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的遐想
月亮,一个古老的故事,她记载着从远古到现在的历史,是一部具有丰富知识的古书。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诗人对月怀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的“把酒天问青天”;后唐的李后主李煜,在“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感叹中,后唐灰飞湮灭;李白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在传说中,也有许多是关于月亮的:嫦峨偷吃仙药,飞上月球,不知现在,吴刚是否还在不停地砍着桂花树,嫦娥是否还守着空寂的广寒宫;天狗食月,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恐慌……
这就是月亮,带着皎洁的月光,淡淡地散发着光芒,几乎看不出一点瑕疵。月亮就是:
这样,是被人们认为是最圣洁、最美丽的象征,她没有太阳那样热情,也没有地球那样伟大,但她那淡淡的光芒却好象是温柔的眼光,照亮夜间行走的人们。因此人们总是喜欢月亮,以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她也总能很好地表达出诗人的心情。可能她也在埋怨,因为她不会发光,只有借助太阳的光芒才能把光带给人类,所以她也很自卑吧。
人难道不是这样吗?有的人也像月亮一样无奈。譬如那些被大人们所关注的小宝贝,什么事都不让他们干。当孩子要求干时,又怕他们受苦受累,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虽然疼孩子是一件好事,不过,也不能过分地溺爱,这非但没有好处,恰恰相反这会造成很恶劣的后果。孩子们也在痛苦地呻吟“请让我们出去锻炼锻炼吧,我们不想一辈子都躲在父母的太阳伞下。”
其实,月亮也是有她的悲哀的,别看她那么圣洁,她也有苦衷,只是不能向我们倾诉罢了。现在地球被人类污染得不成样了,人类就开始寻找可以供人类生存的新的行星,这不是很可笑吗。地球有生命以来,这个在银河系唯一可以让动植物赖以生存的行星,在几万年以后,就变成这样,就差一点生灵图炭,不是吗?人类开始打扰月亮安静的生活,登月球,成了人类梦寐以求的事。她开始发牢骚,她不愿别人打扰她安静的生活。也许,在几十年以后,或者是几百年以后,人类已经占据了整个月球,而地球早被他们遗忘地一干二净了。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那是迟早的事。那么,别让月亮的担心成为事实,从现在开始好好保护地球吧,不要再随意破坏她了吧。
几天的夜空格外晴朗。每天夜晚,都能看见皎洁的明月高挂在天边,弯弯的,似女子的细眉。到了今天,那月亮还是只成了个近似的半圆,离月圆应该还有一些时日吧。我站在窗边,抬头望着窗外的这半个月亮,觉得心旷神怡,产生无尽的遐想。
一朵薄得像轻纱一样的浮云飘过来,慢慢地把月亮给遮住了,可在浮云的后面,月亮美轮美奂的轮廓和迷迷蒙蒙的月光依然楚楚动人,仿佛是一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呀,月亮一定是知道了我在看她,有点儿害羞了,于是用纱巾遮住了自己的面容。这真是童话般的夜晚,真是童话般的月亮!
