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小学初中高中字数体裁话题
话题:
全部 生活 社会 体育 科技 历史 艺术 地域 文化 人物 自然
共找到17

关于寻根的作文

寻根的孩子

高二|散文|700字

鸟儿在蔚蓝的天空快乐地飞翔,因为天空才是它的乐园;鱼儿在碧蓝的大海中幸福地遨游,因为大海才是它的故乡。是鸟儿就不要向往那无边的大海,是鱼儿,就不要羁恋无边的天空。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

或许你和我一样,都是背着行囊流浪的孩子,去寻找幸福。我们不带走家乡的一抔黄土,一带走家乡的一丝气息,因为我们,故意屏弃家乡的土里土气,一心想摆脱家乡亲人的束缚。慢慢的,你融入了这个喧闹繁华的都市生活。你和城里人一样来去匆匆,享受高质量生活,你和城里人一样无时无刻不追求生命的潮流。可你发现,它的臭熏熏的空气让你窒息,它的摩天大楼让你重新审视“远亲不如近邻”,它的尔虞我诈让你惧怕。

于是,在那寂静的夜晚,你在黑暗中啜泣,思索,你开始想念家乡那美丽的油菜花田,你开始留恋家乡那些淳朴的和你一起在田里捉泥鳅的朋友,你开始肆无忌惮地想念那些让你感动流泪的亲人……

冥冥之中,似乎有人在黑夜中召唤:孩子,回来吧,这里才是快乐的源泉。

哦,那是家乡的召唤,于是,你重新背起重整,踏上回家之路,你的背包鼓鼓的,因为那里有你无尽的思念。

回到家乡,那一切都那么亲切,让人忍不住地亲吻它,你躺在田间的小道上,呼吸大自然的清香;你玩耍于快乐的池塘里,感受儿时快乐;你吃着妈妈的饺子,热泪盈眶。

原来,我们是多么地留恋这里的一切。

我们就像那在空中飘荡的风筝,无论你流浪到哪里,总会有一个绳子牵着你,那是令人流泪的亲情,那是令人平静的田地,那是令人快乐的鱼塘。当你试图想挣断这根绳子,可就在绳断的那一刻,我们迷失了方向,茫然而无知,最后重重地一摔结束了我们的自由。那时,我们开始后悔,拼命寻找那根断了的线没有体积数倍于树冠的发达根系所提供的水分营养,就没有树的高大参天、浓阴蔽目;没有格拉丹冬冰峰孕育的第一滴水,就没有长江的波澜壮阔,浩荡千里;没有家乡的那片黄土,那份气息,就没有我们的快乐和幸福。

原来,我们都是寻根的孩子。

寻根

五年级|记叙文|500字

家乡一个多么美好的词,这个词语包含了对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情。我在家乡 以前的家有一条小路。这条路给了我美好的回忆。

那条街非常的破旧,很少有人在里面走。墙壁上都是广告君,还有小孩画的东西,反正特别脏。还记得小时候,总是特别喜欢和比我大很多的姐姐一起玩,干过非常疯狂的事。哇!可见我多么的调皮啊!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姐姐搞恶作剧,我们用一只死了的大蟑螂用了层纸包上后,然后放在某个人的鞋子里。过了一会儿,那个姐姐把鞋子穿上去说:“为啥鞋子里有一个咯吱咯吱的声音,拿起鞋子一看那表情当场笑爆全场!跟毛爷爷一模一样!从绿色演变成紫色再变成黄色最后变成了红色…好吧!我承认内个姐姐还不知道这件事。

还有一次,我记得当时在家里二楼,看到了有人好像要走这条路,跑下阳台接了一桶水《孩子们知道我要干嘛了》当她经过的时候,把水一倒,那人瞬间变成落汤鸡,破口大骂:“上面的快给我下来!”最后我妈下去了,听到后我就挨打了。

这些美好的记忆都是那条小路给我的,最后我被我妈强行的拉到了深圳。但是,一想到这些,心里都是开心的,心里甜甜的。不过现在搬走了,只要一到那里心里不知为何总是想永远呆在那里,不是因为它脏,不是因为那里没人,不是因为那里空气不好,也不是因为墙壁的话,是因为我的恶作剧,在我的心里深深的印上了这一道不好看的风景线。

寻根断根扎根

初三|记叙文|1000字

寻根、断根、扎根

扎根是需要过程的,但在你苦苦寻觅的过程中,最后你才会发现——你早已深深埋在这片肥沃的泥土之——“六月随笔”。

在我印象中,自己的像根草,父亲就是根

寻根

先向大家作个介绍吧,我自小与父亲相依为命,但是父亲所给的爱,让我从未感到孤独,至少小学六年来,我一直这么认为;小学六年我过得很开心,可能是因为大家尚且年幼吧!所以我也未为父亲的职业而发过愁,父亲由于学历不高,生活所迫,只得在离我小学不远的市场支个小摊,做一些烧烤的小生意。我的小学同学们经常去光顾,我在课余也会去为父亲帮忙。同学们从来也没有因为这个而疏远我。况且,父亲生意也不错,父亲从来都是尽量满足我的要求,这也没让我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就这样,六年下来,我很开心,一点也没有负担,那时候,父亲也笑得很甜结论:或许寻根有些不贴切,但我记忆中就是这样在寻觅中找寻父亲的爱,我很知足。

