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小学初中高中字数体裁话题
话题:
全部 生活 社会 体育 科技 历史 艺术 地域 文化 人物 自然
共找到39

关于捉知了的作文

捉知了

四年级|记叙文|400字

“知了,知了”窗外的知了,不知疲倦的叫着。我想要是能捉着一只该多好啊!于是我约上我的好朋友张苏杭去捉知了。

我们先洗面筋,我们把面粉放进碗里,再放上适量的水,然后拿来筷子,一下一下的搅,可是加了水的面粉很“调皮”,经常粘在我们的手上,左手粘住了,用右手拉下来,结果右手又被粘住了,忙地晕头向。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终于洗好了面筋,我和张苏杭也成了大花脸。

我们循着知了的叫声一路搜索,“瞧那”,一只又肥又大的知了正在树枝上卖劲的唱着歌。张苏杭把竹竿上裹上面筋,小心翼翼地向知了的翅膀伸去,我在一旁紧张的屏住了呼吸,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眼见竹竿就要碰到知了了,“卟啦”一声,知了飞走了。“唉”,我们俩同时叹了一口气,发誓不捉住知了,决不罢休。

“知了,知了”又一只知了在远处的一棵大树上召唤着我们,我们蹑手蹑脚的走到树下,张苏杭故伎重演,更加了一分小心。“卟啦啦,砰”,知了掉在了地上,我们跑过去一看,掉在地上的知了只有一只翅膀,怎么回事?再一看,原来那只翅膀正在竹竿头上呢。

捉知了真好玩!

捉知了猴

四年级|日记|500字

在地底下潜藏了3-5年后,夏天7、8月份,知了猴就要从地底下钻出来了,他们一般傍晚7点以后会破土而出,这时你如果去树林里捉的话,肯定会收获不少的呀。

夏日的一天傍晚,天异常的闷热快下雨了,这是知了猴出来的最佳时机,我和爸妈晚饭过后带好手电筒和矿泉水瓶(装知了猴)就来到了一片杨树林里。我们一人一排,分头耐心的一棵一棵的找,找的时候一定要耐心而且要小心,因为不小心说不定脚下还会

踩到正在往树上爬的知了猴呢。刚走到第三棵树时我就发现“呀,这里有一个,哈哈!”高兴的我真是手舞足蹈。我仔细观察发现它整个身体是棕色的,长约三四厘米,两个圆鼓鼓的大眼睛,头前面有两个大钳子,我想一定是出土时挖土用的吧?后面还有两对稍细点的脚。我拿起它放到手里,他就不停地爬起来,好像要逃脱的样子,非常痒痒,弄得我咯咯不停地笑起来,真好玩!正在这时,妈妈说“儿子,快过来,这里有一只。”我急忙跑过去,老天爷,这只完全被蚂蚁包围了,四脚朝天动弹不了。我用手动了他一下,还活着,我赶忙帮他把身上的蚂蚁赶走,装到了我的瓶子里。我们这样分头耐心的找了将近一个小时,收获还真不少一共捉到15只,听爸妈说回家用盐腌一下,再油炸是很好吃的,它含高蛋白一只知了猴的蛋白质含量是一个鸡蛋的六倍呢。同学们,你们不妨有时间也去捉一下知了猴吧,你会发现其乐无穷的!

济南市市中区小庄实验小学四年级:翁冠芳

捉知了

初二|记叙文|900字

暑假的一天下午,我们沿着健身路向大溪谷走去。路的左边紧邻高速公路,之间种着许多树和花草,小树林中不时传来蝉欢快清脆的鸣叫声,我们靠着右边的足球俱乐部边走边互相考着脑筋急转弯。突然,我发现身旁的一棵小树的树干上停着一只背着透明大翅膀的昆虫。

“蝉!蝉!快捉住它。”我兴奋地指着它叫道。王宇波立刻跑了过来。妈妈和阿姨也靠了上来,我和妈妈都很胆小,不敢捉。“我来!”阿姨轻轻地走上前,将右手合拢成一个碗状,然后“啪”地一下罩在蝉上,蝉发出“知了”的叫声,而我和王宇波则高兴地手舞足蹈,我们把蝉装进一个塑料袋中,看着蝉在口袋里飞来飞去,“知了,知了……”得叫个不停,我们一下来了捉蝉的兴致,八只眼睛齐刷刷地往树上看去,盯着一棵棵树干开始搜索。

