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嘉峪关的作文
在甘肃省有一座城市,它就是嘉峪关,听说那有好玩的水上乐园,今年暑假我和家人一起去水上乐园玩。
一进大厅,透过玻璃就看见长筒形的东西悬挂在大树上,12米高,中间有好多色彩鲜艳的大型滑梯。左边有许多小小的滑梯,有蓝色、绿色、橘黄色……色彩斑斓,让人眼花缭乱,我恨不得马上就进去。
我们买了票,我飞快地将泳衣换上,兴奋的跑进去,因为我们来的比较早,人很少。也许是因为我太高兴,胆子也变大了,一头就钻进一个小圆筒里,进去后黑洞洞的,有点害怕,但觉得很刺激。我好奇地跑向见不着底的盘旋滑梯,刚开始和平常的滑梯没有什么区别,突然一个急转弯,你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落入水中了。我越玩越兴奋,拉着妈妈的手去玩那大型的滑梯,很陡很滑,滑下去把屁股会摔疼的。奇怪,这是什么?一个汽车轮胎上拴了三个铁链,就变成了秋千,真好玩。我和姐姐玩水上跷跷板,可她太重了,我使劲压也翘不起来。冲浪池布置的象海滩一样,冲出的浪,一波一波的,冲上小岛敲打出细白的浪花。躺在没过小腿的水里,浪花会将你一点一点地冲上岸,可舒服了。好累呀,我和四姨妈坐在家庭互动区休息,看着从12米高的旋转圆筒里不断喷出一个个尖叫的人,看的我好紧张呀。
不知不觉,已经五点了,我不情愿的离开了水上乐园。我真希望时间过得慢一点,让我尽情地玩耍,我喜欢你,嘉峪关水上乐园,孩子们的天堂。
说到甘肃省的著名关隘,不得不提嘉峪关。嘉峪关,这个名字不知多少次在各种文献资料中被提到过,它是长城的开头,在中原大地上已经矗立了上千年。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这个词,明白它是长城的起头处,并有“天下第一雄关”之名,但是一直没能一睹它的真容。直到现在,我才真正亲眼目睹了“天下第一雄关”的风采。
嘉峪关的东闸门城郭,是雄伟的。现在的嘉峪关城楼是清朝维护过的,色彩鲜明,却不免有失古代气息。城楼上挂有一块黑漆大匾,上书“天下第一雄关”六个金字。望此关此匾,果是名副其实。好关!
过了东闸门,就是一个不缓不陡的上坡。这坡之用极大:一来,甘肃地区长年少雨,这个小斜坡可以在雨天收集更多的雨水;二来,一旦敌军攻到关城之下,这个斜坡对于御敌可以起大作用。仅仅是这么个小小的坡,就凝聚了古人如此多的智慧!
若是继续往里走,时不时能看到一些人身着盔甲立于两旁。真个“身披铁甲团花灿,头戴金盔嵌宝浓”!正走时,逐渐望见演兵场。演兵场的后方有一栋楼宇——这也是清朝时期翻修过的——矗立,两旁各有十数枝军旗,迎风飘动,猎猎作响,就如千军万马一齐奔来,很是威风。
再往前走,过了戏台——这是将士休闲娱乐的场所——和伏魔大帝关圣帝君庙,就到了城根底下。登上城楼极目远眺,近处的戈壁、远处的绿洲和与天连接着的嘉峪关市——尽收眼底,容不得一点遮挡和阻碍,目光从这座历经沧桑的城楼上可以自由地延伸,延伸到了遥远的古代,不禁让人想起那幅“张骞李广俱往矣,秦燧汉关今犹在”的名联。登上嘉峪关的城楼,能让人的心灵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气息。
嘉峪关,这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河西走廊上的明珠,将会永放光芒!
我的家乡——嘉峪关,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城市。她就像一个女神,浑身上下无不散发着惊人夺目的光彩。
春天,她的周身笼罩着一圈绿色光环,身披薄纱的她沐浴在春风里,散发着芳香。芳气扑鼻,使人沉醉在这泥土的芬芳中不可自拔,仿佛带动了自己的思想,随着香气的进入而跳动、活跃……大街上熙熙攘攘,人头涌动,广场上更是热闹非凡,到处都是卖风筝的吆喝声,妇人的讨价还价声。最特别的还是那柔柔的风声了,听,风儿妹妹正用她娇软的身躯护送风筝飞上蓝天呢!嘉峪关的春天真柔美。
夏天,红色花环代替了淡绿的光环,她的周身漾起了炽热的火焰,那朝霞般的颜色使人斗志昂扬。人们辛勤的劳动,满头汗水的为人民服务。瞧,护林工人早早地为树木浇水、施肥,盼望它们快快长大,为人们献出一片绿荫,让为这个城市作贡献的人们在炎热的天气里有一个避暑场所。道路两旁,经常有工人拿着一把大剪子,修修花枝,剪剪绿草,使城市干净整洁。嘉峪关的夏天充满活力!