断根

可是,或许人在长大,思想也在变,自从进入那高级明朗的校舍那天,我心中就生出了莫名的担心,听大家议论自己的父亲,不是高官也是个小厂长,而我;所以我也很少和大家聊天。初中三年,我有很多朋友,大家感情也不错,每当大家聊到父亲,我总是找借口离开。我知道自己在逃避。但是我始终战胜不了自己。我每天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生怕哪天父亲的职业会成为同学的笑柄。我每天放学回家,父亲总是笑脸相迎,我却从未笑过,一有不顺心就乱发脾气,我把自己关在屋里,仿佛在刻意把父亲拒之千里。我曾试图劝父亲改行,但还是没有勇气,因为父亲养我不容易,我不想让他再添一份多余的负担。于是,我每天自己面对外界压力,强颜欢笑。三年来,我始终也没去过父亲的摊位,我们也很少说话,父亲的话少了许多,白头法也爬满两鬓。

结论:这三年,我只是凭借自己优异成绩来支撑、我就像一只懦弱的,断了根的草,飘呀飘

扎根

纸是包不住火的,有一天,我们班的一个比较调皮的男生问道:“你父亲是做烧烤的,我一直想问,只是;他们有的去过了,听说很好吃的。”我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我认为大家都不知道,原来已早天下皆知,只有我自己朦在鼓里。“你父亲那人真好,待人可和气了,知道我们是你同学,更是笑脸相迎。下次我去,可要优惠哦!”望着那个同学真诚话语,我笑了,根本就没什么,一直是我唉。“没问题,你去了,肯定给你优惠。”我笑着回答到。那天,放学,我很开心,如释重负地跑到父亲摊那边,父亲一惊,我送上一瓶冷水和一块毛巾,为父亲拭了拭额头的汗。由于人太多,我们没说话,我只是响亮地叫出了声“爸爸”。人潮中,父亲久违的笑脸又回来了。

总结:我现在很踏实,有一种扎根的喜悦。父亲是根,我是草,我永远也离不开他

红色寻根

初一|散文|1000字

家就是人们年青时想尽方法要离开,而老了后不顾一切要回来的地方。

——题记

故乡的风,故乡的水,故乡的云,都是我心灵的港湾,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故事,被我深深埋在心里,不管是角楼前的夏夜,还是河畔的袅袅青烟,还是大斜坡的滑车,都是我童年时的快乐发源地。但那间不起眼的祖屋,却是在我记忆里永远的

还记得一年四季我都和爷爷奶奶在祖屋里住,春天的祖屋,房里的苔草都活跃起来了,在那些潮湿的、阴暗的角落里自由自在得生长,我就一个人一整天坐着小板凳扒拉墙角,那是奶奶交给我的任务;夏天我也不得闲,又要在花坛里除草,又要采完那一个菜园的草莓;秋天是清扫落叶的时候,满园的枯叶都要清完;只有冬天能坐在屋里烤小火炉,小狗儿蜷在脚边,惬意的睡着。可以这么说,这间祖屋是我小时候的全部,没有她就没有我。

一年到头忙得不行,我几乎每天都要抱怨,还总想要离开,直到爷爷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在春天温暖阳光的照耀、甘爽春雨的滋润下,柳树的树叶张开了他们的眼睛和身体。

在春风地拂动下,叶子们高昂地抬起头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动人舞姿,更博得了人们的喜爱,人们纷纷与其留影。

渐渐地,树叶开始骄傲自满起来,沉醉在人们对他们的喜爱中,在他们眼里,自己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因此他们对其他东西不屑一顾。

一天,一阵大风把树吹倒了,树被连根拔起,根露了出来。

叶子从来没见过这种丑的东西,不禁露出了鄙夷的目光:‘你就是根,你这么丑,怪不得埋在地下!’根无力地回答:‘是,我很丑,可是没有我,就没有今天的你,相信我,要是我不吸收水分,你就会死去了!’叶子‘切’的一声,不再理睬,他打心眼里看不起这种丑东西。

正如根所说的,叶子一天比一天憔悴,叶子低着头,无力地望着根寻求帮助,终于城管处把这棵柳树又重新栽到土里,叶子又恢复了以前的模样,他不再那样高傲了,因为他知道,他的一生是根给予的。”

故事讲完,他牵着我的手,把我带到了屋外,拍拍我的肩,说:“好好想想吧!”

我闭上了眼睛,回忆起了刚才爷爷讲的故事,我是在这里长大的,几乎每一天都在这渡过。“以后在也不会回到这个破烂的地方了。”我心里一定会有这种想法,可是如果当我自己真正离开了这里,才可能知道家乡有多好。故乡对于那每一身在海外的游子们来说,听起来是那么的亲切。“多么想回到自己的故乡啊!”可是每次想到这里,远离家乡的人始终没有回来,家庭、工作这些对我们很重要的东西却无时无刻的制约他们。

或许我们现在是这么的对自己拥有的东西那么反感,不珍惜,可是当我们永远失去了它时,那记忆里的与它共度的时光又该何去何留?

