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求学的作文
求学之路不好走
——观《上学的路还有多远》有感
今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看了一段《上学的路还有多远》的片子,看过之后心里一阵酸楚。
这段片子讲的是贵州的一所小学,大部分学生都要走很长的时间山路,土路才能到达学校,一个月都走烂了几双鞋。最远的一个读六年级的女孩子早上天还没光就要从家出发,一个人拿着手电筒抹黑上路,走泥路,土路,山路,翻过七八座山才到达学校。中午有大部分学生因为家庭经济等原因,不带饭来学校吃。小男孩和小女孩的2011幸福公式分别是:2011+新鞋+新衣服=幸福,2011+一条好走的路=幸福。
与他们相比,我们是幸福的,我们不用走将近两个小时的山路,不用抹黑,不用拿着手电筒沿着陡峭的山路,冒着生命危险上学。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是父母接送的,走路的,骑车的,坐公交车的,还有的家长将自己的孩子亲自送到学校门口,然后才放心的离去。我们是幸福的,中午不但不用挨饿,还能吃上丰盛的午餐。有的孩子有可口的饭菜都不想吃,非要吃西餐,有的孩子把剩下的包子随手扔掉,还有的把自己不喜欢的菜全部倒掉,那么心安,那么理得,一点也不觉得可惜吗?
我希望他们的不平常的求学之路在社会人们的帮助下能越走越宽阔,越走越美好!
广东肇庆端州区肇庆市第五中学初二:林钊荣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知道,良好的纪律是学好文化知识的保障。因此,做文明的小学生首先要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首先,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要做到遵纪守法,爱护花草。还要珍惜自己的生命,遵守交通安全;在学校也不要玩危险游戏,更不要追逐打闹。有的同学认为:讲纪律就没有自由,讲自由就不能受纪律的约束。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自由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鸟在空中飞翔,它们是自由的;鱼在水中嬉游,它们是自由的。但如果把鸟放入水中,让鱼离开了水,那么它们不仅得不到自由,而且很快就会死掉;人走在马路上是自由的,但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乱走马路,被车辆撞倒,那就失去了行走的自由。其次,要遵守社会公德。要我们讲究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维持公共秩序。在教室里,在马路上,不随地吐痰,不随手扔果皮、纸屑。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喊大叫,最近学校里追跑喊叫的现象较为严重,妨碍了其他人学习、工作或休息,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形象;不能在建筑物上或课桌椅上乱刻乱画。
我们不仅要做到自己爱护,而且还应当劝阻、制止有些人破坏公共财物的不文明行为。争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
二年级:飘雪儿
曾老师是我所认识并敬佩的一位好老师,他的求学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曾老师出生在农村,1964年刚进入小学时,他所在的班就被确定为“耕读班”,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够进行科学种田的新式农民,到了初中毕业时就不再读书,而要开始当农民种庄稼了。但在1966年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从此后,所有学生学习的课程都相同,都要学习《工业基础知识》和《农业基础知识》等课程,“耕读班”这一名称也不再被人们提起,它那独特的培养目标也不知不觉地被人们遗忘了。
曾老师在1973年初中毕业时,恰逢邓小平同志重新主持国家工作的时候,地方上初中升高中也恢复了比较严格的考试制度,主要是按照分数来进行录取。曾老师所在地区初中升高中的比例是8%,比现在高中升大学的比例还小得多,但他还是比较顺利地考进了高中。当时的大学生都是那些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人通过推荐而走进大学的,被称为“工农兵学员”。但在曾老师读高中时,校园中普遍流传着他们毕业时将会直接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消息,所以同学们读书都非常用功,学习成绩普遍比较好。然而,在1975年曾老师他们那一届高中生即将毕业时(当时的高中只读两年),全国掀起了所谓的“反击右倾翻案风”,政策又有了变化,以至于高中学生通过高考进人大学的美梦也破灭了。
尽管非常渴望进入大学学习,但作为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曾老师知道自己绝对没有被推荐进入大学的可能,于是便于1977年初应征入伍当兵了。进入部队几个月后,国家宣布了当年就要恢复高考,但刚开始还没有考军事院校这回事,而当时的部队士兵倘若想去参加地方大专院校的考试,那就要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基本上没有参加考试的可能性。曾老师所在兵种当时的服役期是三年。三年服役期满后,其他复员军人带回家的往往是些吃穿用品,可曾老师在1980年初复员时带回家的竟然只有两大纸箱书,以至于在他家所在的大队里成了许多人感到滑稽可笑的谈话资料。但没过多久,曾老师又出人意料地考上了大学,从而又在当地引起了轰动:这是自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以来,曾老师所在大队考上的第一个大学生!
