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小学初中高中字数体裁话题
话题:
全部 生活 社会 体育 科技 历史 艺术 地域 文化 人物 自然
共找到9

关于壮族的作文

壮族作文专题

壮族旧称(僮zhuàng)族,壮文-Bouxraeuz ,英文-Bourau,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桂、粤、滇、黔、湘等地。壮族是岭南一个历史悠久的土著民族。先秦时期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百越部族中的“西瓯”、“骆越”等,是壮族最直接的先民。 

壮族先人在中国古代曾先后称为僚、俚、溪峒、乌浒等。宋代始称“僚”、“撞”、“僮”、“仲”,明清有称为僮人、良人、土人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写作“撞”,是壮语Cuengh的音译。1949年后改“撞”为“僮”,1965年10月12日,根据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提议,并征得壮族人民的同意,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把僮族的“僮”改为“壮”。  壮族与贵州的布依族、越南的岱依族、侬族、热依族的语言文化基本一致。2011年1月24日至29日,在央视第七频道播出12集壮族文化纪录片《丽哉勐僚》,从各个领域全面地解读了壮族文化。

壮族刺绣

五年级|记叙文|400字

有一次,我和爷爷奶奶一起去桂林游玩,我看见商店里有许多的刺绣制作品,像桌布、床单、工艺包、地毯等,花样各异,美丽极了。我好想拥有一个精美的工艺包。可是妈妈又不在这儿,奶奶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往商店里奔。出来后,手中还多了一样东西——绣花工艺包。奶奶说:“想要这个了吧?唔,的确很漂亮,有眼光,送给你吧!”我高兴得连蹦带跳,可开心了!直呼到:“耶,奶奶万岁,绣花包万岁!”

回到家,我把去桂林的这几天的开心事告诉了爸爸妈妈,而且重点地说了奶奶给我买壮族工艺包的这件事。爸爸给我说了有关壮族刺绣的资料。“壮族的刺绣非常出名,壮族刺绣用的布多为蓝色,在布上绣上花草等。常见的刺绣成品有床单、桌布、工艺包、地毯等物品。

“像我手中的这个工艺包,蓝色的衬布,上面绣着一些栩栩如生的动植物以及美丽风光,有的会绣上一些文字。那些漂亮的图案是壮族人们用手一针一线慢慢地、仔细地绣上去的。所以成品显得非常的精致。“

听了爸爸的这番话,我更加珍惜这个工艺包了。因为它代表着奶奶对我的爱,代表着壮族人们精细的手工。到现在,那个工艺包仍被我保管得好好的。完整无缺。

壮族

五年级|记叙文|450字

壮族: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每年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大的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是壮族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 ,吃五色糯米饭、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等,预祝五谷丰登。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广西宁明、龙州等地的断崖陡壁上留下了壮族先民绘制的众多崖壁画。铸造和使用铜鼓在壮族已有2000多年历史。壮锦是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

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自由。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仍有此俗。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居民住二层干栏,楼上住人,楼下养畜堆物。近年来已有改变,实行人、畜分居。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还有许多地方仍保留着本民族服饰特点,且各地不一。男子多穿唐装。衣料过去多为自织的土布。过去有文身习俗,现已改变。饮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主食大米和玉米。年节时,用大米制成各种壮族妇女粉、糕。妇女有嚼槟榔的习俗。结婚送聘礼时,必赠槟榔。除祭祀祖先外,还有自然崇拜,如祭祀山神、水神、太阳神等。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近代有传教士到壮族城镇建立基督教、天主教教堂,但影响不大。

壮族的传统文化

三年级|记叙文|450字

“唱山歌嘞……”在这熟悉的山歌里,大家都应该知道我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壮族小姑娘了吧?

我们壮族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也是最大的少数民族。我们的沙田柚、身上带的银器、还有纯手工缝制的服装等等,都是很出名的哦!其中,还有我爸爸最爱吃的手工汤圆,大家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吃汤圆吧?在我们的家乡,可是天天都可以吃的哦,红糖加姜汤,配上手工汤圆,大家听了可不要流口水呀!