当城市里灯红酒绿,莺歌燕舞时,我只是守着我的家,我灵魂的深处。

寻根

高三|议论文|500字

“春节过得没意思,只想过情人节;不喜欢过端午节,却喜欢在端午节里吃火鸡,虽然不知道感谁的恩。”作家冯骥才这样感慨如今的青少年对中国旧日传统文化的漠视,感慨外国的文化“侵略”到了中国。而作为语言,母语是否也遭到类似的“侵略”呢?

曾有学者批评那些在海外演讲演唱的学者歌手们,他们只懂得讲那里的语言,唱那里的歌,完全地道的英语,不懂得如何发扬自己的母语,不懂得如何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母语作为人与生俱来最初学会的语言,我们有理由维护它,有理由发扬它。正是因为母语,我们才学会了更多的知识,懂得了更多的道理,使我们成为一个有知识有理想的人,才能使得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秉承继续,发扬光大。

先有成龙海外演出坚持说汉语,后有韩寒炮轰如今的中国“闭上眼睛以为在牛津,睁开眼睛却在天津”,痛斥英语在中国的泛滥。诚然,中国正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时期,学外语固然没错,它能使我们更好地与国际友人交流,但是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汉语的漠视。如果整日听到周围的人叽里咕噜地“ABC”,谁敢承认这是在自己的国家?我们要寻根,寻找我们的根。

作为中国人,我想第一是学会母语,第二是将母语传承并发扬下去,然后汲取外国的优良文化。只有守住我们的根,我们才能将根发扬光大。同样的,我们的根发扬光大了,不正代表着中国的崛起吗?

笔儿寻根记

初三|记叙文|900字

在一座美丽的城市里,有一个热闹非凡的王国.  这个王国里的家庭成员可不简单,全都是文具.有橡皮弟弟,铅笔妹妹,尺子姐姐,毛笔爷爷等.他们一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天天都过得很开心.

可是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一位陌生的客人,他穿着一件厚厚的“衣裳”,头戴着一顶“帽子”,身体是一些液体水做成的.王国里的每个人见到他都说:“咦?他是谁?怎么我们没见过长这样子的人?”那位陌生的客人见到别人看他的眼神那么惊讶,便解释到:“朋友们,别惊奇,我是现在21世纪中小朋友最常用的文具,我叫中性笔,大家叫我笔儿好了.”说完便深深地鞠了一个躬.

钢笔看了看他,觉得他不像坏人,便握住笔儿的手,微笑地说:“欢迎你来到我们的王国,不知你来这有何贵干呢?”笔儿笑了笑,说道;“今天我来这里是为了找出我的祖先,也就是人们最早使用的书写工具.”说着,笔儿便向四周围望望哪一位才是他的祖先.  笔儿失望地踱着小步走在王国的街道上,突然一位长着尖脸,一小簇黑头发,有着修长身子的人走过来,他向笔儿打了声招呼,便与他擦身而过,笔儿瞬间似乎想起了什么,便叫住铅笔问:“你和我长得非常相似,你是不是我祖先呀?”铅笔听后大笑:“我出生不久,怎么会是的祖先呢?”说完便笑着离开了.  笔儿没有灰心,继续寻找着……这时,他眼前一亮,他看到了圆珠笔和钢笔,他又走上前问:“你们是我的祖先吗?”圆珠笔和钢笔听后都摇摇头:“我们虽然年龄比你大,但是很久以前,没有人类用我们,他们都是用毛笔蘸墨水来当书写工具,你可以去毛笔那里问问看.”笔儿听后既兴奋又开心,连忙跑到毛笔那里叫道:“祖先,我找到你了!”毛笔听到后一头雾水:“什么孩子,你叫错了吧!我这岁数只能当你爷爷,祖先我可当不起.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在最远古时,那时还没有发明笔。所以他们只能用小刀把字刻在竹子上,因此刀可能才是你的祖先呀!”  笔儿听后,自言自语:刀?不会吧,他怎么跟我长得一点也不像,不过,我还是问问去。笔儿连蹦带跳地来到小刀这里,问道:“您是我的祖先吗?”小刀说:“是啊,在以前没有笔时,人们就是拿我来当书写工具的,不过现在我已经下岗了,现在为人类服务的该是你啦!孩子,好好干,别让祖先失望呀……笔儿听后大呼:”万岁,终于找到祖先了。祖先,放心,我会好好干的!”  说完,笔儿离开了王国,回到他原来的地方……

【点评】:  采用童话的手法构思行文,角度新颖,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吸引力。情节跌宕起伏,把笔儿寻根的经历写得一波三折,形象地再现了笔儿寻根的心理变化过程。文章的结尾简洁而富有深意,也许只有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才是对根的最好报答。

