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启示
一天晚上,我在家写作业。突然,我的眼前一黑,原来是停电了。我大声地叫道:“家里停电啦!”于是,妈妈打开手电筒,拿了一根又细又长的蜡烛,用打火机把蜡烛的“头发”点燃。蜡烛立刻照亮了房间,我便开始写作业。
蜡烛的一生很淡,白的、红的,五颜六色的。头上竖起一个朝天的小辫子。蜡烛生命是从它的朝天小辫开始的。渐渐地,火苗吞没了朝天小辫,开始熔化蜡烛的身体。滴滴蜡珠,犹如一串串泪珠,凝固了。古人说得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蜡烛矢志不渝的精神。
蜡烛的精神不仅是古人赞美的对象,而且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所以,蜡烛的一生是辉煌的,从生到死,始终为人们奉献着光明。在电灯走进千家万户的当今时代,蜡烛的作用好像消失了。
蜡烛,你红色的衣裳包裹着纤细的烛芯,端顶跳跃着小小的暖色火焰,晕出安谧而淡定的光晕。
在停电的时候,蜡烛仍然有着自己的用途和作用,玉柱般的白烛安送西去的灵魂,玛瑙般的红烛喜迎新生的家庭。
还有,那五彩生日蜡烛,象征着又一岁的开始,每一根都洋溢着幸福的纪念。在微微的烛光下读书,感到温暖;在微微的烛光下行走,感到安适。
它们跳动着,燃烧着自己,如同一点点温暖的光芒,汇聚成春暖花开的力量。所以,我们要学习蜡烛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蜡烛,我赞美你,你照亮了他人,却牺牲了自己!
六年级:筱筱雨沫
那天夜晚,乌云滚滚、雷电交加,天下着倾盆大雨。由于停电,室內一片漆黑。妈妈急忙起床把蜡烛点燃……
从梦中惊醒的我,看着那美丽的烛光,忽然想起了我的老师,他们在休息时都不忘自己的工作,夜深时都还在灯下孜孜不倦地为我们批改着作业。老师把知识教给了我们,而他们却慢慢地变老了。
环卫工人也是一样,每天天还未亮她们就穿着那粗糙的工作服,手持扫把在大街上来回地清扫着垃圾。他们为场镇的洁净奉献出了一颗爱心。然而有很多的人还歧视她们,说他们脏。环卫工人为了良好、舒适的环境,尽然成了大地的美容师……
医生也是很辛苦的,除白天忙碌的工作外,晚上还要守夜班。如果半夜三更有人来就医,他们还要耐心细致地为其诊断和治疗,医生们就像白衣天使一样,总是用微笑和爱心对侍着他们的病人。
蜡烛何常不是这样,俗话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燃烧中,它毀灭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
电来了,我的脑海里还不断的闪现着这些画面。他们无不是为着一份工作而辛勤也耕耘着,奉献着。他们的品质是多么的高尚可贵呀!
山东省五莲县实验小学2014级4班
李然
一天晚上,我们正在看电视,突然停电了,屋子里一片漆黑。我便去拿来了蜡烛。姐姐问我:“你能不能点燃蜡烛用手拿着而使手不被蜡烛烧伤呢?”
于是,我点燃了一支蜡烛。随着蜡烛的燃烧,我的手不停的往后退,到了最后,我的手也被蜡烛烧着了。
姐姐说:“我给你演示一下。”姐姐把蜡烛点燃之后,和我截然不同的是,姐姐拿着火焰旁边的地方,当蜡烛烧尽的时候,姐姐的手却安然无恙。
我绞尽脑汁,苦苦的思考着里面的奥妙。可是怎么也想不出来。我便去问姐姐。
姐姐告诉我说:“有一个人,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我明白了人生也是这样,有些人往往知难而退,他们可曾知道,只要知难而上,就会柳暗花明的。
一天晚上,静悄悄的,我坐在书桌前,突然灯忽的灭了——停电了。爸爸点燃了蜡烛,烛光照亮了整间屋子,我双眼注视着蜡烛——它在燃烧,我问爸爸:“为什么蜡烛会燃烧?”“火点燃了引线,蜡烛就燃烧。”爸爸说“孩子,你知道吗,它在照亮我们的同时,也牺牲着自己。”“啊!是吗?”我为此而感到惊讶,爸爸指着烛光说:“你看它在一点一点得变小,光越大,它便牺牲地越快。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啊!”“既然会牺牲自己,那它为什么还要那么做?”“因为它有着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啊!如果你能像蜡烛一样,那你身边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我盯着蜡烛看了好一会儿,仿佛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几年后的今天,我依然敬佩那小小的蜡烛。敬佩它的默默无闻,敬佩它的无私奉献,烛光也使我悟出了做人的道理。我还敬佩具有蜡烛品质的人,如医生,老师,邮递员,警察……我会永远铭记爸爸的教导,蜡烛你令我敬佩,你使我懂得了舍己为人的道理,你照亮了他人,牺牲了自己,同时也在享受着快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快乐他人,幸福自己,我要做个具有蜡烛品质的好少年。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一件事、一样物品。都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它们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要遵守道德;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而蜡烛便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那夜,风雨交加。突如其来的断电令我们措手不及。只有奶奶不慌不忙的从抽屉里拿出蜡烛来。用火柴点燃了它,瞬间,我们整个屋子重获光明。蜡烛上的火苗扑上,扑下。开始我觉得好玩。渐渐的,桌子上的蜡烛是越来越短。满桌的蜡油面目全非、脏乱不堪。直到来电,我一直在想着这一件事,为什么蜡烛没了呢。我天真无邪的脸上挂满着懊恼与疑惑。
奶奶似乎早已看清楚了我充满着疑惑,连忙笑眯眯地对我说:“孩子你在想什么事呢?”