哦,对了,我们最有名的节日就是山歌节了!这个节日是纪念我们的山歌明星——刘三姐的一个节日。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壮族人民就会晚上来到就近的山头上,站在小河边,唱起山歌来,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可好听了,高兴的时候还会跳起壮族舞蹈……每次持续一个多小时,大家还是觉得时间太短了。忘了告诉你们时间了,是三月三。

我们清明节的时候还可以吃到五色饭。有人一定会想,什么事五色饭呢?我来说一下吧,清明节期间奶奶会带我们到山上去采摘五颜六色、不同品种的野花,回来后熬成不同颜色的水,把糯米泡在里面大概2小时再用来蒸,蒸熟后就会变成野花的颜色,好看极了,最后把它们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五色饭,吃的时候每个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加些糖等配料,真是美味无穷呀!

怎么样?小朋友们,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想来我的家乡参观吗?欢迎了解我们,有空来做客哦!

壮族风情

四年级|散文|650字

壮族是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和南宁等地。我是一个壮族人家的孩子。

壮族人比较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云雾缭绕的青山之上,点缀着一栋栋独具特色的小木楼。有些人家的木楼上雕刻着龙或凤的图案,这代表着壮族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木楼市有木板和木桩建造而成的,有些壮族人家的木楼上雕刻着鱼和人的图案,这代表着壮族人都希望全家人能和和美美,年年有余。小木楼一般都为一到两层,以及一个竹条和木桩架成的生活阳台。木楼上方住着人,则木楼下方关牲口。无论是什么样的房子,壮族人都会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上。

壮族人的服饰既精致又雅观,款式各式各样,女子一般着装主调为黑色的,衣领和衣角还有衣袖上都绣着红蓝色的花边,裤脚稍宽,头上包着提花围巾,围巾边上嵌有白色的流苏。小伙子多穿襟上衣,主调也为黑色,腰间系着一条红蓝色的花腰带。

在壮族的山寨里,人们出门或进村,有时会踩着高跷行走。这是祖先传下来的鞋,租人处于亚热带,常年多雨,道路上都有泥巴,如果穿着鞋在下雨天走路,鞋子的下面就会有一大块泥巴,带泥进屋,实在不卫生,所以壮族人就发明了“非”字形的高跷鞋,在下雨的时候就穿着他走路,回到家时就把它脱下来放在阳台,这既方便又卫生。

壮族人饮食也是别具特色的,他们自家酿造了米酒、红薯酒还有木薯酒……等,度数都不高。米酒是过节用来招待客人的重要饮料有的人在米酒里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红薯酒是壮家人用来祭奠哀悼的酒,每逢到了清明节,寨子里的人就会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红薯酒,到亲人的坟前祭扫。木薯酒是办喜事用的喜酒,比如说结婚时,男女双方的家人都会举着木薯酒向亲家互敬一杯。

山寨里交通不便,环境恶劣,即使生活在苦、在困难,他们依然那么乐观、积极向上。这就是我喜爱的民族——壮族。

壮族的节日

初二|说明文|400字

吃立节

“吃立节”是龙州、凭祥一带壮族特有的节日。据说中法战争时,当地壮族人民因忙于抗击外国侵略者而顾不上过春节,直到正月三十才凯旋而归。为了庆祝胜利,补过春节,当地人便把每年正月三十作一个节日来过,此后相沿成习。

歌婆节(歌墟)

壮族人民的歌婆节一般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三月初三、四月初八、五月十二举行。它是壮族地区传统性的群众活动。壮语称“窝埠坡”或“窝坡”。届时,青年男女从各地汇集在固定地点,每次一天或数天不等,一般有数百乃至数千人参加。各三五成群互相对唱,这一组同那一组问唱,那一对同这一对唱答,并多是触景生情、随编随唱。据文献所记,“歌墟”始于宋代,明代的“歌墟”已与今接近。

娅拜节

广西者宁、索乌的壮族每年4月属兔的那天,都要杀一头牛、一口猪、两只鸡和48条鱼,到娅拜山上祭奠壮族传说中的妇女娅拜,礼仪十分隆重。相传,娅拜是壮族山寨的头领,她率领百姓与压迫他们的官兵打仗,失败后被残杀。众人把她埋在高山之巅,并将此山定名娅拜山。每年到她遇难那一天,壮家人都要祭奠她,表达怀念之情。

