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白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几百年前那双傲慢的靴子仍在高力士羞愤无比的手中。你,却傲然离开。李白,那样一个狂放不羁,气吐山河的人物。我愿用我眼来读你,读出你的气魄,读出你的失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少时的你,有着“大济苍生”的理想。希望这一腔热血能用在江山社稷上。可惜,长安的受挫使你报国无门。这样沉重的打击令你无限忧伤,使你面对美酒佳肴也无心享用。但,你并没有一直悲伤下去。坚强乐观的你依旧要奋斗下去。勇往直前,不畏艰难才是属于你人生的主旋律。我读出了你的理想。
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报国无门的你选择了隐居,尽观江山美景不也是一件令人神往的事吗。至于满地的难民与伤民,祖国的岌岌可危,便交由杜二去吟诵吧!更加佯狂的你便从此浪迹江湖,云游四海,去享人间之乐了。然而又有谁会明白,狂放的你,也有一颗忧伤而寂寞的心。我读出了你的忧伤。
且就洞庭赎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酒,几乎成为了你生命的全部。无肉可以,无酒不行。为何酒拥有如此大的魔力?莫非只是自己钟爱那樽中的月影,引起你回回的深思。思,思故乡,往事,还是那早已摇晃不定的长安。或许还是放不下祖国吧,只有那几杯甘醇才能让你忘记悲伤。我读出了你的爱国心。
桃花诗与情
桃花林里,桃花潭边,阵阵花香中,你颀长的背影在微风中独立。望远方,碧帆空影。纵使再深的情,再不舍,分离还是悄悄的来了。“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王伦的身影渐行渐远,眸中泪光点点,终是一声长叹,留下了不朽的诗篇,“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开元盛世,四方安定。山清水秀,云淡风轻。李白你在逍遥,你在留恋,你在游戏。在金陵酒肆豪饮,侠骨柔情。在庐山瀑布前作诗,吟诗。在明月下寄托情思。
你为大唐这一诗篇,留下了点点墨梅,芳香四溢。
月下
清冷的月光,光洁的地面,天地间一派静谧。一个孤单落寞的身影,举着酒杯,在月下起舞。哦,是谁在那起舞,哦,李白,原来是你。你喃喃自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太白兄,你真的是好兴致。可我知道你内心的寂寞,孤单。担仍不由自主的为你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那般的情思所折服。
月光仍清清冷冷的写下来,仿佛在地面上铺上一层银白色的霜。亮闪闪的刺伤了眼,睁不开眼。不愿睁开看着冷清的世界。气温骤降,心却不再冷,暖暖的,只因心中的那一抹豁达与乐观。
你为天下人,留下了丝丝的乐观,注入了淡淡的温情。
流水情怀
远远望去,庐山上,弥漫着淡淡的紫烟。迷惘,遥远,空灵。在日光的映射下,渐渐的升腾,进一步弥漫。仿佛日光给烟雾镀上了一层柔和神圣的金纱。你站在那里吟出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千古名诗瀑布前,流水奔腾而下,怕打着岩石,溅起朵朵水花,激烈而壮观。你站在那里吟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句。
李白,你豪放,你不羁,你笑傲江湖,你在山水间抒发你的情怀……
你为天下文人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财富。
岁月悠悠,弹指一挥,触摸那盛唐的尘土,在诗的世界里走进李白,走进那月色缠绕的低头思故乡;走进那影像叠重的对影成三人;走进那放浪江面的直挂云帆寄沧海的李白的心灵深处.叩响他的灵魂之门,感受他的心中丘壑!
在浮华与金钱交织的霓虹灯的世界里,尔虞我诈之风吹得我们迷茫在生命不名一钱的彷徨世界.然而,凝望盛唐之雨,掷地之音让我发现了生命的价值,生命的重量,生命的长存.他扬帆出海,他凝望烟云庐山,他荡舟湍流之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之壮美把他的心凝接于瀑布自由迸裂的一刹那,镶嵌在心的最深处.流水不羁,任意东西,心的包袱得以解脱,发黑的葡萄才露出一点光泽,霜白的头发才摇曳黑的光辉.李白把生命的真正的意义定格在自由自在的秀丽山水画卷里,不让污浊的泥淖玷污高洁的灵魂.也许他在物质上很穷,然而精神之上他却超越了众人,寻得一方净土安放自己的心灵.在山与水的交映下,谛听两岸猿声啼不住,想象朝辞白帝彩云间,放歌轻舟已过万重山.水的灵动,带走了心的疲劳;山的厚重,增加了生命的重量!
