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小学初中高中字数体裁话题
话题:
全部 生活 社会 体育 科技 历史 艺术 地域 文化 人物 自然
共找到9

关于柳永的作文

路过柳永

高三|议论文|900字

  迷迷糊糊中,似乎又见到那一年的汴京。和风煦日,莺歌燕舞。前面是碧瓦飞甍的京都帝里,后面是纸醉金迷的烟街柳巷,而在这两者之间,伫立着一位衣袂翻飞才华横溢的男子,飘飘然地,如同盛世乾坤之中的一枝奇葩,对着眼前的繁华轻轻的吟颂:“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这一年,柳永“偶失龙头望”。科举未中而写下了一首《鹤冲天》,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触怒了龙颜,因此再一次的科举,本因上榜的他因为仁宗皇帝的一句御批:“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而硬生生的被除了名。

  也有沮丧过,但毕竟是年少气盛,不多时便真的打起了“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旗号,专为教坊乐工们填词,一时间,他的词因通俗精美而传遍京城。甚至乎连深宫禁地,塞外胡边,都在传唱着他的词。于是,他的名,便如同水中的涟漪,随着他的词作,一圈一圈的散播开去,撒满神州。

  但是,待在烟花巷陌的时间太长,柳永骨子里的士大夫的思想也渐渐复苏,不登仕途终究只是一时气话,他也像一般的士大夫一样,一直没有断过平步青云的梦。只是,天子的嫌弃,却让柳永望金榜而却步。

  他不服,于是便浪迹天涯,希望能遇上一位有心之人,能够渡他过仕途的桥。但长路漫漫,尽管他整日凄凄惶惶地临水登山,终究是无可奈何。那些故作风雅的人只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而表面上认为柳词俗不可耐,不愿与其交往,但背地里却又爱听歌女们唱柳永的词。

  无奈。他毕竟是个风流才子,既爱着那种醉生梦死的奢华,又想着要光宗耀祖受重用。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抑或是说,鱼与熊掌,他一样也得不到。

  于是,他浅唇轻翕,幽幽吟道:“平生自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知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解刷扮,能宾嗽,表里都峭。每遇着、饮席歌筵,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剩活取百十年,只恁厮好。若限满、鬼使来追,待倩个、淹通着到。”

  在如此日日夜夜的漫长的挣扎中,他早已是风尘满面鬓如霜,终于在景佑元年,年过半百的他改了名字中了进士,走上了梦寐以求的仕途之路。可是,由于朝中有人作梗,柳永终其一生都为能如意,期间虽有过归隐之心,但终究是放不下功名利禄,在这两种矛盾之间,年华尽老。

  然而,太多的打击,太多的伤感,却成就了柳永词作上的高峰。有时侯我甚至会想,倘若当年仁宗皇帝见柳永之词不是龙颜大怒而是龙颜大悦,把柳永提拔从此重用,他还会不会创作出如此瑰丽的篇章?我不知道,或许柳永也不知道,我能看到的,只是所有的苦难与不幸,摧残了柳永的同时,也成就了另一个柳永,一个可以在千古词坛中叱诧风云的柳永。

 

听柳永哭三遍

一年级|诗歌|100字

古筝阵阵扣心炫;
仙乐丝丝绕耳沿。
拂晓凉露润残花;
夜幕枯松伴稀星。
博博夜空泛悲者;
闻者切切暗痛心。
清风来,打碎池中明月哭三遍;
夜雨来,滴答檐下银铃哭三遍;
飞雪来,半城尽着绮素哭三遍。
声声弦,声声慢;
飘渺入耳无尽哀,
怎一个悲字了得!