到了秋天,果实累累,她的周身围绕着一层淡橘色的光辉,照耀着大地。好似晚霞的色彩,昭示着人们的喜悦心情。看,农民伯伯乐呵呵地收着饱满的果实,乡下人家欢喜的割着麦子。嘉峪关的秋天充满丰收!
最迷人的要数嘉峪关的冬天,她全身都被白雾弥漫,天空中,小树上,大地上,都覆盖了皑皑白雪,银装素裹了整座城市。眼下,行人一步一步的赶去上班,公交车缓慢却焦急地载着乘客。大雪阻碍了他们的脚步,但没有消磨掉他们的士气,他们依旧大步向前……冬天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到了,到处张灯结彩,火红的灯笼被高高挂起,福字、春联随处可见。满耳都是礼炮声、鞭炮声,天空中盛开着烟花爆竹。还有扭秧歌,耍龙狮的,小孩在大街上玩闹,放炮,胆小的就躲在旁边捂着耳朵,但却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看。嘉峪关的冬天不同凡响!
我爱这座城市,我爱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不为她的四季迷人,也不为她的繁花似锦,就因为——她是我的家……
我爱这个充满韵味的嘉峪关!
嘉峪关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它的迅速发展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城市的活力。它由原来的定西县一跃变成了定西市,足可以证明它的实力。
嘉峪关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嘉峪关,万里长城的西部终点,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嘉峪关市西南隅祁连山脉嘉峪山 嘉峪关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
麓,因山而名。明洪武五年(1372)修筑万里长城时置。当时明征虏大将军冯胜看中嘉峪山西北麓的险要地势,选为河西第一隘口,开始筑城设关,以后经历一百多年时间扩建,才形成一
个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明弘治年间,为防吐鲁番东侵,曾进行重修。这关雄伟壮观,号称“天下第一雄关”
定西的消费场所有很多,人们的日常消费很方便。比较大型的超市有西部超市大众店等。这些超市的建立方便了市民的消费,也是定西的韵味。
嘉峪关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城市韵味深长,它既有浓郁的文化、娱乐的气息,又有欣欣向荣的经济产业,还有一股现代化的气息。
嘉峪关,它在向你招手,欢迎来到定西!
嘉 峪 关 之 行
暑假,我跟随爸爸妈妈去了一趟嘉峪关。我游了“迎宾湖、雄关广场、嘉峪关城楼、悬臂长城”等许多好玩的的地方。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城楼和长城。我站在城头举目远望,大漠风光尽收眼底,随着风沙的呼叫声,使我思绪万千,使我想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勤劳和智慧,好像还听到了古代将士们英勇杀敌,抗击匈奴的呐喊声……
我们到迎宾湖的时候发现迎宾湖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游乐场,我高兴的快要蹦起来了,赶紧冲过去让爸爸带着我玩,我们第一个玩的是小型的过山车,虽然那个过山车的坡度并不大但我第一次坐还是有点害怕,等第一圈跑下来我就不害怕了,而且越玩越想玩,直到玩腻了才下来,我们把整个游乐园玩便了之后,我们决定去玩摸天伦,当摸天伦到最高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嘉峪关的全景。
其次是将军府的蜡像。将军府位于城门楼子里面,进入并不起眼的大门以后,你会被他栩栩如生的蜡像所吸引。将军正和几员大将在正堂议论战事,他的夫人和拿着拨浪鼓的孩子在侧房玩耍。右厢房里面女仆人在檊面,满脸灰尘的男仆人正往炉膛里添柴。左厢房一员大将坐在椅子上呼呼大睡,旁边一间小房里管家坐在土坑上记帐,后院的几间房里面都有仆人的蜡像,老奶奶缝鞋,丫头送茶……所有的蜡像都跟真人一般大小,他们形态逼真,神态各异,衣着鲜艳。我在院子中间,感觉自己好像溶入了他们的生活当中,分不出真假。
所有的游客无不惊叹能工巧匠信的高超技艺,真是惟妙惟肖。我非常喜欢将军府的蜡像。就这样我的嘉峪关之就结束了。
甘肃省临泽县城关小学
指导老师:王小彦
五(4)班赵 俊 杰
暑假的一天,姑姑说要带我去嘉峪关玩儿,我听了高兴极了。
当天中午,我们坐上了开往嘉峪关的火车。坐在火车上,看着车窗两旁的风景,不知是受到了车厢内大多睡觉人的影响,不知是看长时间看两旁的风景乏味,不知是没有人和我说话,也不知是到了午睡的时间……我很郁闷,上车时还精神饱满的我竟有点昏昏欲睡了。
当我睁开双眼,车已经行驶到了终点站——嘉峪关车站,我、姑姑、爷爷、奶奶一致要求包一辆出租车去嘉峪关长城。
车一路平速行驶不大功夫来到了峭壁长城。
为了让你和我一起分享快乐,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嘉峪关峭壁长城吧!