我摸着头皮疑惑不解地说:“为什么蜡烛为照亮我们,而自己却化为乌有了呢?”
奶奶说:“傻孩子,这就是它们的宿命啊!但是他们的精神是我们值得学习。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做人也是要这样的。应该默默无闻的为他人做出一些奉献。而不应该去计较名利。这就是我对你的目标。”
那夜我很晚才睡,忘记了一些事情。但奶奶的话以及蜡烛的品质早已印在我的心里,影响了我的人生。
“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晋代诗人陶渊明所写的名句,所以我想到了蜡烛为人们而牺牲生命的精神。
虽然蜡烛的光亮没有照明灯那么明亮,但在现代人的生活里,它似乎已经被大部分人所遗忘。在极为少数的没有电的夜晚,它才被人们记起,它便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人们找到光明。
蜡烛,它在为人们照明的时候,便在火焰中牺牲,它并不认为它的牺牲是痛苦的。
这一夜,恰好停电。这时我才记起蜡烛,便在家里四处翻找,终于在窗台上找到了。我又找来火机,点燃蜡烛。我又在烛光下津津有味地看起之前所看的《红楼梦》。当我听到“兹兹”的声响时,抬头一看,原来是蜡泪在往下流。我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蜡泪往下流?便问在旁边指导我学习的爸爸。
爸爸告诉我:“这段时间,气候太炎热了,蜡烛是放在窗台上的,它接触到了强烈的阳光的炙烤,便把原来是直直的蜡烛,烤弯了。当点燃蜡烛时,蜡烛不能充分地燃烧,所以才有那么多的蜡泪往下流。”
我明白了爸爸所讲的道理,继续看书。
过了很长时间后,蜡烛快要烧尽了。
我呆呆地看着蜡烛,默默想道:“蜡烛的精神是多么伟大。我希望通过努力学习,长大后,也要学习蜡烛的精神——牺牲自我,照亮别人。”
三年级:琳玉儿
一天晚上,我在家写作业。突然,我的眼前一黑,原来是停电了。我大声地叫道:“家里停电啦!”于是,妈妈打开手电筒,拿了一根又细又长的蜡烛,用打火机把蜡烛的“头发”点燃。蜡烛立刻照亮了房间,我便开始写作业。
蜡烛的一生很淡,白的、红的,五颜六色的。头上竖起一个朝天的小辫子。蜡烛生命是从它的朝天小辫开始的。渐渐地,火苗吞没了朝天小辫,开始熔化蜡烛的身体。滴滴蜡珠,犹如一串串泪珠,凝固了。古人说得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蜡烛矢志不渝的精神。
蜡烛的精神不仅是古人赞美的对象,而且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所以,蜡烛的一生是辉煌的,从生到死,始终为人们奉献着光明。在电灯走进千家万户的当今时代,蜡烛的作用好像消失了。
蜡烛,你红色的衣裳包裹着纤细的烛芯,端顶跳跃着小小的暖色火焰,晕出安谧而淡定的光晕。
在停电的时候,蜡烛仍然有着自己的用途和作用,玉柱般的白烛安送西去的灵魂,玛瑙般的红烛喜迎新生的家庭。
还有,那五彩生日蜡烛,象征着又一岁的开始,每一根都洋溢着幸福的纪念。在微微的烛光下读书,感到温暖;在微微的烛光下行走,感到安适。
它们跳动着,燃烧着自己,如同一点点温暖的光芒,汇聚成春暖花开的力量。所以,我们要学习蜡烛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蜡烛,我赞美你,你照亮了他人,却牺牲了自己!
