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故事
1999年的春天,在一个晴朗的夜晚,一个年轻的男人正伏在书桌前,左手翻动着词典,右手在纸上写着:欣怡、丹阳、茵茵… …,忽然,他惊喜地对躺在床上的大腹便便的妻子说:“就叫‘书凝’吧!咱家不是开着书店吗?!让孩子多读书,书能凝结智慧和力量,这个名字寓意多深刻。”“嗯,真挺好的,好听又有寓意,就叫‘王书凝’吧!”她的妻子欣喜赞同。3月3日,名字的主人出世了,那就是我。
书凝,人如其名,自我呱呱坠地,就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我婴儿时期就已经会“看书”了。每天我都会坐在床上,手里捧着一本色彩艳丽的《婴儿画报》,“孜孜不倦”地“读”着,看了一页又一页,尽管有的时候画报是倒着拿在手里的,小嘴巴里还不停地用我自己的语言喃喃细语,虽然大人们听不懂我在说些什么,但我依然自娱自乐、兴趣盎然。别看我那时是个不懂事的小娃娃,但我可不像别的小娃娃一样会让画报体无完肤,我看完的画报都是完完整整、干干净净的。
后来,我上了幼儿园,会一些简单的字而且还学会了拼音,开始了真正的读书,《幼儿画报》和一些拼音版的童话书培养了我丰富的想象力。从书里,我结识了红袋鼠、嘟嘟熊、小猴子包包、白雪公主和善良的美人鱼等朋友,她们引领我畅游童话的王国,使我明白了勇敢可以创造奇迹、善良可以战胜邪恶、自信可以点燃希望等道理,培养了我勇敢、善良、自信的性格。
爸爸经常说读好书就是跟智者交谈,可以培养美感,陶冶情操。爸爸每次出差都会不惜重金给我买回几本好书,整个小学阶段,是一本本充满哲理、情节生动的书伴我度过每一天。《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成语故事》,让我了解了历史风云的变迁;《四大名著》让我陶醉于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之中;《唐诗宋词鉴赏》让我感受了我国古代诗词的雄浑大气、豪迈多姿;《快乐晨读》和《智慧背囊》告诉了我做人的道理和生命的真谛;《莎士比亚喜剧集》、《泰戈尔诗选》、《汤姆叔叔的小屋》、《鲁宾逊漂流记》等外国名著让我领略了友谊的真挚和人性的光芒
是读书让我学会思考,是读书让我变得深刻,是读书让我凝聚了希望与力量,我无愧于这个名字——书凝。
有很多人看到我的名字以后,不是“你的姓是念du还是dou啊?就是“你怎么姓这个啊?”是,我的姓的确是很罕见,但如果你说我的姓罕见的话,那我的名字就是更是独一无二的了!估计你找辩全中国也找不出一个和我同名同姓的了。
我的名字叫都依艺,姓du,这个名字可真是让我又恨又爱。记得曾经有一个新老师,拿起花名册就开始念“dou依艺”全班同学先是一怔,紧接着都哈哈大笑起来,我只好鼓着腮帮子,哭笑不得地给老师订正着:“老师,是du,不是说完,老师尴尬地说:“是么?呵呵,不过你名字很好听啊!”听到这个评论时,我心里美滋滋的,那原本不愉快的心情,马上被我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说来我的名字可是大费周折才得来的。听妈妈跟我讲,在出生之后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便聚在一起商讨着我的名字。我出生的时候正好是五月一日,爷爷一挥手慢悠悠地说:“既然是五月一日出生的,那就叫都五一吧!”奶奶一听,马上表示反对:“哟,亏你想的出来,这名字怎叫的出来呀!”这时爷爷突然又插进来说“那要不然就都一一吧!既简单,叫着又顺口。”妈妈思忖了一下便说:“好是好,而且还都是一,以后肯定是第一!可是不觉得单调了点么,咱们把字改一下呗!”爸爸一听连忙拿出字典开始查yi的读音。“哎,这个‘依’字挺好的,还有服从的意思,以后肯定是个乖孩子!”奶奶把字典从我爸爸手里夺过来,一本正经地翻了起来,“喂,你们看这个‘艺’字,不错呐。”妈妈一看连忙应和道:“恩,希望他以后多才多艺吧!”爷爷一听连忙说“怎么能是‘希望’呢!肯定多才多艺!”说道这,全家人都笑了起来。这一次讨论,决定了陪伴我一生的名字——都依艺。
不过,名字还给我带来过许多笑话,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班里出了名的废话大王突然把我截住了。他一本正经地捋了捋头发,漫不经心地从身后拿出一本书,假装推销员的样子大声叫道:“大家来买了啊!都依艺牌咖喱——嘟嘟咖喱上市了哈!大家快来买啊!”
