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为一种古代的礼制,择取年老而贤能的人,按时供给酒食,并加以礼敬。第二个意思是年老在家休养,现在的养老政策多是这个意思。第三个意思是扶养年老而不能自给的人。
关于养老的作文
想象作文
姚博文
25年后我成为了一个大企业家,建设了很多小区。现在我又建起了一个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养老院。今天刚完工,怎么样,跟我去看看吧!
一进大门,一个蓝色的湖泊就出现在眼前,湖的四周环绕着绿油油的参天大树。树干笔直,宛如一个个既勇敢又忠诚的卫兵守护着养老院。湖边有一个可以容纳50人的钓鱼台,老人们可以在活动中心借渔具来休闲垂钓。
绕过湖泊,就是老人们休息起居的公寓。这里有五栋大楼,每栋楼有4层,每层楼有20个房间,有的房间可以住4个人,有的房间可以住2个人,老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房间里的设施齐全。每层楼都装有电梯,楼与楼之间还有避雨长廊相连。房子建得很坚固,能在8级地震中岿然不动。防雷设施就更不用说了。电梯可以通到楼顶,老人们可以在这里晒晒太阳。
老人公寓的后面就是活动中心和游乐园。一进游乐园的大门是一个巨大的音乐喷泉。绕过喷泉,那里有一个摩天轮,摩天轮的速度很慢,每个舱位可以坐两个人。老人们可以在里面观赏外面的风景,也可以聊天、看报纸、喝茶、喝咖啡。摩天轮的下方有一些健身器材,有跑步机、划船器等,旁边还有一个羽毛球场。健身器材的旁边有一排石凳和石桌,老人们可以在这里聊天,下棋或看书。
这就是我的养老院,怎么样?爷爷奶奶们想进去吗?那就快来呀!我们随时欢迎您。
添一点快乐,添一点真诚,添一点关心. 他们也是社会的一员.关爱老人,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
2009年7月29日, 东漖中学初二(6)支部的团员到龙溪的康桦养老院开展慰问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一番交流,我们初步地了解到老人平常的生活。其实,养老院里很多老人都来自四面八方,谁也不认识谁,虽然大家住在一起,却很少在一起谈心。他们每天各自重复着一样的生活。也很少有年轻人过来探望。整个养老院总是一片寂静。或许我们的到来,给养老院带来一丝欢乐和热闹。但在轻松的活动过后,带给我的却是一番沉重的思考。
老人们怎么会孤独呢?难道社会对老人的关注还不够?当然不会。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尽管如此,政府还是不断地出台了各种面向老人的优惠政策,其内容涵盖了社会保障,交通出行,医疗保险等各种范畴。不仅是政府部门的关心,社会上也存在不少热心肠的人。有的人,积极捐献;有的人,还组成了一支志愿队伍,专门上门进行志愿服务。那养老院里为什么还有那些寂寞孤独的老人… …
以前,人们都说父母是儿女的港湾。但父母毕竟有年老力衰的时候,这时,儿女就是父母的港湾,就要背负起赡养父母的义务,尽力地去善待他们,而不是单单把责任推卸给养老院。这样,即使社会给了这些老人丰富的物质生活,他们失去了港湾,终究不能满足心灵上的缺失。这不是在针对着某个人,而是整个社会应负起的责任。不然,养老院里怎么会有那么多期盼的眼睛。
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老人们都已经步入晚年了,在余下的光阴里,他们更需要的是爱,是精神上的安慰。希望全社会都更加关注老人们的精神生活。