“这里,这里又有一只!”我又发现了目标,压低声音喊道,生怕惊飞了猎物。可是这只蝉停得太高,阿姨踮起脚也捉不住,“跳起来抓。”我开始出谋划策。“不行,会惊动它。”王宇波立刻否定了我的想法,怎么办呢?我们可不想放弃,继续想办法。“妈妈,把我抱起来抓。”王宇波的办法得到了我们的一致认同。阿姨抱住王宇波的双腿,把他举得高高的,王宇波小心的举起手,“啪!”这只蝉也成了我们的囊中之物。“哎,这蝉也太不敏感,太笨了吧!”我们得意极了,又把目光转向另一棵树。

第三只蝉悠闲的歇在树干上,可当王宇波举起手正准备往下拍时,口袋里的蝉竟“知了、知了”地向同伴通风报信,这只机灵的蝉立刻飞了起来,停在了前面的一棵树上。这下我们可不敢掉以轻心了,赶紧捂住口袋,猫着身子蹑手蹑脚地跟踪过去,来到树下,王宇波先找好最佳位置,摆出最佳姿势,而我则屏住呼吸,紧张的注视着这只狡猾的家伙,头上冒出了粒粒汗珠。王宇波缓慢地举起右手,当手掌和蝉一样高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下将它罩在了手心里。“吔,抓住喽!”我高兴的立刻打开口袋,将这个“俘虏”关进“牢笼”。

不一会儿,我们便战果累累,一共捉到了七只蝉,这些蝉有的大,有的小,它们的头上顶着两只鼓鼓的眼睛,立着两根细如发丝的触角,背上背着一对又薄又硬的透明翅膀,这时我才知道“薄如蝉翼”的真正含义。用手轻轻捏住蝉的身体,蝉一叫就会感到手在不停地振动。这时我们发现有只最小的蝉的屁股后竟有一根又尖又长的针,而且不管我们怎么玩弄它,它也不叫。王宇波笑着说:“我们捉到了一只哑巴。”

回家后,我和妈妈上网查了资料,得知只有雄蝉才会叫,雌蝉是不会叫的,被称为“哑巴蝉,屁股后面的针是雌蝉的产卵器。原来那只不会叫的蝉是雌蝉。

捉蝉真有趣,它不但让我获得了快乐,而且也学到了知识,大自然真是妙不可言呀!

捉知了猴

六年级|记叙文|400字

昨天傍晚,我和妈妈出去散步,看见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在捉知了猴,看着他们袋子里的“战利品”,我非常羡慕,心里痒痒的,便跟妈妈说:“明天咱也捉知了猴去!”妈妈点头答应了。

今天傍晚,早早吃过饭,我和妈妈、小姨、小弟带着狗狗一起去捉知了猴,那儿已经有很多人了,看看他们的袋子里也有个两、三只了,我也赶紧加入了这个行列。

开始我一点也不知道怎么捉好,看见窝就捅,后来按妈妈教的方法捉:先找像绿豆那么大的小洞,拿小木棍儿把洞口的薄土层一点点翘开,看看有没有,如果有,就把小棍儿伸进去让知了猴顺着木棍儿爬上来,我现学现卖,不一会儿就捉住了一只,看到自己捉到的第一只知了猴,我非常的兴奋;天渐渐的黑了,已经看不清地上的洞了,于是我们便在老树“身上”找,围着老树一圈,树干上突起的地方可能就是知了猴了,用这种方法我又捉了几只。

忽然狗狗从那边的草地上汪汪叫,还时不时凑上去闻一闻,我和小弟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知了猴正在往树干那里爬,我惊喜万分,将它放进了袋子里。

我们把各自的成果汇集到一起数了数,哈哈,竟然有15只之多,看天色也不早了,我们满意的回家了。嗯,明天我们还要来!