云渐渐散去了,月光又如同水一般的清澈而透明。我听到院子里传来的一阵天真而爽朗的笑声,我知道,是邻居家四、五岁的小孩子们又出来游戏了。月光下,他们笑得那么真,那么甜,月亮仿佛也跟着他们一起笑了。我一直认为,月亮就是孩子们的守护神——她是那么纯洁,就如同孩子纤尘不染的心一样。我恍惚忆起,自己小的时候也是那么的喜欢月亮。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幅熟悉而又陌生的画面——一个孩子在月光下欢快地飞奔着,边跑边指着天上的月亮,大声地喊着:“快看啊,月亮在跟着我们一起跑呢!”那个孩子是我。那时的我,也许会问一些现在这些孩子也会问的古怪的问题——当月亮变成一个弯弯的钩时,嫦娥仙子的房子还够住吗?玉兔是怎么飞到月亮上去的呢?而童年也在我的笑声中,随着月亮慢慢跑远。
每当想到这些,“成长”对我来说就变成了一个可怕的词语。随着成长,我越来越相信月亮上是一片荒凉、贫瘠、寸草不生的土地,而不是一座粉妆玉砌的广寒宫里住着一为美丽的嫦娥仙子;我越来越相信科学所解释的“月食现象”,而不是从前让我既兴奋又恐惧的“天狗吃月亮”。小时候那些稚气的想法已从我的思想中不知不觉地慢慢褪去,随着成长,我逐渐抛弃了梦幻,我更加屈从于接受现实的冰冷,于是,我的生活中,再也没有童话,再也没有梦,再也没有关于月亮的幻想。而那个早已逝去的童年,对于我也永远成为一个遥远的过去了。
我深深地凝望着这群孩子,明白我已经不再属于那个世界,童年的回忆,已被埋葬在心底的角落。那个月亮同样也不再属于我了,无论她有多美,她还是那么遥不可及。童年的那个月亮,我丢失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
五年级:最最幽默
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向大地,给大地渡上了一层迷人的银色。远山、近树、房屋、池水都在这银色的月光下静着晚饭后,人们坐在月光下,伴着拂面的微风,不断发出阵阵爽郎的笑声。
我一个人在月光下静静地漫步,沐浴着清幽地月光,任凭那徐徐地微风吹起头发,在我脸上撩来撩去,这时我好像进入幻想的境界,产生了对月的遐想。月亮是那么安静地挂在天空中,却可以引起无数身处异乡之人的思乡之情。虽然看到的是同一轮月亮,但是仍会觉“月 是故乡明”。在中秋佳节,天上的那一轮满月,往往更让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人们说“人月两团圆”,而又有那么多游子在这时却不能回到故乡和家人团聚,这就是为什么会有“独”。
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了,为什么会有人说“明月何时照我还”。“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阳缺”,为什么苏东坡会有把人和月联想到一起,那是因为月亮的阴晴圆缺就像人生一样充满了离别的愁苦,相聚时的欢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间是一幅充满着悲欢离合的图画,天上呢,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那儿是不是和人间一样,或许比人间要幸福美满多,上面的神仙过着的是无忧无虑的生活。
月亮有一种独特的美,它所发出的光芒是那么温和、柔美, 那就是有那么多人喜欢看月亮,特别是在海边,有句诗说得好“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人们喜欢看到月亮升起时那万籁俱寂的美景。月亮就像是一个玉盘,它倒映在水中,淘气的小孩朝着水中扔石子,“咚”,玉盘破碎了,但水面平静下来后,又恢复了原样,还是那么明亮。月亮在阴天时候会躲进云里,这时它也许在伤心,天上落下的雨是它的眼泪,它为什么哭呢,也许是因为它的倒影碎吧。风大了,我感到有一点凉意,我的思绪又回到了现实,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有人说,老师像山,因为高山巍巍:又有人说老师像阳光,永远伴随着我们成长。而我更要说老师像承诺,而这承诺在幸福中灼灼盛开。
当小脚步跨入校门的那一刻,在您的心中,我只是一棵萌发的幼苗。您双手承接的我,犹如天使玩耍时翅膀下抖落的顽皮,让您的心中,挂下一个暖融融的秋冬。
有一湾瘦瘦的月亮,载着浅浅的理想,划动着小桨在您的眼波中动荡着。是谁谆谆的教导,化作我脑海中的知识与智慧?又是谁,为了信守不变的承诺,付出了努力?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您――何老师的精心教育。我想,承诺下繁花似锦的花圃里,到处可见的是您精心栽培的花卉。在成长的过程中,您用自己的心血浇灌着。在这期间,不知伴随我度过多少风风雨雨。当年幼稚,一无所有的我,在您的呵护下,如今终于可以凭借强劲的翅膀在空中自豪地翱翔,去寻找知识的海洋,寻找那未知的答案。
有一棵小草,青春般娇嫩,被咸咸的泪水滑过,显得是那么令人心肺发酸。每次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总有太多太多的安慰飘然而至。看着成绩单,心情却是那么的沮丧,我想我累了,那恐惧,冰冷刺骨,如同陡然的悬崖,难以逃脱。曾经我乐于不厌其烦地向别人诉说我的梦想,那江南才子出没的地方,多令人期望啊!如今我缄口不提那遥远的梦。烟雾缭绕中,只有您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响起:你能行!
