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日,指吉日;正月初一。见《书·舜典》:“月正元日, 舜格于文祖 。” 孔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
关于元日的作文
噼啪的鞭炮声
将我从梦境中托出
穿上新衣
踱步于院落间
酒肉之香
缕缕钻入我的鼻中
缤纷的彩带
在风的拂动下
汇成了久翻不息的波浪
世人的欢声笑语
世间的欢乐喜庆
聚集成了一股势不可阻的力量
直刺云霄
人们都沉浸在团圆的喜乐中
天公也跟着热闹
为
大地,房屋,树木
穿上了精心缝制的白色棉袍
给欢庆的日子
增添了一道风景
为春意洋洋的气氛
添加了诗情雅致
春风悄然乍起
春雨翩然降下
一年的奋斗从鞭炮声的落下开始
整理好行装
伴着和风细雨
大步向前走
懿沁
已末年戊寅月丙寅日
若沧桑闻知余苦,
又何以为君而泣?
朝歌之路绵绵长,
何时可见君改元?
一路风波皆为险,
可歌可泣何以笔?
淡妆笔下不生花,
心酸何以从笔之?
明朝有见君改元,
请君闻吾心之长。
莫到分离才愕然……
引子: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盼望着,盼望着,除夕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年末下了一场雪,鹅毛似的雪花纷纷扬扬,俗话说的好“瑞雪兆丰年”,这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和新年的喜悦。
爆竹声中一岁除
“砰砰砰”过年时间,时时刻刻炸响在耳边的就是爆竹,就在爆竹声声中,在不知不觉中,旧的一年悄然离去,新的一年欢笑而来。温暖的灯光下,我的碗里漂浮着白白嫩嫩的馄饨,妈妈又往我碗里添了几个,爸爸抿了口白酒,脸上满是满足的表情。这时候,门外“砰!砰!”的炸响了鞭炮,推门出去,便见一地碎红……
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风未到,但酒是喝了。虽不是屠苏酒,而是白酒。对爸爸和外公来说,酒是饭桌上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白酒一倒出来,那微微刺鼻但又不失醇香的酒味瞬间充斥了整个屋子。爸爸外公抿着香酒,我嗅着酒香,一家人在橘色的灯光下其乐融融的吃饭。那一刻,我觉得我被酒香熏醉了,不,不是酒香,而是在空气中流动的,暖暖的亲情。
千门万户曈曈日
虽说这大过年的,但近几天阴雨绵绵,整日飘雪,走亲访友都不大方便,我多盼望出一次太阳啊,当金色的光辉洒下时,刹那间,会觉得遍地开满了金色的小花。
太阳出来时,我正坐在舅婆家门口的小竹凳上喝茶,因为舅婆家在乡下,门口有好大一片院子,院子里种着一棵枇杷树,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会发现树顶的那根枝丫上有一个大大的枇杷。我正喝着茶,仔细盯着那唯一的枇杷,想着它什么时候掉下来时太阳丛云朵后面探出脸来,一点点,一点点,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我低下头,咦?树荫下,怎么多了一地碎金?我一下子反应过来,太阳,是太阳!我冲到太阳底下,展开胳膊,感受着太阳带来的暖意树上的枇杷也扭了一扭,仿佛在跟太阳打招呼。我把手挡在额前,看着太阳,心想:“多么光明,多么美好的新年!”
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宋朝时期,春联、福字被统一称为“桃符”,它们象征这在新的一年里和和睦睦,美美满满。
因为今年是龙年,外婆外公便把门前的兔福摘下来,贴了龙福上去,是倒着贴的哦!福倒,到福嘛!看着落满灰尘的兔福飘下,崭新的龙福贴上去时,我有一种恍惚的感觉,新年,就是从贴上福字的那一刻开始的。
尾声:伴随着12点钟声的响起,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悄悄来到了人间,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再创佳绩,更进一步!