等我刚缓过劲儿来想找他算账时,他早已逃之夭夭了。正当我满腔怒火还无处发泄时,站在旁边看好戏的同学一把勾起我的手臂,一脸坏笑地朝我说:“哟,你说你创造了嘟嘟咖喱也不给我们分点,”说罢,她便一下松开我的手,一边向前跑一边朝我喊:“下次一定要给我们带点——嘟嘟咖喱!”听到这我哭笑不得,但是我也只好认命了,谁叫我父母给我起了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名字呢?
这就是我名字的故事。记住哦,我叫——都(du)依艺!
我的名字叫葛培,“葛”字是随父亲的姓,“培”字是父母希望能把我培养成一个人才。说完大名,就要说说我的小名——“小杏子”了。
妈妈在没事儿的时候,总爱叫一声我的小名,我答应一声:“哎,妈妈,有事吗?”她就会说: “没事儿,就是叫着玩玩。”开始,我觉得很烦,但后来发现这是爱。
说起小名的由来,它源于我的故乡。故乡门前有一棵银杏树,所以我的小名就叫“小杏子”了。想起小名,就想起了故乡;想起故乡,就想起奶奶。我的父母很忙,一年通常指能回去一两次。
我喜欢我的小名,更喜欢父母对我的爱。
四年级:紫月
2013-04-1816:15:23|分类:周钰莹的日志|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我的名字很普通,但竟常常出些差错或被叫成“张锦台”、“张锦贴”;或被写成“张锦昭”、“张锦恰”;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时,我的名字也几次被贴在了男士的房门上,且不论这诸多差错的原因何在,只是这个“贻”字里有一个我童年的故事。
这得从我降临人世时说起。
母亲生我的时候,父亲已经去世四个月,难产。我没有哭,奄奄一息。这年,大哥十二岁,二哥十一岁,三哥十岁。在大学教书的父亲生前总盼着有个女儿。母亲尽全力把我救活。有母亲的爱抚,哥哥的爱护,襁褓中的我并未感受到失去父亲的不幸。
抗日战争爆发时,我两岁。三个哥哥都随学校转移到后方去,母亲带着我从杭州回到老家。开头的那些日子似乎都不记得了。只记得祖母一见到我,就蹙紧了眉头,不知在嘟哝些什么。只要母亲不在旁边,她就横着白眼瞪我,一边挥手叫我走开。她的那双闪着凶光的白眼睛瞪了我两年。我起初只觉得害怕,本能地躲避,躲在母亲和我住的那间屋子里,躲在母亲的身后,躲在能够遮住我的身子的任何一个角落。母亲默默的,只是干着活,只是不断地对我说:“快快长大。长大以后去读书。读了书什么也不用怕。”说话的时候,母亲眼里噙着泪。幼小的我似乎也懂了点什么,“嗯,嗯”地答应着,过完三周岁生日的那个春节,我穿上母亲亲手做的新棉袍、新棉鞋,站在衣柜的镜子前面,左看看,右瞧瞧,又端一张凳子,站到上面,打开书橱,拿一本人物绣像本的《水浒传》,一边翻看着那书里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的奇妙各异的形象,一边就觉得自己能走路能与母亲对话能拿着书看已经长大。心里有了一种什么也不用怕的感觉。也终于从母亲的口中得知祖母对我怒目而视是因为我是个“克死了父亲的遗腹女”。我当时蒙蒙胧胧地意识到祖母对我的不相容。只要我存在,祖母就要用白眼瞪我,这大概是改变不了的。于是,不知怎么一来,我也就不再躲避她了,而是学着也用白眼瞪她。她嘟哝我就大声地嚷,她挥手我就举起小胳膊摇动着。我居然毫不惧怕毫不畏缩。大概正是在这样的时候,我幼小的心灵里体验到了世界上除了爱,还有恨;体验到了一种平白无故的委屈、一种不甘受侮的抗争。当然,祖母不会放过我,她手里拿一杆戒尺,要打我的手心,我不让她打着,从楼上跑到楼下,从楼下跑到天井里,从天井里跑到家门前的石板路上,跑到后门的河滩边。她小脚伶仃,哪能追到我呢!母亲当着祖母的面大声地呵斥我,但母亲分明只是为了维护祖母的那点“面子”,那声调,那语气,都是在护着我的。这样地“对立”了一段时间,我就再也不到祖母的房间里去,也不再叫她;她也就不理睬我。吃饭时,母亲在一个小碟里给我另盛一点菜,把饭和菜放在一张方凳上,我自己坐在小椅子上慢慢地吃,倒也安然无事。但她对我们孤儿寡母更加没有好气。对我奈何不得,就把气撒到性情温和不爱惹事的母亲身上。不是嫌母亲做的针线活不好,就是说母亲干活太慢,絮絮叨叨,没完没了。母亲越是忍受,她就越是厉害。母亲在屋里暗暗地流泪,我搂着母亲,像个大人似的说:“她骂你,你也骂她。她凶,你也凶。不用怕。”可是母亲说,祖父、父亲都故去了,哥哥们在上学,我还不懂事,暂时还只得在这个家里,靠祖父留下的产业过日子,只能是忍着点。庭院深深,度日如年。