别再让养老院里有这么多期盼的眼睛。
2014年3月12日
瞧,天边有一道美丽、绚烂的夕阳!它曾是伴着日出的朝晖,曾是正午当空的烈阳,带给我们温暖与力量。虽然它此时已快沉落山底,但依然如此耀眼,惹人喜爱,暖暖的,照进我的心底……老人,就是这夕阳,他们曾经为我们创造辉煌,现在我们也该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今天,是学校的“学雷锋日”,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全班来到了“明珠养老院”去看望那些老人家,并给他们带去表演、快乐和欢笑。我们来到了养老院四楼,那里坐着许多老爷爷老奶奶,他们都已两鬓斑白,脸上满是岁月划过的皱纹。很多爷爷奶奶腿脚不便,都是坐在轮椅上,需要其他的工作人员来帮助。看到他们,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奶奶和外公外婆,只觉得亲近,丝毫没有陌生的感觉,这些爷爷奶奶都面带笑容,用慈祥和充满温暖的眼睛看着我们,欢迎我们的到来。
同学们向老人们问好过后,先是把我们带来的礼物发给老人们,他们很高兴,这些老人会像我小时候一样把袋子拉到身边往里面瞧瞧,看看究竟是些什么样的礼物呢?然后乐呵呵地伸出颤颤的手表示感谢。接着我们便开始“各显神通”地给老人表演节目。我和同学欣妤给老人们表演的是歌曲《童年》,我们拍着手,随着音乐,带着微笑唱。爷爷奶奶们也回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露出会心的微笑,也轻轻地跟着我们打起拍子来。后来,全班的(女)同学都一起唱起来,歌声回荡在养老院中。女同学们还唱了《感谢你的爱》、《天黑黑》,随着这感人又趣味十足的闽南语歌谣,许多老奶奶,也点着头,跟着唱起来,养老院的气氛活跃起来,老老少少,一片欢笑与歌声。“来来来,你们给爷爷奶奶们捶捶背,捏捏肩!”班主任曾老师说道,我们也蜂拥而上,给老爷爷老奶奶按摩。曾老师满脸笑容地用闽南语对老人们说:“阿公,阿贝,这些孩子给你们按摩咯!”
我也帮着按摩,我帮忙的是一个护工奶奶,她自己就已年近花甲,还在为其他老人服务,我想,这个奶奶就好像雷锋啊!
我笑着对她说:“奶奶,我帮你按摩按摩好吗?”
奶奶爽朗地笑了:“好好好,谢谢你啊!”,说着,奶奶的脸上泛起红润。
我帮这位“雷锋奶奶”捏肩,捶背。我一边按,一边问:“奶奶,舒不舒服啊?”
奶奶很开心地说:“舒服舒服,很爽呢!”
听到这话,我心里可开心了,原来,为别人服务也是这么快乐啊!怪不得雷锋叔叔生前会做那么多好事,怪不得这“雷锋奶奶”会不辞辛劳的帮助其他老人!这一次,我不仅给她带来了舒适,也让自己体会到了帮助别人,关心老人的快乐与责任。
给这个奶奶捶完背,我又去给一个爷爷捶腿,这个爷爷72岁了,依然满脸挂笑,连皱纹里也含着丝丝喜悦。 爷爷奶奶们很高兴,我懂了,这些老人是这么亲切,乐观,无论是爷爷还是奶奶,无论是花甲还是古稀,都那么慈祥,总带着温暖,充满爱的微笑。
最后,我们全班同学给爷爷奶奶们“大合唱”了一首《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曲,随着这活泼快乐的歌声,我们也将和爷爷奶奶说再见了,但他们的微笑会永远留在我心里。我们陪伴他们度过的这美好的一个下午,也会永远记在我脑海中。我们在今天,在这个学雷锋日中能陪陪“明珠养老院”中的老人们,给他们带来快乐与欢笑,但其实,所有的爷爷奶奶都要我们更多的关心与陪伴,更多欢笑与快乐。我也许不能帮助所有的爷爷奶奶,但是,我有自己的奶奶、外公外婆,我可以把这些关心与陪伴,欢笑与快乐,带给他们。
最后,祝天底下所有的老人幸福安康,长命百岁!