捉知了方知了

初二|记叙文|900字

我的故事缘于一次家庭大战。

爸爸喜欢吃知了猴,更喜欢捉知了猴。为了捉知了猴,他可以跑几百里路回到老家去。在我看来,那纯粹就是为了寻找他童年的感觉。现在倒好,在北京他也找到了可以捉知了猴的地方,每天晚上碗筷一放就会拿起他心爱的小手电、骑上自行车,奔向他理想的“圣地”。

妈妈不喜欢吃知了猴,而且她从网上得知,知了猴也是动物,专门有人呼吁要注意保护动物。爸爸却说不要拿无知来骗小孩子,知了从生到死,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害虫,并提出让我们跟着去捉知了猴“开开眼”。

我是中立方,也不吃知了猴,不表态。但是经不住爸爸几次力邀,也禁不住心中的几分好奇,不是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吗,就跟着爸爸去走一趟、看一看。

太阳还没有完全落山,几只“早起”的知了猴已经落入爸爸囊中。以前只在微信上看到的图片,现在出手可及。有的在地上爬着,有的刚爬到树根,有的已经爬到树梢上,有的“懒虫”只是爬到它洞边的小草上。捉知了猴的过程,就是与时间赛跑、与其他“打猎”者竞争的过程,好不热闹。

刚开始跟在爸爸的身后跑来跑去,加上天气热,不知不觉中已经跑出一身汗来。随着天色渐晚,知了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少。这个时候,“金蝉脱壳”开始隆重上演。直到这时,爸爸才放慢脚步,我也才从兴奋的心情中冷静下来,顾得上问我最关心的问题。

原来,知了的幼虫生活在土里,吸树根的汁,成虫飞到树梢喝嫩枝的水,它在哪个树枝产卵,哪个树枝便会枯萎掉下来。难怪爸爸说它是害虫,其实按照现在保护绿化的观点,是应该发动大家来除害才对。不过,好像不需要发动,据说现在知了猴的市场价格不菲,甚至要上百元一斤呢。你看树林子里捉知了猴的人,那灯光闪烁的场景,简直是在开民间运动会。

一只知了猴从入地到出地要经过至少3年,甚至长达17年的地下生活,而在树枝上的生命仅仅两个月左右,算起来好像挺可惜的。“就见光这么几天,图啥?”我的一句感叹,引来了爸爸一番说教——动物没有思考,人类不能无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要想赢得最后的幸福和自由,就要付出长期的艰辛。马克思、恩格斯、李大钊、毛泽东,在出名之前都是图书馆的“书虫”。现在的高考与知了的准备过程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说到这,我就知道爸爸下面要说什么了。心中默念着“哎,又是老一套!”,嘴上连忙答道:“好、好,我知道了,我明白了!”

捉知了

四年级|叙事|300字

夏天的午后,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天热得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能叫的雄知了一个个高声歌唱着,叫得不能让人安宁。爸爸说:“孩子们,咱们出去粘知了吧?”我和哥哥高兴地同意了。

紧接着我们找来一根长竹竿,在它的顶端绑上一根细铁丝,铁丝上又粘上一块面筋,爸爸说这样就可以粘知了了。我们出了门来到一片树林,在一棵茂盛的大树下,哥哥一眼就看到了一只知了,爸爸慢慢地举起竹竿让面筋碰到它,可是这只知了非常聪明,好像知道我们要捉它,让它死里逃生了。过了一会儿,我们又发现一只知了,面筋还差一点就要粘上它了,可它一点感觉都没有,还不时地扭动着屁股叫得正欢呢!爸爸猛得把面筋粘到了知了的翅膀上,就这样它成了我们的“俘虏”。一会儿,我们就捉到了七、八只知了。

回家的时候,我们大家已是汗流浃背了,但是看到我们的“战利品”,我情不自禁地笑了。

捉知了

五年级|记叙文|800字

今天中午,我们一家三口去大公园里捉知了。

首先,老爸用塑料袋做了捉知了的工具——网兜。然后,他拿了一根长长的竹竿,把它们接在一起,做成了一个“高级”捉知了“武器”。接着我们准备了一个放知了的桶,就高高兴兴地上路啦!