过完四周岁生日,又一年的春节。大年初一早晨,喝过糖末花茶,要向长辈拜年。读过几年私塾的母亲深受父亲的思想影响,她不让我跪地叩头,而是深深地鞠一个躬。她说儿女不忘父母养育的不易,读书,争气,就好。我向母亲鞠躬以后,正迟疑地走向祖母,一抬头,又见一双白眼,于是转过身就走。因为是过新年,祖母不好发作,对着母亲说了声:“没有家教。”自己上楼去了。自此以后,我已决然地不把祖母看做是我的祖母。我每次见到她,昂起头,唱着自己也弄不清楚的歌儿,一直唱到看不见她的身影。这时候,我心里充满了得胜的喜悦,只是难为了母亲。
这年春天,姨母与姨父从南京回来,姨父身体不好,回老家来休养。他们听说了祖母对我的“压迫”与我的“不屈”,就邀母亲和我去与他们同住。姨父对我说:“你父亲留学日本,学习纺织工业,主张科学救国。他一向主张男女平等,希望有个女儿。你要读书,让你的祖母看到你这个遗腹女怎样地有出息。”于是,姨父为我起个以后上学的名字:锦贻。锦,是家谱上规定的辈分。贻,同遗。记着自己是个遗腹女,要用自己的行动去争得女子的地位;记着父亲的遗训,学习知识,并将知识贡献于社会。从到姨父家的第一天起,姨父就教我识字写字,并且专门为我买来儿童读物。我心思想,这就是读书了!立即有一种很神圣的感觉。每天不用母亲催我,就按时起床。大半个上午都跟随姨父认读,背诵,书写,姨父请人将一张小书桌一张方凳各锯去一截腿。我从此就跟学校里的小学生一样,有了专门的课桌凳。姨父要求极严格。在书桌前,慈祥的姨父戴上老花眼镜,变成一位严厉的老师。我也变得十分懂事,认认真真,不用大人操心。一老一小,相处默契,其乐融融。每当大人们称赞我的时候,我就看到父亲在照片上对我微笑。我心里在说:我是个遗腹女,我要争气!姨父家里,到处是书。书橱里,书架上,书桌旁,都堆满了书。我已经不满足于看那几本儿童读物了,于是就去翻那些厚厚的书籍。看不懂书里的文字,就看那些不同风格的插图,然后缠着姨父讲那些书里的故事。慢慢地,我知道了:那么多美好的书籍,正是那些好好读书有了知识的人写出来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写的书不让小孩子看懂。我干是不仅想着要好好读书,还想着读了书,有了知识,也要写书,要写让小孩子看懂的书。
没有想到的是,姨父只教了我几个月,竟突然永远地睡去了。我跟母亲、姨母大声地呼叫他,可是姨父再也没有答应。我哭了好几天,第一次感受到一种无可形容的巨大的悲痛。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仍像往常一样,按时坐到我的小书桌前,反复地读姨父教过我的诗词。母亲和姨母也与姨父一样不断地为我买书。我常常独自一人,在书堆里邀游,凭着我已经认识了的那些字,凭着书中精美的画页,似懂非懂地翻看着那些中外文学名着,心里又增添了一份实现姨父遗愿的心思。我名字里的那个“贻”又多了一层内涵。
那一段时间里,我只是迷恋于看那些还看不懂的书,竟至于完全忘记了庭院里盛开的美丽的花和翻飞于花中的美丽的蝴蝶,忘记了庭院外邻家小孩于结伴游戏的无比的快乐。
之后,母亲把我送到了离姨父家不远的一所小学。当时我还不够五周岁,但按古老的习惯也可算作六虚岁。我在班级里,年龄最小,个子最小,坐在第一排。因为上学前已经识了不少字,有了坐课桌的习惯,再加上要好好读书的那份努力,我每学期的学业成绩都是第一名。我把学校的成绩报告单放在父亲遗像前的小桌上,看到父亲仍然微笑着,目光正注视着我。再看姨父的遗像,也仍是那么慈祥、那么严厉。我站立着,呼唤着父亲和姨父,向他们诉说着我的心意。我心里一遍遍地说着:我是个遗腹女,我要争气!