暑假生活丰富多彩,有的同学出去旅游,有的同学在上兴趣班,有的同学整天待在家里。相比之下我就有些与众不同,因为一项实践作业。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为了拍张照片,写篇作文,我第一次来到了由深圳援建的喀什巾帼养老院。我毫无诚意,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完成作业。汽车开进养老院,我惊呆了。新亮雪白的楼层,美丽的花园。车继续向里面开,我看见这里不仅有养老院,有儿童福利院,还有操场、沙坑、健身器材,甚至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小树林,里面有板凳,有下棋用的桌子,酷似一个公园。这一切把我看得眼花缭乱。养老院的环境怎么这么好?我还以为,只有一栋小破楼,几张桌椅,有位和蔼的院长照顾老人。可眼前,大门口的保安,许多个区域,这么好的环境,老人们过得肯定很好,还需要我们来慰问吗?
正想着,车停下了,我看见在公寓楼的单元门口,几位老人若有所思的的坐在门口。
我和爸爸妈妈下了车走过去,老人们见我们来,立即兴奋起来,眼神也不在迷离,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远远地我挥着手向老人们打招呼,老人也缓缓地举起手,向我挥着。老人们的热情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他们带着我们参观养老院,与我们聊家常事,还和大家拼棋艺……忙的不亦乐乎,说得头头是道。而我早已有些不耐烦,想回家了。因为照片已经照完了,我也知道该怎样写了。老人们似乎并未察觉,没有丝毫要我们走的意思。“孩子,几年级了?”“学习怎样?”杨奶奶在我耳边不停地问着,而我的心早已飞回了温暖的家中。我一边敷衍了事地回答,一边看着手表,心里祈祷天快黑吧……太阳公公好像在和我作对,一直拖到很晚才回家。我一见天渐渐黑了,立马起身对老人说:“爷爷奶奶,早点休息吧,天不早了,我们回家了。”我说完,转身就要走。头发花白,口齿不清的李奶奶突然握紧我的手,激动地说:“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不要像我们一样不识几个字……”霎那间,李奶奶眼中流露出的真诚融化了我的心,我突然觉得无比惭愧,老人们以最饱满的热情欢迎我,把最真诚的祝福送给我,我却……
汽车奔跑在深喀大道上,我回味着刚才发生的所有事情,恍然明白了,老人们需要大家关爱是因为孤独,他们孤苦伶仃地住在养老院里多需要大家关爱啊!
从那以后,我每周都会去养老院看望老人们,老人们也像孩子一样,一见我来就高兴得不得了。我每次去都会给老人们带礼物,虽然只是些绿豆汤,西瓜等东西,却都是我亲手做或用零花钱买的。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在这里,我花了将近半个暑假的时间去陪伴这些不久前还与我素不相识的老人。虽耽误了些许事情,但至少我觉得值,因为我终于体会到了尊老敬老,关爱老人的感觉——幸福。我会将这种幸福延续下去。
六年级:张宇璇
“孝”是美德,“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视的幸福,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孝”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百行孝为先,孝敬爷爷奶奶不在明日,就在今天。
——题记
从小,爸爸妈妈出去外地打工,家里就剩下我与奶奶相依为命了,我们很少与亲戚来往,每天与奶奶一起出去种地、买菜,在别人眼中,这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幸福的痕迹,但是,幸福就像沙漏一样,渐渐地……渐渐地……就消逝了。当我在过5岁生日时,爸爸妈妈突然出现在我眼前,眼前的他们是多么的陌生,我甚至不敢相信,他们就是我5年未见的爸爸妈妈!他们手攥着一笔钱,说是他们有钱了,要带我去城里读书,当时我还小,但我听见爸爸妈妈说这句话时,懵懵懂懂的我也号啕大哭起来,奶奶晶莹的泪花也流了下来,但是,不管我们是怎样的伤心,也改变不了爸妈已定的事实。这时,沙漏的沙子已经流光了,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再一次见到奶奶,是7年以后……奶奶老了,白发像潮水般吞噬了她的青丝,皱纹像乱麻样缠满了她的眼角、脑门。但是,奶奶对我的养育之恩,我终身难忘,这一次,我不会再像小时候那么任性了,我也是时候尽尽我的孝心了。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思绪,但是就偏偏不让,但是我问她,这是为什么!7年来,我努力念书,考出好成绩,为的就是有朝一日,看见奶奶,给她看看我的好成绩,告诉她这5年的养育没白费,告诉她,没有爷爷她也不孤单!妈妈沉默不语,只是一个劲儿地把我往回拉,这一次,只看了奶奶一眼,连句温馨的话语都没说。回到家,妈妈告诉我,我已经快毕业了,这样子会影响我的学习,从妈妈讲话的口气来说,我知道,这是谎言,我想问问她,在她心目中,孝是什么含义,奶奶对她来说又是什么地位!