永远柳永

四年级|记叙文|1000字

唐诗宋词之乐,所爱者甚蕃,诗仙李白,浪漫雄伟;诗圣杜甫,沉郁浑厚;王孟之境,清新自然;醉翁颂曲,深婉清丽;东坡咏词,清爽豪健;而我偏爱柳永之音律谐婉,含蓄蕴藉,雅俗共赏。
武夷山水,灵秀旖旎,松柏青翠,云雀和鸣。三袭白衣闪动在树与树的间隙之间,他们纵情高歌,笑斗奇才,流连山水,灵山秀水,使得柳氏三兄弟灵感勃发,思如泉涌,一气吟出“九斑麟隐破非烟,何处按云轩?”他就是柳永,这时的柳永智慧过人,他,就要去京城赶考了。
马车吱吱呀呀地,带走了柳永,带走了他的志向,也带他进了一个他并不喜爱的黑暗官场,他的才智被发现了,却没有被重用,他被官场排斥,开始了他绮丽的词坛旅行。
秋风阵阵,“寒蝉凄切”,一阵潇潇雨歇之后,柳永要走了,他并不可惜官位的左迁,他丢不下的是这里的人与牵挂。都门帐饮,心灵整理不出情绪,是该伤还是该静,还是不作流露。他不知该如何割舍,只闻得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迷蒙,千言万语在心口,竟无语凝噎。千里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船上的他割下了他的牵挂,去向了未知,那个他无所希冀的未知。他借酒浇愁,却难料今霄酒醒何处,也许只有那拂晓时穿过岸边杨柳的寒风与高挂空中的残月相伴而已,哪怕他有千种风情,也无处诉说,只能随波飘流暗自神伤。
远离了,也孤寂了,独自一人登上高楼,凭栏而立,微风拂面,却带不走他脸上的愁绪,极目远望,暮色千里,萋萋春草,无限延伸,直至将自己的思念拉断,才知道夕阳西下,该回去了。孤寂一人,把杯问盏,试图用酒来浇醉自己,也浇灭心中的情。“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思念疯狂地生长,身体却日渐消瘦。他被折磨得“衣带渐宽”却“终不悔”。
他仍旧在漂泊,漫无目的的漂泊,可他并不厌倦,他扁舟一叶,乘着兴致离开江猪,游历山川去了。“渡万壑干崖”,来到越溪。溯江上行,去游会稽。“怒涛渐息,樵风乍起”,听到商旅相呼,他愁苦的脸上弯出了一抹笑容。小舟漂到了江南渔村,日近西下“渔人鸣榔而去”,渔村在夕阳温柔地抚慰下,安静下来。余晖洒在江面,金光鳞鳞,安静惬意,“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他,在孤寂中,寻找栖心之地。
辛苦的羁旅行役,磨累了他的心,他必须得停下来了,他需要休息。又是一场秋雨,却身处不同的境地。栏边的菊花被吹坏了花纱,井旁的梧桐被吹散了华发,留下的只是残烟依旧是斜阳,懒懒地照在江关上。“飞云黯淡夕阳间”远道遥遥无尽,心中凄楚,连陇头流水场也听厌了。深夜虫鸣,相应喧喧,他孤独一人度日如年,抬眼望天,“绛河清浅;皓月婵娟。”却品不出意气风发时的美好,只能让人想起过往,更让人神伤。“别来四景如梭旧游似梦”,他真的累了,无处栖息,无处栖心。
随后,他走了,带走了忧怨,带走了思念,带走了对名利的鄙弃,留下了柳词,留下了真情,留下了自然,留下了人们的震憾。他渐行渐远了。
多少年后,提起柳永,就会想起春风夏花秋荷,云淡风清,就会想起他低低吟唱着的曲调,就会想起调中的委婉清丽。他被定格在诗词的天空,发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光芒。