曾老师的求学经历告诉我们,他之所以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还是考上了大学,并且还当上了老师,其原因就在于他对读书学习的情有独钟。
由此可见,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若想获得成功,都需要情有独钟!
独木不成林,单人不成众。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都希望能有一些知心好友。着名作家三毛说过,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心的真诚,《宋濂求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宋濂小时侯,家里很穷,没钱买书,就问别人借书。因为每次借都事先说好归还的时间,所以人们都愿意借给他。有一次,他喜欢上了一本书,可是明天就要还了,于是连夜抄,那个借书给他的人看见书完好无损,就让宋濂随便挑书看。后来,宋濂成为了明朝开国功臣中知识最渊博的一个,的确,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是一种无私的付出。只有真诚的对待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真诚的回报,同学之间只有互相理解,互相关心,才能产生真挚的友情。
就那我来说吧,我和陈方悦是一亲密无间的好朋友,我们从来都不欺骗对方,不瞒对方,于是,我们的友谊就天长地久了,虽然有些时候在学习上会吵架,不过,等到风平浪静的时候,我们会向对方说一声“对不起”因为这样,所以有些人称我们为“夹心饼干”。
最后,我说一下——真诚待人结友情。
当我满12岁时,我家里来了一位戴呢帽的客人,妈妈叫我喊“大爷”,后来才知道他是住在城里的一位同姓本家。大爷是走南闯北的生意人,见多识广,知书达礼。在吃饭时,这位大爷一再劝父母要设法给我读书,还讲了一些“穷不丢书”的道理。
从那以后,我一连几天都做梦上了学。父母见我上学心切,家中又无钱,暗暗地流下了眼泪。
八月的头一天,爸爸对家人说:“今年大家熬一熬,鸡和鸡蛋都不吃了。”说完话就把妈妈精心喂养的20多只鸡和一些鸡蛋全挑到街上卖了。再向邻居借了一些钱,凑齐了我上学的费用。
我就像过节似的随爸爸到镇上的国立小学报名。教师见我个儿很大,还有点文化基础,在“私塾”里读过几本“之乎者也”的书,就把我安排在人数较少的五年级二班。一发下课本,我惊呆了,有国文、数学、自然、历史、地理等。老师讲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真是心急如焚,老师也为我着急。我的班主任是一位30岁开外的女老师,姓王,教国文课。她对学生从不发脾气,听说还是大学毕业的呢。一天下午放学后,她把我带到她的宿舍,满面笑容地递给我一本笔记本。我打开一看,第一页就是王老师用毛笔写的16个正楷字:“树立信心,不怕吃苦,虚心好学,持之以恒。”唯恐我不理解,王老师还给我讲了一个“铁棍磨成绣花针”的故事。我不知说什么好,两眼含着热泪,双腿跪在王老师面前说:“您真是我的好老师,我一定听您的话,战胜困难,做个好学生。”从这以后,每天下午放学后,老师都在宿舍里等着给我补课。勤能补拙,不到一学期,王老师送给我的笔记本都抄满了。课外书上的好文章、词语、格言、谚语等,我本子上都有,并且我都能背诵。在那种奋发图强的情况下学到的知识我真是终生难忘。
背着妈妈用土布缝的书包,穿着妈妈用土布加鸡蛋白做的雨鞋,我走在那风雨阡陌道上求学。第一学期的成绩单上,我的各种成绩都在75分以上。王老师在全班表扬了我,还私下奖励了我一把雨伞。第二学期我的学习成绩,已成为班上前五名,并越级考取了镇上的初级中学。
解放后,我到处打听,都没有找到尊敬的王老师的下落。
几十年的风霜雪雨已成为过去。今天和同学们谈这些事。也许会有人认为它是“天方夜谭”。然而,中国的历史确实走过这样的路。如今,我已成为一名老教师,一名小学校长,我只想对同学们说:“孩子,我爱你们,你们要珍惜时光啊!”