一路上,老爸扛着竹竿网东瞧西看。我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也跟着张望起来。妈妈撑着太阳伞,拿着手机为我们父女俩拍照。

走在路上,我哼着小歌,晃着桶子,一不留神,老爸已经捉到知了了呢!我兴奋极了,连忙打开桶盖,老爸把它扔进桶里又上了路。

路上,老爸告诉我:“那只知了因为肚子上没有两片甲板,所以不会叫。”我听了,连忙看了一下知了,知了翻着肚皮一动不动。啊?死了?我的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于是,我急忙摇了两下,知了竟然又爬动起来。“你这臭东西,竟敢骗我姚女侠!”我生气地想。

终于到了大公园,我发现树上停着好多奇怪的东西。老爸认真地说:“这是知了的幼虫,它们起先是地虫,长大之后爬到树上成茧,从茧里出来的就是知了了。但是它是害虫!”

“知了——知了——知了——知了——”我们听着知了的叫声,来到一棵大柳树下。老爸站在树下四处仔细观察。终于在一枝树枝上发现了一只知了,它正叫得欢乐呢!一点儿也没发现危险正靠近。他稳稳地拿着长竿,一点一点靠近知了,然后猛得用网兜将它网住。

“啊哈!又捉到一只了,而且这只还会叫!”我快乐得一蹦三尺高。

“太棒了,太棒了!来!给你们父女俩拍照!”妈妈迫不及待地嚷道。

“爸爸,我也想捉几只!”我大声说道。

“可以呀,但是这些知了太聪明了,都躲到树梢上了呢!等下我看见停在低一点的,让你捉。”

“好!”

于是,我盯牢老爸的一举一动,好让自己也能捉到知了。终于,有机会了。我拿着长竿,小心地靠近知了,然后猛得用网兜将它网住。“哈哈!”我笑得合不拢嘴。老爸看见了,走过来把知了捉进了桶里。

我们捉了好多知了满载而归,路上我暗暗地想:我爸真是捕知了能手。可是他又在自夸自大了。你听:“碰到我,你们都是死路一条!”

回到家,我编了首歌:

知了,知了,你们叫呀

老爸,老爸,我们前进

走在小路上,我溜神了

一不注意,知了送上门

冲呀,冲呀,冲——

我们知道知了是害虫

捉了知了,来年树木长得好!!

我们是小小保护家

我们捉知了,我们捉知了

爱护树木要记住,要记住!!

捉知了

六年级|记叙文|600字

“知了……知了……知了”,池塘边、门前的树上、路边的树上,知了一直叫个不停。今天太热,热的人们不想出门,热得蚂蚁不想搬家,热得小草不想钻出地面,我想知了也是热的叫个不停吧……当然,家里可比外面凉快,可那知了吵得人——心烦呀!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我和弟弟拿着自制“捕知了网”来到外婆家门前的枣树下,外婆家枣树长的非常茂盛,很多枝枝桠桠交错在一起——郁郁葱葱、严严实实,知了的藏身之处到底在哪呢?是在树枝干上,还是在树叶子上呢?我不知道,太阳也不知道。

我细细的观察,亏我眼睛精,第一时间搜到了知了藏身之处,我和弟弟定了定神,小心翼翼将网靠近知了身边,谁知由于我的粗心大意,没注意脚步下一块大石头,摔了一跤并大叫一声,弟弟手一抖,竟捕错了目标,把快要捉到手的知了给吓跑了。“哎!都怪我不好”,弟弟也感到惋惜。

只有寻找下一个目标了,可是第一次简单,第二次就难喽!目标要么太高,要么在杂草丛生的地方,无立足之处,难啊!突然,弟弟轻声叫了声“姐”看电线杆上有一只知了哦。

我急忙奔过去,这次弟弟换了一个大网,把小网给我,现在两面夹机,天网恢恢,那知了是不会再逃的了,我们小心翼翼的靠近、靠近……耶!成功了,一只大大的知了被我们成功捕获。

刚捕的知了还不太乐意,扯着嗓子高歌那唐老鸭似地歌:“知了、知了、知了、知了、知……了”哎真有点难听,可它就这嗓门,能怎么办了?再来看看这丑陋的面止,心里难受啊!真想给它做个变形手术,”长得丑、歌唱的难听”真不知道刚才是什么促使我将它捕获。

“知了、知了、知了、知……了”,虽然它歌唱的难听,但我还是庆幸,第一次捉知了,竟然有收获,此时地心情还是挺高兴的哦。

捉知了

一年级|日记|150字

一天,我正在休息“知——知——”什么声音呀?