李白,你那洒脱的心灵让欣羡;你那不羁的仗剑天涯的豪情让人留念;你那大自然的放旷心胸让人追求!
漫漫人生路,昂首是春,低头是秋,时间的车轮悠悠.人生的仕途,为民为国,人的使命应崛起潜在于心的宝藏.他向往仕途,但又蔑视权贵,想追求自己心中的太平天地,然而命运总和他开玩笑.在那浑浊的官场,李白这支高洁之莲欲出淤泥而不染,又怎能办到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脊梁不能弯,处江湖之远也要昂扬阔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贬谪在李白的沉浮之船上显得那么分外招摇.失意之时,你高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心灵平静的李白,行动浮躁的李白,举杯浇愁愁更愁徒以金樽之酒赶走失意之客,可乎哉?你成也金樽,败也金樽,金樽定格了你的心声!
就政治而言,仕途并不适合李白去涉足。因为这位“酒中仙”的诗人所质是他人少有的。而诗人气质愈浓愈重,在政治上就越不会成熟,即便在智慧和情感上他都是智者,他依旧改不了满腹的“不合时宜”。
在我看来,李白的一生被理想和现实所禁锢和束缚。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是时李白二十四岁,风华正茂的他便开始向诗坛进军了。他是个才子,“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但他根本不屑于去做一个儒家忠实的信徒。他想像庄子一样站在九天绝顶观俯人间,所以我们可以轻易感受到他有一种天上地下独往独来的气概,固然是由于他站在盛唐这座历史的高峰上,因此,他向往的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他喜游,广博的见识充实了他的人生色彩。我们了解,李白做过隐士、道士、游侠。他的志向立得远,但他只是一个自以为是超一流的政治家而其实根本不懂政治的诗人。栩栩然得意的他曾一厢情愿地认为有皇帝的召见就可以大展鸿图了。然而他错了,他是完全生活在梦想中的诗人,他陷入属于自己所不能脱出的梦境之中,残酷冷漠的现实给予他的在欣喜之后,只有伤——而这些,除了社会和客观因素外,更是因为他浓重的诗人气质。
李白的气质,用浪漫来形容为好,但说他傲一点也不为过。他的傲完全出于自然,傲也是他一生最鲜明的写照。正因为他的秉性,他始终保持了一颗纯朴的童心,也就是说,他用以衡量世间的眼光总是带着浪漫的情感和稚嫩的理解。他将希望寄于自己的仕途,而唐的官场的复杂性妄将他的人格死死地框住。李白是框不住的。所以,他和社会明显格格不入。他的狂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象丰富得惊人,他没有停滞抑或封闭自己,他一旦找到了属于生命的起点和空间,就不会猥琐和放弃。诗人一生所追求的,往往却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意的收获。李白的性格和气质,使他迷离在这清醒的尘世之中。
可以说,没有李白,盛唐的精彩大为逊色。余光中《寻李白》写得好“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显然是有些夸张了。但我们应该明白,李白所给唐增添的华彩也并非其他人所能比的。可以说只有唐代,能接受李白这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李白的性格是改不了的,他若做云,便偏要飞到九天之外,他若为风,便偏要到海上兴浪。他和我们同样不想信浪漫化的生命中会有失败的惨痛。他想把对象化局限于自己的前程,换而言之,他有着对这个人世的占有欲。因此,无论何时,他都不会毁灭他自己独有的美感,他也同样不会止步在生命失意的平原上观看落魄的景象。于是,“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投在李璘的帐下。他入宫三个年头,得罪了杨贵妃,高力士,自己也苦不堪言,但还是想着为国效力。我们再品他的昂扬斗志“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湖沙……”诗人就是诗人,他总是美感的主人,所以,他从来不会受自己的象化的美感产物所支配。人的生命没有定式,但李白似乎终究是走不出他的定式——就在他想大显身手的时候,李璘野心膨胀,不听调遣,结果发生内讧,被唐肃宗消灭。而卷进争夺皇室宝座的斗争中失败的诗人李白,却幸运地活了下来。