本报讯母亲早死,父亲外出打工几年不归,两个孩子历尽艰难痴心不改,一边种地维持生活一边读书。8月的一天,在镇雄县第一中学操场上,记者见到了来自镇雄县中屯乡柳林村六角小组的高一学生李平。
由于一个不可知的原因,李平的母亲在2002年悬梁自尽走上了不归路。一贫如洗的家庭失去了女人,父亲在无法沉受生话之重的情况下选择了外出打工,把当时年仅11岁的李平和9岁的弟弟李余丢在家里,让两个不谙世事的留守儿童扛起了本不属于他们这个年纪承受的担子。在一进两间草房的那个家里,两个孩子要自己挑水做饭,洗衣,还必须学着大人们的样子耕田种地,因为种不好地就得饿肚子。李平的外婆家在相距不到5公里的平坝村,但老人们都70多岁了,根本就无法照顾这两个孩子。四个小姨都外嫁他乡,虽说他们也很疼爱这两个孩子,但毕竟远水救不了近火,再说,他们的日子也一样艰难。父亲的兄弟中伯伯被人砍残,三叔外出打工多年,四叔在离家10多里以外的郭家河村做点小生意,大姑家也很困难。两个孩子只有依靠自己的双手才能过日子。奇怪的是,李平兄弟俩尽管日子过得艰难,却从来没有放弃过上学读书的念头。每当听说村里谁家的子女考上了大学,他们都会为之兴奋而自豪。
李平告诉记者,2002年母亲去世后,父亲就到福建打工。2004年家里的草房草顶因为雨水过多垮了,父亲回来,把草顶换成了石棉瓦,然后就又走了。父亲的腿总是发肿,据说是在一边打工一边治疗。在他的印象中,这几年来,他们从没买过一斤肉吃,只有过年时外婆家或者姑姑家给上一点。他家里有1.7亩土地,几年来都是他兄弟俩耕种,主要是种洋芋和包谷。粮食基本上可以自给,而时常显得尴尬的主要是钱不够用。他算了一下,说如果不包括这次报名的钱,父亲这几年带给他的钱有两千多点。几年来,他俩一边种地,一边在柳林小学读书,从来没留过级。弟弟原先有些贪玩,但现在也懂事了。今年弟弟小升初考进了乡里的中学,而他中考则以678.5分的成绩,考进了镇雄县第一中学。他告诉记者,8月8日同班同学把录取通知书送到他家后,他父亲给他寄来800元钱,外公家给了他100元,大姑家给了50元.他交了410元学费,房租400元,买了一些简单的行李和炊具,现在还欠着100元房租没有交齐。看着他那平静而又认真的样子,记者眼眶真有些发湿。李平说,他想考昭一中的,但现在也不后悔。他想将来考所最好的大学,要让父亲过上好日子。
对于“苦孩求学”的事,社会给予了太多的关注,所以,在身边的感动,被慢慢地放大,放大,直到整个社会为之感动。
是呀,身边的感动原本就那么少,听到了贫苦家庭为供孩子上学,父母不惜卖血,谁能不为之动容?父爱与母爱,同样可贵。或许不该用任何言辞来修饰,因为这种爱,没有任何言语修饰得了。
这是对于父母的感动,可对于求学的苦孩呢?求学的路很漫长,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呀,几年的“蹉跎”需要如此在意么?用得着让自己的父母的鲜血来灌溉这几年的时光么?凭什么用父母的鲜血来换取自己的未来的光明?凭什么?一个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无法挚爱的人,谈何对社会作出无私贡献?有什么资格能成为为人类社会献身的大师?没有,他没有,他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所以他没有资格。
可能有很多人会反驳,因为我的声音如此低微,在社会的高声称颂中,显得如此无力。
可是,古人尚且明白,“百善孝为先”。如果将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到校求学看作一种“孝”的话,那只能说是一种笑话了。暂且放下这一点,我想先问一句,是否只有上学才能摆脱贫困?如果是的话,那只能说是社会的悲哀,国家的失败了。因为一个家庭想摆脱贫困,只有唯一一条出路,不说国家失败,要说什么?其实很简单,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为何依旧选择这一条伤痛的路?也许他们认为这是一条最好,最有效的路径。既然如此,又为何不能“蹉跎”一些时光,体谅为自己劳苦了大半生的父母?要他们在筹学费的那段日子里四处奔波,最后,走投无路,前去卖血筹钱?