幽静的月光此时此刻显得有点寂寞,我漫无目的地走在校园边,看到的却是您独身夜战的身影。我的内心感动着,震撼着。在您的身上,我看到了为人师表的全部内涵,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一种奉献的圣洁和伟岸。可想而知,记不清多少个清晨,您伴着第一屡阳光疾步在校园。记不清多少个夜晚,您踏着皎洁的月光走向夜归的路途。
隐隐约约地,我相信我曾为这三个字所感动。发生在风中纠缠的心事,终究会在教育中成长。庄子曰:“哀莫大于心死。”您也说过再累再苦。终有阳光照耀!面对不理想的成绩,我感激我只是疲累,而非心死。无法想象心死的世界是否会是世界末日,我只知道我身上拥有的是您期望的心,此刻起我更要奋起直追,直到迈向理想之门。
当每个人走进办公室的时候,那心情却是无比的胆怯,生怕被老师教育一番。您的微笑,却像灼印般深深地铭记在我的脑海里。您不厌其烦地为我解说每一道题的细节,在我眼中枯燥无味的数学竟变得有趣生动起来,将我对数学的恐惧驱于九霄云外。您更像一条坚韧的绳索,把我从那黑暗的低谷中拉了出来。
岁月总是不留人,是否记得,我们的双臂曾筛过春天里静静籁落的杏花?您的笑厣,沾湿了每一个季节。毕业时,您的身影,仍立于我的影集,但却空虚了我的心灵小屋,沉寂了您的讯息。
九月的教师节,仍在飘逸的风雨中悄然而来。一个人无论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他都不能忘记老师在自己成长道路上所花的心血。饮水思源,怀师的感恩。润花蕾,育桃李,讲台上,书桌边,寒来暑往,撒下的心血点点,又怎能少了您的功劳呢!虽然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但您仍是我最崇敬的老师。在您的生日之际,请让我的祝福,像悦耳的铃声,飘绕您的耳畔,留驻您的心间。
为了果实,每一朵花都会凋谢。随着光阴,承诺灼灼盛开。有一缕春风有片雪,有一线阴光有一丝雨,有一阵欢歌更有一层泪。这一切的一切,重重叠成了岁月的皱纹。感谢您这几年努力“传递”的承诺,在如今飘逸的九月中缀成美丽的水晶珠链。
旧藤椅子已染成了油腻的深黄色,光照下肥阔的叶子托起一片金黄,水泥墙间流淌着树叶的光影,八月的花香带来一段关于南方的遐想。
——题记
我不记得那些街道的名字,但总知道,大部分的天桥上,都会蹲坐着几位卖黄果兰的老人。尽管是盛夏,她们却都会统一地在自己碎花蓝衬衣外披上一件小背心,一排横纽。淡黄褐色的脸薄得像一张被揉皱的蜡纸。
她们就像这样从清晨一直静默地坐着,来来往往的路上行人大多对她们的存在视而不见,也许只是单单畏怯于挂在她脸上的那双郁凹陷的眼睛,更迷着岁月与沧桑的痕迹。
每逢路过此处,我总会向她买上一串黄果兰花,只需随身的一两块钱,便可换来一份八月的清凉。接过钱后,她吃力地欠身向前,打开那块藏青色的方形绵布,迎面而来的是浓郁如丝缎的花香,里面的细长花瓣用根根红绵线捆起,一一整齐地排列着,略带米黄的洁白在青色衬布上跳跃,飞舞。
她在花瓣上洒了些水,双手给我递来,一副诚恳的神情。戴了大半辈子的念珠被一根灰绿色的细绵丝串起,那根线编得很结实,珠子在她的胸口相互碰撞,叮当作响。酷暑的八月,我在一份记忆中游走徜徉,遐想着已逝的曾经与过往。
寻着那份花香,踏着游人纷至而来的脚步声,我试图去摸索她们的细节,猜测她们的人生。也许那些老人们也有过青春的时候,也许那时她们还年轻,也有过油彩般浓重的秀发,干过一番惊动全村的大事业,组成过欢歌笑语的家庭,有过满堂的子孙儿女。在八月的遐想中,我像是在逆着时光往回走,一路想象,一路回忆。
也许她们单单只是一户小人家,四合院门前还种着一颗黄角树,一到八月,便满树开花。那树皮上还保留着几十年前猫爪的印记以及砍树人斧头留下的疤痕,像是荀功章一样地烙在胸前。
