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关于徐霞客的作文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奇人、奇事、奇书
——读《千古奇人徐霞客》有感
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六(1)班 黄震威
捧着这本《千古奇人徐霞客》,心中总有一股自豪之情在跳动。是啊,作为一名江阴人,一个徐霞客的老乡,谁又能按捺住那颗充满激动和自豪的心呢?作为徐霞客的故乡人,我也只能用一个“奇”字来形容他。毕竟,这个千古奇人与他所创的辉煌历史,是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清的。
读完了全书,我也了解了徐霞客的一生,徐霞客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可他不图名利,对考取功名更是毫无兴趣。少年时的徐霞客更是热心于读些奇文怪书,立下了游历名山大川的志向,他还曾立下志愿:天下大河有九条,我至少要涉足八条;天下高山有五座,我至少要登四座。可见少年立志,对一个人成才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由此可见,徐霞客乃一奇人。
青年时的徐霞客想探访奇胜的心愈发强烈,可又得接受古训“父母在,不远游,孝子不登高,不临深”,幸亏他有一位十分有远见的母亲,母亲十分理解徐霞客,她不但鼓励徐霞客出游,还亲手缝制了一顶远游冠,来支持徐霞客的夙愿大志。自此,徐霞客便安心去探险旅行,他北历京冀,东渡普陀,南达闽粤。徐霞客总共先后经过19个省,用时30多年,曾多次遇盗,绝粮,但是他却一次次地死里逃生,仍然执着地从事他的旅行事业。徐霞客一生都在旅行中度过,他在岩溶地貌,水文地理等多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个读书人,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却选择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地理考察事业,可见,徐霞客旅游乃一奇事。
这位千古奇人徐霞客,在游历了如此之多的山河后,写下了八十万字的旅游日记,经好友整理,终于完成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但可惜的是后来徐霞客的手稿大量流失,经后人搜寻才找到六十多万字,仍然有许多残缺。尽管这样,这部奇书仍堪称“古今游记之最”,可见其不凡。书真是奇书。
作为一名江阴人,家乡拥有这样的历史名人,我自然感到骄傲与兴奋,但兴奋之余,更多的是惭愧。徐霞客是多么的坚强,尽管他知道前方的路上是荆棘,但他仍凭着他那矢志不渝的精神向前迈进。相比之下,我则软弱的多,一遇挫折就后退,一点细雨就弯腰,我知道这样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要变得坚强。尽管前方的路上是暴风雪,我也要昂首阔步的走。虽然我不可能成为奇人,干出奇事,写出奇书,但我想徐霞客作为家乡先贤,给我的影响,绝不只是敬佩与仰慕。
说起徐霞客大道,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夏天,徐霞客大道景色宜人,别有洞天。
早晨,数目高大的身影招来习习凉风,茂盛的枝叶为人们挡住了阳光。花儿尽情地展现自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小草迎风舞蹈……有几个早晨还会起雾,徐霞客大道就朦朦胧胧,如同仙境一般。
上午,有许多人在徐霞客大道的南门溪旁洗衣服,那一起一落的洗衣捶有节奏地敲打着,汇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乐。河里的小鱼尽情地游来游去,摇头摆尾;小鸟们在天空叽叽喳喳,尽情歌唱。
傍晚,河岸的霓虹灯变幻着颜色,给徐霞客大道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河里小朋友拿着救生圈在浅水区玩耍。大人们在深水区潜水、游泳。有的年轻人在河中的石墩上跳着,有时还会摔到水里。岸上的妇女们看着亲人的衣服,尽情分享着他们的喜悦。可以说,傍晚的徐霞客大道是快乐的海洋。
徐霞客大道是宁海的旅游胜地,还吸引了好多游客呢。
功名利禄怎能与名山大川相比
自然奥秘才是我心之所需
谁说探索游历不是生活的意义
哦——,在我眼里
这,才是生命的真谛!