在生活中,一件事、一个人……都会给我们启示,然而,蜡烛却给了我深深的启示。
蜡烛的头上有一根“羊角辫”。生命就从那根“羊角辫”开始。看着火苗吞噬着蜡烛的身体,一颗颗犹如水滴般的蜡油紧着流下来凝固了。一转眼,火苗就吞噬了蜡烛的整个身体。于是古人就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使干,”来赞美它的精神。
记得有一次,我在家写作业,家里静悄悄的,仿佛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见。突然,停电了,眼前一片漆黑。我凭着自己的记忆,很快找到了蜡烛,我把蜡烛点然了,眼前就变得很明亮,也很温暖,我便埋头接着写,刚写到一半,就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在我耳边徘徊。我看了看已经只有半根的蜡烛,心理便浮现出一句话:蜡烛奉献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令我敬佩。
它们奉献着,它们的奉献犹如春暖花开。蜡烛,你默默奉献,不要回报,却给了其它人的温暖。
阿拉伯数字“零”规定成一个封闭形的圆圈,仅仅是为了书写方便吗?仔细研究起来,我不由得赞叹人类智慧的伟大,竟然把一个矛盾而复杂的概念准确地用如此简单的符号表示出来。
它是一个圆圈,你可以说它代表虚无、空洞,也可以说它包含了一切,可以说它是一个陷阱,也可以说它是太阳。不同的人赋予它不同的意义。厌世者认为人生从零开始,到头来依然是归结于零,何必为了空洞的理想苦苦奋斗?这样一来零就成了一个陷阱,吞噬掉许多人的意志使人生庸庸碌碌,毫无作为。有志者一切从零开始,坚信自己的努力不会白费,最初的零总能被汗水换来的成绩填满,成为一个丰硕的果实。这种自信犹如一轮灿烂的太阳,吸引着许多人不断进步,自强不息。古往今来许多人为我们作出了光辉的表率。马克思、恩格斯、爱迪生、达尔文……他们早已与世长辞,谁能说他们的一切都随着肉体的消亡而化为零了呢?众所周知,至今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思想仍在促进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仍然深深地影响着全世界;爱迪生发明的电灯还闪烁着奇异的光彩;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物种的起源,激励着人们进一步认识自然和自身……历代伟人的人生都是以零为起点,却最终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正是一代代志士仁人的不断奋斗,才使人类社会由最初的零发展到今天的样子。
一个人赤条条来到世界上,面前有一个零等他填写。有的人在世界上索取一通然后离开,那他的人生价值只能是负数;有的人付出多少就要索取多少,那么正负相抵,他的人生价值等于零。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和贡献,世界需要人的付出多于索取。世界上并不常常拥有完美的人生,正如写作难免会有败笔,有的人只是主观上希望成功,把未来设计得无比美好,却没有充分考虑到前进中的困难,遇到挫折便一蹶不振,幻想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他得到的只能是一个零。真正的强者决不怕失败,一切又从零开始。(希氏内科学》的中文译者王贤才,历经30年风风雨雨,一次又一次从零开始,终于译成了这部400多字的大型医学教科书,从而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他的人生价值,在不懈的追求中得到了升华。
零,简单的一个圆圈,却包含了无穷的哲理,愿我们从中受到启示,奋斗不息。
爸爸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让我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更让我学会了团结: 有一个父亲,他有几个儿子总是不停地争吵,当他无法解决他们之间的争端的时候,他决定给他们一个实例,来说明不团结会带来的害处。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一天,他叫他的儿子们给他拿来一捆木棒。他们拿过来之后,他把这一捆木棒给你他们,叫他们轮流地把它们整捆折断,他们用尽所有的力量,还是不能把它们折断。接下来,它把捆着的木棒打开,把它们分到他的儿子们的手中,他们很容易就把它掰断。然后他就给他们讲了这些话:”儿子啊,如果你们齐心协力,团结互助,你们就会像这一捆木棒一样,敌人再怎么强大,你们也不会受伤。
如果你们各自分开,你们就不会像这些单支的木棒一样,很容易被打败。 是啊,老父亲的话多对啊,正是这样,不论多强大的人,在团结面前都会显得无比渺小。正如蚂蚁和狮子蚂蚁终究会以团结打败狮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