求学呀!求学为的是什么?到底是为了一纸文凭?还是金钱?多么赤裸裸的利益交换,让人心寒。这是事实,虽然不是全部。如果说求学只是想充实自我,那是否只能在学校中才能学到知识?是否只能在这一年两年才能学到知识?难道没有别的求学途径?难道只能争这一朝一夕?不是的,不是的,求学是一生的事呀!连这简单的道理都不理解的人,学再多高深的知识,有什么用?再说了,如果要苦,也只能苦自己,凭什么让生养自己的父母来代你承受?
你可能会说,父母所做的,他们不曾后悔,他们是甘愿的。那么我想问你一句,如果那个苦孩是你,你会不会后悔?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在万般无奈之下,你甘愿割下自己的肉来喂养病危中的父母,他们会受么?就算他们当时不知道,可如果事后知道了呢?他们会如何想?什么才是人道呀?救活、养活一个人,却要让这个人一生活在良心的谴责之中,这还是人道反在么?相信为子女求学而前去卖血的父母没有错,可是他们是否曾想过?只要是有良知的子女,一生终将生活在阴影之中,内心,始终有一处伤痛,永远无法消失。那血,不正如身上的肉么?这样的“孝”,都扭曲了。
也许还有人在最后已无从找借口,还想勉强地说上“他们也无奈”这样的话。是呀,为人处世的自主权都丧失了的话,的确只能说是无奈了。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字叫《激励孩子成才的108个好故事》的书,被书里面《范仲淹求学》的故事所吸引。
故事大体讲的是:范仲淹小时候家庭环境不好,但他非常用功,常读书到废寝忘食的地步。疲倦时,他就拿冷水洗脸,用冷水使自己清醒,再继续读书。范仲淹后来做了宰相,他的着名散文《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表达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
这则故事让我明白了,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要有不怕苦的精神,学好文化知识,长大了才能有好的成果。
我要向范仲淹学习!
????
这是一条崎岖的、险陡的、也是一条在中国农村再平凡不过的山路,每当踏上这条路,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有恐惧、有担忧,但更多的是无限的感慨。
这是一条山间公路,是村民通往小镇的唯一途径,也是无数村里的孩子求学的必经之路,我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名,他们为了能够摆脱困境、摆脱贫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起早摸黑地走过这条山路,到镇上的小学校求学。
这条求学路是艰难的,要想长期坚持下来更是难上加难,当时,很多人都放弃了求学,只有少数人坚持了下来,我的父亲就是这为数不多的人之一。
但是,能坚持是一回事,能否在求学的道路上取得好的成绩却是另一回事。
年幼的爸爸由于每天都要走几十里的山路,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山,每天疲惫不堪,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非但没有名列前茅,反而排名倒数。村里的人都对爸爸指指点点:“这孩子是脑子有病吧!每天走几十里路去上学,什么都没学到,还让家里倒贴钱,还不如回家帮忙干活呢!”爸爸小时候的不争气,甚至还连累到了爷爷奶奶,村里人不光对爸爸指指点点,还在背地里说爷爷奶奶:“这两老的也是老糊涂了吧!我们生儿子都是为了让他给家里干活挣点钱,可他家居然让儿子上学,还倒贴钱给那孩子读书,关键是,能考好也行,他那个成绩还不如不读,浪费时间。”
