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游记
李莫言
长城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来到长城脚下,有许多古老的大炮摆在两旁,那是古代打仗用的。
登上长城,向远处眺望,它像一条金色的龙,蜿蜒盘旋在山上。那一片被绿色覆盖的绿色海洋,无边无际。长城的城墙是用上千斤重的条石砌成的。那时没有机械化的设备来帮忙,只能靠人们的双手艰难地抬到这陡峭的山岭上,可想而知,那时修长城的人们多么辛苦!
长城上有无数个方形的大垛子,垛子旁有瞭望口和射击口,那是古代的人们为了防御外敌入侵而建的;长城的上面还有一种方形的城台,每隔两三百米就有一个,打仗的时候可以遥相呼应。走到石碑下,看着“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几个字,我就有一种“好汉”的感觉。
长城的路还很长,等着我去探索发现!
这个暑假,我有幸登上了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八达岭长城。这长城高大险峻,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在群山峻岭中巍然屹立,傲对碧空,有一种宏大的气势,令匈奴不敢犯我边境。
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墙可真高真厚啊!我感叹“真不知道古人是怎么把这么大的石头弄上去的!”爸爸催促着我,“不到长城非好汉!走,咱俩爬好汉坡去!”
一开始还是生龙活虎,精力充沛,没几分钟,我们便累得气喘吁吁,满面通红。长城的路实在太陡了,有些台阶竟比我膝盖还高,我手脚并用地爬着。再看看旁边的游客们,也累得够呛,有的扶着把手前行;有的像喝醉酒似的,以“S”形向前“攀登”;有的扶着石墙休息;还有的竟顾不得脏,一屁股坐在台阶上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我们终于来到好汉坡。在坡顶,我们瞭望四周,大树郁郁葱葱地长在山上,长城完全被四处飘荡的云雾所覆盖,而我们站在云雾之间,很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再俯视坡底,云雾弥漫,深不可测。一位外国人对他的中国朋友说:“真号(好)玩,不鬼(愧)是世界八打(大)奇鸡(迹
听着游客们的赞叹,看着这中国古代人民双手建起的奇迹,看着这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我的心里无比自豪!自豪我是中国人!自豪我们有着这样的祖先!我想,外国不会有这种不朽的长城吧!
有一位诗人这样吟唱道: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光阴似箭,又一个暑假来到了,我和妈妈跟团旅游来到了首都北京。
登上长城,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我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不到长城非好汉,我可算见识到了。我们第一天爬长城,时间是一个半小时,很紧张,可是行动却是自由的。那么陡、那么长、那么险、那么雄伟。爬时,不使劲都不行,本来比较平坦的路,一悠便扬上去了,恐怕坡度得有七十多度吧,连台阶都没有。我们还拍了一些照片留念。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全长有一万七千多里呢。我们爬的这段长城就是大名鼎鼎的八达岭长城,全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首,天下九塞之一,想必知道。
为了省时间,我和妈妈选择了坐滑车,据说隔过去的也是最危险的一段,我们下长城也是坐滑车。滑车特别像碰碰车,却没有轮子,从外面看,只有几个小轱辘和一条链子。轨道侧是两根又粗,又圆,又大,又光滑的钢管。一开始,我很小瞧它,没想到这么陡的坡(我估计有六十度)竟毫不费力把我拉上去。一辆滑车只能做一个人。与其说坐,还不如说是躺,两腿伸直,放平,上身“竖”起坐好。我被牢牢的“绑”在车上,但一点意见没有,毕竟是为了我的安全嘛。我心里非常激动,想象起长城和好汉碑是什么样子。是像一条巨龙?是高大宏伟?还是布满了花纹?还是巨龙缠绕着石碑?还是玉石雕刻……“叮铃铃!”一阵清脆的铃声打断了我的思路。工作人员喊:“下车了!快下车!到了!到了!”我问了一下工作人员叔叔:“叔叔,我们到哪了?”叔叔说:“到了北四峰了。”“噢,谢谢您。”我赶紧下来,生怕自己又被运下城去。