渐渐地,我又从一些书中读到了许多先驱者的遗事和遗言。也渐渐地懂得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为振兴祖国而争气!
直到如今,每当听到别人喊我的名字,或是看到报刊书籍上出现了我的名字,我总是在心里说:决不能辜负前辈人的遗教,要争气。
五年级:网名:hao44或真实姓名:周钰莹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有的人名字有学问,有的人名字很优雅,有的人名字很大气,有的名字好写,我的名字也不例外,既好写又好记,叫“胡可”。“胡”是随爸爸姓,“可”是可以的可。
听说妈妈在我快出生的时候,想了很多名字,我第一个名字叫“胡途”,但是妈妈怕以后别人读成了“糊涂”,就又起了一个名字叫“胡可”,这被旁边的舅舅听见了,舅舅说:“就叫胡可吧”。胡可这个名字可有着很深的含义哦!“胡”的意思是希望我糊里糊涂的把学习搞好,身体搞好,将来工作也搞好,少操心。俗话说“人生难得一糊涂嘛!呵呵,“可”是希望我可以做到这几点。
我的名字还闹了不少笑话呢。在乡下的奶奶家,有的人叫不清楚我的名字,总爱叫我“gege”,刚开始我总以为是叫我“哥哥”,我就不理他们,后来才知道是叫我呢。
这就是我名字的故事,朋友们,把你们名字的故事说来听听吧!
湖北省武昌区四美塘小学二(四)班二年级:胡可
本人,姓邱名轶颖。因既不是古人,也不是文人,当然也就无字无号了。
“邱”,这在本人没下生就定格了,爸爸姓邱,爸爸的爸爸也姓邱,我自然就天经地义地无法去自由选择喽。不想,这也姓竟成了同学给本人起外号的奠基。
“轶”,本人尚且年少,但此字并不是暂用,而是永久性标志,就是说永远超群了,哈哈,然而也因为这个字,本班同学给本人起外号叫“邱蚓”,呜呜!!!难道我也会是一条虫?
说起这第三个“颖”字,当年可让爸爸费了一番脑筋。因为有了“轶”字,所以后面的字就很难起。本想用老娘的姓氏,可是太难听,于是爸爸提议说:“我想我的女儿一定很聪明就“颖”吧!”于是“邱轶颖”这伟大而高贵的名字诞生了。也只有这样了。不过,我敢担保,在读过本人的芳名后,99。99%的人都会认为我超级聪也!
然而,说来惭愧。颖颖,颖颖,喊起来响亮,只可惜本人长得既不靓也不帅,那大脑的智商和平日学业,也是平平一般。唉,亏对大名也。后来,长大后得知历史上有位胆识过人的将。
洵阳路小学四年级三班 邱轶颖
本人,姓邱名轶颖。因既不是前人,也不是文人,固然也就无字无号了。
“邱”,这在本人没下生就定格了,爸爸姓邱,爸爸的爸爸也姓邱,我天然就理所当然地没法去自由选择喽。不想,这也姓竟成了同砚给本人起绰号的奠基。
“轶”,本人尚且幼年,但此字并不是暂用,而是永久性标志,就是说永久超群了,哈哈,但是也由于这个字,本班同砚给本人起绰号叫“邱蚓”,呜呜!!!莫非我也会是一条虫?
提及这第三个“颖”字,昔时可让爸爸费了一番脑子。由于有了“轶”字,以是后面的字就很难起。本想用老娘的姓氏,但是太刺耳,因而爸爸发起说:“我想我的女儿必定很聪慧就“颖”吧!”因而“邱轶颖”这巨大而高贵的名字出生了。也只有如许了。无非,我敢担保,在读过本人的芳名后的人都市以为我超级聪也!