哦!原来是蛐蛐在叫啊!我轻轻的下了位。小心翼翼的走着,突然一套。正好逮了个正着。知了不停地叫“知知知……”慢慢的,慢慢的。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三小时过去了……知了的声音越来越弱了,我心里十分着急。突然我急中生智,赶忙把知了放了,知了的声音才渐渐恢复了,传来了“知知……”

我心里既开心又有点难过。

捉知了

一年级|日记|200字

一天,我正在休息“知——知——”什么声音呀?哦!原来是蛐蛐在叫啊!我轻轻的下了位。小心翼翼的走着,突然一套。正好逮了个正着。知了不停地叫“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知……”慢慢的,慢慢的。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三小时过去了……知了的声音越来越弱了,我心里十分着急。突然我急中生智,赶忙把知了放了,知了的声音才渐渐恢复了,传来了“知知知知知知知……”我心里既开心又有点难过。

火星二小一年级:兰伟航

我学会了捉“知了”

六年级|叙事|1000字

我学会了捉“知了”

捉知了?不会吧!都读五年级了还不会捉知了,真是笑死人!不过我不会为此糗事而感到羞愧,当然我也不怕你笑我,反正就是这么一回事,我不会捉知了,明白了吧!

其实我在小的时候,就对知了想尽了一切办法将它拿到手,结果……嗨~~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亲手捉到一只会叫的公知了,然而一大堆半死不活的母知了却时常捉到,这让我十分的烦闷。不过,当老爸得知我的心事,于是答应教我捉知了的方法,并叫我中午十分到楼下的桑树旁见。我一听,蹦的三尺高,于是焦急的等待着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

(中午时分,居民楼下)。只见我刚下楼,老爸就叫我到一棵书上爬满知了的树前教了我“捉蝉三部曲”的第一部――“静”and“快”。开始的时候,老爸把一只早就准备好的知了让它“贴”在那儿,给我做了个示范,让我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一开始的时候,我先悄悄的绕到这只知了的下方,因为知了往下看人最难,所以我就把手慢慢的向上爬。轻轻的,慢慢的,只要知了不飞走就行。差不多离知了翅膀有三四寸的时候,知了却“吱”的一声飞到了另一棵大树旁边,我吓的差点摔了个跟头。老爸则开始放声大笑起来,可把我给气昏了!等老爸笑够了,才对我说:“捉知了的时候,不能求快,也不能求慢。必须找准时机才行,像你刚刚的那种速度是没错,就是你离知了有三四寸远的时候,下手不快,才错失良机的。”我听了,茅塞顿开,一方面五体投地的佩服老爸的“完美捉蝉术”,一方面则在脑海中回顾刚才的情景……还没等我“发呆”老爸就又要教我“第二曲”了,嗨!“时间不饶人”啊!

老爸开始教我“二部曲”――“准”了。只见老爸拿来一根沾着蜘蛛网长长的竹条,朝离树梢不远处的一只知了慢慢的将竹条向它靠近,然后轻轻的往知了翅膀上一沾――只听知了的一声“悲鸣”,知了就被牢牢的给粘住了。在高兴之余我还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老爸只用竹竿这么轻轻一沾,知了就到手了?难道有什么诀窍吗?于是我就自己拿着爸爸手中拿着的那把竹竿,也想大显身手一下。我按老爸的部奏操纵着,不过出师不利,才刚刚拿起竹条就摔倒在地上,屁股开红花。不过,这点皮肉之苦可难不倒我,于是我就从头再来,把竹竿向小蝉逼近。又是五六寸的距离,这下我可是铁了心的狠。从知了翅膀上一砸――哎呀!捉到了捉到了!一只小巧玲珑的知了展现在我面前,让我高兴的一蹦上青天,知了的叫声,渐渐的溢满了我的小小世界……

第三部――爬树徒手抓。开始的时候我不敢往上爬,生怕有个闪失就会小命不保。(其实树冠离地面只有五米)。不过在老爸的鼓舞下,我妞妞捏捏的爬了上去,不过――“老爸,我抓到知了了!哎呀!我的衣服卡住了!完了!能撑脚的树枝被我给踩破了!啊~~~下不去了!啊云梯车呢?哎哟!谁来救我呀……”