对此我深有体会,爬长城不似爬泰山,泰山起码整条登山之路都有石阶,而长城全程几乎都是没有台阶的路,遇到陡的地方,几乎都得很吃力才能爬上去。有一处地方,大约二十多米高,是一个八十多度的“悬崖”。台阶的高度是大约常见那种台阶的高度的三倍!爬上去低头向下看,让我觉得天旋地转,有点儿头晕和震撼。甚至觉得有千里之遥,自己像站在浮云之上!当时太阳高照,路面上的砖参差不齐,这得有多少游人踏过呀,我们才走了不长一段,就已经双腿发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满头大汗了!假如我能长出两只翅膀飞上山顶就好了!此时的我想到那勤劳古代的人民是怎样用智慧来建造长城的,那时,什么高科技设施也没有,古代人民的那种精神,那种毅力值得我去学习,于是乎我便好似有全身用不完的力量!我们继续向上爬……
不一会儿,我们到了一个烽火台。里面有好多通道,有个中心点,能通往任何瞭望口。我站在其中一个的了望口看到了很多人,用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从这里观望远处的长城,那烽火台俨然是一个个巨人,而长城就是他们手拉手、心连心组成的一堵墙!象征着中华民族文明的精神永盛不衰!蜿蜒连绵的它又像一条腾飞的青龙交纵盘旋在这,可在阳光的照耀下却又像一条生气勃勃的金龙,光芒四射的长城,永远是条朝气蓬勃,永生不朽的巨龙,屹立在祖国的北方!此时我又联想到了古代劳动人民,他们得用多大精力来建造长城啊!可不像现在干什么几乎得靠机械化来完成的啊!朴实的古代劳动人民只能靠勤劳的一双手,和那钢铁般的肩膀来把那青砖、石头扛上去。那时候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却能烧出这么好的青砖,几千年了,在经历了历朝历代的风风雨雨,还完好无损,还是那么气势磅礴,伫立在万山之巅!长城就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对他们的敬佩之心油然而起。那以前的事仿佛历历在目,好像我经历了那个年代……
据说长城海拔有八百多米高呢,所以这里的风呼呼的灌进来,把汗珠吹向脑后,头上总感觉有什么东西在爬行似的。一会就觉得浑身发冷,走出烽火台,太阳照在身上,却又感觉要被烧焦了似的疼痛。怪不得毛爷爷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仅要接受险峻的挑战,还要接受温度的考验!
我和妈妈决定登上这段长城的最高处,不料一座被水泥封住的烽火台展现在眼前,我们迅速绕过,一路上也没有见到好汉碑,唉!这是一个遗憾啊,听说好汉碑在长城博物馆里。我们终于登上了最高处,哇……一片绿色尽收眼底,层峦叠翠,万木葱茏,青翠欲滴,绿色随风一摆,我好像置身于仙境。爬上山顶虽然艰辛,但是我还是咬着牙爬了上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继续保持这种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精神,现在请你叫我:“好汉!”
不知不觉到了下城的时间了,我们恋恋不舍地踏上了返回的路程,总感觉自己没有看够,汽车渐渐的远去,可我还是时不时的回首远望。最后长城的身影消失在我的视野中,我带着万分的留恋离开了。再见,长城!再见,我的梦想!我瞬间想到:如果我们现代中国人的精神能够像长城一样,在几千年的时光中屹立不倒,那么我们的国家岂不会更加繁荣,更加富强!
云霄将军山学校
许俊泽
八年十三班
我第一次乘着巴士驶向长城,一幢幢高楼大厦在旋的车轮中急速后退,人群涌动的嘈杂声,逐渐被林海所淹没了。我挺直了背,静候着我的长城。
渐渐的,它带着英发的雄姿从无边的碧海中翻腾起来,如一通雄壮的战鼓,穿过发动机的轰鸣直抵我的心脏。
终于望见它了,这以雄性的拥抱,整整环抱了中国二十多个世纪的万里长城!这我梦中出现过千百回的巨龙!
这浴血的苍龙,在红日的照耀下更显的英姿雄发,我深深感受到了那种长城独有的英气!这骇人的震慑力!
“神龙见首不见尾”就算是穿梭于浩渺九天的神龙也能望着个龙首。然而,这条巨龙却首尾皆不见,绵延几万里,有谁能将它尽收眼底?
“五千年华夏,精魂凝铸。是的,若不是中国五千年的心血,精魂凝铸而成,它怎么会如此壮丽,伟大?