而如今,那些乃黄果兰花的老人,她们的脸倒更像是黄角树的树皮,洛着无可替代的痕迹。她们满脸都是雀斑,连手臂上也是,也不知可是寿斑,不过是有些难看。在夏日难得的微风吹拂下,有时她们会带上一把蒲扇,若阳光实在难挡,便会将蒲扇盖在脸上小鉰一番。
我也跟着闭上了双眼,撞孔中倒映着的一串黄果兰不断地浮现有隐去,睁开眼,像是在斜阳中睡了一觉。
如今,宽窄巷子中还散布着几户院落中的人家。他们在窗外晾晒的衣服ibei竹竿支起,散发着一种廉价的肥皂的清香,与树间粉色花瓣相映成趣,在风中交织进衣物里,顿觉那晾过的衣服有一种阳光,花瓣与天空的质感。犹记得儿时每逢艳阳天,母亲便会将在阳光下包晒了一整天的被单铺在我床身,到了夜晚,便依旧会散发出阳光花香与肥皂的气息。母亲再用她细腻的双手哄我睡下,好不惬意。
也不知从何时起,发现岁月的痕迹已悄然降临到母亲身上。母亲也不是特别爱说话,也是一个可爱的盛夏,我与母亲同去公园游玩,但天空不作美,瞬间的雷声占满了天空。灯光混在雨水中,模糊着我的双眼,一回首才发现,我早已与母亲走散了。我便只好等在地铁站口,泪眼中,有一只温柔的手将我托起。此刻,她依然没有说话,但我知道,她想说的,已凝聚在这雨夜紧握的掌心中了。
街边的梧桐老树在雨后散发出陈旧的味道,带着植物的清香与辛辣,正如八月明媚美好的遐想于回忆,挥之不去。
花影摇破中,我还在继续找那份八月的遐想。
三月的天变化无常,时而艳阳高照,时而阴雨连绵,我的心情也随着这天气跌状起伏,宛如波涛,在无边的黑日里肆意的翻滚。
不知从何时起便下起了小雨,细密的水珠连成一根根丝线从天空中洒落下来。隆隆的雷声在云层深处不断爆炸,灰色的尘埃落在云上,夹杂在雨中,源源不断的飘洒下来。
我撑着蓝色的伞一个人在雨地里走着,穿过一条条小巷,穿过一个个花园,穿过一道道街道,穿梭在这时隐时现的悲喜无常中。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与落寞,像是一个被抛弃的孩子般,彷徨无助,找不到前进的方向,站在玻璃橱窗前,看着玻璃反射过来的我自己单薄的身影,曾经的一切被时光的洪流压缩成一枚薄薄的底片,被汹涌的浪花埋没在记忆的深处。地上有零零散散的几张报纸,正是今天的晨报,那些白领们坐上公交以三分钟的速度将上面的文字读完,然后随手扔出窗外,一遍遍的被雨水冲洗着,存在价值几乎为零。以眼泪彰显,用痛苦定格,无法逃离的考试,无法面对的成绩,一道道红笔印记像有着锋利刀刃的刀子,深深刻在我的心上,眼泪与雨水一起混合在脸上,没人看的出我在哭。
阴沉的天气,忧伤的脸,遥不可及的未来与残酷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一黑一白,一明一暗。默默将伞丢到一边,痛痛快快的淋一场,让雨水冲刷掉我曾经的伤痕,安抚一下我受伤的心灵吧,谁可以还我逝去的时光,谁可以给我真实的自我?没有人可以,能拯救我的,只有我自己,我不能无休止的堕落下去。
人生没有低谷,即使低着头,也要走上坡路,下坡路是走不得的,因为它随时可以将你拉下万丈深渊,让你不可自拔。向日葵说:“只要永远朝着太阳的方向,未来就不会遥远。”心的境界在于宽广,时常眺望远方,便会寻觅到一束从遥远天国里射下来的,金黄色的光芒。时代仍在发展,竞争仍在继续,即使黑暗的现实将我吞噬,我也要走出这黑暗迎接那道曙光,找回真实的自我,因为,我不是单单为我自己而活,而是为需要我的人而活。
什么时候,我们才可以忘记曾经的痛楚?什么时候,我们才可以走向美好的未来?这虽是一个充满着血腥与杀戳的时代,但总有一丝人间的温情与感动,那些追梦者们,默默地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我就是其中的一员。冲锋的号角已经奏起,我加大步伐,向着前方的未知地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