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底,我接到大姨妈的电话,不像平时的从容聊天,那个电话是心急火爆的。她在电话里说,叫我爸爸听电话。我说爸爸出去了。她说等我爸爸回来,叫我第一时间问问爸爸,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有没有关系?表哥快大学法律硕士毕业,去公安局报考公务员,接到了面试通知书;去检察院报考公务员,接到了面试通知书;去法院报考公务员也接到了面试通知书。我在电话对她说:“恭喜恭喜,表哥多优秀啊!现在报考公务员的制度是很公开透明的...
作文《关系》
关系
去年底,我接到大姨妈的电话,不像平时的从容聊天,那个电话是心急火爆的。她在电话里说,叫我爸爸听电话。我说爸爸出去了。她说等我爸爸回来,叫我第一时间问问爸爸,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有没有关系?表哥快大学法律硕士毕业,去公安局报考公务员,接到了面试通知书;去检察院报考公务员,接到了面试通知书;去法院报考公务员也接到了面试通知书。我在电话对她说:“恭喜恭喜,表哥多优秀啊!现在报考公务员的制度是很公开透明的...
他是一个人,一个我的老熟人了,只是这种关系还是没有什么保障,从来就没有一种关系能有什么保障的.有一天,我大摇大摆的从他面前走过去了,一点也没有知觉,等到真过去后了才发现,原来自己是赤裸着身体的,我身上的每一块胎记和我瘦瘪了的胸部和我的罗圈腿,我的每一快丑恶的伤疤,都一一表露在他的面前,然后他离开了.依然决然的离开。
我问一个我的哥们,我比较相信他.他和我的条件(我所以为的条件)都差不多,所以我们就成了哥们了.我问他怎么去选择一个中意的女朋友.他突然变的很严肃的样子,在他看来:走在大街看见一个人,女人.一眼就被她的脸吸引了,她的神情有种巨大的魅力定住你注意力的能力,从此就不会再去在意他的胸是不是大,然后看身材,想象和他做爱.这样,就是一见钟情,如果有幸能接近她,然后后来发现她那美丽的脸是犏人的,她用了另一种方式来表现她的欲望和丑恶.这个时候,毫无疑问,你的一见钟情是错误的,另一种可能,刚好相反,你身边的人,开始的时候你看见她就直接去看她的胸,开始想象性交和私生子.但是时间改变了你的看法,慢慢的,你开始不再注意她的胸和身体,你开始被她的脸和留在你脑海中的影响所左右.这个时候,如果你也有这个能力的话,她就是你的女人了!
我觉得丫的表达不是很合逻辑,但是愕然。
灰白的蚊帐,就这样安逸地藏匿着,不理会周围的喧闹。细小的六只脚,偷着空隙,用小小的身体驾驶着整个蚊帐。
看不清翅膀的存在。正如只会在晚上生出扰人的一般。
那一刻,微扬的嘴,仿佛征服了全世界。看不见它的眼睛,不知,它是不是看透了整个世界,微胖的身体,证明昨天的胜利。
风刺破蚊帐,穿出了千万个孔,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鼓励。它,却像共生的一般。就这样,不动一丝,蚊帐中藏着些许不羁。它拥有的却是沉静。
曾想过一巴掌结束,却始终没有下手。也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天气变凉了。想到如果赶走,应该会冻死在外吧。
算了,随它去吧。
以为第二天便会飞走。早上醒来依旧还在。只是换了个位置。手指觉得发痒,本以为整个手都是红色的包。惊愕,竟只有两三个。舍友醒来,脸上,手上却不只。抱怨一片。
不知道为什么,最终出于一种莫名的感动。决定让它呆在蚊帐中。或许是可怜那瘦小的身体,也或许是因为那两三个仅有的红点。
于是,灰色的蚊帐,黑色的蚊子,透明的风,同时-现,并仅我拥有。
世界很大,每一个人都不能脱离而单独的存在。
我再也不敢用淳朴这个词去形容一些人了,我也很少找到一个心灵很干净的人了。每一次我都喜欢用悲哀来说现在的社会,这次我想换个词:悲催。
每个人都带着一个真面具和一个假面具。呈现给世界的永远是那张假面具,勉强的笑,阿谀奉承,随声附和。但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原本不是这个样子的。
整个社会处在一种权钱交易的状态。你要么有钱,要么有权,要么既有钱又有权。否则,有些地方,有些职位,有些待遇,免谈。
每年考公务的人都很多,每个人都知道竞争很激烈,却像挤公交一样拼命的往上挤。为什么,都认为是铁饭碗,事实上,的确是铁饭碗。
但铁饭碗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考得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公务员里面到底有多大的水分,又有什么用。有关系的就能上,没关系的先靠边站,等缺名额再把你带上。
网上曾经流传一个段子,自己表示很赞同:办事都得凭关系,有了关系靠关系。没了关系找关系,难找关系买关系。
可见关系二字的确不简单了,蕴含了多大的哲理啊。
但大家知不知道买关系多可怕,说一个自己身边的例子。
我姐姐考研的时候,考上了,面试没有找人。我现在说起来感觉我姐真是走错了一步棋,为什么这么说。她找导师的时候找人,结果找了一个年纪大的,也不做什么课题的老师。钱也花了,还没有什么大的作用。可悲的是什么,去年大年二十八的时候,那位恩人叫我们家人请他吃饭。我是一脑子火,这位卫生厅的干部也太不近人情了吧,叫人请客不看时间,何况我们是农村的啊。
所以,我有时候很不喜欢那些做官的,一点同情心都没有。但又有什么办法,我一直履行做一个现实主义者。可是,最近在一本文摘却看到了,叫我们在大学里做个理想主义者,顿时,我纠结了。我好不容易从理想主义者转化为现实主义者,现在又像是被洗脑了似的。
我不禁感叹,这是不是吃人的社会啊。怎一个坑字了得?
