不能在陶醉在祖先创造的业绩中了,如果没有长征取得的胜利,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这一代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以红军的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强、自立,创造21世纪自强、自立,创造21世纪的伟业,这是要做到的,也是能做到!当然,这很困难,因为这需要顽强的拼搏精神。

洋后学校六年级:黄姗

红军精神永放光芒

初二|记叙文|1000字

吴颖江西省吉安市二中初二(9)班

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的光辉日子里,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谒了吉安将军公园。

吉安将军公园,座落在东、西井冈山腹地的吉安县城东大门的一座山上。将军公园的大门向东敞开,高大雄伟,是由两幅大理石雕塑组成的。上面刻有十万工农下吉安的浮雕故事,大门左边的浮雕墙面上方,用中国红花岗岩装饰了一面庄严的军旗,军旗上刻有“八一”军徽和“将军公园”的园名。园名那金光闪闪的四个行书大字,遒劲有力,挥洒自如,字锋间凸显出将军们往日的铮铮风骨和朗朗硬气。

迈入将军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空旷的广场。广场右边是21级麻石台阶和一段16级的青砖踏步。当拜谒者登上这些台阶和踏步时,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组美丽的花坛。郁郁葱葱的天鹅草,像地毯似的烘托着花坛,就像舞台上的群众演员陪衬着主角一样,十分和谐自然。花草中央有一尊米高的纪念碑耸入云天,在太阳照耀下熠熠生辉,寓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纪念碑上篆刻着“革命英雄纪念碑”和“红军精神永放光芒”,激励人们发扬红军精神,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争做贡献。

46位将军的雕像,分布在公园的各个部位,由青松翠竹掩映着,还陪衬以鲜艳夺目的各种名花异草,如映山红、紫玫瑰、月季花等。各位将军的光辉形象,是用花岗岩精雕细刻而成的,形象威风凛凛,栩栩如生,生动逼真,令人肃然起敬。他们是梁兴初、余秋里、刘世相、王茂全、邓龙翔……等。从众多将军的生平介绍中,使我了解到他们为中国革命出生入死,英勇善战的光辉事迹,令人感动不已,深受教育。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梁兴初将军。

梁兴初,出生于1913年,是我们吉安市渼陂村人。他于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入党年参加长征。先后当过团长、纵队司令员、军长等职务。在抗日战争期间有“梁老虎”的美称。抗美援朝时任38军军长,他带领的部队在战斗中多次立下赫赫战功,彭德怀总司令在一庆功会上高呼“38军万岁!”。他还荣获过朝鲜一级国家勋章和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将军园还有一个八角亭,飞檐翘首,琉璃彩绘,美伦美幻。亭子正面柱子上题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当年含泪送红军、禾水留浩气”,下联是:“今日筑园念亲人、桑梓彰伟绩”。亭内书写着军民携手“九打吉安”和老百姓送亲人当红军的英雄壮举,再现了井冈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支援中国革命的历史事实。尤其是“十送红军”,演绎了一段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人敌的伟大的人民战争历史。

吉安将军园,虽然没有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壮丽,也不及深圳世界之窗的时髦,甚至还不如南昌人民公园的幽雅……但她却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世界人民向往的地方,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我们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

年10月14日定稿)

今天我激情满怀地参加了雪山草地树丰碑·长征精神代代传—“红军长征在阿坝”红色文化图片展。活动主要分为两个过程:1.活动开展仪式。2.参观展览。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参观展览。