诗人就是诗人,李白不是政治家。
合格的诗人大都逃不掉有一些特有的情愫,李白在虽政治上失意不断,但其诗中所有的意象都可以说是他的审美感受的特殊寄托者。我不敢肯定他的诗是否是一种哲学式的人生态度,但我敢说他的每首诗都牢牢地固结了自己的情怀。不能说李白没有欲望,我已提过, 他有着对这个人世的占有欲,他处处都以自己吞吐宇宙的豪气,赋予自然景物以崇高的审美价值。他有着如此广阔的胸襟,其实,那半个盛唐早就归他所有了。
据传说,李白是从采石矶的捉月台,为捉到月亮跳入长江而死的。李白的死竟也如此浪漫,这也是一代诗仙的命运悲剧。但我们相信,他的文字风格是不会苍老的,他只是化成了他诗中的那只大鹏,在他自己的天空下,“扶摇直上九万里”……
今夜,月明,星稀,风轻,独坐庭院,夜色如画,心情如诗。衣袂飘飘的李白走近了我;心驰神往的我走近了李白……
一叶扁舟,你我在徐徐清风中忽遇急流,讶然声中前川飞瀑浮出了紫烟,你一捋长须,吟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沿江直下,听着两岸猿声,不觉轻舟已过万重山。伫立船头,你我一片欣然。
风景优美的桃花潭,汪伦相送,你恋恋不舍地吟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小船轻驶,水过无痕,在落日余晖中,你回首,再回首,怅然……
离舟上岸,蜀道艰难,你沿路高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我却明白,太白飘逸自知,潇洒人间,何须上青天!
“客路青山外”,你我登敬亭山。天高云淡,山高水长,你昂首浅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啊,自由自在的敬亭山才是你的知己,“幸有我来山未孤”啊!
夜幕低垂,明月当空,你我一道摆酒庭院中,清风淡淡,花香淡淡,把酒对月,你感叹“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月光清冷,你起舞弄影,大笑一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流泪了。我问你为何流泪�你答道:“安能摧眉折腰奉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接着又高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啊,李白!我读懂了你!读懂了你桀骜不驯的秉性,豪放纵逸的追求。读懂了你对故乡的渴望,对亲人眷恋;读懂了你对朋友的情怀,对情谊的坚持;读懂了你“济苍生”、“安黎民”的理想抱负,读懂了你身处不得已之境的无奈……
今晚,如水的月光下,灯火灿烂。我站在家园的门口,遥望李白的岁月,感慨之余,想借问明月,不知道远方的李白,在这样的夜里,一切还好吗?
一壶酒,醉了整个天下。
举起杯来邀明月,狂泻的诗句瀑布样挂在三千尺悬崖上,流成滔滔黄河,漫卷浩浩长风。
袅袅香炉紫烟,银河如练,萦缠着你飘动的胡须。
踏上蜀道,你登高作赋,写尽人世沧桑,歌罢又于静静的夜里轻吟一曲淡淡的清霜。
于是高堂明镜里飞快地走来了狂傲的你,急雨般的脚步踏碎了今人与古人的月色,归去何急?
你醉卧长安,金樽清酒斗十千,为何还要茫然四顾?
你飘然而行,大道坦坦如青天,为何惊叹行路之难?
呵,诗仙,酒仙,没有酒就没有诗,没有诗酒便饮之无味。富贵利禄面前,你安能摧眉折腰?于是,你拂袖而去,弃功名如敝履!