古木寻根

高三|写景|1000字

《鸟的天堂》,这是一篇说明文?忘记了。同样的,忘记了是在小学的哪一册语文书上学过的,忘记了作者是谁,忘记了文中描述的那个小岛在哪片海域,唯一清晰的,只有洁白的书页上,那一整幅自然清新的风景写生和下方那四个小小的铅字:鸟的天堂。

这幅画便这样扎根在了心底,并好象有历久弥新的意思。于是常常想起它:空中,叠翠千丈,遮阴蔽日;地面,葛藤缠绕,落叶盈尽;枝上,珍禽掠过,异兽穿行;叶间,奇葩硕果,灵芝妙药。可是,你相信吗,这样的仙境,竟是由一棵树勾勒出的整体框架。试问:你怎样用一根线勾勒一片森林?我很想知道。于是,我总会在安静的时候,展开画卷,寻找线条的尽头,古树的根。

寻根总要有寻根的方法,正如做人总要有做人的态度。而我寻根的方法,便是读。

读树。

我读叶子。读那些嫩芽如何吐叶,如何茁壮,如何再从浅绿、淡绿、军绿、墨绿中,一个转身变成了金黄,在肃杀的秋中,将枝芽交给了他们的子孙,从容的淡出了我的视野。我不明白,那样博人赞誉的位子,他们怎么舍得放手?父亲说:“如你所说,博人赞誉的,也不过是那些位子,而他们,又怎会为了那些虚名而宁可苦死枝头,阻止子孙的生长换取自己与新叶争风呢!”是了,为叶如为人,总是要明白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道理的。而奉献出自己可以奉献的一切,只为子孙可以成为最强者。而这道理,直至今日,我也不过读懂了皮毛。

我读树干。读他们的容颜,深褐色的皮肤,粗糙而干燥;读他们的风貌,笔挺却不狂傲;读他们的历史,亘古而悠长。读他们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步子走出了洪荒,读他们是以一种怎样的姿态承受了风雨,读他们为何耐得住“永恒”的打磨。为什么?我问父亲。父亲说,因为信仰。正如人一样,活一辈子,总要追求点什么,以免白白的浪费了一生。上帝给予我们生命的时间,足够让我们去完成一件事,而这分为梦想付出一切的精神,也许也是树的精神。

我读枝条。看树与树的枝芽间,无数鸟儿在上面筑巢,生活。树上鸟巢繁多,但细看,却多而不乱。你看着树,多像一位胸怀宽广,原则分明的君子。看枝条,在生长到一定高度后深深的低下了头,如同沉甸甸金灿灿的谷穗一样,如同谦逊的智者一样。他们低下头,不是因为没有傲世的才华,只是他们知道,用年轻的稚气去换取更加丰盈的人生。

读着读着,竟忽的发现,其实自己本无从读起。因为处处无根,处处却又是根――枝条将头扎入沃土中,竟在土中生长,成了一棵新树的根!

叶、干、枝、根之间,就这样彼此完善着,浑然天成般的完美着,而再寻下去,也只不过是不自量力了。然而,未寻得树根,我已寻得做人的根:奉献的品质,坚韧的生活态度,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格,他们之间,不也在一个优秀的人身上,同样彼此完善着,更完美着么!

我是一个寻根的人,是一个在树木身上寻根的人,但是我知道,有时人家也是会寻我,就在我像一条枝条般的投入到生活的沃土时。

寻根

初三|议论文|700字

鱼儿可以忘记那一簇簇绿油油的水草,但是它却忘不掉那给予它畅游的大海;鸟儿可以忘记沿途见过的山川,但是它却忘不掉那给予它自由的天空;花儿可以忘记那些给它带来快乐的蝴蝶,但是它却忘不掉那给予它安定的大地……

而我们人类,岂不是如此吗?

我们可以为忘记金钱,忘记荣誉,忘记朋友们的音容笑貌,但是我们能忘得掉我们的根,那块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

茫茫人海中,我们都在寻找那些似曾相识的陌生人,他们穿着家乡的衣服,这样的装束让我们感到欣慰;人声鼎沸时,我们都在寻找那些熟悉的家乡土话,听着那些与标准普通话格不入的家乡方言,我们觉得安心;去书店的时候,我们都在寻找有关描写家乡的书籍,读着那些朴素干净的话语,我们感到由衷的喜悦……

这些再平凡不过的细节,无时无刻都不体现着人类最本能的归宿感。寻根,不错的,自始至终……

伟大的音乐天才肖邦每到一个国家演出,他总喜欢带一瓶装着自己国家的泥土。他说:“闻着这泥土的芬芳,让我无时无刻地想到我的祖国波兰。”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旅居异国多年的俄罗斯太太托她的一位回乡探亲的朋友带一份家乡的报纸。当她看到这些多年不见的熟悉的俄罗斯文的时候,她不禁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此刻,那种根的归属感,在她心中猛然爆发。

每个人的一生中,他可以去很多地方旅游或者居住,但他们的心中还是惦记着自己的家乡的。当他们年老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是希望回到自己的故乡,那最初的原点,根的起点,也是终点……

