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索桥的作文
梅岭的狮子峰有一座铁索桥,桥长米,离水面有10多米高,人往往还没站上去,就会有一种害怕的感觉。不过,大人说只要保持身体平衡就可以通过。我站在队伍的最后面,心里“砰砰”地跳着,非常恐惧,不敢上前。令我吃惊的是,随行的几个小女孩竟然都开始慢慢往上走,虽然有人是边走边哭,但脚步一直往前。身为男子汉的我,怎么能输给女孩子呢?我决心冒险一试。
铁索桥是由三根铁丝围成的一个三角形的桥,一根是供脚踩的,另两根是扶手。我刚开始走上去,感觉非常平稳,不怎么可怕。但是走了大概15米的地方,我的手开始抖动,脚左右摆动,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人顿时害怕起来,生怕坠入水中。我试着让铁索停下来,没敢动。往下看,仿佛铁索桥在移动,人有种穿梭时空的感觉,特别可怕。我慢慢地向前移动,铁索桥不停地摆来摆云,我听到了有女孩子吓得在尖叫。怎么办?此时我反而平静下来,安慰自己,并想象下面是木板桥,不要害怕。不停地慢慢往前挪,十米、九米、八米,胜利在望,五米、四米……一米,到达对岸!
我顿时感到一块“大石头”落地。站在大地上,我感觉真踏实!
我站在铁索桥上,
桥身在轻轻的摇晃。
头上飘过二朗山的云雾,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英雄的红军,
曾在这里强渡,
高举着红旗,迎着火光。
勇士们哪,
攀着一根根铁索
冒着密密的大雨,
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啊!
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
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
勇士们洒过鲜血的地方,
满树的梨花正在开放。
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
轻轻地,轻轻地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站在铁索桥上,
心潮汹涌激荡。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啊!
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要高声歌唱!
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六年级:窦子昂
今天,我们一家人来到东湖公园走铁索桥。
我们从宁水花园那里的入口进去。因为从那里走去铁索桥近一点。我们走着走着,看到一片草地。我和妹妹都要妈妈让我们在这里玩一下,妈妈也勉强的答应了。我在玩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在喊“卖冰糖葫芦咯,好吃的冰糖葫芦!”。我马上去寻找冰糖葫芦在哪。啊,找到了。我又要妈妈给我买冰糖葫芦,一开始妈妈还不给我买,后来我想了想,说:“给我买,我就马上去走铁索桥。”妈妈这才答应。买了冰糖葫芦,我把妹妹叫过来,和她说准备去走铁索桥了。说完,我们便出发了。我们来到铁索桥的一端。从这里望去,这条铁索桥也挺长的。它大约有五十米那么长。每两根木板中间隔的空隙有点儿大。我看了有点害怕。但是,我一想起:我们是专程来走铁索桥的,怎能说不走就不走呢。我到快要走了,可是,妹妹还没搞定。她说:“可不可以不走铁索桥啊?”妈妈说:“不行。要不妈妈牵着你走。”“那好吧!”妹妹勉强的答应了。我一个人先走了。我的右脚刚才到第一块木板,铁索桥就轻轻的摇了摇,令我再次有一点害怕。我双手紧扶着那条扶手链子,跨过一块一块木板,慢慢的走着。我望着前面长长的路,还有多久才走完啊。我回头望,爸爸妈妈快追上来了。我马上加快脚步,不想让妈妈追上我,没多久,爸爸妈妈就落了下来。我再往前看,还有一点点就走到了,我更加高兴,很快,我就走完这条铁索桥,我高兴极了。
铁索桥真好玩!我以后还要妈妈在带我们来这里走一走这条铁索桥,锻炼锻炼我和妹妹的胆量。
碧波小学四年级三班四年级:陈依颖
我走在沙滩上,一个苍老的声音激起了我的警觉:“年轻人,想听听我的故事吗?“
我一低头发现了声音的来源,原来是一块几寸大的石头;我不禁问道:“你如此之小,看上去不过形成了几年时间又怎能称我为年轻人呢?“
“小”石头笑了笑也不反驳说:“你可以去问问那些硕大无朋的石头们,哪一个不对我敬重有加?就是因为我便是两千多年前硕果仅存的石头,当年我就是被一个叫李冰的人用着那巧夺天工的方法给放在这里的。“
我坐了下来,双手托着下巴听着他继续讲:“那时候我在一座不知名的山上看见无数的人在为了建设鱼嘴、宝瓶口,一个一个的倒在了路上,但没有任何一个人因为死亡而退缩,他们放下石头将同伴的尸体放到一旁,擦了擦“名存实亡“的眼泪背上石头继续前行,尸体被泥土掩盖变成了土地的一部分滋养着这里的生灵。“
石头停了一下,似乎在犹豫,骤然间他的眉头好像舒展了,于是他接着说:“后来没有可以挖的石头了,于是李冰那货将小石头堆在了山下,并组织人们挖山,结果因为山体的剧烈摇晃我滚落下来经由那个石头堆,滚入了岷江,成为了鱼嘴的一个大部分。说实话我挺佩服他们的,接下来他们用了五年时间将我雕琢成一个个可以放进水利工程的大零件。所以我愿用每一粒沙、每一颗石子去守护他们的后人、和他们的家园。“
你也看到了我现在只有几寸大小了,我希望他们的后人,也就是你们能像你们的祖先一样为苍生造福;我并不恨李冰,因为他带给了我拯救数万生灵的机会。
周日,妈妈单位组织旅游,我也跟着来到肇庆九龙湖风景区。导游带我们到山里探险,一路上都是钢丝吊桥,走起来摇摇晃晃,很多阿姨都吓得两腿发抖。
吊桥由4根粗铁链搭成,上面两根铁链用来扶,下面两根上,铺了一些约30厘米宽的木板。我一开始又紧张又兴奋,走到吊桥上跳来跳去,使劲摇晃,吓得阿姨们不停地叫:“宝贝、宝贝,别摇了,快断了!”