可我的父亲是一个能够在逆境中崛起的人,村民的嘲讽并没有磨灭父亲求学的欲望,反而让父亲更加发奋学习了。五年级的父亲成为了班里的一颗新星,就像一匹黑马突然奋起。父亲成为班上的第一名后,小小的村里炸开了锅,父亲成为了村里的大人教育子女的楷模,对父亲有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村里的大人们都来找爷爷奶奶讨真经。其实爷爷奶奶什么都不知道,这是因为父亲的心中有一股信念支撑着他,那就是:要奋发图强,努力拼搏,摆脱农村的贫穷和无知。用他的话说:即使当农民,也要当有知识有文化的现代化农民。
正是这股信念,让父亲顺利地读完了初中,并以全县第一的中考好成绩,考上了县高中,随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邮电大学’。当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全家人乃至全村人都欢呼雀跃了……但接踵而至的却是全家人的愁眉紧锁,一言不发,屋子里连一根针掉落的声音都可以听得到,因为大家面对父亲高额的学杂费和生活费发愁了。这时,一个人轻轻的推开了门,进来的第一句话便是祝贺父亲,这个男人便是父亲的高中老师,父亲在门外隐隐约约听到了一些对话:
“这孩子聪明,天生是块读书的料。”
“我们也知道,但是家里没钱……”爷爷刚要继续说下去,却被父亲的老师打断了。
“我有钱,我借给你们钱,以后再还给我吧!”
爷爷怎么也不肯收。这时那位老师说:“你们如果真的不收下,我就供他去上大学。”
爷爷拿着老师递过来的一沓湿潮的人民币,感激涕零!手微微颤抖着,这是老师多少年来的积蓄呀!
多年后,父亲顺利完成学业,回到故乡,望着故乡的山山水水,望着眼前苍老的爷爷和当年那位他的恩师,对我说:“人只要有一种理念,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种不服输的劲,就有机会成功,你一定要做这种人,一定要有这一种理念。”
父亲现在讲起这些事很骄傲,为他自己骄傲,我会有一天,会超过他,比他更出色,让他为我感到骄傲,为我感到自豪!
贵州遵义汇川区航天小学六年级:贺纪年
早就听妈妈说过,她曾经在浙江大学读书时就听过老校长竺可桢的故事。直到现在,在浙大校园内图书馆门前还坐落着竺可桢的一座铜像,以表达人们对这位老校长的敬佩之情。真是巧合,老师给我们推荐的几本书中就有一本书叫《八位大学校长》,它展示了20世纪上半时中国8位著名大学校长的教学理念和丰富实践。其中就有竺可桢校长的故事。于是,我一口气读完了竺可桢之篇,感触很深。
竺可桢年出生年过世。字藕舫,浙江上虞人年至1949年在浙江大学任校长。他是一位著名的气象学家,他一生的贡献主要有两个:一在科学领域,二在教育方面。
在教育方面竺可桢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应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开辟求知的途径,并通过研究学问来培养他们的反省意识和批评精神。只有这样,大学生才有能力对社会和自然进行精细的观察,慎重的考量,才不会被传统观念束缚,不会被少数人利用。”强调独立思考,注重人格修养,培养领袖人才,是竺可桢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他还告诉大家:“大学是人生最快活的时期,没有经济负担,也没有谋生的问题,因此大家除了诚恳做人,勤恳求学之外,最要紧的是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这比单纯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更重要。”抗日战争中,竺可桢带领浙江大学师生经江西,广西最后到达遵义,途中他的夫人张侠魂因病去世,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尽管如此,他始终以教育为主,把浙大办成了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正因为如此。当时来访的李约瑟博士才把浙江大学誉为“东方的剑桥”。