壮族绣球

四年级|说明文|300字

全国的茶叶博览会在广西举办,等到博览会结束后,我妈妈就把会上两个一看就起羡慕之心的绣球拿了回来,说给我留纪念。

绣球的样子是圆形的,一共有十二个元宝形状的花瓣组成,上面四个元宝花瓣,中间四个横着的元宝花瓣,下面四个元宝花瓣,元宝的角和角互相衔接,组成一个球体。元宝的花瓣边镶着发光的金边,每个元宝的面上,都由锦缎布做成,红、绿、蓝、黄、白五种颜色,上面分别用彩线绣着燕子、各种花。绣球的顶端系了一个红丝带,下面绑了四个穗。

绣球是壮族人的定情物。每到节日,姑娘把绣球抛给谁,谁就是她的新郎。现在,它的含义深了,它象征着壮族人民团结一心,象征着对祖国的拳拳之心。

壮族绣球,不但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许多来华外国人离开时总不忘买几个壮族绣球,准备送给亲朋好友。因为它带着东方的神韵,渗透了既古老又现代的文明,向世界传递祥和和喜庆。

壮族

四年级|叙事|400字

我们的大中华啊,好大的一个家!盛开着五十六朵鲜花——五十六个民族。壮族,在55个少数民族中,盛开地尤其鲜艳。

“壮族”为什么叫“壮族”呢?是因为壮族人的语言中大部分词语都有“壮”这个读音,所以叫“zhuang”族,原先叫“幢族”,后来周总理提议改为“壮族”。寓意强盛,壮丽,秀美。

壮族的房居很有特色,分前厅、后庭与两边厢房。前厅是举行活动用的,而后庭才是人们的主要生活区,一家人吃饭,要围着一个火塘。这是老祖先留下的习俗。有时,人们锻炼身体或干一些什么事也都在后厅举行。两边的厢房则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分为两层或是三层,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一家人和和美美,有时有客人来了也住厢房。

另外,壮族还有一种奇特的风俗——踩高跷出、进村。人们出村干活,先在自家门口才上高跷,等到村口时脱下,挂在村口。下地回来后,再踩上高跷,回到家后脱下,挂在门口,第二天再出时,再换上。为什么呢?因为壮族地处亚热带地区,气候潮湿,路上非常泥泞,踩上高跷比较干净,就发明了这项习俗。怎样?很有趣吧?

不仅壮族,其他少数名族也有很多有趣的习俗,壮族只是其中之一。

祝愿我们的大中华更加繁荣、富强!!!

壮族的节日

六年级|记叙文|650字

壮族是多节日的民族,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其中,春节、“三月三”、“七月十四”是壮族最重要的节日。节日中的壮族人

壮族的春节:壮族的春节从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3天,但初四至初五仍算春节期。它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从腊月二十三起就开始做准备,家家户户搞卫生、缝制衣裤、购买年货、张贴对联、制做糕点、杀猪、包粽子。春节又是个团圆的日子,凡是在外面工作的人,一般都赶在年三十之前回家团聚,吃团圆饭。春节期间,除了走亲访友,男女青年多去参加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等文娱体育活动。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等。晚饭的八道菜中少不了“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会炖猪脚、炖整鸡。米饭要做得很多,剩到第二天吃,象征着富裕。年三十晚家家都要守岁,直到半夜鸡叫,燃放鞭炮,除旧迎新。过去,有的地方把放鞭炮谓之“招牛魂”(壮语叫“欧魂怀”),意思是老黄牛的魂魄尚散落在田野,把牛魂招回来,新的一年开始,老黄牛又该辛辛苦苦地为主人家效力了。“招牛魂”开始,有的人家敲锣打鼓,吹萧吹笛,整个村寨洋溢着一片欢天喜地的气氛。

陀螺节: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陀螺,壮语叫“勒江”,它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大如河田柚的,重一斤左右,有小如鹅蛋的,也有二三两。制作陀螺一定要选用质地优良的坚木。它的“头”要圆滑。“打”的时候,用两三尺长的麻绳一圈一圈往上缠,一直缠到自己认为适当的地方,再用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挟住麻绳的尾端,迅速往地面一旋,陀螺就“呼呼”地转动起来。质量好的陀螺,再加上旋的技术高明,转起来长达七八分钟才倒下来。比赛打陀螺更是热闹非凡,获第一名者荣称“陀螺王”。据说打陀螺自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辽宁大连瓦房店市瓦房店文化小学六年级:夏末忧蓝

壮族的民风民俗

六年级|状物|700字

壮族的民风民俗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民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民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北湖路小学六(2)班钱麟元

指导教师: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