话说回来,我还是希望有条件的走一走这一路,因为你们比那些没条件的有优势,干嘛没用。
但我想告诫大家:这个把我们90后当做脑残的社会,我们还是要来点真本事的,关系可以帮你躲过一劫,可是九九八十一难,你都能逃吗?
其实我觉得,我和闺蜜在一起的时间都没有我和我亲爱的同桌在一起的时间长,有一种关系叫同桌。
我从1年级到现在的初二,我都不知道我换了多少个同桌,但让我映像最深的,还是要说我5年级的同桌。
他是一个男生,而且也是一个学霸,我也是学霸,开始我和他还不怎么说话,知道有一天,他终于开了他那千金难开的口,说了一句;“接我用用橡皮擦。”就因为这句话,我们两就不是怎么的就熟了,我们的合作感人事迹也有很多很多,有一次,老师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刚好那题他不会,我正在旁边偷笑着呢,他便踩了我的脚,暗示我用气息把答案说给他,要不是当时见他那可怜兮兮的样子,打死我也不会给他说答案。同桌久了,慢慢就会有绯闻了,不知是哪位大神说了他喜欢我,然后这事情就被老师都知道了,(其实说实话,我还是有点欣赏他的),然后老师分别找了我们谈话,渐渐的我们就生疏了,而且各自都换了同桌,有时候上课时都还是会去偷偷看他一眼,貌似他也没有以前那般开心了,一个学期过后,他便转学了。
如今我以和他断绝了联系,也不知道他现在还是不是学霸,但我还是希望他的成绩能好下去,人的一生总是要经历一个特别的东西,有一种关系叫同桌,有一种关心叫同桌,有一种安慰叫同桌,有一份“爱”叫同桌。
贵州贵阳乌当区北大附中贵阳为明实验学校初二:宋珂蔚
很多时候,我们总有这样的经历,在我们前进的过程中,阻碍与发展(即前进)总会交错出现。正是由于这样,才使得我们的前进是健康、可持续的。
曾经有一片草原,那里有鹿与狼。鹿的数量始终在四万只左右,牧民们认为狼的存在阻碍了鹿的发展,于是,他们杀尽了狼,鹿的数量开始爆炸性地增长。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草原上的草根本养不活增长后的鹿群。一年下来,鹿的数量竟急剧下降,草场沙漠化十分严重。为什么会这样?根据调查,正常生态下,鹿的数量实际上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当其数量增加时,狼由于食物增多也变多了。狼的增多又造成了鹿的减少。由此看来,鹿一时的发展竟会为以后短暂的阻碍打下基础。当鹿的数量减少时,与之相反,一时的阻碍反而造就了今后的发展。正是由于这种交错出现的阻碍与前进使得有一个动态平衡,其中有一个环节被破坏,则整个平衡将被打乱或者被毁灭。这种交替出现的阻碍与前进,相互牵制对方使得事物可以长久发展而不致迅速走向灭亡。
阻碍与前进不仅仅有着相互牵制的关系,而且还可以互相转换。有一名中学生,其父母为他选择了文学这条路,只上了一学期,老师就断定:他虽然用功,但做事过于拘泥、死板,即使品德完美,也很难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这是一个缺点,一个阻碍。后来,一个化学老师知道他的情况后,建议他改学化学。因为做事过分认真非常适合搞化学实验,他的缺点正好派上了用场。缺点还是那个缺点,但转眼间,它的性质就由阻碍变成了前进的动力。这名学生果然在化学中找到了自己的天地并最终有所作为。
与之相反,有一名科学家因某项发明而获得了可观的奖金。在当时,通常科学家会将它们投入到实验当中作为研究、前进的动力。可他却将钱全部投入到了改善生活当中。一段时间后,他的思绪已不是原先那么清晰,人也感到力不从心。原因是过度享受,已使他失去了原来的勤奋与智慧,动力也就变成了阻碍。
看似对立的阻碍与前进,实际上有着微妙的关系。看似可以转换的关系中却又有着诸多的不同,这就是阻碍与前进的关系。
我爱读书是有我的理由的。
人与书的关系,就像庄稼与泥土的关系。如果没有肥沃的土地,庄稼将生长在哪里?而秋后的丰收又从何而来?书就是人的泥土,人的灵魂就是泥土上的庄稼。灵魂是需要生长的,要想自己有一个有品位的灵魂、崇高的灵魂、伟大的灵魂,那就必须把书当成它的泥土。