竺可桢,这位在浙江大学奋斗了十三年的校长,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八个字“诚实做人,勤恳求学”,这将成为我今后的座右铭。
这是一个宁静的小山村,村里住着一个可怜的小女孩——小英。小英今年八岁,很瘦弱,脸色也不好看。中等个子,一双明亮的眼睛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她有一个远大的理想——长大后当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为此她发愤学习。父母在她两岁的时候便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因为每天只能吃一个馒头和一些野菜,而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
小英的成绩在学校基本都是前三名。新的学期开始了,可小英的学费已经欠了半个月,老师也实在没办法,便把小英叫到了办公室,温柔地对小英说“:小英,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可你的学费……”“对不起老师,我会尽快把交上。”小英的枕头小声地说。小英悄悄地走出了办公室,走到了一个隐蔽的地方,一向坚强的她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她根本就没有钱了,15元的学费,对她来说却是个天文数字,小英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卖血。小英来到医院,恳求医生让她输血,可医生没有答应,这让小英顿时失望了。没有办法的小英只好靠捡破烂筹学费,班上的同学看见了不仅没有同情她,反而嘲笑她,小英没有放弃就这样一角又一角……小英终于凑够来了学费,看着手中的15元钱,但这却是她用勤劳的双手一点一滴省吃俭用攒存起来的。
小英的求学之路也许还很漫长,但我相信:她一定能成功,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四年级:刘艳娇
小白兔求学记 (陈星)
重庆市奉节县金榜培训学校四年级阅读与写作班陈星
在一座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只非常可爱的小白兔。小白兔看到其他动物有那么好的本事,于是也想到处学其他小动物的本事。就这样,他就开始到处求学本事了。
小白兔在森林里到处走,一直在找有本领的人。走着走着,小白兔就走到了小河边。他看到了金鱼姐姐,发现金鱼姐姐能在水里游,于是就请求说:“金鱼姐姐,你能教我在水里面游泳吗?”金鱼姐姐看到小白兔那么有心,只好答应了小白兔的请求。金鱼姐姐游到了一条大河,说:“小白兔,要想学好游泳本领,就一定要住在水里面。”小白兔一下子就跳到了水里。小白兔在水里十秒不到就回到了地上,还差一点就被水冲走了。小白兔只好失望地走了。之后,小白兔又发现了小鸟,他看小鸟飞得那么高,就说:“小鸟,你能教我飞行吗?”小鸟回答说:“好的,我可以教你飞行。”小鸟把小白兔放在了一棵树上。小鸟说:“我数321你就学我的样子飞到地上。”小鸟倒数了就一下子飞到了地上,而且没有受一点伤,而小白兔身上都是伤,小白兔只好回到了家。
一天,小白兔出去玩,看见了一头小猪。小猪说:“小白兔,你能教我跳远吗?”小白兔说:“小猪,你也有自己的优点啊!”小猪说:“真的吗?我的优点是什么?”小白兔说:“你性格温柔从不和别人打架,这就是你的优点啊!”小猪听了小白兔的话很开心。
从此,小白兔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而且,小白兔一点都不骄傲。从此以后,有许多小动物来问自己的优点是什么,小白兔都能回答上来。
指导老师:杨源芳、袁祚萱
每每坐在窗前发呆,
到底读书是何定义。
古人有云,
读书便是求学,
可是,
为什么现在读书时老师家长压着学?
难道
这就是现在社会。
难道,
求学的定义以改变,
成了囚学
思绪 很乱
只得想想
又低下头
做着无聊的作业!
这是一个女孩与命运抗争的故事,面对一次次的逆境与绝望,她选择了做一个不屈服的勇者!