话柳永

初三|散文|800字

    刚看到柳永这个名字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后来看到“杨柳岸晓风残月”时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北宋著名词人,《雨霖玲》的作者啊。刚开始看《雨霖玲》的时候,我有一种直觉,这个词人一定是一个重情重义,又怀才不遇,心中凄苦的读书人。他虽没有在仕途中一帆风顺,却因为诗词歌赋被后人记住,没有被历史遗忘。然而,这样看似歪打正着的人生经历,却绝非偶然。
    柳永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千万不要被他凄凉、忧愁的词所蒙蔽。他30岁时便离乡赴京,试图求功名,并把从政作为人生第一目标。他不像一些花花公子(如贾宝玉、薛蟠)把游园作诗、赋曲作为第一主业,而对从政、读书取功名毫无兴趣。他也不像一些贪官污吏,依靠做官发家致富、欺压百姓。柳永做官的目的很纯,他只是想让有限的生命发光发热,他有改造世界、名垂后世的抱负,但却没这个运气。其实这也是上天的安排,他是金子,上天不希望这块金子在仕途中被撒上尘埃,而是帮助他保存住纯洁的初心,把美最完整地留给世人。从古至今有那么多官僚,但只有一个柳永。
    我个人觉得,他一辈子都在当官和发牢骚之间找平衡。一个是人生第一目标,一个是他人格的本性,但在这两个之间求生存,却两个都不忍放过。他的词中多有先是发一顿牢骚,抱怨着世事不公、怀才不遇,为国家、自己忧愁。他努力追求自己个性的词,但文人也是人,也不能不吃不喝,所以他又感到生活的艰辛,只能又借词消愁。如此“恶性循环”,倒“歪打正着”为世人留下了许多不朽佳作。他在逆境中挣扎,如一只笼子里的鸟儿,想飞出去寻觅自由,又害怕笼外的世界危险重重,或是抓不到虫吃。
   这块金子绝不同旁人,他是“贫贱不移”非常有自制力、坚韧不拔的正人君子。为了生活,他只能为歌馆妓楼写词卖钱。从古至今,能出淤泥而不染的,他是少数几个。爱美是人之常情,柳永却以非常人的要求克制自己,那么多次在歌馆中为生活进进出出,却从始至终没有违背自己的规则。我们虽也不提倡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思想,但柳永在一次次诱惑中资质,没有魂销骨铄、走向堕落的人格,却是后世的君子楷模。
    只要心不死,才得其用,就算不枉费了一生。历史上那么多官员,被人熟知的却有几人?但柳永词人,带着他的诗词歌赋,却一直活在我们心中。
                                                             2015年7月22日 早晨

挽柳永

高三|诗歌|250字

你是那才子词人
你是那皇帝未封的卿相
你是那百代一人的文星
平生只喜好赏爱江山美景把诗歌吟诵
在华丽的秦楼里
慢慢地弹奏银筝
又有谁能听懂你的心声
抛弃了虚幻的功名
乘一叶小船驶入浩淼的波涛
披散一头长发吟风啸月五湖中
悲伤孤独经常感叹知音的稀少
面对美丽的佳人
洒泪唱出万千悲情
不是没有英雄壮志
叹只叹命运不好
变成了天际间一只孤寂的飞鸿
漫长的千年在宇宙长河中不过一刹那
从梦中醒来万境种种化虚空
只是至今仍然有美丽的歌星风情万种
高唱你的绝世名作《雨霖铃》
注:邓丽君的《相看泪眼》(即《雨霖铃》)歌曲风靡于世。

读柳永

初三|读后感|1200字以上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并不大的人物。很多人不知道他,或者碰到过又很快忘了他。但是近年来这根柳丝却紧紧地系着我,倒不是为了他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为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只为他那人,他那身不由己的经历和那歪打正着的成就,以及由此揭示的做人成事的道理。

  柳永是福建北部崇安人,他没有为我们留下太多的生平记载,以至于现在也不知道他确切的生卒年月。那年到闽北去,我曾想打听一下他的家世,找一点可凭吊的实物,但一川绿风,山水寂寂,没有一点音讯。我们现在只知道他大约在30岁时便告别家乡,到京城求功名去了。柳永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总是把从政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其实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最大的光热?

  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世界,名垂后世。那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就多元化,可以当企业家,当作家,当歌星、球星,当富翁,要成名只有一条路——去当官。所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像李白、陶渊明那样求政不得而求山水;像苏轼、白居易那样政心不顺而求文心;像王维那样躲在终南山里而窥京城;像诸葛亮那样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一遇明主就出来建功立业。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扎到市民堆里,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一个特殊的代表。