人与书的关系,就像飞鸟与翅膀的关系。如果没有羽毛丰满的翅膀,蓝天就不属于鸟儿,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就只能是一个幻梦。如果你想像鸟儿一样,可以在追逐流云中享受欢乐,可以站在高高的树巅向高空引吭,那么,你就得把书当成自己的翅膀,在阅读中让自己的羽毛丰满起来,然后,志立高远,展翅高飞。
人与书的关系,也如琴与弦。虽然世上有梧桐这样的制琴佳木,虽然世上有伯牙这样好的琴师,如果琴张而无弦,谁能听到高山流水般美妙的乐曲?如果你正是一把用上好佳木制成的好琴,请多读书吧,在自己的心灵上安上也是上好的琴弦。于是,美妙的乐曲就会从你的心灵中流泻出来。
还需要更多爱读书的理解吗?
人如果不爱读书,生命就会无处生根,灵魂就找不到归宿,犹如农夫,空把一筐种子播撒在贫瘠的土地,看似一生奔波忙碌,却总是看不到好的收成;人如果不爱读书,生命就会找不到方向,犹如一个越洋的航海者,手里没有一只罗盘,就会丢失目标,迷失在汪洋里….
爱读书的人,心胸比天空还宽阔;爱读书的人,心灵比白雪还纯净;爱读书的人,情感比泰山还厚重;爱读书的人,思想的脚步无拘无束,理想的天空无边无际。
爱读书的人,灵魂的后院会有一个美丽的后花园,那里四季如春,奇花异草,佳木成荫,繁花似锦,果实飘香……当我们累了网了的时候,退到这里来,暂且远离红尘,可以听小说家讲故事,可以听诗人朗诵,也可以听散文家诉说衷情……在这里,每一朵鲜花都可以是一首诗,每一个果实都可以有故事,每一杯泥土,都可以酝酿出一个美丽的童话……生活很烦杂,灵魂很劳累。爱读书的人,就会给自己营造出这样一个心灵花园,放纵心灵,回归原始。
读书,将是我一生的最爱。希望我以上的陈述,也将成为更多人爱读书的理由。
老爸常对我说:“没关系!”,这似乎是他的口头禅,但我仔细观察,又不尽然。然而正是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令我获益无穷。
老爸做事总是从容不迫,却似乎从未落下过什么事,而做的事也总是清清楚楚的。以前,我常常在周末睡懒觉,既而在周日下午抱怨时间不够用,到晚上急急忙忙地赶作业、复习等。而老爸总是微笑着,拍拍我的背:“这次没关系!下次要统筹安排好时间,哪个时间段该做什么,哪些事可以同时做;不能前面拖拖拉拉,后面再赶着做事,这样事也做不清楚。先前预订切合实际的计划,接着努力按照计划做好——养成这习惯,你以后做什么事都轻松了。”我似懂非懂,在他的引导下,渐渐学会了把握时间。一个周末,星期六一定把所有作业完成,做快了,晚上能练练书法、看看电视或小说;周日全天复习。快的话还能预习下周的课程。这“没关系”让我的生活从容不迫。
当然,也有一天之间,几件事一同砸下来的时候,要求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显然是不可能的。此时,老爸的“没关系”又“登场了”:没关系,抓住重要的事先做,次要的事实在无法完成就简单些、快速些,甚至可以不要做。“没关系”教会我根据轻重缓急不同程度完成事情,取舍间,更获得一份轻松。
然而这周五,上午突然间宣布下午英语小测、语文考试,物理考试是早在周三就通知了,又听闻下午音乐课要期末考——我这个“乐痴”只会唱四首歌中的一首!此刻我彻底没辙了,午饭时就开始听考试歌曲了,临近上学前,又草草翻了翻语文书,就忐忑不安去学校了。结果音乐课考语文,我顿感懊恼,几近崩溃!怎么不通知清楚嘛?也怪自己没问清楚!这下可好了,语文卷一发下来,只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背过的课文、注释,此时怎么也无法清晰呈现在脑海中。晕头转向地填满语文卷,又迎物理考试,真是灯下考题乱纷纷!语文是必定考不好了,物理的难度骤然上升,也没太大把握。我垂头丧气回家,中午不在家的老爸听说了这些“屋漏偏逢连夜雨”的乱摊子,又笑了:“没关系!难,大家都不会做,突击考试大家都没时间复习。考试千万别紧张,不要把分数看得那么重,一两次考不好没关系,下次吸取教训就行了!”我叹了口气,想想老爸言之有理,淡泊开朗一些,见短即补,人总是不断完善的嘛!“没关系”,是放下忧愁的钥匙!