记得一位在巴黎留学的朋友,他说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要在心里给自己的家乡道晚安。然后才能入睡,尽管法国的时间和中国的相差8个小时,然而这却是一种在他心底生长出来的情愫,一种寻根的思念,一种可以横跨时间与空间的力量,使他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

路在我们的脚下一直延伸,寻根,从我们背上行囊的那一刻起,在远方,在心里,抑或在梦境……

寻根

六年级|记叙文|500字

寻根

日复一日,又至新年年的除夕钟声已经响起。按照惯例,该去岱山爷爷的坟头拜岁了。走在山上,心里莫名涌起一种激动,也不知是什么感觉。

先是来到爷爷的坟前,在我还没出生时,爷爷就离开了我。听爸爸说,爷爷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能写一手大气的毛笔字。我站在坟前,点燃了三支香,恭敬地拜了拜,插在地上,又捧起一束鲜花,送给了爷爷。爸爸又把几支香烟递给爷爷“抽”。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庄重。四周静静的,我们都沉思着,都在默默地祝福爷爷,愿他在天堂开开心心的、笑脸灿烂永远……

爷爷,安息!

这时,爸爸问我:“你知道为什么人们都要在今天拜岁吗?”我摇摇头。爸爸又说:“你是我们的女儿,我们两个是有血缘关系的,但如果没有爷爷,就没有我,也就没有你……”我仔细的想着爸爸的话,那么,我们就是来寻根的喽?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点点头。是啊,寻根,我,爸爸,爷爷……都有血缘关系,我们的祖先生下了孩子,孩子长大后,再次生儿育女,就这样一代一代的往下传。拜岁,寻根,这是两件看似毫无关系的,却相互关联的两件事,做起来,是多么的神圣啊!

爸爸又问我:“你知道我们血脉的源头在哪儿吗?对,这是找不到的,但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源头在宁波蟹浦的曲洄唐陈家,那是一个大家族,有十三个兄弟,共有东七房、西八房。” 我不禁感叹陈氏家族的庞大,而我属于陈氏家族。我不禁骄傲起来。

寻根年,我还要来寻根,我还要把陈家的血脉继续传承下去……

寻根

六年级|记叙文|550字

现在的天气,风凉飕飕的。略带一丝丝凄凉。在这股凄凉中,我怀念家乡了。家乡一年多不见,你还好吗?

在去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的时候,我们一家和姨妈一家回了一次老家。那时候,我记得大家都很兴奋。到了老家,我仔细地打量着老家的一切,青绿的山映入眼帘,清清的小湖倒映着山的影子。在我们村周围,到处都是山和湖。我们这里是山村,所以很少有车来往,空气也非常的好。在院子外,有一个不大的池塘,池塘周围种上了许多的柿子树,柿子树围在了池塘的周围,每年的秋天,就能看见一片片又红又大的柿子。池塘的周围还经常有老人在钓鱼。

我清楚的记得,在我们院子外,有一片空地。在空地的角儿,还有一堆堆地瓦砖。每次回老家的时候,就和邻居家的小孩子玩“打水漂”。也就是把瓦砖往地上摔碎,碎成一片一片之后。再平着一嗖,看谁的瓦片在池塘里起落次数最多,谁就是胜利者。

我最喜欢吃柿子,老家的柿子十分地甜。咬一口,好吃。咬第二口,好舒服。咬第三口,好甜哟!咬……没了!吃柿子前,柿子还有个来历。在柿子熟了的时候,想吃柿子。就抱着柿子树使足了劲,摇一摇。嘿,别人都什么“小雨”“桂花雨”“桃花雨”什么的,但我这是香香的满天柿子雨!凡是不摇柿子树的人,千万不得靠近柿子树。不然,就得两眼冒“金星”了。毕竟,我可是有过这不好的遭遇呢!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那金色的麦浪。在白天,它们散发着太阳的香味。是那股纯纯的,浓厚的香。金色的麦浪随风摇摆,向着太阳微笑。

老家河南,你还好吗?我的老友……

寻根之旅

初二|记叙文|700字

寻根之旅,顾名思义就是寻找祖辈事迹的奇幻人生的旅程。但因为我现在总是顾着学习,没有时间去更多的了解祖辈们的过去的故事。于是,我便利用暑假的时间和爸爸去爷爷家,问一问有关过去的事情。

刚到爷爷家,我就和爷爷开始攀谈了起来,后来经过一个上午的了解,我终于多多少少知道了过去的一些典型故事。

原来,我的太爷叫张鹏。那时因为在旧社会所受到的种种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使得他无法上学,很小就去当农民,在家里种田。那时也正因为国家贫穷,文化素质很低,有很多人像太爷一样,没有文化。所以导致国家落后,给外来强国有机可乘,当时日本侵略我国,烧杀抢掠。使得民不聊生,年年叫苦。

而我的爷爷张长宝,虽然那时的条件比我太爷当时的条件好的多,能上起学。因为8年抗日已经到了最后阶段,使得日本兵更加“疯狂”,烧杀抢掠;在加上当时的三年的内战,我国内部四分五裂。使我的爷爷跟很多人一样没有一个稳定学习地方,整天躲躲藏藏,就是学习也是在惶恐中度过。因为这样爷爷也坚持学完了当时的私塾(相当于今天的高中生)。

我的爸爸这一代,已是解放后了。新中国成立了!全国人民都投入到建设新中国中,但日子过的仍然很清贫,在加上又遇到文化大革命和三年的自然大灾害。每年他自己的学费都是他自己去钓鱼;摸虾,然后到集市上去卖,换来的钱才来交学费。就这样。一年一年过去。爸爸终于坚持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所以爸爸有了好的文化基础,后来事业是成功的!