在一次偶然的,爸爸与妈妈的对话中,我知道爸爸妈妈要把奶奶送去养老院,我愤怒了。推开门,大声问:“这是为什么
“因为…。因为…。”爸爸突然间变得语无伦次了。
“因为你奶奶没人照顾。”妈妈迅即回答。
“我可以呀!”
“你还小,又快毕业了。”妈妈语气平平地回答道。
我愤怒地摔门而去,跑去了奶奶家。这时,老天爷也为我打抱不平,“哭”得“稀里哗啦”,“喊”得“震耳欲聋
到奶奶家了,奶奶看见我又惊又喜,连忙拿毛巾给我擦干,这时,我好幸福。好久没叙叙旧了,我与奶奶就像一对“闺蜜”似的,一直聊……一直聊……直到天亮。
在我走时,奶奶叫我要听父母的话,我点点头,依依不舍地走了……每天,我都去奶奶家,与奶奶说说学校趣事与烦恼,父母知道以后,并没阻止我。他们告诉我,他们也没尽过孝,如今,连自己的儿女都比不上,更谈什么教育孩子!他们也要尽孝。有一天,我问妈妈:“奶奶还要去养老院吗?”“什么养老院,我有说过吗?”妈妈说,从妈妈的语气中,我知道,妈妈已经没有这个打算了,而且,她还每个星期去看奶奶呢。看到这一幕,我感觉,好幸福!
在一个家庭聚会时,我提议道:“要不把奶奶接来住?”一家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后齐说一句:“好!”
经过这一件事情以后,我懂了,孝可以感染人,进化心灵。以后,我要努力学习,多尽孝心,尽父母,尽奶奶!
2010级5班
季容竹
8月12日上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们小记者一行六十多人,兴高采烈的来到五莲县民政局下设的福利院参观。
我们一路上欢歌笑语,不知不觉来到福利院。韩局长等领导接待了我们。郑老师认真、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福利院的每一个地方。据介绍:养老楼共住了四十八位老人。福利院占地面积53.5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床位500张。
郑老师先带领我们参观了养老楼。我们先参观了老人的房间,房间的设计跟宾馆一样,室内各类设施齐全,套间面积六十平方米,标准间面积三十平方米,房间内设有大阳台以供老人有足够的光照,,卫生间设有热水器、助战设备,以保障老人的行动方便和安全。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监控值班室,监控室的监控屏幕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地方,以确保老人的安全。晚上,工作人员每隔两小时查房一次。接着我来到了老人娱乐的地方,老人可以在那打牌、下棋、看你报纸等。在娱乐场所的前方是厨房,刚进厨房迎面扑来一股饭菜的香味,厨房的每个角落干净卫生。旁边餐厅的桌椅有条不紊。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有机蔬菜田园,田园里种了好多蔬菜。郑老师说福利院里不但有有机蔬菜田园,而且还有有机猪肉。我们问在哪里?郑老师说:“在那里。”我们顺着郑老师指的方向看去,哇!原来是四只可爱的小猪,我们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飞快地跑过去。同学们都说好可爱呀!
最后我们来到了文化长廊,郑老师说:“中国有24孝故事,显示了中华民族孝老爱心,也显示了百善孝为先。”
通过这次参观福利院,让我懂得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浅。
我家的书柜叫“养老院”,那里面住的可不是人,是书!别以为书的“养老院”里肯定都是些破书,烂书——这些书可漂亮了,一点都不像旧书。不过,它们中间都已有“百岁老人”了!想知道我是怎样为它们“保养”的吗?仔细看,我要传授秘方了!