就着样,抓蝉的学习之旅就在一声声哭喊中结束了……

捉“知了龟”

二年级|记叙文|450字

放暑假了,我跟爸爸妈妈回到农村老家。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爸爸、妈妈却要带着我去捉“知了龟,”我们拿起手电筒兴冲冲地出发了。

我们走在小树林了里,偶尔传来几声青蛙地叫声,这时我还有点害怕,禁不住握紧了妈妈的手,但是我看到树林有许多小眼睛似的亮光在来回晃动,爸爸告诉我这是和我们一样捉知了龟的人打的手电筒,于是我的胆子大起来,就东走走,西逛逛地找知了龟。刚开始我怎么也找不到,我十分着急。妈妈鼓励我说:“不要泄气,功夫不负有心人嘛!”于是我手拿着手电筒眼睛瞪的大大的,仔细地找呀找呀,不放过一棵树。我心想:“知了龟呀知了龟,你想逃出我的掌心,难了!”忽然,我看到一个黑黑的小东西在树上爬呀爬,我激动的心砰砰直跳,轻手轻脚的走过去猛的用手一抓,嘴里叫到:“嘻嘻,这个家伙终于送上门来了”。爸爸把它放进袋子里,就这样我们乘胜追击,继续寻找。这时,我们又在一棵树干的中间发现一个知了龟,它正在起劲的向上爬,爸爸赶紧用力一跳向它够去,可是这小东西却一下子挣脱爸爸的手,跳到草丛里逃走了。我们全家搜索了一会没有找到,只好遗憾的去找下一个目标了。慢慢的一个又一个知了龟都成了我们的俘虏。

天眼看就要下雨了,我们就美滋滋的带着我们的战利品回家了。

不速之客(三)之捉知了

四年级|叙事|350字

夏天到了,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好像在说:“热死我了,热死我了。”于是我和爸爸决定带上小狗,一起去捉知了,我们来到小树林里,我拿着手电筒不停的照着树干,看树干上有没有知了,妈妈不用手电筒都已经抓住2个了,爸爸不用手电筒都已经抓了5个了,我还是一个也没抓到呢!我还在不停的这棵树上找找,那棵树上找找,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了两只,小狗这里嗅嗅,那里嗅嗅,也找到了一只知了,于是我们决定比赛找知了,我们分头行动,连小狗也加入了我的队伍,帮着我找,爸爸只用了大约五分钟就住了八只知了,妈妈用了大约五分钟捉了六只知了,我本来大约用了六分钟找了六只知了,可小狗又帮助我找了三只知了,结果我和小狗获胜,我们是冠军,我们赢了。

我们回到家里,爸爸留了一只知了放在铁笼里,让它明天变成知了,然后把其他的知了都用开水烫死,给我们做成了油炸小知了,可好吃了!下一次,小狗和产打了起来,究竟谁会赢呢,请看下集的不速之客。

捉知了

五年级|记叙文|500字

五莲县实验小学五年级八班 寇文冠

每到夏天,知了的叫声就会穿过树叶,透过窗户,飞到我们的耳朵里,使得我们心烦意乱,真想把它们抓住解解气。

终于有一天,我再也按捺不住了,准备好了一团面筋,一根像擎天柱般的长竹竿和一个塑料盒,与爸爸妈妈们一起出发了。

来到郊外,周围风景如画,从树林里传来的知了声不绝于耳。到目的地后,知了的叫声就更嘈杂了,知了们就像一群乱哄哄的小孩子,吵吵闹闹,忙得不可开交。我们揪下一小块面筋,粘在竹竿的最顶上,开始了我们的"粘知了工程"。

我在爸爸的协助下,把竹竿扶起来,对准一只知了,一粘,呀,粘歪了,狡猾的知了一下子就溜走了。我只好再重新寻找目标。这次,我小心翼翼地选了一只位置比较低的,自以为动作可谓狠、准、猛,没想到虽然看似粘在了知了背上,可等把竹竿放倒了一看,却只有可怜的半截翅膀粘在上面。原来,知了见跑不了了,干脆把翅膀挣断后逃之夭夭了,我不禁火冒三丈,小小的知了竟然这么难对付!于是,我重新换了一块面筋,拿起竹竿,粘准知了后先摇了一下,确定完全粘住后才把竹竿放倒。就这样,我终于抓住了第一只知了。哈哈!