不过,当我想把今天的事推到明天做时,当我不在意自己常犯的一些粗心大意错误时,我用了推脱辩解的一句“盗版”“没关系啦!”,总会受到老爸严肃的批评:“大事情可以从从容容完成,但不能明日复明日地拖;小错误可以轻轻松松原谅,但不能一次又一次地犯!”此时,我会不屑于他的认真,但过后回省,最终恍然大悟!
原来老爸的“没关系”,是想让我收获一份从容,一份淡泊,一份开朗,但并不意味着懒散,并不意味着消极,并不意味着没心没肺。老爸想让我把握好“没关系”,笑对生活!
文章将结,复想起提笔前不知要写什么时,老爸那句话:“写我吧,没关系!”我笑了。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是一个极受赞扬的人物。
就如后来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的:“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慨,时时如见矣。”但抛开诸多的赞誉不讲,关羽的骄横傲慢和刚愎自用,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或许是受了“桃园结义”这种特殊关系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在刘备属下的“五虎上将”中,关羽是唯一一个敢“耍大牌”的人物。很多时候,连张飞的觉悟都不如,亏得关羽还熟读《春秋》、《左传》。没办法,有刘备这么个“黑老大”罩着,诸葛亮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敢太过较真。
与张飞的“敬君子,轻小人”不同,关羽从来都是傲上而不辱下。对待部属极尽关爱,对待上级却从来都是不屑一顾的样子。在其眼中,只有刘备没有别人,即便是面对执掌生杀大权的诸葛亮,也不太放在眼里。因此,排兵布阵,面授机宜,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况,诸葛亮基本就是能不用则不用。而关羽的这种处事风格,看起来是刚正不阿,义气深重。但长此以往,总也逃脱了不顾大局的嫌疑。
赤壁之战,华容道上,关羽放走曹操,按军律当斩,但因了刘备与之同生共死的誓言,诸葛亮只能从轻发落。如此的教训,一般人可能会记上一辈子,两世为人,自当洗心革面。但关羽就是关羽,不仅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反而在以后的发展中越走越远,越陷越深。
事实也是这样的,关羽在很多时候,的确是有些本末倒置、不顾大局了。
对待顶头上司诸葛亮是这样,对待同僚也表现得极不友好。镇守荆州的时候,当听说刚刚投降的马超英勇,就派义子关平前去对刘备说:“父亲知马超武艺过人,要入川来与孟起(马超字)比试高低”,如此意气用事,搞得刘备好不紧张。后来还是诸葛亮回信说马超不及关羽,关羽才“遂无入川之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本就不是一个单纯切磋武艺的问题,而是关羽的高傲心理在作祟。从另一个侧面,我们看到的不是关羽的大将风度,忠勇作风,而是目空一切、狂傲不羁。
当听说老将黄忠也被封为“五虎上将”,关羽同样表现出了太多的不快。
刘备做了汉中王,派费诗前往荆州授关羽大将军印。于是关羽就问是哪五虎将,当费诗说是“关、张、马、赵、黄”五人时,关羽却勃然大怒说:“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系吾弟也:位于吾等,可也。黄忠何等人,也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遂不肯受印。其气量狭小,不能容人,可见一斑。也就是费诗,知道关羽性格,佯笑着说出了这样一番道理:“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人……汉中王与将军如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可与同休戚共祸福,不宜计较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寡也。”直到此时,关羽方才有所醒悟。
