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
知了收起它最后一长鸣,荷花绽放它最后一次美丽,我放好最后一件短袖,就这样迎来了桂花的第一次飘香,皎洁的月光倾泻不到地面,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秋意。我静静地走向阳台,举头,望明月;低头,泪千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放下电话,刚刚所听到的虽然是妈妈要回家的消息,心里却不免泛起一阵阵的酸楚。如影随形的思念在这一刻终于如洪水找到决堤口一般向我袭来。整整五个月了,老妈终于能扔下老爸回来了。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的浸染逐渐围绕在我身边,弯弯的月儿在黑色的夜幕下静静的陪着我。我抬头:“月儿啊!还记得老妈到老爸那的第一个晚上,你也是这般模样的陪在我身边的啊。”
那天,早晨早早的来了,阳光毫不吝啬的洒下万丈光,昨夜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光,微风摇曳着树叶,抖落了一地的欢乐。悲伤如我,在明媚的阳光也照不暖那份要告别妈妈的失落。“丫头,你是老大,家里就交给你了,要照顾好妹妹,妈去帮爸爸,要体谅妈啊!”妈妈交代了一大堆琐事,我只是反射性的点点头。
时间丝毫没有体会到我的思念,硬是一分一秒慢慢的陪我走过,我不知道对妹妹发了多少次火,收拾了多少次乱七八糟的房间,也不知道天上的月儿何时由弯弯的月牙变成了圆圆的圆月,又何时从圆月变成了月牙,只知道妹妹渐渐的也不再弄乱房间,月儿依旧每天在同一个地方,同一片天空陪伴着我度过了这几个月。
我不是李白,有酒来邀明月,也不是诗人,有诗来赞明月,我只是一介书生在面对思念与月儿相遇的场景而有了太多的感触罢了。也只是在思念的时候,孤独才显得特别美丽。“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虽然饱受了思念之苦,但这几个月也让我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如何在没有老妈的夜晚,邀请天上的月儿来分享我的喜怒哀乐。
月儿,你听到了吗?老妈要回来了,今后你无需在分享我的寂寞了,下次再见的时候我定会送你一场最美丽的微笑。
清明将至,为纪念祖母去世,故作此诗悼念,竹影婆娑,月光不知道滑过多久,夜已深透,对着浊酒清尽饮,看着故月想念起祖母,不禁泪流,尾联,形容内心纠结,想祖母回来,却知永不可能,思念,矛盾,幻成一体。
竹影几重眠,花自舞凌寒。
秋月横渡水,霜风进愁颜。
浊酒清尽饮,顾盼两泪圆。
本应无有恨,故月对残檐。
夜,已深。
抬眼间,看一轮玉盘独悬于空中,便欣然起行,独自一人漫步于月下。
黑夜早已笼罩大地,远处的灯火,在黑夜中有气无力地闪烁,唯有那一轮明月,在夜的衬托下愈显光洁。月光流泻而下,无处不可照及。院里的书也得了月的恩赐,隐隐约约露出婀娜的身影。脑子里突然冒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此处可无清泉流淌,但于树下看月,我亦足矣。
起身,向花园深处的竹林间走去。轻踩在薄薄的竹叶上,哔哔剥剥,像大地沉睡时的呓语。竹子密密麻麻挨在一起,片片竹叶把天空织成了一个网,月影埋于深深浅浅的竹影中,被叶分割成数块,七零八落地散在其间。此时此刻,只有竹,只有月,只有我,一切一切,都被这静谧包围。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远离了社会的冷暖,我在这世界一隅,独自拥有,属于心灵的那份宁静。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望月之悠然罢了。
遥想古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蝉鸣”,把自己的诗情画意捎给了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把自己的思念之情托给了明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把自己的乐观豁达寄给了明月。月,从古至今,担上了千万种思绪,净化了千万颗心灵!
月下独行,行走于世界的恬静之间,行走于自然的安谧之间,行走于心灵的澄净之间。托起一丝月光,轻轻擦洗心灵,洗去尘世的污垢,洗出心灵的本色。
月,依然皎洁。
仰望苍穹。月的美丽,并不只属于我。古人尚知赏月,赞月,寄情于月,为何现代人却遗忘了近在咫尺的美丽?大城市里灯红酒绿,霓虹灯的魅影把城市变得妖娆。月,太过纯洁,她的清幽并未被世人所发现,只得孤傲地在黑夜中悄然绽放。我们的心灵,是否也应返朴归真,去寻找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去寄托那颗或欣喜或忧伤的心?
