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山寺的作文
今天,我来到了枫桥镇,观赏古人诗里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景点,寒山寺三个醒目的大字映入了我的眼帘。
寒山寺始建于梁天监年间,初名“庙利普明塔院”,因唐代高僧寒山子曾扎住此地,故名寒山寺又因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诗,使寒山寺天下闻名。
寒山寺的正门前,有一条大河缓缓地流着,河上屹立着一座大桥,圆洞形,桥上有许多台阶,我走上去,发现栏杆很光滑,栏杆上有一只只栩栩如生的狮子,雕刻非常精致。桥下时而有船驶过,留下了一道道涟漪
远看寒山寺,塔顶镶嵌着黄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近看塔下,一棵棵树下绑着数根祈愿条,格外的引人注目。大雄宝殿里的四大天王,各个手持兵器,威风凛凛地站在两旁,佛祖慈祥地看着来往的人们……
寒山寺正南面,有一座钟楼,走近一看,会让你大吃一惊,大钟挂在上,上面刻着细细麻麻的经文;敲钟人敲出的钟声让人感觉到了一种严肃的感觉,没人敢在这里放声大笑,整座钟楼除了钟声十分安静。
每年除夕,寒山寺都会举办“除夕听钟声”活动,佛经曰:闻钟声,烦恼轻,指挥长,菩提增。除夕还没有到,我就去许愿敲钟了,愿我的愿望能成真。
在钟楼的南面有一块中华第一大神碑,它已获得上海吉尼斯记录,它的正面是《枫桥夜泊》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反面是佛经——心经。
正当我打开车门准备回去的时候,又听见寒山寺的大钟“咚——咚——”的声音,似乎在向我告别。
寒山寺是雄伟壮观的、是让我最难以忘怀的……
今天下午,我们来到寒山寺。寒山寺外的游客可真多呀,人们都在黄底绿字的寒山寺墙下拍照留念,我也和妈妈一起让爸爸给我们拍了两张照片。进了寒山寺,我发现寒山寺就是一座寺庙,里面有香炉,有大雄宝殿,有钟楼,有藏经楼,还有许许多多的碑文。我在大雄宝殿里许下了一个心愿,我把这个愿望写在红绸上,让爸爸帮我系在了大雄宝殿旁的走廊上。我在寒拾泉旁留了影,我们全家爬上了高高的藏经楼,在藏经楼上能看到整个寒山寺的景色。我们还看了许多碑文,我和妈妈还在《枫桥夜泊》这首诗的碑文下拍了照。
出了寒山寺,我们又去了那座出名的枫桥。最后,我们全家就离开寒山寺,离开了枫桥,我的苏州旅行就结束了。
寒山,古寺。
我同好友来时,是个午后,阳光温软慵懒。曳曳竹林掩映中,灰黄的土墙,暗沉的红瓦,檐牙高啄的,那是古寺云雾。
前有云一阁,后是云雾禅寺。禅寺前,雕刻着不知名古纹的黑色香炉升腾着袅袅烟雾,两边各排红烛狭长的黄焰颤抖在风中,任凭烛台落满蜡泪。黑木的镂门,红漆的圆柱前,清秀的小和尚着灰袍坐在阶上,温慈的老和尚着黄衫立在柱旁。静看灿黄阳光中浮尘涤荡。
陌生的面孔,许是许久不来的缘故,我倒莫名惊讶原来寺里也有和尚,这讶异也只是默默按捺在心中。觉着以“和尚”相称失了尊重,带有几分轻佻,又不知如何称呼。旁的阿姨唤的是师父小师父,我却又觉得平添别扭,干脆乖乖闭口不言。