北师大南湖附小五年级:柴灵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就如沐浴清风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家家户户的红灯笼,不断响起的爆竹声,无不预示着将与去年告别。
花落无言,流水不语。新的一年,会是凡庸;或是绚丽;或是平淡;或是起伏;或是欢欣;或是悲苦。这些牵扯的太多,剪不断,理不清。似悠悠白云,来来去去,聚聚离离。而我们此时应该做的,不过只是淡然罢了,命运自然会将你牵引到合适的地方,只是你是否相信命运,还是另一回事。不过要相信的是,是你的终归会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也无法。
春节算是最美满的日子了,热闹却不失风韵。不似清明那般凄凉悲苦,也不像端午毫无感情。源源本本是天伦,在春节,家家户户都在享受天伦之乐,幸福就在瞬间流露出来,溢满整间屋子的温馨,大人们不拘谨,大大小小有趣的事通说了,不时就掩掩口鼻,笑声却依稀传了出来;小孩蹙额稚气的脸庞,在屋子里更是一道别样的光芒,不禁感慨:家庭如此美满,何乐而不为呢?不管是谁,都难以发现屋子里气氛更温馨了些,若隐若现,就如同暗夜里的一点流萤,飘渺难捉。这样的情景,更是平日里无法看到的画面,可就在这春节里,终归是圆满了。
河畔的柳芽儿轻柔的挥手,送别了恋恋的夕阳;天空做好了梦的颜色的襁褓,等待着,等待着第一颗星的诞生。最后一抹橙红色的晚霞也在西方的天空悄然隐去,夜幕已降临了。而此时最靓丽的风景线便是空中绚丽的烟花爆竹了,它们在空中尽情舞蹈。满天的礼花,照得天空如同白昼一般。绚丽多彩的烟花在天空中一点点绽放开来,满心的欢喜在人们心底一点点荡漾开来。而空中满天的繁星在夜幕中闪出点点星光,更为天空增添许许生机,给这一年的尾声,画上一个句点。
烟花依旧绚烂,而我们已开始新一年的进程了。
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将过去刻在心中的石子上,因为已无法改变;把现在描绘在心中的散沙,因为可以抹去重来。
古诗里的中国 ----读《元日》场景重现 刚刚学习了《元日》这首诗,字里行间我仿佛看见了一派红红火火闹新春的繁荣景象……
几个街坊家的小伙伴手中拿的爆竹兴高采烈地跑来跑去。其中一个胆子很大的小朋友手中拿着一跟点燃的枝条,正准备放爆竹,其他小朋友捂着耳朵在旁边观看。“噼哩啪啦”五颜六色的爆竹在空中爆炸,新的一年就这样到来了。
温暖的春风透过窗户把春意送进家里,大伙儿高兴的拿出刚泡好的屠苏酒,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开怀畅饮。煦暖的阳光从窗户照进屋里,大伙也都早早的起了床,急急忙忙的找出笔墨纸砚,挥毫泼墨认真地书写着新的春联,全家男女老少都热火朝天的把墨迹未干的春联贴到门上,换下旧的春联。
全家高兴地包着饺子,准备着正月里的美味,开始张罗着一桌团圆的美味。
合上课本,一副充满年味儿的画面在我脑海浮现。
我们这学期第二十五课学习了《元日》这首诗。
这首诗的作者是王安石,他在正月初一写下了刚过年时的情景。这首诗主要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年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都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这首诗也写出了当时人们过年的习俗。
王安石是宋代有名的诗人,他还写过《泊船瓜洲》、《梅花》……
我们现在过年可以拿到压岁钱,门上要贴春联;而且要吃年夜饭、看春节联欢晚会,还要给长辈拜年……
啊!过年真好!
宋代的一个清晨,天刚朦朦亮。窗外,一阵响亮的鞭炮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哦,今天是大家盼望已久的 正月初一 啊。
连忙起床来到屋外,已有好几个伙伴正聚在院内一起放鞭炮呢,他们是和我一块在附近私塾上五年级的同学。放鞭炮可是大家最喜爱的活动了。一会儿,我们手持“彩花棒”,摇晃出五彩缤纷的图案;一会儿,我们拿出“彩珠筒”,一飞冲天的彩弹变幻出美丽的彩花,赢得大伙儿一阵欢呼;一会儿,我们点燃几枚“雷鸣炮”,剧烈的爆炸,将停在院内几棵老樟树上的麻雀们吓得惊恐不已,伴随着我们的笑声飞出了很远、很远……
正当我们玩得高兴时,身后传来了父母的呼唤声。是开饭的时间到了。
推开家门,哇!真热闹啊。全家的亲人都聚在了一起,大家高举着酒杯,用自己酿造的屠苏酒互相祝福着,庆贺着,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笑容,沉浸在幸福的气氛中。
此时,爸爸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崭新的桃符,张罗着换下旧的桃符,又引来大家一阵欢呼,多么精致的新桃符啊,在朝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它预示着人们的生活将更加富裕,国家也将更加富强!
眼前的情景正如宰相王安石所描绘的那样: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家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阵阵惊天动地,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送走了旧的一年,引来了新的一岁。春风吹在脸上,让每个人都有一种暖洋洋的感觉。家家户户都在畅饮着屠苏酒,开心的笑声到处都有。早晨刚刚升起的太阳的光辉普照着神州大地,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把旧的对联换成新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