但是,说来忸捏。颖颖,颖颖,喊起来清脆,只惋惜本人长得既不靓也不帅,那大脑的智商和通常学业,也是平淡一样平常。唉,亏对台甫也。后来,长大后得悉历史上有位胆识过人的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而每个名字又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当然我也不例外,我也有我的名字,我的名字也有一个故事。大家愿意和我共同分享一下吗?
那是二零零零年的腊月二十九,也是隆重的传统节日“除夕”,人们都在忙着过年,而晚上,大家又都沉浸在甜蜜的团圆饭当中。黄昏时候,天阴起来,外面纷纷扬扬飘起了鹅毛大雪,妈妈的肚子疼痛起来,感觉小宝宝就要出生了。爸爸赶紧给爷爷打了个电话,马上带妈妈去了医院。
表针指向了七点,就听“哇”的一声,世界上就多了个白白胖胖的、可爱得要命的小女孩。不用问,这个小女孩就是我。
我出生后,也就有了名字。我的乳名叫“末末”,这是因为明天就是大年初一,是农历二零零一年的第一天,所以今天还是本世纪的最后一天呢。月末、年末、世纪末,而且我在家里也是最小的,相当有纪念意义哟!别忘了,“末”还有“稍”得意思呢,我也要冒尖的。
我的学名是张瑞雪,显而易见,是因为我出生的时候大雪纷飞,大地一片银白,麦田里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爸爸对我寄予了深切的期望,他为我取这个名字是为了让我长志气,有出息,将来有个好前景,瑞雪兆丰年嘛!
我爱我的名字,它有着非同寻常的丰富的含义。
一天晚饭后,我们一家人围坐在茶几旁闲聊,不知怎么的就聊到了起名字这个话题了。
爷爷说:“我们小时候家里都很穷,最大的愿望是吃饱肚子,所以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饭吃,给孩子起名字多数都叫满仓、满囤什么的,象我和你三爷爷、四爷爷弟兄几个就把‘屯粮、陈粮、余粮’的名字全占了。”
这听起来好笑的名字真是透出一股心酸呢!
“那爸爸的名字有什么意思?”“我们出生的时候正赶上全国人民怀念毛泽东,崇拜军人的时代,”爸爸接过话来说,“所以男孩都爱起‘卫东、爱军、胜利’之类的名字,女孩嘛,叫‘爱红、卫红’的特别多。”
哦,怪不得爷爷给爸爸取名叫拥军,给姑姑叫爱红呢!军人出身的爷爷当然热爱军人了。
“你出生的这个时代,不愁吃穿,又没有战争,是最幸福的一代人了,所以爸爸妈妈在给你们起名字时,就把心中最美好的祝愿和希望融进你们的名字中了。比如你的名字……”
“我知道,我知道”,爸爸还没说完,我就打断了他的话,“我小名叫健翔,是因为你们希望我身体健康,能自由飞翔;我的大名叫王越,是你们希望我能够不断超越自我,因为你说人最难超越的不是别人是自己。”
“哈哈……”
五莲县实验小学四年级十班四年级:王越
我叫罗程颢,为什么叫罗程颢呢?因为我爸爸姓罗(中国人比较喜欢孩子的姓跟爸爸),我妈妈姓程,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希望我有远大的理想,就给我取了这个“颢”。我的这个“颢”,在字典里是没有具体的解释的,但是我的“颢”的由来却还有一个故事呢!
在一九九七年五月二十六日下午两点二十九分××秒(多少秒不记得了),我来到了人间。当时爸爸一直紧紧地攥着那张皱巴巴的纸,纸上写着我的名字;舅舅带着他的几个朋友在外静静的等待;外婆和奶奶也一起等候着。不一会儿,大夫来到手术室外宣布,手术十分顺利,是一个男宝宝。我爸爸一听高兴得差点把我的名字都报错;舅舅更是兴奋地大声说:“我有外甥了,我可以当舅舅了!”那神情就好象中国国奥队拿到了大力神杯一样;奶奶和外婆也高兴得合不拢嘴。大人们给我取“颢”这个名字,是希望我出生后就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我为什么取“颢”这个名字,我妈妈还给我讲了另外一个原因:我在妈妈肚子里差不多四个月的时候,妈妈不是十分注意休息,每天上下班路上就要花费三四个小时,有时还要加班。有一天在下班的公交车上,突然感觉身体有些异样,妈妈当机立断立刻赶往医院,幸亏医救及时,不然可能就……有了这样一段插曲,爸爸妈妈希望我顺顺利利,好一点,而“颢”就是好的谐声,所以就给我取名“罗程颢”。
在小小的名字背后担负着父母那么多的心血,所以我要感恩父母,感谢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