当大明王朝被闹得乌烟瘴气之际,在江阴地方的一处秀美村庄里,一个名叫徐霞客的俊逸青年,却正为他那蓄势待发的游历梦想而全神贯注,为他那天马流星的开阔思想而眉飞色舞。他不满朝政腐败,不愿应试做官、谋求功名,却立志要游历祖国的崇山峻岭,飞泉秀水,将自然的一草一木融入他那炽热的胸腔,将天地的每一个瞬息都停留在那片专属于它们的记忆空地!他要让激情的汗水洒满那充满着绝望与壮美的猎猎大漠,他要让坚定的足迹吻遍那无时无刻不在自发幽香的大地的每一寸肌肤,啊!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妙不可言。
终于,在22岁那年,徐霞客离开了那片在他心中早已不再年轻美丽的村庄,突破了羁绊着他思想的桎梏,冲出了家的藩篱,怀揣着“游山川如会知己,探穷凹如掘至宝”的热望,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跋涉。他先后游历了太湖、洞庭山、天台山、雁荡山、泰山、武夷山和北方的泰山、嵩山、华山、恒山、五台山等名山大川,亦到过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大漠戈壁,悬崖岩洞几乎无所不至,且身体健朗,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依旧热忱不息,登山如履平地,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山果野菜充饥,用清泉川水解渴,能够忍数日饥,逢食即饱,旅泊岩栖,游行无所碍。为了完成游历大愿,他甚至做好了牺牲一切的打算,曾豪言壮语道:“我已背着挖土的工具,什么地方不能埋我的骨头?”为了探寻自然界的奥秘,徐霞客猎奇而从,见险而行,登山必登最高之巅,下洞必到最深之地。
这天,徐霞客来到了湖南衡阳,在准备游览湖南茶陵麻叶洞时,不曾想,当地的百姓纷纷前来告诉他:“麻叶洞里漆黑一片,深不可测,白日时有幽光闪现,夜晚更是鬼怪横行,从来没人敢进去。”他们脸上的神情显得极度恐慌,瞧向他的眼神更是担心非常,而这番劝告不但没有吓退徐霞客,反而愈加勾起了他强烈的探索欲望,他真是爱极了那人迹罕至处所绽放的夺目奇观,无比贪恋那被蒙上神秘色彩的“神龙虎怪”,他定要前去揭开麻叶洞的神秘面纱,拂去那强加于其身上的污浊丑恶的流言蜚语,证明里面有着别有洞天、有着惊艳所有人视线的瑰丽新世界,让大家伙为他们那怯懦的行为而感到羞愧去吧。然而,当务之急却是怎么过去呢,需得有个当地人带路才行,只是看现下的情形,怕是无人会自告奋勇。
人们看他并无离去之意,遂再劝说到:“实话告诉你吧,年轻人,洞里那鬼怪可是身有数眼数肢,变化莫测,凶残无比,吃人都不吐骨头的!若没有法术防身,必死无疑啊!快些打消了你那可怕的念头吧,麻叶洞是万万进不得。”徐霞客听闻,颇为无奈地摇摇头,世间哪里就有这么多妖魔鬼怪!若是有,他怕是早就死翘翘了,这套迷信的说法,还是去吓唬吓唬小孩子罢,若是无人给他做向导,也不难,那就高价聘请!