如果说关羽的这些行为只是表现在集团内部还好办。但千不该万不该,在面对和处理与东吴的军事外交上,关羽同样表现出了一以贯之的致命弱点。
庞统死于落凤坡,刘备急于让诸葛亮入川。将荆州交割于关羽的时候,诸葛亮曾反复交代,一定要联吴抗曹,才能保得荆州的平安。既然有此嘱托,事关重大,于公于私都应竭尽全力,并积极主动与东吴搞好关系,至少也不应树敌结仇。而关羽不仅不按原定方针办事,反而一再逞强,单刀赴会,擅离职守,耀武扬威。
更要命的是,关羽既不懂外交,更不懂权变。因为双方一水之隔,出于安全和长久考虑,孙权主动向关羽伸出了橄榄枝,提出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从此两家结成秦晋之好,共同抵抗曹操。按说这么一个绝妙的机会,千载难逢,关羽要是真能从大局出发,摒弃个人恩怨,就应该愉快答应。不料关羽一听竟然又是大怒,并说出了连普通人家都接受不了的狂言:“吾虎女,安肯嫁犬子耶!”不同意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说那些侮辱人的话语呢。唯一的解释就是,关羽不仅缺少大局意识,而且还有个出口伤人的坏毛病。
至此,关羽与东吴的关系是越来越紧张。而孙权受此大辱,也从此下定决心,一定要收回荆州,生擒关羽。终于,好景不长,就在关羽天下舍我其谁、陶醉得失去理智的时候,东吴吕蒙却率兵白衣渡江,智取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生擒杀害。
现在的问题是:荆州危急,关羽应该就近求救。当时刘封、孟达就在离得最近的上庸关。出乎意料的是,当刘封接到廖化送来的求救信后,却因为关羽曾对自己被刘备收为义子之事多有异议而耿耿于怀,心存嫉恨。因此按兵不动,眼看着关羽一步步走向灭亡的深渊。固然,刘封公报私仇,见死不救,罪不容恕,但由此也足以见识关羽的人际现状。
后来民间常有大意失荆州的说法,其实并不客观。
之所以如此评价,不过就是为了维护关羽的忠义形象。而事实就是,正是由于关羽的傲慢自负和不识大体,才导致了荆州的最终丢失。换句话说,荆州之失,也正是这个缺点恶性发展的结果。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古代,父子关系是一种很沉重很复杂的关系,是海是山。不同于母子关系那样温情和纯粹,是花是阳。因为一个男孩的诞生,本就标志着一个家族血脉的传承和兴旺发达,以至于从出生之日起就肩负着责任和使命。又因一妻多妾制的存在,同父异母的兄弟屡见,而同母异父的罕有,这就导致情感世界天平的倾斜,孩子往往和母亲更亲些。
像元春归省,外男独宣宝玉觐见。揽入怀,抚其头,一语未完,泪流满面。在她心中,只有宝玉才是她的亲弟弟,有眷念切爱之心。而探春、贾环虽与之同父,但隔母,已相去甚远。这就形成一个以母亲为中心的感情集团,在家族中以父为大,在情感上却以母为重。
“子不教,父之过。”是一种成文和不成文的规矩。子孙不肖,父罪最大。就像贾政打宝玉时说的“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母亲虽也有相夫教子的义务,却可以躲在背后,不处在风头浪尖上。所以你很难看见王夫人管教宝玉,宝玉即便有错,也是别人的错,发生事情,很多人都要陪在里面。茜雪之事就是例证,李嬷嬷因宝玉喝酒,也挨过两日的骂。宝玉也经常滚到王夫人的怀里撒娇或搬着王夫人的头说话,其状甚是亲昵。而对贾政避之唯恐不及,像避猫鼠似的,风闻要回,慌得不得了。以贾母的话,胆子都唬破了。这些都是严父慈母最好的写实。
在红楼里,父子的关系和父女的关系截然不同。父亲对儿子一般要求甚严,动不动家法从事。而对女儿多宠爱,毫发不动,交与内帷,读书识字,针黹纺织。只要性情贞静,品格贤淑就好,出嫁时另备一副丰厚的嫁妆也就完事。贾府几位千金皆随贾母过活,长大后,在大观园里由李纨带着针线游戏,吟诗作赋,享尽在娘家做姑娘时的快乐,环境空间甚是宽松和优雅。
在红楼里,我们能看到的父子关系很多,贾政和宝玉,贾赦和贾琏,贾珍和贾蓉等,甚至是秦钟父子。但所有的父子关系都是惩戒有余,而温情不足。