早在开展仪式的时候,我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参观展览了。而在参观展览时,我一边听着讲解员姐姐告诉我们的知识,一边参观着展览会,这让我体会很深,感受很多。首先我从文字和图片中知道了红军长征经过了若尔盖﹑松潘﹑马尔康﹑小金县等阿坝州境内。我深深的体会到了红军那样不怕死﹑不怕困难﹑把生死度之之外的长征精神。他们穿过了一不小心就可能陷进去的沼泽地;跨过了陡峭﹑寒冷的雪山;走过了无边无际﹑充满危险的大草原。难道他们没有长征精神吗?难道我们不应该牢记革命传统吗?再想想我自己,有一次,我有一道数学奥数题不会做,便随随便便乱写了一个答案,就出去玩了。现在想起来真是羞愧难当!其次当我参观到‘“中华第一金碑”时我为之一惊,这碑太雄伟了!它背靠雪山,面向草原。碑身为三角立柱体,在24米高的碑顶巍然矗立着近15米高的红军战士像,双手高举成“V”字形,一手持花,一手持枪。碑上的字是邓小平爷爷亲笔题名的。从解说员姐姐的口中,我知道了这“中华第一金碑” 高41.3米,重达10吨呢!看着这“中华第一金碑”我的感受真的很多。首先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红军战士长征路上的种种困难,但他们战胜了困难,长征胜利了!最后我感受到一种欣慰,红军长征路上那么辛苦,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长征胜利了!不知为什么,我看着这‘‘中华第一金碑”眼泪情不自禁的掉下来了。然后当我看到红军用的盆子时我的心更酸了,因为当时条件有限,他们只能用这仅有的一个盆子煮饭﹑烧水﹑洗脸﹑洗脚……由此可见,他们是多么艰苦呀!是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呀!可我们呢?就说我吧!有一次,妹妹在我的洗脸盆内洗了一次手,我就不愿意了,让妈妈重新给我买一个洗脸盆。跟当年的红军相比,我太奢侈了!最后我参观到红军不得已吃了一个藏族人家的食物并留下字条时,这个字条上的内容我以记不清了,但有几个字和词语我仍记忆犹新:“请”、 “担心”、“对不起”、“您”、“补偿”。读着这些词语和字我感受到了红军是多有礼貌呀!多有修养呀!

参观完雪山草地树丰碑·长征精神代代传—“红军长征在阿坝”红色文化图片展后,我启发到了我们要学习红军那种不怕死﹑不怕困难﹑把生死度之之外的长征精神!还启发到了我们文明古国中国多么伟大呀!我们一定要牢记革命传统,发扬长征精神,长大后回报祖国!我们还要当好红色文化、长征精神的继承者!当好感恩奋进、励志成才的示范者!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者!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是赞叹的季节,也是令人回眸的季节。在这美好的时节,中国军人迎来了一个有重要意义的日子——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了感受当年先烈们经历的艰难与困苦,我们云岗中学初一、初二年级的全体学生在十一月初的时候参观了军事博物馆举行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从那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和图片中,我了解到了许多革命先烈的光荣的事迹,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红军长征这一伟大壮举,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

虽然新的时期,新的社会,很多文化与理念交织、冲突,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但作为新世纪的新一代,在我们自我奋斗的时候,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必须坚定不移,必须继续的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品质,我们要永远的铭记长征精神,传承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

进入馆内,里面早已是人山人海,每一件展览品都围着不少人,我与田欣挤了半天才挤进去。在“军民情深似海”展区,有一件珍贵的展品让所有参观者含泪而观、含泪而去。它既不是文物,也不是史料,而是一段由一组连环画组成的故事:红军战士谢益先在过草地途中,遇到一个带着两个奄奄一息孩子的母亲,他们衣衫褴褛,饥寒交迫,谢益先把自己包袱里仅有的粮食全给了母子三人。母子三人靠着这袋干粮终于走出了草地,当他们拿着写有“谢”字的干粮袋找到谢益先所在部队想感谢恩人的时候,才知道谢益先同志已经因为断粮而饿死在草地……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让我们走近了红军感悟了长征,在这座精神宝库中找到了人生价值与民族精神。但我们知道,一个再完美的展览,也难以全面展示长征的伟大意义。因此,我们应该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在前不久中央政治局“长征历史和长征精神”主题学习会上所讲的那句话:坚持不懈地学习中国革命史,发扬光大党的光荣革命传统。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马背上的小红军》读后感

五年级|读后感|500字

读了《马背上的小红军》这篇课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这篇课文主要是讲:在长征路上,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由于饥饿和疲惫,牺牲在马背上的故事。这篇课文赞扬了小红军宁愿受苦、挨饿,把困难、危险留给自己,也不愿意拖累别人的高贵品质。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小红军用倔强的语气说的一句话,“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说着,小红军把腰一挺,做出一个准备赛跑的姿势。其实,小红军一点力气也没有,他之所以这样说,纯粹是因为小红军不想连累陈赓,不想让陈赓担心。读到这段话,我感到了小红军一心为他人着想,他的品质多高尚啊!我们班的同学可不是这样,比如说在扫地的时候,不团结合作,而是各做各的,扫完就走,根本不管别人,叫他扫一下也不。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跟小红军相比,那可惭愧啦!我今后要以小红军为榜样,不怕苦不怕困难,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要想办法去克服。

文中还有一个地方让我感受至深。就是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比你的还多呢。”其实,小红军根本就没有粮食,他只是用牛膝骨充当干粮的办法拒绝了陈赓的青稞面。在这么饥饿的情况下,你却能拒绝食物的诱惑。小红军啊,你真让人佩服!如果换成是我,我肯定会迫不及待地接过青稞面,狼吞虎咽地把青稞面吃了。跟小红军相比,我是多么的渺小啊!