吊桥下面,是弯弯曲曲的小溪,水流很急,溪水清澈见底,时深时浅。
一路上,我们走了很多这样的吊桥。
我的家乡是一面依山,三面临水的美丽小城。一条清澈蜿蜒的欲将河绣着小城缓缓东流。在小城南门尽头,一座盱江索桥就如彩虹卧波,横跨在盱江西岸。
还没走进索桥,便可见“盱江索桥”四个大字在灿烂的阳光下闪闪发亮。整座桥由钢筋、水泥组成的桥体被几根又粗又长的铁索稳稳的把它拉住了。长达四百多米、宽十一米。左右两边还铺了木板做的人行道,这是为了减轻桥身的重量。
要上桥,就得先上一道长长的斜坡似的引桥,上了引桥正桥的右边。立着一块黑色的石碑,上面的石碑上记载了这座桥修建的资料。
白天,桥上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城里人过桥去郊外散心、赏品田野风光。农民过桥进城卖农蔬、农果。各个脸上喜气洋洋的。
夏天的晚上,桥上凉风习习,霓虹灯闪闪烁烁与天上明亮的星星相映成辉。美妙的歌声、欢快的笑声、哗哗的流水声,合奏出一曲人间天堂的乐章。
在四川省境内的大渡河上,有一座十分著名的索桥——泸定桥。
我踏上了这座铁索桥,能明显的感觉到桥身在轻微的晃动,抬头向上望去,可以看到漂浮的云雾,有种触手可及的感觉。我又从栏杆的缝隙向下看去,有种眩晕的感觉——可以清楚的看到脚下大渡河翻滚着的层层浪花。
听朋友讲,这泸定桥就是1935年,红军抗敌时夺下的“天险”。当时,在下着大雨的深夜里,英勇的红军战士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了天险。
如今,在战士们染过鲜血,拼死战斗的地方,已经是一派祥和的景象:孩子们背着书包,到学校里接受着知识教育;年轻的工作者忙碌的脚步替代了当年战士们浴血奋战的身影;而当年的战场已成为了花香沁人的美丽城市……
啊!当我站在铁索桥上,我多么想高声的歌唱!
早早的跟随着小伙伴来到了平乐,这里是个古镇,还未到达镇上,便被当地的大妈热情的带到了离古镇几公里的地方去爬山。不得不感叹,在远离都市的地方,总能轻易地看到青翠的大山、清澈的河流、茂盛的农田、以及田边的大豆和玉米,还有不远处亘古不变的村庄,冉。冉升起的炊烟,无不是在像你昭示着这里的平静和美丽。
这里没有大数据,不需要用PPT去展示一道道菜的做法,没有外卖,都是在家自己做,菜是地里新摘的,绝对的新鲜和无毒,很多大妈大叔不知道什么是无机什么是有机。他们只知道春种秋收,善待土地善待他人!
我们走到山外,大妈让我们自己进去,他们在外面等我们,我们的目标是爬到山顶去看铁索桥,据说是两个相对立的山头,在山顶横穿了一个长长的铁索桥。我们听完大妈的描述,拿着买好的票开始在大山里面前进,就像几个去寻找千年宝藏的人,眼里流动着新奇和按捺不住的激情。
在密密的竹林里,几条铺上了青石板的路延伸到竹林深处,可能是大山里前一天晚上下过毛毛细雨,所以石板上还是湿润的,竹叶的叶尖上还挂着透明的小水珠,阳光投下来,愈加透明灵动。这里没有九寨的山水,可能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样的山水,所以没有密密麻麻的人群。在山里转了大半圈,就在我们疑惑是不是走错了路的时候,遇到了几个老人。我们攀谈了起来,得知他们是刚刚从青藏高原那边下来的,在这里来绕一圈在回去。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生活了,他们也退休了,趁现在还走得动,就到处走走,看看风景,拍下照片,他们说,希望走不动的时候翻出来看看。我突然觉得这是何其珍贵的东西。狠狠的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一边沿着青石板路往山上走,一边歇着,一边吹着口哨,已经到了山顶的人听到口哨也回应着,林间的声音很欢快。大家都把考试、工作、学习放下,专心的跟着路标爬山,找铁索桥。
沿着石板路到了山顶,一眼就看到铁索桥长长的横在空中,下面是山沟,两岸是山崖,很是壮观。桥旁有个小亭,亭子里面有不少的大妈,他们是当地的村民,支了一口小锅,锅里煮了玉米,旁边放着一些水,价格很是公道,玉米是他们自己种的,没有太甜太糯。有淡淡的香甜。
给自己壮了壮胆,像古代武侠小说里面的大侠一样,一咬牙、一踱脚,走起。于是莲步轻移的开始在桥上走着,桥很结实,基本不晃,让我安心了许多,桥只有一米多宽的样子,两边是齐胸的粗铁丝网编织的护栏,也谈不上危险。当然,前提是你没有恐高和不去看脚下那用巨大的钢索编织的桥,桥面上铺的宽为10公分一张的木板,每张木板中间有两指宽的缝隙的话,总得来说,是非常愉快的。温和的阳光照在身上,微风轻抚过面颊吹起发丝,放眼望去葱葱郁郁竹林,抬头蓝天白云,心情也跟着美妙起来。
下山回到路旁,大妈还在等我,我们在古镇上的家庭旅馆中住了下来,旅馆的外貌按照明清时期的风格建造装修的,有小小的四合院,很精致美丽,伴着满天繁星,美美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