我这一代,既没有日本兵,也没有文化大革命,更没有三年自然灾害。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幸福”。整天在平平安安中度过,没有惶恐,害怕;只有开心,幸福。

这就是我这次去爷爷家的主要收获,从中更为理解,醒悟一个道理:一个全民文化低下的国家,就会落后,就会被别人挨打,欺负。一个如果没有文化,就什么事情都干不成,今后就无法立足于社会,甚至被社会所淘汰。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回想祖辈的过去,以事警戒和激励。要努力学习,学好本领,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奋发图强。

笔儿寻根记

初二|记叙文|800字

在一座美丽的城市里,有一个热闹非凡的王国。

这个王国里的家庭成员可不简单,全都是文具。有橡皮弟弟,铅笔妹妹,尺子姐姐,毛笔爷爷等。他们一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天天都过得很开心。

可是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一位陌生的客人,他穿着一件厚厚的“衣裳”,头戴着一顶“帽子”,身体是一些液体水做成的。王国里的每个人见到他都说:“咦?他是谁?怎么我们没见过长这样子的人?”那位陌生的客人见到别人看他的眼神那么惊讶,便解释到:“朋友们,别惊奇,我是现在21世纪中小朋友最常用的文具,我叫中性笔,大家叫我笔儿好了。”说完便深深地鞠了一个躬。钢笔看了看他,觉得他不像坏人,便握住笔儿的手,微笑地说:“欢迎你来到我们的王国,不知你来这有何贵干呢?”笔儿笑了笑,说道;“今天我来这里是为了找出我的祖先,也就是人们最早使用的书写工具。”说着,笔儿便向四周围望望哪一位才是他的祖先。

笔儿失望地踱着小步走在王国的街道上,突然一位长着尖脸,一小簇黑头发,有着修长身子的人走过来,他向笔儿打了声招呼,便与他擦身而过,笔儿瞬间似乎想起了什么,便叫住铅笔问:“你和我长得非常相似,你是不是我祖先呀?”铅笔听后大笑:“我出生不久,怎么会是的祖先呢?”说完便笑着离开了。

笔儿没有灰心,继续寻找着……这时,他眼前一亮,他看到了圆珠笔和钢笔,他又走上前问:“你们是我的祖先吗?”圆珠笔和钢笔听后都摇摇头:“我们虽然年龄比你大,但是很久以前,没有人类用我们,他们都是用毛笔蘸墨水来当书写工具,你可以去毛笔那里问问看。”笔儿听后既兴奋又开心,连忙跑到毛笔那里叫道:“祖先,我找到你了!”毛笔听到后一头雾水:“什么?孩子,你叫错了吧!我这岁数只能当你爷爷,祖先我可当不起。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在最远古时,那时还没有发明笔。所以他们只能用小刀把字刻在竹子上,因此刀可能才是你的祖先呀!”

笔儿听后,自言自语:刀?不会吧,他怎么跟我长得一点也不像,不过,我还是问问去。笔儿连蹦带跳地来到小刀这里,问道:“您是我的祖先吗?”小刀说:“是啊,在以前没有笔时,人们就是拿我来当书写工具的,不过现在我已经下岗了,现在为人类服务的该是你啦!孩子,好好干,别让祖先失望呀……笔儿听后大呼:”万岁,终于找到祖先了。祖先,放心,我会好好干的!”

说完,笔儿离开了王国,回到他原来的地方……

寻根

三年级|议论文|1000字

“春节过得没意思,只想过情人节;不喜欢过端午节,却喜欢在端午节里吃火鸡,虽然不知道感谁的恩。”作家冯骥才这样感慨如今的青少年对中国旧日传统文化的漠视,感慨外国的文化“侵略”到了中国。而作为语言,母语是否也遭到类似的“侵略”呢? 曾有学者批评那些在海外演讲演唱的学者歌手们,他们只懂得讲那里的语言,唱那里的歌,完全地道的英语,不懂得如何发扬自己的母语,不懂得如何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母语作为人与生俱来最初学会的语言,我们有理由维护它,有理由发扬它。正是因为母语,我们才学会了更多的知识,懂得了更多的道理,使我们成为一个有知识有理想的人,才能使得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秉承继续,发扬光大。

先有成龙海外演出坚持说汉语,后有韩寒炮轰如今的中国“闭上眼睛以为在牛津,睁开眼睛却在天津”,痛斥英语在中国的泛滥。诚然,中国正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时期,学外语固然没错,它能使我们更好地与国际友人交流,但是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汉语的漠视。如果整日听到周围的人叽里咕噜地“abc”,谁敢承认这是在自己的国家?我们要寻根,寻找我们的根。

作为中国人,我想第一是学会母语,第二是将母语传承并发扬下去,然后汲取外国的优良文化。只有守住我们的根,我们才能将根发扬光大。同样的,我们的根发扬光大了,不正代表着中国的崛起吗?