国瑶从小就开始承受着家庭的千疮百孔,父亲酗酒吸毒,母亲喜欢赌博。贫穷的她甚至需要出去乞讨,流浪在城市的街角。
年少的岁月里,国瑶多半是在慌乱的流浪中度过的。偶尔,她还要扮演大人的角色,照顾父母。我想不管时间过去多久,国瑶都会被我忆起:那是一种不明确,内敛的表情,表达不崩溃的尊严和狼狈不堪的痛楚。
她不断努力的目的只是像她说的那样,她已经很糟了,生活对她来说已无退路,那么她就要看看生活到底还会多糟。
国瑶的生活无比狼狈,住在车站里,捡食丢弃的食物。面对凄凉的家庭,颓废的生活,无法捡拾的亲情,同学的歧视和欺负,她没有沉沦,因为她深知明天还是要继续。拾起那残碎的记忆,路还是要走。而此时,她是一个人,无依无靠。人海茫茫,她孤苦伶仃,孤单前行。可是她有梦,她要改变生活的现状,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她想去读大学,读所有最好的书,用她所有的潜能去做这件事。因为她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国瑶很少去学校上课,因为她不得不为生活去东奔走。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她的生活是那么的规律,日子是那么充实。高三那年,她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那个她梦寐以求的大学。可是,每个学年5300元的费成了一个让她懊恼的问题。最终她找了很多份兼职工作,一个假期,她每天都在辛勤的劳作着。这,才勉强凑齐了学费。
大学时,国瑶的心酸成长历程在学校流传开来,得知她的情况,家庭本不富裕的班主任刘老师承担了她四年的学费,同学们也经常在生活上对她予以帮助,但是却不会让她觉得自己是在接受别人的施舍,比如她们会向国瑶买一些几年前根本没用的书并谎称这本书是绝版的,找了很久都没找到,然后高价购买……
国瑶,就这样在正能量的帮助下顺利的毕业。现在,她就职于一家外企,事业也风声水起。记得感恩的她,成立了一家助学基金会,帮助跟她一样想求学的孩子,默默的将正能量传递着……
风雨北大梦,坎坷人生路。国瑶用乐观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意志诠释着生命。也许只有她自己明白,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用她的执着信念和顽强毅力改变了她自己,改变了她的人生。
现在让我们一起传递这份正能量,一起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温暖!
初三:赖禹莲
每当我背上书包,踏出家门时,每当坐在课堂里,专心致志听老师讲课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时,我都会想起一则艰苦求学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极困难的山区,一户普通收入的农户家里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个小女孩非常喜欢学校,也非常想上学。她非常羡慕自己的哥哥和弟弟有书包。但她的妈妈却总说:“一个女儿家,上什么学。能洗衣,做饭,挑水就不错了,还上学。要上学,这钱你自己挣去。”这段话倒启发了小女孩,小女孩今年才10岁,就踏上了挣钱求学的道路。小女孩决定卖雪糕,可是卖雪糕要有本钱啊!她一个星期的零花钱只有一元,也就够她一天买一个雪糕吃。她的哥哥知道后,给她一只崭新的钢笔,对她说:“这是我作文比赛获一等奖的奖品。你拿它去跟卖雪糕的换,记住它值三元。”小女孩接过钢笔后,便找到了一家批发雪糕的商店跟老板换雪糕。老板以四元钱的价格给了她一个小型两元钱随身背的冰柜,和十根冰棒,十根雪糕。小女孩买雪糕为求学的故事传遍了整个山区。小黑子第一个买了她两根雪糕,接着连王婆婆这个一辈子都舍不得多花一分钱的人,都花一元钱买了她五根雪糕。小女孩发现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好,每天至少批发三元钱的雪糕才够卖,所以她就找到了王婆婆。王婆婆对她说:“我们都不是很有钱,帮不到你,所以争取每个人都到你这买一、两根雪糕,帮助你生意红火。”当时,小女孩听后热泪盈眶,她告别了王婆婆。她从此不在村里卖,而是到外村卖。她每天进货,外加售出一天顶多能挣五毛钱。两个月之后,她挣够了学费三十元钱,便到离山区几百公里外的一所小学报了名,可是学费竟长到了三十五元,她垂头丧气地往家走。这时同她一起报名的弟弟知道后,对她说:“姐姐不如我把这五元钱给你,回家就跟妈妈说丢了,大不了挨一顿打。”小女孩摇了摇头。回家之后,妈妈对她说:“你肯定是数错了,拿来再让妈妈数一遍。”妈妈数完之后对她说:“你瞧,你真的数错了!”小女孩心头一暖,她知道她自己已经数了十几遍的钱不会错,而是妈妈添了五元。
则故事我读了不下十几遍,每读一遍,我的心灵就受到一次洗涤:人间自有真情在,自强不息花盛开。
五年级:范佳榕