只为了酒,只为了醉的滋味。
乘风沐雨,你持君王玉马鞭,去追赶天姥山引吭高歌的天鸡,着谢公的宝屐,去攀险峻的天山。
呵,登高作赋,是你的心襟,对酒当歌,是你的风度。
醉里,醒时,你都在吟诗,诗句出口,惊天地,泣鬼神。一杯复一杯,一壶酒倾下,就是一片诗的海洋。
李白,昔日与今日是汤汤的流水,流尽了幽冥和古朴的月色,却流不出你望古怀今的眼帘。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归。今夜,我和你相向而坐,无酒亦无菜,只有你的诗让我畅饮。后来,我们都醉了,都醉在中国这一片浓浓淡淡悲悲喜喜的月色里。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光,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在浩浩唐风长河里,李白,他对理想的讴歌,对未来的向往,对人生的礼赞,都融入一个酒的境界里,月的世界里,飘荡在中华的诗河中……
读李白月的情怀,一腔情怀寄托明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台镜,飞在青云间,”忆旧怀故乡,“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谁怜明月夜,肠断听秋砧”一个纯感粹的诗人,把晶莹的生命交于浩阔的长江,融如入朗朗的明月。人若流水,明月如斯。
读李白月的豪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洒脱飘逸,乘月而思,“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步月而归,“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依稀。”情闲志逸踏月行,“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兴致盎然歌泛月,“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在月色的世界,他追月而去,“耐可乘明月,香花上酒船”,“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引月而来。“时来引山月,纵酒酣清晖。”,“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创造了新奇的艺术境界。寄托了自己奔放的热情,超凡的意象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
读李白月的孤独,他邀月起舞,把酒吟风。“我歌月徘徊,我舞月零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他惆怅感伤,高歌泪下,“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连”,孤寂天涯,“迁客此时徒极目,
长洲孤月向谁明。”知音难觅,此愁谁人可识,谁人可解?“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只有月是他的知己,所以无月的时候,他去赊月,“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他欲下河捞月,欲上天揽月。对月达到痴情忘我的境地“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日月。”一颗愁心寄明月,把酒吟月慰孤寂。
读李白月的柔情,“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对此空长吟,是君感意何深。”朋友之间,更显李白情感真挚细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重友之情,寄慨遥深“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深念挚友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在怀念李白如“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表达对老友李白的前途、生死的关切,念念不忘的深情。在此也进一步表明李白和杜甫深挚纯洁的友情,可谓是字字传情,句句达意。同情宫女的哀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句中无一“怨”字,却句句都含有“怨”意,表明了痴心的女子心境。描写思妇念夫,如泣如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门情。”寄与征途人,豪迈壮丽,荡气回肠“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怀古之幽情,“旧苑荒古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思念故乡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情此景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怀乡思亲情浓浓的情愫和感慨。一代诗人的情怀,千年的挚友情谊,亲情、乡情在字里行间散发着悠久的芬芳。
读李白月的升华,“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天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之圣洁,月之洒脱,月之圆缺,月之冷傲。成了李白咏之不尽的意境。“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个月亮复活在李白的酒杯中。孤独的月亮,它阅尽人间春色,见证千古风流,一个月亮在酒里,一个诗人在月中,一个飘逸豪爽的诗仙在千年的月下独酌。“但愿长醉不愿醒,与而同销千古愁”正像杜甫在怀念李白的《不见》一诗中写道:“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酒催诗生,诗随酒发,相伴而留香千古。李白与月同醉,李白与月长存!
李白者,至高无上之境界也。四季往返,故乡白李花开满香园,也落满乡土几轮回。又见你醉卧白李树下,抚摸着你的龙泉剑,品味着一瓶“女儿红”。白李花在空中摇曳,银河不知不觉映入你的眼。于是你高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引得多少行人驻足,引得多少学者敬慕,引得多少夜莺飞入深林,自愧不如你的满腹才华。
又是何时,久久不见你醉卧白李树下,那土香的小路上少了你一尘不染的白衫飞扬。
终于在长安这繁华的帝都,多情的君王为你风流所折服。饮完了万杯杜康,你举杯邀明月,吟道:“自古英雄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然后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孤独走在长安小巷上, 留下迷人酒香,夕阳下,白衫泛着血红。
在此时,你可知故乡白李树正以一棵白李的骄傲立于满园牡丹的奢华?