直到问起,我才知原来这小师父竟只比我大上一岁而已。眼神飞快地掠过小师父,掠过他剃去毛发的头,几分怅然。他不过比我大上一岁而已。
好友喜爱交友,小师父也不是我以为的木讷羞涩,他们倒极快地交谈上了。小师父讲的是他入寺前的生活。小师父从灰袍里掏出手机,给我们看他以前拍的照片。人群环绕的赛场上,那时还留着利落短发的他摆出帅气有力的出拳动作,眉眼弯弯,笑容阳光,自信开朗——那是他一次柔道比赛后留下的照片。
“那个时候没想到现在会上山的啊。”小师父说道,表情并无变化,脸上依旧带着灿然大方的笑意,我却觉得他这语气里有失落。
照片里,他一身白色柔道服神采奕奕,如今一身灰袍空荡更显得身量消瘦。
照片一张张翻过,最后停在一张合照上,两排同龄人的少年穿着统一的白色柔道服,腰间潇洒地系着同色衣带。他指着这张照片轻声说,这是曾经他们队的队员。他说这话时,眉目舒展,眼角眉梢都带着淡淡欢欣,我猜他是想起曾经赛场上训练场上的生活了。
小师父对寺里的生活倒谈得极少。我只有大致猜想。偶尔摆弄摆弄手机,不常有下山的机会,诵诵佛经,打扫打扫寺里,平平淡淡地过着。但这只是我的臆想,事实怎样,还要问罢才知。
但不过是极短暂的一次偶然遇见罢了。后来空闲再去禅寺,没再见到。
我偶然问起好友,是否还记得那个小师父,她似是淡然地微笑,说,毕竟他的生活和我们不一样。
我想,尘世间,人群来来往往,庸庸碌碌也罢,没有哪两个人的生活会一样。但相同的是难以捉摸的戏剧性。我们永远不知下一瞬会发生什么,茫然也罢无措也罢,唯一能做的便是珍惜现在,把握现在了。
前些天借了本释戒嗔的《戒嗔的白粥馆》。小和尚戒嗔由于家里穷被送上山,开始的日子每天打扫了寺里后便仿佛无事可做了,戒嗔便坐在阶上,安静地看树上偶尔飘落的叶子,那时他是茫然的。释戒嗔是个神秘且智慧的和尚,他通过小和尚戒嗔的生活所见,那些施主的经历和苦恼,讲述禅意的故事,戒嗔也从而掌握这种生活方式。他告诉我生活的禅意要从生活本身中找。
我常追问自己是否找到,也常想那位小师父的经历怎样,想他现在如何。
而想起最多的是那样一个场景。
那天下午,那位老师父并未开口讲一句话,他自始至终只是立在红漆圆柱旁,含笑注视着我们和小师父。直到我们离去,他却开口了。他从容地低声诵起一段佛经。我是知晓的,那段叫做《大悲咒》。我不知他为何唱这首,也不知为何这时唱。也许兴起而歌,也许有什么别的也许。
而我唯独知道,当我和好友慢慢走出禅寺,听那诵声盘旋在禅寺上空之时,仿佛有朵白莲,悄绽心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所描述的意境,就是我今天游览的寒山寺景区。
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秦淮古运河畔。我们乘车来到景区门口。在景区门口的右侧,写着三个雄伟的大字:“寒山寺。”进入大门后,正前方是宏伟的大雄宝殿。在大雄宝殿里,有许多金光闪闪、栩栩如生的罗汉。在宝殿后的长廊里,有许多雕刻着“枫桥夜泊”这首诗的石碑。参观完这些碑林后,我们登上了利普明宝塔。在宝塔的二楼,我们便可以远眺整个寒山寺景区的美景了。大家一定还记得“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诗吧,我还登上钟楼亲自体验敲钟的乐趣呢!