不一会儿,山坡后面就升起了缕缕炊烟。这时,盒子里已经有五六只被俘虏的知了了。它们垂头丧气地躲在盒子里猜测自己的命运,叫声也不似开始那么趾高气扬了。

回家后,知了成了美味的晚餐佳肴,既安慰了我肚子里的馋虫,又为大树妈妈除了害,何乐而不为?

指导老师 郑世京

捉知了

四年级|叙事|350字

傍晚,我们吃完饭后,妈妈提议去捉知了,我们都同意了。

于是,妈妈带好工具—一把小铲子,一个塑料瓶。我们就出发了。到了一片树林前:那里的树不但蓬蓬勃勃、高大粗壮,正是捉知了的好地方,而且地面坑坑洼洼的,就像一个冒险岛,真有趣!

我们兵分两路,我和妈妈去里面找,爸爸和弟弟在边上找。我和妈妈很仔细的把地上的小窟窿挨个挖挖看。可是一点收获也没有。正在我垂头丧气之时,我转头一看,看到树干上有个貌似知了的东西。我走近一瞧,是只知了!

我拿给妈妈看,妈妈说:“这是只老的,不能吃。”我心想:即使不能吃也没事我可以把它拿回家玩。我把它放在手上。谁知,他用爪子把我手挖破了,我吓得把它扔在地上,放跑了。

我继续找,在一棵大树上捉到一只知了。我朝爸爸喊:“爸爸,爸爸,我捉到一只知了!”爸爸也朝我说:“我们也捉到一只知了!”虽然我们捉到了两只知了,但是我们还在努力的寻找着。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晚上了。我们带着“战利品”回了家。

真是一次有趣的捉知了!

山东青岛城阳区金村小学四年级:袁乐珠

捉知了

初三|记叙文|350字

放暑假了,我来到奶奶家,二叔说:“梦雨,咱们捉知了去我高兴地跳起来。二叔做好了面筋,拿上长竿,我们就出发了。我们来到一片树林里,听见到处是“知了……知了……”的叫声,我抬头一看,一只又大又肥的知了正趴在树干上拼命地叫着。我悄悄地拉拉二叔的衣角,用手指了指树上,二叔赶紧在竿顶上放了一块面筋,把竿子悄悄地靠近知了的翅膀,面筋一下子就把知了的翅膀粘住了,这时,知了叫得更厉害了。二叔把知了拿下来,我和姐姐把它装进袋子里。我们又来到一棵大树底下,看见一只知了正叫得起劲,二叔又把竿子靠近知了的翅膀,这只知了好象特别机灵,“哧”的一下飞走了。就这样,二叔捉一个,我和姐姐装一个,我们一边走,一边捉,尽管天气很闷热,我们还是使劲忍着,好不容易捉了半袋子,我们高兴地回家去了回到家里,二叔把知了煎熟了,我拿起一个,咬了一口,又香又酥,味道真不错!

(指导教师 薛凌云)

捉知了

四年级|叙事|350字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在老家绿意盎然的小路上闲逛着,一边看着家乡这几年的变化,一边听着鸟儿清脆的鸣叫。突然,耳边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可以是又想不起来那是什么声音。于是我循声跑去,来到一片树林,声音大了许多。“对了,是知了的叫声!”我一阵惊喜,开始在树林里寻找它们的踪影。在一棵茂盛的大树上我看到了它的身影,那是一只很大的知了。我迫不及待地伸出手去捉,可是够不着呀!我搬来几块砖垫在脚下,可还是捉不到。我连忙跑回家找援兵——老爸。老爸拿出铁丝,找来竹竿,做了一个套知了的网兜。我高兴地拿起网兜,飞奔进树林。来到那棵大树下,我悄悄地举起网慢慢地靠近那只大知了。近一点,再近一点,“啪”,我猛地一拍,知了就掉入了我的网中。它在网里拼命地挣扎着,想尽办法要逃走,还不是从屁股里喷出“尿”来。我可不吃它这一套,笑着说:“哈哈!碰到本大爷,算你倒霉!还是乖乖地跟我回家吧!”知了好像听懂了我的话,默默地趴在网里。带着这只知了,我兴奋地回家喽!