其实,秘方非常简单。既不用“热水泡”也不要“吃”什么营养品,最重要的是小主人的态度!如果你总是想着书,并且下课时总是压一下书角……。这样,你的书就会“强壮”许多。
不过,上面只是一些“青年书”的“保养”方法。想用这些来对付这群“百岁老人”,那你的书绝对会不成书样的。因此,我还要教你怎样“保养”“老人”书。
首先,一定要买书皮给它包上,防止墨水……撒到上面。而且,看书时一定要轻拿轻放。翻页时一定要小心翼翼,不要折出痕迹。并且,一定要经常翻一翻这些书,以免灰尘落在书里。这些上了“年纪”的书,最怕梅雨季节了,每年到这时,总有几本“百岁老人”会发霉。大晴天就显得更加奢侈。一大早就把这些书搬到阳台上,一本一本的摆放整齐,一天下来,我得翻上好几遍,让每一寸书都晒的透彻。通常都是累的腰酸背痛的。然后,就是要像“青年”书一样,要长时间的“护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给这些“百岁老人”们排座位。因为,在你想看它们的时候总会很难找到,在你找它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伤到其它书。如果,你把它们分类排好,一眼望去,便可以找到它,也不会伤害到别的书。
现在你知道怎样保护书了吗?好了,不说了,我又得给那群“百岁老人”“保养”了。
大家知道,乌鸦虽然外表丑陋,但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当乌鸦年老不能觅食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给老乌鸦,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养老、敬老方面曾涌现过无数美丽动人的故事,扇枕暖被的黄香,彩衣娱亲的老莱子,舍身护父的潘综,锅巴奉母的陈遗……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在养老、敬老方面,早已远远超出了"反哺"的范畴,人们在使老年人"老有所养"的前提下,逐步向"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更高层次发展。
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受商品经济大潮及西方文化的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巨大的冲击,"敬老、养老"在许多人思想上已日见淡薄,他们放弃了做人的起码道德,不仅不养老、敬老,甚至发展到虐待、杀害老人的地步,其行为之野蛮残酷令人发指。、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一个人依托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上,同时又要依靠父母的辛勤养育才能长大成人。多少父母在孩子生病的日子里忧心如焚、夜不能寐;多少父母为使孩子吃饱穿暖,宁愿自己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多少父母为使孩子生活的更好一些,废寝忘食,忘我工作。孩子长大后,作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赡养和孝敬父母乃顺理成章之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既为人子,对父母行孝道应是最起码的行为标准,焉能丧心病狂虐待老人呢?
在我国这样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老年人养老基本上还是依赖自己的子女,这种居家养老的形式在客观上还受许多方面制约,子女的经济状况,子女的家庭变故,子女的道德修养都制约着老人能否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因而我们仍有必要努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养老、敬老的光荣传统,使每一个子女时存感恩之情,对老人要物质上保障,精神上慰籍,竭尽全力地为辛劳了一生,养育了我们的父母营造一个金色的晚年。
生活在文明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应树立这样的观念:倘若有一件衣,应先给父母穿;倘若有一口饭,应先给父母吃;倘若有一间房,应先给父母住;因为我们坚信,人生天地间,孝为百行首。
羔羊能够跪乳,乌鸦尚且反哺,何况人乎?
这是几颗幸存的牙齿居住的房子
大门紧闭
所有幸存的嘴巴紧闭
飘满槐树叶的台阶上
一条条皱纹被踩成空虚的日子
呵!像一节被废弃的蜡烛
老人们流泪但不言语
他们体内所有的醋都渗进骨头里
余下的日子都折合成一次绵长的眺望
数着枯槁的指头
回想起从农村走出来的
曾经在背上呼喊的传说
至今未来
“众人”齐呼,中国未富先老!