不是否定外国文化,只是强调一点,只有将自己的传统文化守住并发扬光大,我们才有立国之本,才能更好地汲取别的文化。忘了自己的根,忘了自己的母语,算什么呢?

我们要守住自己的根,我们应该去热爱自己的母语,是它让我们懂得生活,懂得感恩,懂得传承。传承我们自己的文化,不正是祖先们对我们的希望和要求吗?

守住根,就是守住了希望。

守住根,就是守住了未来。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紧扣话题“母语”,从反面入手,通过名人、学者之口,列举出种种不重视母语及传统的现状并加以评析,然后从正面阐述母语的重要性,进而确认母语是我们的根,号召大家守住我们的根,论据充分,思辨性较强。

这篇文章的瑕疵在于“寻根”的提法欠妥。文中第四段提到“英语在中国的泛滥”,那只是“对汉语的漠视”,在中国,作为主流语言的汉语并没有丢失,说“寻根”并不符合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在第五段里,提出了“只有守住我们的根,我们才能将根发扬光大”的观点,接下来的部分,就是围绕“守住我们的根”来论述的,这与前面的“寻根”并不一致,没有保持思维的统一性,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如果将前面部分的提法改为“守住我们的根”,前后提法一致,这篇文章可以得到更高的分。

寻根

初一|抒情散文|700字

有些时候,我会特别想念外婆家,想念那座古老的屋子,那用瓦片堆起的屋顶,那大部分是用木头搭建起来的房屋。

说来也奇怪,就在起程去外婆家的那一天,已经下了好几天雨的天空突然放晴了,久违的阳光拥抱着一切,空气不止是清新,还有一份特别的温暖,舒适极了。

我们自己开着车,一路悠闲地观赏着沿途的风景,轻松自在,全然没有旅途的疲惫,车窗外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可爱,那么愉快。

去外婆家的路在那一天似乎变短了,很快,我就看到了那个似乎很熟悉的村庄。虽然之前,也多次来过外婆家,但这一次,却有了完全不同的感觉。

踏在石板路上,感觉是那么地亲切,仿佛是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如今又重逢了。走进外婆家,简洁的院子,有几户一起居住的人家,养着鸡、狗。院中的两棵树,一棵已经开出了白色的花,而另一棵,大概是太娇弱了,还耐不住连日的严寒,尚未绽放花朵。

走进里面,穿过一条十几米长的廊子,就来到了厨房。外婆已经生了火,准备煮饭。柴火在炉里烧得正旺,火苗撩动着锅底,火光照得脸颊红扑扑的。掀开锅盖,热气腾腾的。走出去一看,家家户户的烟囱上,都冒着袅袅的炊烟,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这样的风景,在城市里,恐怕是无论如何,也寻不到的。

在外婆家小住了几日,虽说外婆家没有城市那么发达,街道没有城市那么热闹,但却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使人魂牵梦绕。那里的人,是那么淳朴,那里的事,是那么亲切。混着悠悠的泥土味,在这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别有一种魅力。

后来,我还到外婆那个村的水库游玩了一番,看着着纯净的水,这青葱的山,这美丽的倒影,胜过任何一处的风景,就是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与之相比,也逊色许多。我真希望,它永远都像现在这样静静地在这儿,默默地在这儿,远离城市的喧嚣,不被世俗发现。当城市的污浊踏上这片净土,它还能像现在这般吗?当凡尘的污浊踏上这片土地,还会风景依旧吗?

虽然,我从小在如今所处的这座城市生长,但在我心中,外婆家才是我心灵的依托,才是我真正的根。

寻根

初一|抒情散文|800字

总有一个目标

让我们欣喜鼓舞

就像扑向火光的飞蛾

甘心做烈焰的俘虏

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

舞动着的是你美丽的流苏

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

谁能辨得清

什么是苦

什么又是甜

如果认准了

那就义无反顾

-----题记

我不是什么飞蛾,但我有我的目标,我寻求我的火焰。我只是一片叶子,但我是最优秀的叶子,我被母亲捧到最高处,我被赐予最甘甜的雨露,我被寄予最厚重的希望。母亲希望我能成为他的骄傲。我是被上帝宠幸的叶子,我要有个意料之外的未来。

终于有一天我挣脱了母亲的爱抚,我要飞向远方,飞向未来,飞向我的目标。我随风飞扬飘扬,自由自在。

有位路人从我身边经过,留下一句:“落叶归根。”不,这不是什么情理之中!我从出生一直都受上帝的偏爱和宠幸怎么可能与其它普通叶子一样再回归土地呢?我的前途将是意料之外的。

啊!我在空中翩翩起舞了!怎么样,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嘛,这可是上帝在帮忙啊!