《马背上的小红军》一文给我教育很大,教育我如何做人。

十送红军

六年级|记叙文|400字

在寒假期间,我们去了妈妈的老家——江西。那儿景色优美,风景宜人。特别是那儿的亭子十送红军亭,据说那儿有十个将军的雕像。走!咱去看看吧!

瞧!那一座古色古香的八角亭,熠熠的阳光洒落在亭顶上,那金色的疏璃瓦闪闪发光。朱红色的圆柱泛着红光,显得格外耀眼。走进亭子里面,在亭子顶端的墙上印着十送红军的歌词。看着这座亭子我也似乎回到了从前,那个钢铁时代,我的心中燃烧起熊熊烈尺。

走出亭子,果然一位位将军的石像挺立在石头路两旁,精致的雕刻,精湛的技术。将军们个个严肃的站着,整齐的衣着,笔直的站姿。

十送红军亭旁绿林怀抱,也就是“绿中一点红”。美丽的十送红军亭再加上绿林等于舒畅的心情,是啊!这宜色景色真是让人心情舒畅。在这里我们可以慢慢的欣赏景色让心情好,也可以在气愤是向十位将军述送此时的心情,还可以在兴奋时来到这里跟十位将军讲今天发生的事情,开心自己也开心他人。

嘻嘻!这就是江西的十送红军亭。就是它见证这是为红军事际,他们的感人事迹。红军亭美丽而壮观是当年热血的象征。

红军四渡赤水河

六年级|记叙文|700字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回顾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我们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少年,更是感触颇深。我的家乡——古蔺县太平渡,到处传颂着当年红军的故事,因为她是红军长征途中四渡赤水的重要渡口,红军曾从这里几次渡过赤水河。

在每天每人吃三两毛粮的艰苦长征中;天险激流与雪山草地的恶劣环境下;在前截后追的强大敌人面前,凭着坚强的信念,无畏的精神,无比的辛劳,战胜了随时可能出现的生死考验。如果说,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一次关键举措,那么,四渡赤水则是长征中关键的关键。没有长征北上抗日,中国革命的胜利就要推迟。同样,没有四渡赤水调动了敌人,长征的胜利也不是那么的容易。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战略战术上的得意之笔,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调动敌人,牵制敌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可说是绝无仅有。古蔺是一块光荣的红土地,七十年前,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举行了千古壮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赤水河畔谱写了“四渡赤水”的英雄史诗。“四渡赤水”期间,红军三次战古蔺,途经太平、二郎、双沙等66个乡、38个场镇,历时54天。在太平渡和二郎滩等渡口进行了二渡和四渡赤水,在双沙召开了遵义会议后第一次由毛泽东主持的政治局会议,作文发布了《告全体红色战士书》,在二郎镇开仓分盐,救助劳苦百姓……赤水船工摇橹撑船。太平、二郎百姓下门扛木帮助红军渡河,纯朴的山民冒着生命危险救护红军伤员,张二婆收养了贺子珍在双沙生下的孩子,二郎滩人用郎酒劳军,全县有八百热血男儿随军北上,为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功勋。红军业绩千古流芳,古蔺人民永志不忘。

事实上,长征它体现出一种精神,向我们昭示,古蔺七十万人民将发扬红军光荣传统,以红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向贫困宣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二十一世纪,我们深信,古蔺人民有信心也有能力把古蔺这块红军走过的热土,建设得繁荣富强,赤水河一写会再度辉煌!

相关介绍

作文大全为您找到红军作文共10篇,其中包含红军600字,400字,500字等文章。您还可以找到读《倔强的小红军》有感,红军精神在我心中,重访红军的足迹等等相关作文。

热门推荐:
怀念父亲 黄河,母亲河 好玩的一天 花儿 花仙子 花的一生 贺卡 花开荼蘼 黄葛兰 好心情之旅 黄河壶口瀑布 好美 回忆暑假生活 黄山奇石
最新推荐:
照亮 我的老师 好事 建议书 最难忘 我相信 开幕式 搞笑 自信 音乐会 比较 秋天 时光匆匆 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