一路上,带路人战战兢兢,但看到徐霞客一身浩然正气,也并未退却,直至逼近洞口时,他才听说徐霞客是个读书人,并不懂法术,吓得他差点当场昏厥,嘴皮子都哆嗦的合不拢了,连连挥手说“好家伙!我还以为你是法师,才敢给你领路,谁知道你是个想不开的蠢货,我这条命可赔不起……”,说完,连滚带爬的跑走了。徐霞客也未在意,走进洞口,仔细地观察了一番洞穴的结构,里面虽偶有幽光,黑不知底,但也没有当地人形容的那般可怕,而妖魔鬼怪实属无稽之谈,于是深吸一口气,渐渐地向深处走去。
徐霞客进入麻叶洞这一爆炸性新闻不胫而走,很快便传开了,短时间里村民们砍柴的拿着镰刀,种田的拿着锄耙,烧饭的停下烟火,织布的止住机梭,甚至连十几岁牧童也十分好奇地赶去,密密麻麻的把洞口包围起来,但无人敢进去一探究竟,只是各自议论着。有人怀疑说:“那个年轻人真地进去了吗?会不会被吓跑了?”有人接着道:“若是真得进去了,怕是早就被鬼怪吃掉了,可怜这小伙子还那么年轻。”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等了一阵子后,都深谙那年轻人已被鬼怪吃掉的事实,各自拿在手中的家伙攥地更紧了,都渐渐往回去的方向挪动。
而就在这时,一个黑影蓦然闪现在洞口里,有人看到后,吓得失声大喊,引得众村民急急地围成一团,屏息凝视地望向洞口。黑影越来越近了,现在连脚步声都依稀可闻,而走出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徐霞客。众人顿时呆立无语,确定自己没有看错后,才一拥而上,无不对徐霞客的惊人之举投以敬佩的目光。但同时,众人的疑惑也出现了,难道此人有镇压妖魔鬼怪的异能,不然怎会好端端的站在他们面前?这一切到底是什么情况?
徐霞客好笑地摇了摇头告诉老百姓,洞里哪有什么魔鬼幽灵,而是那千姿百态的石灰岩地形,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乳等,它们光泽晶莹,形状奇特,湿润清新,玲珑剔透,有得如玉柱从顶部垂直到地,有得似云雨倒悬在空中,有得若白浪滔滔,波涌连天,有得像月光,薄而清雅,温软如纱;远望去,又同那袅娜多姿,飘然出尘的蓬莱仙女般大放异彩,引人入胜,真乃气象万千,蔚为奇观!此瑰丽奇景他在桂林,阳朔一带也有发现,对于它们的由来,徐霞客亦有自己的科学见解,他说岩洞是由于流水的侵蚀造成的,石钟乳则是由于从石灰岩滴下的水蒸发后,凝聚而形成的,由于气体汇集不定,水量不定,故而呈现出万般变化,这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当百姓们走进岩洞,看到那琳琅满目的钟乳石后,心头的疑惑与畏惧方烟消云散。
王安石曾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只有非常之人,才能够取得非常的成就。徐霞客不分寒暑,奔波于荒山野岭,跋涉于戈壁沙滩,破浪于急湍江澜,冲腾于荒蛮海川,故而,知世人所不知之瑰丽奇观,感世人所未感之心潮澎湃,明世人所未明之自然真理,逢世人所未逢之千载奇遇!他那传奇而怒放的生命,真乃空前绝后。“千古第一游圣”非其莫属也!
徐霞客是一位奇人。
别人都追求科举功名,而他卓尔不群,不追求功名,立志走遍天下。
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攀险峰,涉危涧,荒野露宿,栖身洞穴,历尽千辛万苦,就算在劳累,也一定记下当天的所见所闻。
徐霞客,它具有锲而不舍、实事求是、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
徐霞客他志向奇、经历奇、精神奇,真不愧是历史上的一位奇人啊﹗
五年级:张轶雯501
千古奇人——徐霞客,想必,这个名字大家都听说过,这是多么传奇的一个人!
每当翻开《徐霞客》这本书,思绪便把我带到了几千年前。徐霞客靠着双脚,走遍大半个中国,游览许多名山大川,经历过不少挫折,并把游历中的观察与研究细心的记录了下来,最后完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这时,我心里冒出了无数个小问号:是什么,让徐霞客在重重危险面前拥有如此的勇气和信心?答案就是,永不言败!
在34年中,徐霞客没有一点想要放弃的念头。漫长的旅行中,他披星戴月、风餐露宿,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以顽强的斗志去克服。尽管身体疲倦、环境恶劣,他依旧坚持每天写日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地理材料。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探险旅行家、游记文学家,是历代学家公认的“千古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很想学徐霞客!”