荣宁二府是潭潭大宅,深深院落,从上到下乌压压一片,少说也有上千号人。但真正的主子没几个。贾母这边,有两子,贾赦和贾政。贾赦为长,又育二子,贾琏读书不成,为人机变,人情世故上去得,在叔叔贾政这边当差。贾琮年幼,是一个脸还没洗干净的毛孩子。贾政有三个儿子,贾珠二十岁时夭折,贾环尚小,见着贾政也是唬得骨软筋酥,一次大着胆子告宝玉的状,也是贴膝跪下,惊恐万状,品性极坏。宝玉嫡出,容貌丰美,神采飞扬,聪慧灵秀,自然成了焦点人物,被寄厚望。但因抓周时,弃笔墨,而取脂粉钗环,被贾政一直厌弃。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修养和行为,直接影响下一代的精神品质和行事作风。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不可小觑,古代也不例外。这里身教先不论,只说言教在贾府名存实亡,父子间连最起码的沟通都没有,动不动就打。比如贾政和宝玉说话,不是喝,就是喊,要不就是冷笑,开口畜生,闭口畜生。充耳都是“叉出去”“还不滚”之类的话。
赖嬷嬷曾对宝玉说 “不怕你嫌我,如今老爷不过这么管你一管,老太太护在头里。当日老爷小时挨你爷爷的打,谁没看见的。老爷小时,何曾象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了。还有那大老爷,虽然淘气,也没象你这扎窝子的样儿,也是天天打。还有东府里你珍哥儿的爷爷,那才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
从这段话不难看出,贾府从上到下,教育儿子的方法就一个字,那就是“打”。贾代善就是这么打贾政的,对贾赦也是天天打;东府里珍哥的爷爷,就是贾敬的父亲贾代化也是这么打贾敬的,并且极其残忍,像审贼一样,丝毫没半点父子温情,听着都不寒而栗。这些都是封建伪道德留下的祸根,是虚荣,是不可违抗的高高在上的父权在作祟。
这个赖嬷嬷也不是一个普通人,在所有奴才里位尊地显,家里也是楼阁亭轩,泉石林木一应俱全。他的儿子赖大是贾府总管,孙子也是丫头、婆子、奶子,捧凤凰似的长大,又捐了州官,比有些根正苗红忍饥挨饿的主子还体面。那她为何能如此尊贵呢?因为她是贾政的乳母,书中虽没明言,但细看便知。在贾府,奴才能得势的不是乳母就是陪房,乳母代表夫家势力,陪房代表娘家势力。像宝玉最大的跟班李贵,他是李奶母之子。贾琏的乳母赵嬷嬷,王熙凤也要敬她三分,她的两个儿子赵天梁、赵天栋在修大观园时,跟着贾蔷也当了肥差。整个贾府的奴才也成金字塔状,有着清晰严密的脉络。
赖嬷嬷是贾府的老人,与贾母平辈,王熙凤见到,都要起身相迎,可见地位之高。她是贾府最大的乳母头子,对贾府门清,所以作者借她之口,迁出以往故事。
贾赦贾政就是这样一路被打过来的,然后再这样打下去,以暴还暴,忘记了自己做儿子时所受的痛苦和压制。那父亲为何要打儿子呢?因为要规范他们的行为,要让他们立志功名,荣耀显达,走正路,担当起家族的重任。也可以像宝钗说得那样,更冠冕些“读书明理,辅国安民。”但效果如何,实不敢恭维。贾赦的官是世袭的,也就是接班,只不过职位降一等。贾政是皇帝体恤,赐了个主事之衔,都不是凭自己本事上镜。不像林家四代为侯,到林如海虽不能世袭,却是科甲出身,高中探花,所以黛玉尽管是孤儿,但底气十足,既是钟鼎之家又是书香门第。并且我们从王熙凤口里得知贾赦“官也不好好做,一天到晚左一个小老婆,右一个小老婆的,只知道陪小老婆喝酒。”贾政也是养了一大堆的门客,什么单聘任(善骗人)、詹光 (沾光)、卜固修 (不顾羞)、程日兴(成日兴)等。并和贾雨村相厚,最后受其牵累。观其友,则知其人,这些足以看出贾政的品味和自身的质量。
只有宁府的贾敬高中进士,算一文化人,有书香之仪。但偏偏生性淡漠,弃官不做,到庙里和一些和尚道士胡羼,一心想得道成仙。这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当初他爹贾代化,审贼样的打他,无非想让他上进读书,光宗耀主。没想到竟是这样不靠谱,书倒是读了,但家事一概不管,留下珍爷一人胡闹。乱伦也好,奢靡也罢,聚赌娈童也行,都与己无关。脂砚斋曾批:荣、宁世家未有不尊家训者。虽贾珍尚奢,岂明逆父哉?故写敬老不管,然后恣意,方见笔笔周到。红楼曲也唱“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我们再来看贾政。贾政平日里道貌岸然,不苟言笑,自恃清高,实际没多大本事。女儿封妃后,他多少算作皇帝的老丈人,这才是他最高的身份。他对宝玉不仅严格甚至冷酷,并且不能客观判断事物,尊重事实。喜欢主观臆想,凭自己喜好出发,先入为主,为宝玉抓周之事,耿耿于怀,再加之赵姨娘那点枕边风,宝玉的处境可想而知。第十七回,宝玉题对额,大展奇才,贾政虽声色俱历,但也不曾为难,是父子间最温情的一次。贾母不放心,一遍遍遣人来问,贾政的小厮也回说喜欢。