在寒山寺景区的对面,间隔着一条秦淮河。秦淮河曲折蜿蜒,像一条银光闪闪的绸带飘落在寒山寺景区和枫桥景区之间,给两个景区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河的两岸架着枫桥河江村桥。过了桥后,便是枫桥景区了。就这两座桥,把寒山寺景区和枫桥景区给连接在了一起。
以前,我是在诗中了解“枫桥夜泊”的意境的。我今天能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如诗如画的胜景,使我对这首诗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泉江小学二年级:肖俊洋
寒山问:“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这一问一答,清简了多少红尘琐事。若饮食男女能做到此,世间少了多少纷争。
据说寒山是隋朝王室杨氏后人,隋朝灭亡,苟延在盛唐,只因相貌缺陷而屡试不第。顶着遗老的帽子,满腹才学无人问津。后机缘巧合遁入空门,从西京流亡到江南,礼佛侍经,再无心仕途。看淡了出身,丢掉了红尘,置身于重岩,只有飞鸟经过的白云缭绕的所在,从此晨钟暮鼓,做百岁僧人。拾得,是天台山高僧森林中拾到的婴儿,因怜悯带回寺庙抚养,后与寒山结为莫逆之交,一生向佛,被后人称为和合二仙。
这些简要的介绍来自许多年前父亲的故事中,曾经居住在乡村的多少个夜晚,父亲的一个个传神的故事伴随着我成长,寒山与拾得是其中的一个。今日进入因寒山拾得得名的姑苏寒山寺,父亲的故事情节又活泛起来,二三十年了,未曾褪色。我在想父亲居于乡野,未曾进入学堂,他如何知晓呢!我不得而知,即便我问,父亲也便是淡然一笑,似乎许多故事天生嵌入在他脑海中一样。
唐朝的某一个夜晚,诗人张继夜宿枫桥,夜半听寒山寺的钟声,寒霜漫天的秋夜,家国忧思随秋霜弥漫开来,后寒山寺因张继的诗而闻名,而后人读着这首诗,也许体会不到诗人的忧愁,更多的却是对姑苏城外这座寺庙的向往与臆测,到底它的钟声有着什么样的魔力,让羁旅的人写出这首名垂千古的诗篇。
早秋的清晨,来到寒山寺,走过寒拾殿,看和合二仙的雕塑,双手合十跪拜,心得一缕安宁,替父母祈求平安,告诉父亲我在寒拾殿重温了孩童时代你给我讲述的故事。在空旷的寺院里随意漫步,来到闻钟亭下听寺院的钟声,据说寺庙的钟声以108次为吉利数字,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24个节气,一年有72候(一年360天,5天为一候),把这些数字加起来刚好108。敲满108次意味一年烦恼尽消,尽善尽美。浑厚的钟声,多么美好的寓意,这便是佛家宁神之境吧。
坐在亭内,看婆娑树影,听钟声,听风吹过的声音,游客渐多的时候,抽身离开,拾得宁静清晨、宁静一隅的安宁,再走入市井,过尘世人生。
2008年国庆节,我在江苏苏州,游著名的佛教圣地——寒山寺。
寒山寺坐落于苏州市市区。因唐代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下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千古名句,使寒山寺名扬天下,游客络绎不绝。
进入市区大约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寒山寺。碧瓦黄墙,几棵参天大树,随风飘来的香火味,还有那悠扬久远的钟声,让人感受到一股股浓浓的庄严和肃穆。
站在寒山寺的门口,我抬头仰望,只见“寒山寺”这几个带有书法韵味的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走进寒山寺的大门,踏上台阶,就能看见两个巨大的香炉。听导游说,能把硬币扔到香炉越高的那层,得到的福气和财气就越多。我试着扔了一下,耶!我居然扔到了最高的那层,看来我明天要发大财喽。当我还做着发财梦的时候,老妈和老爸早已跟着导游走远了,我连忙跟上他们的脚步,进了外殿。
外殿很窄,大约只有4米深。露台中央放着一个巨大的鼎,正面铸着一本正经,反面则着铸着百炼成钢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外殿里供奉着释迎牟尼佛金身佛像,佛像背面供奉着唐代寒山、拾得的画像。佛像前铺着垫子,供大家烧香拜佛。游客和香客多的时候,外殿更显拥挤,整个大殿烟雾缭绕,热浪翻滚。大家挨肩擦背,才能勉强通过。
走出外殿,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的树木枝繁叶茂,一缕阳光都透不进来,凉爽极了!