尽管我是坐在车上宏观长城的,但它却还是如此的雄伟壮丽,如此让我折服。
于是,我开始期待,期待能如同毛主席一样登上“好汉坡”,发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呐喊!,“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慨叹!
慢慢地我登上了长城,感受到了那“山鼓宏波,风涨狂澜,雾绕怒涛。看巨龙昂首,东冲西突,扬腾达,直上重霄。”的震撼!
我一路摸着长城砖向上走,历史的断层似乎将我和长城联系到一起,我似乎感受到了这历经历史沧桑的巨龙那恒古又沉重的心跳,似乎看到了几千年前千千万万个劳动者挥洒汗水的辛劳情景,边关将士为了保家卫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志豪情,又因为“月光光,照长城”而思念家乡亲人的凄凉景象。又明白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孟姜女的断肠之痛。
“岁月沧桑,风云变幻,未减英姿半分毫。”是的,几千年的历史并没给长城留下怎样的伤痕,它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见证着中国数千年的历史。
我继续向前走,踏着这渗透了中华英魂的长城砖,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总觉得它象征着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它应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华龙”!
长城,是我早已向往的去处。今年暑假,我如愿以偿饱览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长城风光。
八达岭耸立在北京西郊,远望起伏连绵,近看山岭陡峭。长城盘旋在山梁上,像腾飞的龙。站在长城上往下看,只见停车场的一辆辆轿车如甲虫,一个个行人如蚂蚁;往上仰望,蓝天白云,烽火台傲然挺立。登长城看起来容易,走起来气喘吁吁,好不容易才走到好汉坡,大家都累得汗流满面。妈妈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不自满。”听了妈妈的鼓励,我又坚持往上登,终于登上了八达岭长城高处--烽火台。爸爸告诉我:这是古代秦朝,为了防御匈奴的入侵,劳动人民用肩挑手扛,用砖石砌成的。以后逐渐连成了万里长城。我们的心情都很激动,从不同角度,选取不同的景点,拍下了10多个镜头。
站在长城上,我浮想联翩:二千多年前,在那么恶劣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就能烧出那么质好量多的火砖,砌成了坚实的城墙,实在是了不起!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把祖国的各行各业建设得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我们要保护好长城,更要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在北京的日子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它却一直萦绕在我心里。
那天我醒得很早,等着爸爸妈妈起来,因为我们约好今天去登八达岭长城。
到了八达岭长城脚下,已经快是中午了,我说:“我们先吃些东西吧”。老爸说:“馋猫”。吃过饭好像有了好些用不完的力量,到了长城的脚下,抬头望去长城是那样的高大宏伟。我奋力穿梭在拥挤的人群中,手脚并用,一步步向着长城的顶峰攀登,把爸爸妈妈远远的甩在身后,眼看着就要到达长城的最高峰,长城变得更加陡峭。我往下望了望,啊!陡!叫人胆战心惊,感觉要掉下去似的,下面的人好像是小蚂蚁在排队搬家。终于凭借着我自己的力量登上了最高峰,我好高兴,可以是小小男子汉了。
在下长城时,老妈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却不以为然,结果一下摔倒了,膝盖也流血,裤子也从裤脚撕破到顶了,穿着这条破裤子好凉快。快到山底了,听到旁边有个小妹妹对她妈妈说:“妈妈,那个小哥哥的裤子可真酷啊”,我脸一下就红了。回头望去在巍峨的山间,有个大幅的宣传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想到08年的奥运会时,会有好些外国人,来到我们的长城,万里长城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北京奥运会将是全世界的盛会。
北京真好,长城真好,我爱我的祖国!富强、为世界的和平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陕西宝鸡渭滨区宝鸡马营初级中学初二:王鑫伟