事后小厮讨赏,解去宝玉身上所有配饰,抱着抬送至二门,好看煞。对宝玉来说,这是难得的快乐时光。讲身教贾政贾赦皆不是楷模,因为他们自身都不是高品质的人。贾赦为人虽荒淫,但还有那么一点点热度。二十五回,逢五鬼,凤姐和宝玉人事不知,贾赦一直忙着各处寻僧觅道,希望出现奇迹。而贾政见不灵效,着实懊恼,就阻贾赦道:“儿女之数,皆由天命,非人力可强者。他二人之病出于不意,百般医治不效,想天意该如此,也只好由他们去罢。”贾赦不理此话,仍是百般忙乱。从这看,政老确实叫人寒心,宝玉是他亲子,而王熙凤只是赦老的儿媳妇,赦老却比他上心。当然贾母最激烈,不仅痛骂了赵姨娘还要把做棺椁的拉来打死。
宝玉是极其惧怕贾政的。怕到什么程度,我们来看一下。第八回,宝钗小恙,宝玉和黛玉分别前去探视,薛姨妈留下他们吃饭。宝玉意恬心洽多饮了几杯,李奶母劝他不住,就使出杀手锏,言今天老爷在家,小心问你的功课。宝玉一听就霜打的茄子蔫了,脑袋立马耸拉下来。黛玉忙说:“别扫大家的兴!舅舅若叫你,只说姨妈留着呢。这个妈妈,他吃了酒,又拿我们来醒脾了。”这里,我们不可错会黛玉助长宝玉的习气,而是黛玉冰雪,知道舅舅的作风,虑宝玉长此以往,会形成巨大的心理阴影。薛姨妈也说:“别怕,别怕,我的儿!来这里没好的你吃,别把这点子东西唬的存在心里,倒叫我不安。
这是第一次讲宝玉怕贾政,淡淡叙出。以后经常从贾母和王夫人的口中听到“就欠你老子垂你。”这样的话。贾政也是一个却少温情的人,无缘无故就喝斥宝玉:小心靠脏我的门,站脏我的地,还不滚等。这里有恨铁不成钢的成分,也有自己的武断。
贾政打宝玉,肯定不只一次两次,书中张弛有度,明暗有别,不会一味累文赘墨。第三十三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遭笞挞。这是代表性的一次,作者明写,也是打得最狠的一次。起因,一是蒋玉菡;二是金钏。贾政一叠声“拿宝玉!拿大棍!拿索子捆上!把各门都关上!”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后来不解恨,亲自上阵,棍子下得又快又急。门客看打得不详,觅人进去送信,幸亏王夫人和贾母及时赶到,才避免进一步的灾难。打完,宝玉伤得很重,几乎没有好的位置,是用藤屉子春凳抬出去的,躺了很多时日。这只是其中一次,这样的经历在宝玉的成长经历中不会少。实际贾政很虚伪,从不私下和宝玉沟通,每次都是当着众门客、下人和小厮的面批驳凌辱宝玉,以显示他做父亲的威风和尊严,昭示他尽到了职责。
至于打的原因,先说蒋玉菡。蒋玉菡是忠顺王驾前承奉的一个戏子,应属包养。寻之不见,便找至贾府。在这件事里,宝玉是一个陪客,宝玉和琪官虽厚,但也只是一介少年,对忠顺王构不成任何威胁。真正与其抢夺琪官的应该是北静王,蒋玉菡送给宝玉的那条红色腰带“茜香罗”就是北静王送他,他又转送宝玉的。这是皇室内部王爷间的斗争,宝玉白白夹在里面。再者宝玉对琪官的态度和他们有别,在他们眼里琪官是戏子甚至是玩物。但在宝玉心中,就多了平等友爱和尊重,这是宝玉的可贵之处。忠顺王府势力极大,根本就不把贾家放在眼里,长史官趾高气扬,话里有话。贾政也很害怕,口口声声痛斥宝玉祸及于他。他打宝玉不完全是为了教育宝玉,而是怕自己受牵连,从这点就可以看出贾政的自私。
金钏之事,也不是贾环口中的奸淫母婢,那是无端编造,歪曲事实。这点王夫人最清楚,只不过宝玉替她背了黑锅。金钏性格热烈,经常挑逗宝玉,宝玉也喜她娇媚可爱,常与之玩笑。偏偏这次是在王夫人眼皮子底下暧昧,王夫人假寐,听得一清二楚,出手又快又急,迅雷不及掩耳,嘴巴打得那是脆生生地响。金钏是王夫人的首席大丫头,比袭人的地位还要高,从来没吃过这样的亏,自然觉得很没脸。王夫人怒骂她:“下作的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并一气之下,撵了出去。这对她肯定是灭顶之灾,名声坏了不说,以后顶多配个小厮,过清寒生活,不会再有好的前景。加之家里的数落和谩骂,投井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再说贾赦和贾琏。贾赦是荣国府的长子,贾珠死后,贾琏就是荣国府的长孙。四十八回,平儿忙忙地跑来管宝钗要治棒疮的药,说贾赦把贾琏打得动不得,板子棍子混打一气,脸上破了几处。起因是石呆子案,贾赦看上他几把扇子,贾琏无能,一直没营谋到手。最后是贾雨村拍贾赦马屁,出面讹其拖欠官银,拿来充公,赦老随愿。贾赦就拿着扇子指着贾琏鼻子问“人家怎么弄了来?”贾琏回说“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贾赦认为贾琏拿话堵他,里面可能再夹杂点鸳鸯之事,怪贾琏没从中出力,又怀疑鸳鸯恋着贾琏和宝玉,嫌自己老,就旧账新恨一起算,打了起来,并且打得很重,一打就病了,就卧床不起了。这是暗写,可与贾政打宝玉对看。