峭壁长城始建于明代嘉靖18年年),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起点。因长城修筑在石关峡口南北山脊上,蜿蜒倒挂,故称“悬臂长城”。石关峡两翼长城犹如铁臂,是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喉咙要道,保障河西走廊的销售重地“石峡天险”,向南翘望,雄伟壮观的嘉峪关关城,30公里长城一览无余,“黑山起伏暗壁悬,千年古迹至今存”,石关峡地处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古有石关峡,后有天下雄光之美名。
我亲自登上了雄伟的峭壁长城,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我们民族智慧的体现“要想利用文物资源和优势,就必须保护维修和利用,才能保证它的永久性,如果只保护不利用,那么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亦不符合客观规律,更不符合今天的国情。
我独自站在雄伟的长城上,看着一座座烽火台,望着一望无际的长龙,瞅着那脚下的风景,我不禁敬佩起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来。
这种境界,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时,我站在烽火台上,禁不住唱起了:“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指导教师:张敏
嘉峪关——我为你自豪
啊,美丽如画的校园,
像花园一样。
每当我一踏进校门,
心中充满了自信!
啊,和蔼可亲的老师,
像妈妈一样。
每当我一走进教室,
心中充满了骄傲!
嘉峪关啊,我的学校,
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
都会因你而自豪!
在还未上高中的那个暑假,我踏上了古城西域的那片土地,确切的说,是甘肃的嘉峪关市。
从宝鸡出发,乘火车一路西行,形式在陇海大动脉上。窗外的土地逐渐由肥沃转向贫瘠,由漫山遍野的绿转向了茫茫戈壁。后来,放眼望窗外,寸草不生。这里的原野,与黄土高原一样,“黄”得厉害。
我们来到嘉峪关脚下。如此雄伟,如此大气磅礴,我不禁感叹。这是“天下第一雄关”。
古时,这里作为万里长城的起点,捍卫着关内人民免受游牧民族的侵扰。这里四周连山。与自然环境形成了一道完美的屏障。
有一座博物馆,陈列了一些见证嘉峪关百年历史的文物,嘉峪关古来是军事重镇,所以文物大多是些刀剑。望着这些锈迹斑斑,残缺不堪的古老物件,听着管理员阿姨的讲解,我仿佛回到了那个刀光剑影的岁月:将军手持重剑屹立城头,充满坚毅的望着远方杀来的敌人。战士们次谁不会想起远方的亲人,手中冰冷的长矛点燃了热血。又是一场恶战,号角已经吹响。几个时辰后,胜负已分,秃黄的土地上尸体堆积如山,活着的将士鲜血浸染战甲,战至力竭,大口的喘着粗气。残阳如血,此时你看不到他们脸上的笑容,他们眼中,只有战友离去的不尽哀伤。或许有时候会想起家,但是这里于他们而言,亦是最好的归宿。马革裹尸还,这是血色的悲壮与豪
博物馆前有一座冯胜的雕塑。我曾在书中见到过这个名字,他跟随朱元璋平定天下,一生戎马。是明开国六公爵之一。正是他平定了这里,并且选中了嘉峪关,建立了这座屏障。被封“定西大将军”,甘肃有一个定西市,想来也是因为他吧。
这里有长城的印记,我登上周围群山之上蜿蜒的长城,极目远眺:这里的天空格外的湛蓝,与贫瘠的土地形成鲜明的对比。那些估计早已残破不堪,但主体虽历经百年历史,仍在向人诉说着过去的沧桑。正是这片土地孕育着这份豪迈,我站在烽火台上,遥想百年前,这里刚刚升起狼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