由此,“中国式”的养老办法也众多起来——特别是中国的退休养老金制度尤为众多:中国退休人员众多,国家怎能养得了,不行,延迟退休!延迟退休不行,延长缴纳养老金年限!如此循环,方可养老!真有办法!
养老乃人之养老,非钱之养老——无钱怎么养老?中国老年人好养!几十年的中国老年人是怎么过来的?
中国老龄化率高,来得快,是计划生育的副作用。
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对中国的发展功不可没,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一个火烧,给一个孩子和两个孩子吃是不一样的,但是,生育是自然规律,违背生育规律,是会给社会带来麻烦的:过多的老龄化,男女比例可能失调,人的竞争力减弱(富窝里的人竞争力怎样呢?)等等。
所以养老还需要计划生育负责!
过早老龄化,是相对青年人来说的,青年人的数量,即可解决老龄化的问题——将计划生育在三至五年内(有待考察)放开二胎,迅速增加青年人的数量(2014年~2040年26周岁人口生力军)来中和老龄化,同时中国人口总量也增加,然后再回归正常的计划生育——凡是都有一个调节!
其作用:一、增加青年人的数量,中和老年人的数量,有利于养老。二、增加中国人口的有生力量,稳定中国的经济发展。三、调节人口结构,调节男女失衡。四、适时放开二胎是社会公平的象征,不能有钱人多生,无钱者叹息,更何况社会抚养费,对社会危害极大!再说普通老百姓也未必愿生——养不起!五、生二胎也是减轻下一代养老的压力,同时防止出现更多的“孤独老人”。
……
养老比天大,比地厚,是人、家、国的最基本的常事。不养老,何谈发展!
星期六,妈妈说要带我去养老院。我兴高采烈,连忙洗了把脸,换了身衣服,和妈妈一起乘车去养老院看望老人。
“嘟嘟嘟”,公交车来了,我和妈妈上了车。一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市里的养老院。
我是第一次来养老院,所以十分兴奋。一走进养老院的门口,我便看见了两棵参天大树,树旁边有许多鲜花和小草,听说它们都是养老院里的老人种的呢!树的周围有许多可以休息的地方,还有许多可以健身的地方。老人住的宿舍虽然只有两层,但一层就有500个房间,每个房间的生活用品都很齐全。老人睡觉的床也很软很舒服。每层一进去都是一个大厅,里面总有许多人在聊天,喝茶。突然我看见有一个清洁工在打扫卫生。我自告奋勇,对她说:“阿姨,我来帮你扫把!”说着我便拿起扫把扫起来,过了一个小时我终于把整个大厅都打扫干净了。我还帮老人们加茶水,还跟老人们一起聊天,一起吃饭,一起健身,一起休息。渐渐地太阳已经下山了,我和妈妈该回家了。
虽然今天只做了一些小事,但是只要老人们开心就好!