实际父权,在演变的过程中,不只高高在上,而是随心所欲,甚至有很大的泄气成分在里边,已经不再是教育二字那么简单。因自己不端,而牵怪他人,何谈教育。这里我们也能看到,贾琏比较温热,做事还有底线,不像贾雨村那么老谋深算;也不似贾赦那么冷血。
这是荣府。在宁府,贾敬尚在,他和贾赦贾政平辈。但他几乎不住府里,只在庙里胡混,万事不管。贾珍一个人说得算,他对贾蓉的教育,也是继承了老祖宗的规矩,打是必然,但是管得着三不着两,并另类出裁。清虚观打醮回,贾珍闻讯贾母带着全体女眷出动,便赶了过来,又喊贾蓉。贾蓉怕热,躲到钟楼那边凉快在。贾珍就说:“你瞧瞧他,我这里也还没敢说热,他倒乘凉去了!”就命小厮啐他。也就是往脸上吐口水,小厮知道贾珍平日的性格,违拗不得,就照做。这是很变态的一种行为,这个老子不仅占了儿子的老婆,还如此侮辱儿子,根本就不把儿子当人。贾蓉也是个活得极没尊严,自己也不想有尊严的人。贾珍又命贾蓉赶快回府,接尤氏娘母子前来服侍,贾蓉怕热本想让小厮去,又怕日后对出,少不得自己跑了一趟。
从这三对父子关系来看,儿子都是怕老子的。老子管儿子那也是毫不留情,不仅缺乏理性,甚至很任性。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几乎就是两个字“打”和“怕”。
这里,我们能看出王夫人对宝玉的溺爱,错都是别人的,儿子是最好的,有气扇的是别人的耳光子。金钏死后,王夫人说宝玉,也是很低的声音,宝钗进去就掩口不提了。
那是不是做儿子的就真正惧怕了老子呢?实际不然,这个怕只停留在皮肉上,心里其实并不害怕。并且这种打,本身就是一种失败和反效果。
宝玉挨打后,一直躲在园子里,连晨昏定省都免了。贾政不是不让他游荡优伶,和琪官那种人来往吗?他躺在床上疼痛难忍还对黛玉说,为这些人死也值得。贾政不是让他读书上进,求取功名吗?但在这次打后,他变本加利,除了四书,迁延古人,把所有的书都烧了。打的后果,就是激起更大的反抗。
贾府的教育是非常失败的,并且这种失败一代代延续下去。望子成龙,振兴和维护家业,是一个家族的宗旨。像贾府这样的钟鼎之家如果能金榜提名应是再好不过的了。他们行伍出身,打仗起家,荣宁二公都是跟随皇帝出生入死才才得以封侯。但科第成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贾府至第二代,贾代善和贾代化均是世袭。第三代贾赦也是世袭,贾政是赏赐。到了第四代贾琏是捐了一个同知,也就是买了一个虚名。宝玉贾环未知,不过从书中伏笔看,贾环应世袭。第五代贾蓉也是花一千二百两银子捐了一个龙禁尉,简直是一代不如一代,开始买官了。贾兰倒是一块料,文的武的都来得,但书中写很讽刺,他没爹,这一切赖他母亲李纨教导。这足以显示父权教育的失败。
关于教育问题,莫言说过这样的话,作家不是教育出来的,政治家科学家也不是教育出来的,甚至是叛逆和反抗出来的。此话对与否,那要看我们的视角。如果说曹雪芹是宝玉的原型,曹雪芹能写出《红楼梦》,绝不是贾政教育出来的结果,这是肯定的。
那什么是教育呢?教育就是一个保护和帮助的过程,就是让一粒小芽平稳地长成一朵鲜花或树苗,帮助它克服困难,经历风雨,而不是吓成一滩烂泥,瘫在泥土里。实际教育是不存在的,是无形的,陪伴就好。他的前半生你悉心照顾,你的后半生他来关爱,这是最好的状态。所以教育,就是教育自己,把自己做成一个标杆,去影响他;所以教育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质量有情趣的人。为什么南怀瑾先生说,一流的家庭,孩子往往受到最末等的教育,因为孩子是佣人带出来的。这也说明陪伴和相处有多么重要。
红楼给我们的启迪是深刻的,这里的父子关系,有着深深的旧时代的烙印。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更温情些,似向阳花,一天比一天阳光灿烂起来。让天下的儿子透过父爱的肩头,可以看到更高远的天空和辽阔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