作为一名江阴人,每每提到徐霞客,心中总会涌起一股自豪之情。是啊,作为徐霞客的故乡人又怎能按耐得住那颗充满激动的心呢?徐霞客,我只能用“奇”字来形容他。
这千古奇人,和他所创的辉煌历史,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用语言描述得清的。他还曾经立下志愿:天下大河有九条,我至少要涉足八条。天下高山有五座,我至少要登四座。
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应明确自己肩上的担子。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认真的过好每一天,用十二分的努力创造明日的阳光!
辅延中心小学五年级:你不知道的秘密
虽然我游徐霞客大道已经好几次了,可是这次的目的可不一样。这次是带6个月大的弟弟去外面呼吸新鲜空气,大夏天的老呆在空调房里总不好吧。
奶奶先把小弟弟抱下去,接着我和妈妈把小推车抬到了楼下。过了马路,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就把小弟弟放入了推车里。我们推着车子,便开始了大道之旅。我们先来到溪边让小弟弟吹吹风,啊!风吹到脸上甭提多舒服了,我轻闭双眼感觉自己仿佛成了一只小蚂蚁,在软软的黄叶里玩耍,风轻轻一吹,我同黄叶一起飘下来,那感觉真是妙不可言。我们把弟弟抱回车子,到那大树附近的凉亭休息。这些大树可真茂密,一片片树叶绿油油的,有些树叶三五成群的挤在一起,好像再商量对策,有些树叶孤零零的,仿佛被小伙伴给抛弃了,还有些晚出的嫩叶个个长在不同的地方,就像它们起了小矛盾似的,谁也不理谁。
因为快到中午,我们只得离开。在返回的途中,妈妈无意中发现了一棵已经结果了的银杏树,这令我们都惊讶不已。
徐霞客大道就像一张美丽的明信片,它的美丽深深的印在我心里。
翰香小学五年级:陈莹
徐霞客(1586~1641)是明代杰出的探险家。名宏祖,字振之,号霞客,更号霞逸,江阴人。行游约数万里,行程中徐霞客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既时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所以他坚持把当天的见闻记录下来。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徐霞客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在科学事业上奋勇攀登的精神,是值得后人永远学习的。
徐霞客塑像
我的家乡江阴不仅物产丰富,而且山清水秀,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而在这诸多的名胜古迹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那巍然屹立的徐霞客塑像。
徐霞客,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旅游家。他一生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从22岁起,历经34年的沧桑岁月,游览祖国的山山水水,并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及所见所闻所感,写成游记。即《徐霞客游记》。书中记载;了祖国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而现在,在我国国内,还有不少知名景点都是由他发现后,开发而成的,如黄果树瀑布等。
走近徐霞客塑像,只见他那高大的身躯在风中毅力着,约有4层楼那么高。这座塑像由汉白玉雕制而成,形象之生动,足见人们对他的深深敬仰之情。我站在这尊塑像前,怀着一份敬意瞻仰着。只见他盘着高高的发髻,昂首挺胸地站在那里,仿佛历经岁月沧桑的脸上,嵌着一双仿佛观尽人间美景的眼睛。他神色凝重,半张的口中流露出他对世间山水的无限赞叹之情。他身着宽松的长袍,双手背在身后,一副文人墨客的神态。那神情,仿佛又发现了什么可供游览之地。
我到这尊塑像后仔细一瞧,只见这位雅士——徐霞客手中,握着一卷文书。我在心中做起了猜想:难不成这就是他耗尽毕生心血,才写出的名著——被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的《徐霞客游记》?为了这本游记,他不求功名,不慕富贵,一“老布衣”的身份步行十万余里,游历了相当于现在19个省的地区,他在旅途时候遇到了各种为人们所难以想象的险境,困境,却始终不放弃,以惊人的毅力随时随地坚持著述,用智慧与心血写下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为人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徐霞客为我国的旅游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家乡有着深远的影响,是我们江阴人的骄傲,我们将永远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