我去这次养老院之前,满脑子都充满了幻想,在我眼里老年人的生活应该过得平静和睦、安宁与充实。我带上水果,做上了公交车与爸爸妈妈们前往一所养老院。
到了养老院,我兴奋地跳下,跑到大门前。哇!这儿的环境真好!有花有草。有几位老人正出来晒太阳。我走了进去,来到了一间房间。轻轻地敲了敲门。一位面目和蔼可亲的老奶奶开了门。我跟她打了招呼,并送给她一袋水果:“老奶奶,祝你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嗯,真是个好孩子。”我还唱起了我们新学习的歌谣给老奶奶听。老奶奶的笑容十分灿烂。
告别了老奶奶之后我又敲了敲另一间房间。一位老爷爷开了门:“请进吧,有礼貌的小朋友。”我抱来一些大棉衣:“爷爷,这是给您的冬衣。请问您在这儿住了多久?快乐吗?”“哦,谢谢,我会留着用的。我在这儿住了四年。每年都有这么多小朋友来看我,怎能不快乐幸福呢?再加上这儿环境又好,我每天出去活动活动筋骨。儿孙又常来看望我,叫我回去生活呢!”说完,他用那粗糙的大手抚抚我的头。我向他朗诵了一篇很长的课文,老爷爷为我拍手叫好。
看到这些老人的笑脸,我想能给那些平时孤寂的老人多增添一份快乐与温暖,是我莫大的荣幸。别嫌老人唠叨,因为小时候在你牙牙学语时,他们在耐心听着你们讲;不要嫌老人脏,在你小时候老人为你换洗衣服,却从不叫苦叫累。多一些人,在他们孤单时给他们带来一丝关怀与温暖。
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我是反方一辩。我方的观点是赡养老人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重要。在这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精神赡养,简单来说就是要关注老年人心理上或精神上的需求,并尽量给予慰藉和满足,使老年人能够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心理处于最佳状态。所以我方认为精神赡养比物质赡养更加重要。
我将从三个方面阐述,我方为什么认为赡养老人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重要。首先我方支持我国将重视物质赡养转向为重视精神赡养。《宪法》第14条规定赡养人不仅仅对老人有物质赡养,更要有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的义务,照料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照顾老人的特殊需求。其实,在瑞典、芬兰等北欧福利国家的法律中都有规定,比如他们用量化规定了子女与父母的居住距离,每年、每月、每周,甚至每日应当与父母接触的时间和次数。层层方面都表明了国家对老年人精神赡养的重视。
其次我方认为精神赡养比物质赡养更容易让老年人满足,当今社会随着物价的高速上涨,但是人均收入低于1000的占64%,很多子女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他们提供不了父母富裕的生活。但其实老人自己可以过清贫生活,却不能忍受漫长的对在外孩子的思念。他们最想摸到的不是儿女寄来的汇款单,而是子女的手和脸庞。
最后我方认为精神赡养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着极其的重要性。心理学家统计过,儿女们常回家看看父母,拉拉家常,陪父母散散心,可以减少父母得老年痴呆。据调查显示有70%老人经常产生害怕,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在1999年春晚上陈红的那首《常回家看看》在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正是因为它唱出了千千万万孤独老人是心声和盼望:对方辩友刚才所说的物质生活赡养他们固然重要,但儿女们更要从精神生活赡养他们。众所周知我国在1989年把重阳节正式定为“老人节”,“敬老节”就是希望儿女们常回家看看父母。在座的各位可以想像平时安静的家里老人只身的背影,是何等的孤独,何等的寂寞。
总结以上所述,我方认为赡养老人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重要。
我的同学李尚洲,他的父母在外打工,写了封信:孩子,我和爸爸不回家了,你和爷爷过年吧!李尚洲非常郁闷,连过年都不来,我想走过去安慰他,他却摆摆手,说:“我不是幸运儿,我没有资格跟你们说话。”他居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说:“李尚洲,你的爸爸和妈妈一定会回来的,即使他们今年不来,明年会来的。”他大声说:“什么!明年?你不知道我每一天都忍受着痛苦,盼望着他们回来。”我愣了,李尚洲头也不回,走开了。过了一天、一个月、一年……,两年,他的父母终于回来了,李尚洲哭了,迫不及待地扑上去,三个人紧紧拥抱了许久。他的父母说:“我们过几天就要去外地了。”“为什么?”李尚洲问。“因为……我们太……穷了,得再去打工。”父母答道。他们的父母去打工了。过了一天、一个月、一年、两年、三年……十年,他的父母回来了,李尚洲早就是一个青年人了,他哭着说:“妈妈、爸爸,您们在十年工作,没有给我关爱,我失去了关爱,您们这一去就是十年。”他的父母说:“其实……我们不是去打工,而是为了保命。”“保命?”李尚洲问道。父母说:“在十二年前,我们去外地打工,我们撞了一位大官,为了补偿,就帮大官干活十二年。”李尚洲说:“原来是这样,难怪变老了许多。大官走了出来,给了他们一百万美金,说:“给你们养老。”就走了。过后,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