穿过正殿,眼前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古塔,大概有二十余米高。旁边有一条走廊,直通钟楼,我迫不及待地走进了钟楼,里面一片昏暗,只有窗边隐隐约约透进来的几丝光线。我只好小心翼翼地摸索着上了楼。哇!好大的一个钟啊,有一人多高,连三个大人都合抱不过来,据说有两吨重。在钟的旁边放着一根长约一米,直径大约30厘米的木棍。我将木棍轻轻地向前一推,“咚——咚——”,钟立刻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响声,这就是钟楼。
天色不早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寒山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也夜半钟声到客船。
大家都很熟悉这首诗吧,这首诗的名字叫《枫桥夜泊》。暑假期间爸爸妈妈带我到了苏州寒山寺游玩。下面就让我来介绍寒山寺吧。寒山寺始建于公元5XX年的梁天监年间。到了二百年后的唐代,相传唐时僧人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自从唐代诗人张继题了《枫桥夜泊》一诗后,该寺便闻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点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文《枫桥夜泊》、枫江第一楼、普明宝塔等。
我们是从寒山寺的后门进入的。先看到了观音石,接着我们来到碑廊,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赞美寒山寺的诗。过了碑廊我来到了普明宝塔,宝塔很高哟。玩过宝塔我们继续游玩了大雄宝殿、钟楼等景点。在大雄宝殿前的广场边我们休息了一会,我在这的纪念品商店买到了自己喜欢的扇子。休息过后,我们来到了著名的《枫桥夜泊》碑文前,在这拍了许多的照片。最后从寒山寺的正门出去后,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江村桥上,在桥上可以看到寒山寺的全景。寒山寺的风景真美啊!
今年的国庆节加中秋节一共有八天,听说是近几年来最长的黄金周。为了丰富国庆期间的快乐生活,爸爸妈妈很早就计划了,准备带我出去玩玩,看看外面的世界,让我见识广大些,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有好处。
五号一大早,爸爸妈妈带我还有大伯一家人开车出发了,此行目的地是苏州寒山寺。我们快速在行驶在高速路上,只见路上的车辆真多啊,象是一只只蚂蚁在路上行走,密密麻麻的,看到这么多车子,我就问爸爸“他们也都是出来玩的吗?”爸爸告诉我:“对呀,国庆期间大家都想趁这个时候出来旅游一下”。一路上,我和大伯家哥哥有说有笑,到吃午饭时间了,爸爸和大伯进了一个服务区,我们一看,人太多了,我们想吃饭,但吃饭的人排成了很长很长的队。大家一商量还是吃方便面吧,节省时间。于是,爸爸买来方便面,在水不开的情况下泡吃了,没办法,人太多,等也不是办法,只好将就了。到了苏州后,我们在一导游的陪伴下来到了“寒山寺”,一到这我们就听见隐隐约约的钟声。进去后,在导游阿姨的带领下,我们一边聆听阿姨讲解一边欣赏着来来往往游客的背影或人头这一“美景”,人实在是太多,尽管如此,但人们还是专心地拿起手机、相机拍照留念。只见到处都有描写寒山寺的诗句,其中最熟悉的就是那首《枫桥夜泊》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孤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确,寒山寺的环境、钟声等在诗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我喜欢写字,特意让爸爸给我在那些名字名画前照片留了影。
此次游玩给我的感受有:一是感觉中国发展了,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高架桥上下穿梭、各种小汽车满街都是;二是寒山寺幽雅、古老,赋有诗情画意,特别是那隐隐约约的钟声,让人心旷神怡,留恋往返。三是为祖国有这么好大好河山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感到骄傲和自豪。