我的同胞们,请你们不要选择放弃,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面临许许多多的考验,但那只是对你们考验的一种方式而已,不要因为这一点点的挫折就选择放弃,如果每个人都这样,那么还有什么成功人士呢。在我们的求学道路上的确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要坚持下去,如果求学真的那么简单的话,那岂不是每个人都一样的高贵吗?那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名人了。如果那么现在觉得辛苦就放弃,去选择快乐的人生,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现在的人生虽然会快乐,但那只是暂时的,你们有没有试着去想想以后的人生呢?我认为现在的人生虽然辛苦,但以后就会快乐。先快乐后痛苦,先痛苦后快乐,人生就是这俩种选择,关键就是看你怎么选择,不要忘了,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也曾经在这条路上徘徊过,我也曾经想过要选择放弃,但我知道我不能做这样的选择,我告诉我自己“不管如何只要问心无愧就行了,只要尽力了就行了”。回想一下历史,有谁没有在这条路上徘徊过呢,据我所知应该是没有。但他们都用一些理智的方法说服了自己,他们都经过了思想的煎熬,才在最后取得成功。
不要再在这条路上徘徊了,做出你最明智的选择,不要做出让你一生都后悔的事,要记住一旦你做出了选择你就必须对它负责,一旦你走错了一步就无法再回头了,一步错了全盘皆输!人生就是这么的残忍。
从前,老鹰和小鸡是一对好朋友,他们都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就是在广阔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为了实现这个美好的梦想,他们决定去找百鸟之王——凤凰,向他学习飞行术。凤凰说:“学习飞行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你们能坚持吗?”老鹰和小鸡异口同声地回答:“能坚持!”从第二天开始,老鹰、小鸡就和凤凰学习飞行术了。
一开始,老鹰和小鸡练得非常辛苦,他们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尤其是小鸡,还在“绿色森林飞行大赛”中获得了冠军。但从此以后,小鸡开始骄傲了,再也不好好练习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经常说“太累了,再睡会儿”或者“天气不好,不练了。”而老鹰却依旧坚持,不管风吹雨打,还是电闪雷鸣……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鹰练成了飞行高手,可以在广阔的蓝天上自由翱翔。而昔日的“冠军”小鸡却只能跳上矮矮的墙头,眼巴巴地看着老鹰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你要走的路还很长呢,只要你努力,好好学习,将来你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才会一路畅通……”,这句话,也许每个人都听过,很普通,也很实在。
前路漫漫,无法探索,仿佛一层雾,只有当你走近,掀开这层雾,你才会知道前路有多少考验和惊喜在等着自己去发现和完成
走在小学的路上,我不会像其他同学一样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看书,我只会拉着好朋友一起玩闹,活像个假小子,完全忘记自己是个女孩子;我不会在上课时安分守己的认真听老师讲述着知识世界的美妙,我只会在老师上课喊起立时用脚偷偷地将前面女生的凳子搬个“家”,让全班感受一下我的“激动”……
走过了小学,便毫无准备的来到了去往中学的巴士站。手持“某某中学录取通知书”这张车票,便坐上了“雏鹰号”巴士。一路上,窗外飘来的阵阵花香让我陶醉在这自然的味道中,不舍下车。到站了,下车。走在这虽平坦但又充满了分叉路口的“高速公路上”。只要谁的注意力不集中,便会被带领上一条崎岖的山路上。在山路上的人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走下去,二是往回走,你是前者还是后者?如果你是前者,那么,你离成功只会越来越远,如果是后者则与之相反。
通过我的不懈努力和坚定不移,我终于赢得了中考这场战没有硝烟的战斗,换取了通往高中的“火车票”。
捏着这张通往高中的火车票,既忐忑又欣喜:忐忑高中的三年后我能不能赢来飞往理想大学的飞机票,欣喜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坐上了“雄鹰号”火车,我望着车窗外的景色,想象着高中的生活,制定着高中的目标。不觉察,火车已经到站了,望着高中这条崎岖望不到尽头的这条路,我有些不知所措,可很快我就昂首挺胸,背起行囊,踏上了在高中的旅程……
后记:努力不一定会有收获,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有收获!求学路上充满了艰辛和岔路口,只有当你意志坚定,永不放弃,你才会换来通往成功的汽车票、火车票、飞机票……
始兴中学高一:李广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