回家途中,有月为伴,我不孤独。蓦然间,几丝声响划破了寂静夜——那是蛐蛐的欢唱呢!我微笑,原来此间万物都在怀想生命。
月下独酌
自饮三杯
为你
我愿一醉凡尘
月下独酌
自饮三杯
为你
我愿一醉凡尘
白发三千
是我对你深深的思念
回忆如烟般
盘旋在天边
留恋从前
你于我就是全部
再有万年
深情也不变
时光不断流转
你再度出现
叫我如何喝完忘情水
为此我于忘情湖徘徊
泼墨山水里我提序等你回
墨色未凝
问君何时恋
我将如何了解你一生
不知谁墨笔
将你背影画出
又是谁人将我无奈
纳入月色中
白发三千
是我对你深深的思念
回忆如烟般
盘旋在天边
留恋从前
你于我就是全部
再有万年
深情也不变
时光不断流转
你再度出现
叫我如何喝完忘情水
为此我于忘情湖徘徊
泼墨山水里我提序等你回
墨色未凝
问君何时恋
我将如何了解你一生
不知谁墨笔
将你背影画出
又是谁人将我无奈
纳入月色中
洒落的花粉
是只蝶儿的烦忧
深锁的眉头
是屡绵绵的忧愁
那些愁和忧多像窗外那湾浅浅的新月
落满破碎的醉酒
溅出我的满怀
擎起玉樽邀请今夜一起
在空杯里醉到天明
寂寞了,肠断了
蝶飞了
夜深人静。写字台前。我奋笔疾书。完成。收笔。
为了犒赏一下我早已疲惫的身体,我决定来两袋“雀巢”。
租用的房子位置不错。书房前正对着的是一片田野。今晚的月色很好。不知道这些天来“月兄”的气色是一直这样呢,还是今天总算看到我用功了才和颜悦色起来?
最近一次认真看月的时间应该追溯到七年前,当时的我正在上小学五年级。那天,我沮丧得很,因为最后一节课是数学课。我们的数学老师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让人害怕的。原因很简单,她喜欢留我们这些错题没改完的学生,她要求我们不仅要把结果更正过来,还要有详细的解题过程。计算题还好说,那些概念题实在是让我头大。为了减少作业量,有时我甚至把十道判断题全部打叉,这样的话就算你写错了,也只需要改成勾即可。
为了偷点懒,还真动了不少歪脑筋。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好笑。人就是这么怪,越是让你痛苦的经历,你还越是记忆深刻,越是感到弥足珍贵。
尝了尝咖啡,香啊。微苦之中透出甘甜,味道真是好极了。咕咕咕,一饮而尽。突然想起中考前,写过一篇文章叫《点击中考的日子》,在描述同学们备战中考时,我写到:“有的同学甚至批发了一箱咖啡准备回家当白开水喝。”那时的我们确实是在“水深火热”之中啊,老师节节课拖堂,还有做不完的卷子。伴随我们同行的就是“七龙珠”,还有“欧洲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谈古论今。讲台下第一排的同学则“侧耳听之”,另一只耳插着耳机正听着收音机里的现场直播呢!后面的同学则是羡慕不已。都为自己没能坐到好位置而捶胸顿足。那时的我们早已经知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我们就这样痛并快乐地享受着我们的青春时光。直到我们高中即将毕业,才知道过去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现在,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已经为自己的梦想而远走高飞了。其实,选择留下的我们又何曾不是为了自己的梦想。
正如一位诗人正在发表自己的感慨时,刚说完“啊”,就被突如其来的感冒搅乱了一样,妈妈的催促声很不合时宜地响起:“你明天还上不上学了!”
窗外。月光下。闰土正在抓刺猬。朱自清先生正在荷塘边度方步。罗密欧和朱丽叶正在幽会。赛亚人在变身。月野兔正在代表月亮消灭敌人。
我关了灯。盖好了被子。不管怎么说,太阳明天仍旧会升起。
[原创]读李白《月下独酌》有感
原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诗我拜读多遍,感悟非少,收获甚多。
有关“月”的诗词在古代颇多,单单李白就不下十首,然而《月下独酌》却独有一番风韵:一开篇,李白便直插主题地点出“独不可耐”而“邀明月”的心境。接着,他又将月与影子拟人化,点出了月与影子并不会饮酒,更现出了他的孤独。至此,仅仅到了诗的前奏部分,高潮也接踵而至。李白此时开始放声高歌、尽情舞动,到达了似醉非醉的境界,与月与影子共同“交欢”。在诗的最后,作者李大诗人更是将这种情怀加以升华,令读者回味。
显然,此诗是一首抒情诗。表面上看李白仅仅在抒发自己十分孤独,但只要细心品味,稍稍加一些历史背景便不难发现,其中还另有深层含义。依小生之愚见,全诗仍保留李白惯有的豪放、大气的作诗风格,无论是“邀明月”、“同交欢”、“各分散”以至于最后的“无情游”(忘我的境界)和“相期邈云汉”(我与明月将来在遥远的天空见面)都表现出作者那狂放不羁的性格。诗中,多处提及作者之孤独,惟有“邀明月”,这是因为作者与亲人分离的缘故吗?非然,这其中隐含着政治的黑暗及作者缺少知音的复杂心情(我想应有消极与无奈),在诗句“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中月与影子都不会饮酒,不正暗示着作者缺少知音吗?面对当时的黑暗朝政,作者多次被贬,怀才不遇,真乃:悲!愤!却又无可奈何……
读李白诗,品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