四年级:古天乐

捉知了

五年级|叙事|400字

我五岁时的那年夏天,哥哥从树林里捉来了一些“怪物”---知了。

这些“怪物”长得又丑又凶,胸前长着一对锋利的“钳子”,圆圆的眼睛怒视着我,不停地爬来爬去,还挥舞着自己的“钳子”,显得很是凶猛。

后来,妈妈把这些知了炒了一下。我尝了尝,香香的,麻麻的,很是好吃。便决定晚上去多捉一些回来。

这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一个树林,树上的知了“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打着手电筒在树林里不停地寻找知了的踪影。突然,我发现了一只知了正在树上散步,我便急忙叫起来:“知了知了----”迫不及待的跑过去,知了也拼命地往上爬,跑过去之后,知了便爬到了高处,我生气地离开了。我又在不远处看到了几只“知了”,还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我自言自语:“原来这就是知了的窝呀!”这几只知了比常见的要小一点呢?总结了上次的经验,便轻轻地走过去,快速的用手去抓,谁知这知‘知了“用屁股上的针,蛰了我一下,我痛得大哭起来,妈妈这时也走过来了。原来,我捉来的并不是知了,而是一只黑色的马蜂。妈妈跟我讲了马蜂与知了的区别,并嘱咐我:“天黑,要看清楚了再捉。”

这件事令我至今难忘,现在想起来还会笑个不停。

五年级:路明成

捉知了

三年级|叙事|300字

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带上瓶子、镊子、手电筒,一起到涧河边的杨树下去捉知了。

到河边以后,我们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搜索着每一棵树,生怕放过一寸地方。这时妈妈发现了第一只又肥又大、全身沾满泥土的知了,我心想:妈妈已经有收获啦,我也不能落后呀!于是我睁大眼睛更加认真的观察树干和树根,果然,在树干上,我发现了一只正在往上爬的知了,正准备往瓶子里装的时候,低头一看,有一只很笨的知了没有抓紧树干,从树上骨碌了下来,六脚朝天的躺在草丛里挣扎,我高兴极啦,立即把两只知了一起装到瓶子里。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共捉了30只知了。

天越来越黑啦,我们带着收获的喜悦走在回家的路上,今天太有意义啦,有高兴、有失望、有期待、也有惊喜。爸爸说知了是害虫,等于我们是在捉害虫呢!

捉知了

六年级|写人|500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喻补鸣蝉,忽而闭口立。

上面的这一首诗,描写的便是古代儿童捉知了的情景,连古代的儿童都这么爱它,我们21世纪的小孩子又何尝不是呢?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吧!

赤日炎炎,骄阳似火。在这个令人郁热沉闷的暑假中只有一件事值得我期待——捉知了。

用了一个上午准备好了之后,我便出发去了小树林。

前一脚刚踏进林子,后一脚就听见了“知了!知了!”的歌唱声,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和我这些小音乐家们见面,鞋子在褐色的土面上发出了沙沙的声响。

可能是因为我太心急了。又或许是其它的原历,在这个枝繁叶茂的树林中,我竟然没有见到一只蝉。

我丝毫不放弃,捏紧了手中的小网,又前进了。忽然,我看到了一只知了,我立马停下,轻轻地走上前,拿起小网一拍,哈哈!终于被我捉到了一只。咦?这只知了怎么不会动呢?我把脸凑近了,一看。原来只是一层蝉皮!气死我了!这招金蝉脱壳使得可真好呀!

我气呼呼地走了,我愤愤地心想:“哼!什么鬼地方嘛,一只知了都没有,回家啦!”突然,一声响亮的“知了”让我浑身一振,我欣喜如狂,连忙拔开草丛一看:好多好多的蝉啊!这些小音乐家们因为被人发现了而惊慌不已,四处乱蹿。我拿起手中的小网一通乱捉。那一大群知了除了逃走了几只之处无一不被我捉了。事后我数了一下,有十多只呢!

我爱知了,我爱大自然!

六年级:项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