  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就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他说我考不上官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有才,也一样被社会承认,我就是一个没有穿官服的官。要那些虚名有什么用,还不如把它换来吃酒唱歌。这本是一个在背处发的小牢骚,但是他也没有想一想你怎么敢用你最拿手的歌词来发牢骚呢,他这时或许还不知道自己歌词的分量。它那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已经征服了所有的歌迷,覆盖了所有的官家的和民间的歌舞晚会,“凡有井水处都唱柳词”。这使我想起“文化革命”中大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被打成“黑帮”,被逼写检查。但是他写出去的检查大字报,总是浆糊未干就被人偷去,这检查总是交代不了。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被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他终日出入歌馆妓楼,交了许多歌妓朋友,许多歌妓因他的词而走红。她们真诚地爱护他,给他吃,给他住,还给他发稿费。你想他一介穷书生流落京城有什么生活来源?只有卖词为生。这种生活的压力,生活的体味,还有皇家的冷淡,倒使他一心去从事民间创作。他是第一个到民间去的词作家。这种扎根坊间的创作生活一直持续了17年,直到他终于在47岁那年才算通过考试,得了一个小官。歌馆妓楼是什么地方啊,是提供享乐,制造消沉,拉你堕落,教你挥霍,引人轻浮,教人浪荡的地方。任你有四海之心摩天之志,在这里也要消魂烁骨,化作一团烂泥。但是柳永没有被化掉。他的才华在这里派上了用场。成语言:脱颖而出。锥子装在衣袋里总要露出尖来。宋仁宗嫌柳永这把锥子不好,“啪”的一声从皇宫大殿上扔到了市井底层,不想俗衣破袍仍然裹不住他闪亮的锥尖,这真应了柳永自己的那句话:“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寒酸的衣服裹着闪光的才华。有才还得有志,多少人进了红粉堆里也就把才沤了粪。也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同为词人不像辛弃疾那样:“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不像陆游那样:“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时势不同,柳永所处的时代正当北宋开国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京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形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恩格斯论欧洲文艺复兴时说,这是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市民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时柳永出现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市井这块沃土堆拥着他,托举着他,他像田禾见了水肥一样拼命地疯长,淋漓酣畅地发挥着自己的才华。

  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他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在内容上把词从官词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在艺术上他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叙述的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就像超声波探测,就像电子显微镜扫描,你得佩服他的笔怎么能伸入到这么细微绝妙的层次。他常常只用几个字,就是我们调动全套摄影器材也很难达到这个情景。比如这首已传唱900年不衰的名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_一读到这些句子,我就联想到第一次置身于九寨沟山水中的感觉,那时照相根本不用选景,随便一抬手就是一幅绝妙的山水图。现在你对着这词,任裁其中一句都情意无尽,美不胜收。这种功夫,古今词坛能有几人。

 

  行走在这人世纷乱中,以白衣卿相自居的你是那样的洒脱不羁;被拒官场之外的你,又是那么的落寞孤寂;而那游历在市井中的你又是那么的浪漫,空虚。

  出生于官宦世家,你却拥有着一身桀骜的浪漫气息。读尽诗书,你曾怀着满腔的热血,去求那一纸功名。只因一次的名落孙山,沮丧激愤的情绪下你写下《鹊冲天》。多年后你终于及第,去到福建,写下过《煮酒歌》。在这达两年的仕途中漂泊中,使你的浪漫钟情于多愁善感的秋景和萧索的事物。怎奈世事难料,因当日的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惹怒天子,并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而除去你的功名。你的浪漫并未得到当时的认可。此时已经心灰意冷的你自嘲的道一句“奉旨填词柳三变”何等的潇洒!却也道尽了你的辛酸。

  于是,你便肆无忌惮的徘徊于市井之中。那时禁锢在你心中的那些情感,可有不甘?想来,更多的是一份前途渺茫的失落吧!世人多斥责你的沉溺风月,嘲笑你的一蹶不振,可他们可否有想过,为功名耗尽一生的你在被皇帝厌弃之后,怎有望再度中举?此时繁华落尽的你,必是不甘就这般寻常的度过余生吧。至此,你的浪漫气息再也不需压抑,你开始致力于民间新声和词的艺术创作,一首《蝶恋花》,道尽了对意中人的思念与哀愁。一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让人深切地体会到了所谓的“相见时难别亦难”。