夜又深,你卧于河岸边,想着故乡的银河,想着你的女儿红,想着你的龙泉剑,想着你的白李树。天子呼你面圣,你毫不理会,老友杜甫替你吟道“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月光下,白衫浩然正气,万古长存的白。
数年后,故乡白李花下又飘起了你的酒香,只是你的白衫为何白的这样沧桑?你走向河边,是否听见了遥远的汨罗江下屈原的召唤?你摇头笑曰:“错矣,我与屈原近在咫尺也。说罢举起月光杯,狂笑着向江水走去,我注视着你风流又孤寂的影子被江水淹没……沉默,仿佛世界失去了主题。
在望长安,那小巷依旧,但似乎少了你酒香的微醉,少了你白衫的韵味;
回首白李,那李花依旧,但似乎少了你自由浪漫的美丽;
又去河岸,那渔船依旧,但似乎少了你不贪荣华的正气;
仰视明月,那明月依旧,但似乎多了一对见证李白的月光杯……
纵观上下五千年,谁人能与李白媲美?盛唐诗人,当以李白冠首。
青莲居士,真如李白似的!淤泥深处瑞莲花,李白就如莲花一般,深隐于唐时官宦权贵中。仕途不顺,谁人知晓?诗人心境,谁人窥得?力士脱靴,贵妃磨墨,但权势能耐他何?
“李树怒得一放白”这位一袭白袍的诗人,便是以这句与诗结缘。忧愤的心情,他以诗表达。我读过他,却读不懂他。这是怎样的人,他的性情那样潇洒不羁,恃才放旷,他的文字浪漫清秀,超凡脱俗。
“天生我材必有用”这般自信;“我辈岂是蓬嵩人”,如此自负;“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几分孤独;“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多少深情。
字字珠玑哉!我偏独爱这豪放之诗。
然而,一代文豪自是成不了精明的政客。
李白希望奉献自己的智慧,辅佐君王治理国家,在史册中记录自己。怎奈何杨家那初长成的女儿把握这君王的心;他杨家男儿掌管着朝政,李白如何与之抗衡?
隐归山林,舍不下滚滚红尘;跻身官场,受不住名利追逐。
只得寄情山水,独饮苦酒。
李白的足迹散布大江南北,从官宦之家到平民百姓,他带着一颗诗意的心。世人皆醉其独醒,李白身是醉的,心是醒的。盛唐时,几人能抵抗名利诱惑呢……
李白的名字录入史册,青史上留下“李太白”三个大字,李白的所向也达成了,但却是以另一方式达成的。我想,这样一位爱酒恋月的诗仙啊,如果知道自己的结局,有何感想?
我愿穿越至唐朝,一壶清酒之下,窥视诗仙的心境。
[原创]读李白《月下独酌》有感
原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此诗我拜读多遍,感悟非少,收获甚多。
有关“月”的诗词在古代颇多,单单李白就不下十首,然而《月下独酌》却独有一番风韵:一开篇,李白便直插主题地点出“独不可耐”而“邀明月”的心境。接着,他又将月与影子拟人化,点出了月与影子并不会饮酒,更现出了他的孤独。至此,仅仅到了诗的前奏部分,高潮也接踵而至。李白此时开始放声高歌、尽情舞动,到达了似醉非醉的境界,与月与影子共同“交欢”。在诗的最后,作者李大诗人更是将这种情怀加以升华,令读者回味。
显然,此诗是一首抒情诗。表面上看李白仅仅在抒发自己十分孤独,但只要细心品味,稍稍加一些历史背景便不难发现,其中还另有深层含义。依小生之愚见,全诗仍保留李白惯有的豪放、大气的作诗风格,无论是“邀明月”、“同交欢”、“各分散”以至于最后的“无情游”(忘我的境界)和“相期邈云汉”(我与明月将来在遥远的天空见面)都表现出作者那狂放不羁的性格。诗中,多处提及作者之孤独,惟有“邀明月”,这是因为作者与亲人分离的缘故吗?非然,这其中隐含着政治的黑暗及作者缺少知音的复杂心情(我想应有消极与无奈),在诗句“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中月与影子都不会饮酒,不正暗示着作者缺少知音吗?面对当时的黑暗朝政,作者多次被贬,怀才不遇,真乃:悲!愤!却又无可奈何……
读李白诗,品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