长城是古代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观。九门口长城是唯一的一段水上长城,堪称奇观中的奇观。
2014年7月3日我与一朋友结伴来到九门口长城,现在看到的九门口长城是上个世纪80年代经过辽宁省葫芦岛市复原修筑的。九个高大的门洞立于九江(当地一个小河)水面,现在的河水不大,当地人在下边修个蓄水的滚水坝,站在水坝下首的桥上,九个门洞尽收眼底,你才能感觉到真正意义的水中长城。门洞上边是宽阔的长城,垛口、女墙一应俱全,东西两边各有一个约十米左右深的“地牢”,这地牢之用还有一说是收藏兵器的。这样的地牢在其他地段的长城不知有没有,八达岭长城上没注意到。九门口长城为界,往北就是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李家乡新台子村,往南就是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的九门口村。可能因为九门口长城辖区归属存在争议,所以这里的长城只往西修了一段,往东那段远远地望去北侧城墙依然存立,垛口已无,因为女墙塌倒殆尽。战台、敌楼、峰火台依稀可见。
蹬上长城,沿着修复段往上爬。扶着、看着、摸着这段明长城的青砖,说不清是探寻还是追问的心理。经过两个战台,一个敌台和敌楼,长城开始变得陡峭起来,向上越来越吃力。破损的地面出现了,半隐半现在砂土中的砖,或斜卧或平铺或直立。再走一段就是砂土地面了,城墙塌损残破。其实我们就想看一下未被修复的长城的样子,很少有人造访,历史原貌越真实。蹬临此段长城发现颇多。我的朋友首先觉察到靠关内的城墙矮些,紧贴关外的城墙高出很多,这是我们在八达岭长城和老龙头入海长城没有注意到的。在这里你才会真正体会到长城的防御性,关内处矮墙有个别地段攀爬极其容易,关外处城墙高且坚固,个别地段往下瞅是万丈深渊,心寒胆惧。冷兵器时代翻越此段长城入关势比蹬天还难。往上走发现长城砖不再是一色的青砖,有了土色砖,这种土色砖长城砖大小厚度不是很规范了。我个人猜测土砖的硬度可能要较青砖着些,烧制工艺可能要较青砖粗糙些。有的地段有了砖石混砌的现象。长城砖之间缝隙有白色物质,这种物质极为坚硬,你想把它从砖上用手抠下来,一点都办不到。据说这种白色物质里面含有蒸熟的糯米,粘和度是很好的。走到一破损相当严重的敌楼处,再往上长城地面长满了草,中有游人踏出的小径,两旁女墙倒净,毫无遮拦,往上攀爬比较危险。由于体力不支,天色也渐晚,我们只能望着几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和一个小女孩爬上长城的顶端,听着他们的欢笑与惊呼。还差不足百余米到达此段长城的终点,是这次旅游中的遗憾。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去蹬没有修缮的那段长城,此段也未对游人开放。听当地人说是能够上去的,我们在九门口村农家果树园中找寻上长城的路。花费一段时间,在蒿草和树丛中穿行,我们找到了蹬上长城的入口。台阶足有八九十度陡,最令人畏惧的是破损得已没有完整的台阶,好在不是很长,我们壮着胆在墙壁上寻找可以搭上手的岩穴,在不是台阶的台阶寻找可以上手上脚的穴窝。钻出洞口,站在长城上,早已出了一身汗,不知道是累的还是吓的,肯定两者都有。这段长城地面全是蒿草矮树,远望着战台、敌楼立在草木中,很明显已好久极少有人来过。两边女墙全无,关内处砖石砌成的墙体还有两三米或更高不等,关外处的墙体还有多高不知道,因为你不敢往下瞅。往上爬行了十多米远,我们同时打消了继续攀爬的念头。顺着山势修筑的长城,太陡、无路、又无拦挡的女墙,再一次放弃临顶的想法。
暑假,我和奶奶、姑姑、姐姐一起来到北京游玩,今天我们要去游八达岭长城。
在去长城的路上,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一直听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今天能不有做一个好汉呢?我们来到了长城脚下,从山下望见长城就像一条巨龙蜿蜒在连绵起伏的山岭上,看上去十分地壮观、雄伟、高大。
天气虽然依然很热,但是没有打消我们爬八达岭长城兴奋劲儿。我们开始登山了,长城真陡呀,仿佛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去,我们小心翼翼地往上爬,终于我们爬上了一座烽火台,迫不及待地爬上顶楼。举目四望,果然百闻不如一见。我们越向高走,坡就越斜,终于走到了最高的那一个烽火台。看见了“好汉”俩字。我眺望着这座万里长城,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这样一幅场景:一群群身强力壮的男子汉,挑着几百斤的砖块,奋力地往上走着,在山顶上,无数的工匠们正在砌砖。从我们脚下一直延伸到山海关,一座座烽火台上士兵们站在风雪中眺望着北方敌人,守卫着坚不可破的长城。
游玩的时间到了,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