  世间女子多钟情于潇洒飘逸的男子,但是才情和博学也是不可抗拒的吧!而你正是这二者的结合体。你会写词,会作曲,会音律,会书法,但哪怕是浪漫如你,仍被许多人不接受。可你在宋词上的成就,可谓是叹为观止的。在那些词坛上不可磨灭的身影中中,怎可少了你?纵观南北两宋,你可谓是是创用词调最多的人了。说你的一生都和宋词结缘,也不为过吧!你因词结识红颜,却也因词止于官场。穿梭于市井中的你浪漫迸发之后,词曲也仿佛得到了涅盘。你现存213首词中,就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你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试问一句,那些践踏你的人,你们可有这样的成就?没有你对慢词的探索,没有你对词调的先河,何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些千古传唱?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为成全自己的浪漫沧桑一生的你,又有多少人记得?你离世,没有亲人为你送葬,一生未娶的你没有儿女为你披麻,却是那些痴情红颜凑钱将你埋葬。只有他们的哭声,在那个萧瑟的一天里将你伤悼。

  站在岁月的桥下,一袭白衣的你纤尘不染,衣袂飘飘,可曾感叹:我的浪漫,历经了沧桑。

 

    初二:又亦

望寒鸦万点舞昏天,一番乱穷秋。
正残阳如血,重峦染墨,风紧危楼。
满目衰芜敝树,憔悴菊黄休。
一涧清溪水,宛曲奔流。
不见征程鸿雁,把平生夙愿,托寄谁收。
叹年华虚度,无计得封留。
问人生、为何总是,少顺情、长向逆行舟?
浑无语,乌啼喧闹,最弄心愁。

柳永之意

高三|议论文|700字

  他是一个落魄的词人,在市井巷陌中抒写着他的一生;他又是一个伟大的词人,尽管他的仕途坎坷,生活潦倒。可他总是能够在行乐中挥洒才情,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艺术。他的遭遇令人们同情,他的品质却让后世崇敬,他就是柳永。
  他年少多才,但又为才所累。年轻时,他曾热衷功名,自持才高,却屡试不第,心中抑郁愤懑,一曲《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写出了他内心的思想,但被宋仁宗御批“何要浮名?且填间去!”从而斩断了仕途之路,也就此改变了他的一生。面对着着种种困境,他应有许多痛苦,也应有许多沮丧,可是他更有的是自尊和自信。因为他坚信他是“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于是“奉旨填词柳三变”即使不在官场罢,同样也能在人间造就不一样的人生。
  柳永,他与其它那些在政治上遭遇挫折的词人不同,也许他的名字不比李白、杜甫为人们所熟悉,但他的所创作之词也一点不逊著名的词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似乎眼前展开了一副画面,感受到了千里之路的烟雾迷茫,感受到在暮霭阴沉之中柳永的心。虽然柳永的词大多以婉约为主,但在婉约中似乎透着一般激昂,壮阔的情怀。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也有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凄苦,真正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人生之路不只一条,政治功名上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柳永人生的失败。也许是上天注定柳永不与平常人一样,在市井歌楼中才能极致地发挥他的才能,在风尘女子中,他得到了暂时的宽慰,也正因如此,才会使歌伎真挚的热爱他。无论柳永是否终身潦倒,为人是否放荡不羁,这些都不重要,自古无人能像柳永一样,在悲哀的仕途面前,柳永不会退缩,然而正因为这样才使得柳永贴近了普通百姓,才会写出真正不一样的诗词。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咏柳词”足见柳永之词的广泛,他以他那摇曳之笔,孤傲灵魂写下了一首首传世佳作。即使柳永的足迹未深印在人们心中,但北宋文坛正因柳永得以辉煌。中国的文学史上正因有了柳永这个旷世奇才才得以辉煌。

相关介绍:

关于柳永的作文共9篇,其中包含路过柳永(900字),听柳永哭三遍(100字),永远柳永(1000字)等以柳永为话题的作文,还提供大量描写柳永的作文参考.

热门推荐:
六一 龙灯 龙潭 龙眼 龙舟 芦荟 陆游 鹿晗 路灯 路口 路途 露营 露珠 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