我摆脱了风儿无私的帮助,我不要这样任它摆布,我有我的追求,我有我的幸福!

我落到了水里自游自在地喝着上帝的赐予。在我饥渴的时候,上帝又一次帮助了我,我注定有不平凡的命运。

水太多了,我开始窒息,我要离开水面,否则我将被淹死。天空不属于我的世界,水也不属于我的世界。我的根在哪里?我的幸福在哪里?谁能帮助我?……

一条仁慈的鱼儿将我托到了岸边,它深情地说:“去寻找自己的根去吧!”

我又被风选了几个跟头,水珠也晾干了,上帝又一次帮助了我和偏爱了我,我躺在柔软的土地上。

我的一切意料之外的经历注定我意料之外地结局是怎样的呢?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现在躺在柔软的草地上,树荫下有种熟悉的感觉,这是不是母亲的怀抱?我睡在那儿,没有太阳强烈的烘烤,也没有水的侵润腐蚀,这儿就是我的天堂,我的归宿,我的幸福所在。

落叶还是归于根,这真是我意料之外的结局!上帝一直都那么偏爱和宠幸我,我也有不平凡的经历,本以为我会有其它叶子不一样的结局,所以我一直都那么努力的追求,希望能找到最美好的归宿,可最终我回到的还是土壤。“叶子的根是土壤。”这是真理。

要输就输给追求

要嫁就嫁给幸福

获得意料之外的结局

其实又都在情理之中

文化寻根陶瓷

六年级|叙事|550字

暮色四合,倦鸟投林。世间万籁无声,夜穹上悬挂的冰轮扯着皎洁与清冷将月辉洒至旷野。熠熠发光的东方古国在月华下悄然腾飞,若浩淼海洋中升起的星河,瓷文化在银河中,最为璀璨。

追朔亘古,早至春秋战国时期陶器已经诞生于世。当时,陶器的萌芽在建筑用陶与冥用陶的两个方向蔓延,盘根错节。秦汉时期,“秦砖汉瓦”更是造就了陶艺术的一段佳话。霞西省西安市出土的秦兵马俑,繁多的若无尽的落叶;形体巨大,将秦兵的彪悍雄伟刻画地栩栩如生,堪称陶瓷文化中的瑰宝。

隋唐时期,烧制的唐三彩更是精致地令人张目结舌。隋代,中国窑工烧制出了白瓷。这项伟大的成就,逐渐改变了青瓷统一天下的格局。刑窑白瓷最为着名,有“类雪”“类银”的美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诗人陆龟蒙对“类玉”“类冰”青瓷的赞叹。将越窑青瓷形容成千峰翠色,正是对越窑青瓷青翠莹润之轴色特点的诗意写照。

宋元时期,瓷器的工艺技术是“更上一层楼”。最颇有盛名的瓷器非元青花莫属,元青花类玉品质更是体现地惟妙惟肖。均、汝、官、哥、定五大窑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中国在人类制瓷业上的精品之作。冰肌玉骨般的素雅,沉静的品格令人叹为观止。

明清时期的陶瓷在宋元结实的根基上发扬光大。从而达到了制瓷的巅峰。这期间仿制的古窑精品,无论造型、款式足以乱真。

中国的瓷业成就了中国的历史。亘古时期的根基,已萌发为粗枝绿叶,繁花似锦的地步。中国的文明依旧递进,瓷业的脚步永无止境。

笔儿寻根记

四年级|状物|500字

在一个大都市里,又一座漂亮的大城堡,城堡里住着从古代到现代所有的笔,又用来刻字的小刀,有毛笔,有铅笔,有小棒,有圆珠笔……笔儿王国里经常发生着许多事情。

一天,一只现代生活中的钢笔来到这一个城市,他的目的是来寻找他的祖先和了解一下被淘汰的笔住的房子,吃的东西。他走进了王国,往四周望了一下,惊讶而喜悦的目光望着四周,心里默默地想着:原来被淘汰的笔都住在这享受荣华富贵呀!我真希望人类能早一点发明出比我更高级的笔,好让我也能在这享受荣华富贵呀!笔儿城堡里的丫鬟和士兵带着钢笔来到了他的住处—云海宫,钢笔走进了云海宫,更是惊讶了,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这儿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房子,够可以住一百多枝钢笔了,比我那脏兮兮,乱得不得了的铅笔盒好多了,到了晚餐时间,钢笔和城堡里的所有居民一起坐在一张大大的金色八仙桌上,这让钢笔更加惊讶了,平时,钢笔在那个破烂烂的笔盒里吃的都是黑糊糊墨水,而在城堡里吃的都是蔬菜,鱼……

第二天,钢笔开始找起了自己的祖先。钢笔走到了毛笔面前,说:“您是我的祖先吗?”白胡子的毛笔笑了笑说:“我不识,小棒才是”就这样,钢笔找到了自己的祖先。

钢笔回到了他那个破破烂烂的笔盒,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他的伙伴,他的伙伴听了,谁都以为他在做梦,没有一个相信他说的是真话,说他在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